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置换:元宇宙虚拟庭审下的未成年人出庭作证
1
作者 徐辉 李俊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24-34,共11页
元宇宙技术的迭代发展,将传统在线诉讼的二维平面推向三维立体的虚拟法庭空间,为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方式是通过创造一个高精度的数字孪生场景,打造一个与真实法庭别无二致,且功能相同、效力相... 元宇宙技术的迭代发展,将传统在线诉讼的二维平面推向三维立体的虚拟法庭空间,为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方式是通过创造一个高精度的数字孪生场景,打造一个与真实法庭别无二致,且功能相同、效力相同的虚拟法庭,并以“数字分身”为媒介,以“人在回路中”的方式将未成年人证人从线下真实法庭置换至虚拟法庭场景中,达至与线下出庭作证一样的作证效果。囿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优先保护的需要,因此须对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采取与成年人证人作证不同的诉讼方式,即未成年人证人适用元宇宙虚拟庭审出庭作证,以实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查明案件事实以及“庭审实质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虚拟庭审 在线诉讼 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 庭审实质化 直接言词原则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压力下的制度异化及裁判者认知偏差 被引量:24
2
作者 元轶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105,共13页
随着庭审实质化改革推进,愈来愈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一边是庭审实质化相关制度不断构建的热潮,一边是制度的不断被异化。解释这一现象,首先需要明确案件事实对裁判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发现证据信息增量是庭审实质化改革... 随着庭审实质化改革推进,愈来愈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一边是庭审实质化相关制度不断构建的热潮,一边是制度的不断被异化。解释这一现象,首先需要明确案件事实对裁判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发现证据信息增量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进而观察到随着改革沿着这一导向推进,裁判者案件事实认知面临的不确定性压力将大幅增加,而我们裁判者的认知力并不满足这种压力的要求。于是,一方面是庭审实质化制度改革对裁判者认知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裁判者的心证能力仍然停留在法定证明水平,这样就会出现由认知力矛盾加剧而反向导致的制度系统性异化,并波及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其中以庭前阶段的证据移送制度、庭审阶段的证人出庭制度和重新鉴定制度、以及裁判阶段的当庭宣判制度为典型代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制度的异化结果、原因、类型及发生规律等问题展开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化制度下的认知偏差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借助不确定状况下进行判断的经济学决策理论,归纳出锚定效应、频率冗余、具身抑制、权威暗示、曲解效应等多重分析维度,系统分析异化后的制度是如何通过裁判者认知心理造成案件最终裁判结果偏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事实重塑 制度异化 裁判认知偏差
原文传递
法院审理认罪认罚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新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进一步促进刑事案件审判活动的繁简分流,提升刑事审判效率,但也在挑战着传统的刑事审判规则。作为行使刑事审判权力的国家机关,法院在审理认罪认罚案件过程中,存在法检关系、审理程序、庭审内容、应对上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进一步促进刑事案件审判活动的繁简分流,提升刑事审判效率,但也在挑战着传统的刑事审判规则。作为行使刑事审判权力的国家机关,法院在审理认罪认罚案件过程中,存在法检关系、审理程序、庭审内容、应对上诉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同时,还面临精准量刑难以推进、程序效率价值不明、庭审实质效果不足、对上诉权制约无力等方面的难题。对此亟需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升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综合质效,其举措应包括但不限于:限定精准量刑的适用条件、健全分案和程序转化规则、明确庭审的审理重点和审理方式、确定并规范专门的上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法院 量刑 庭审实质化
原文传递
庭审实质化视角下民事庭审话语叙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夏丹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84,共13页
庭审实质化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要保证庭审在民事审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庭审实质化的背景下民事庭审话语叙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庭审话语叙事方式有所转变,表现为:避免重复性表达、多以开放性问话为主、对证据进... 庭审实质化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要保证庭审在民事审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庭审实质化的背景下民事庭审话语叙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庭审话语叙事方式有所转变,表现为:避免重复性表达、多以开放性问话为主、对证据进行局部即时评价、对案件整体进行即时评价、庭审语言遵循"简明语言"规则且更具亲和力。其次是庭审话语叙事功能的转变,法官、法官助理以及诉讼参与人在民事庭审叙事活动中,其身份建构功能呈现出与庭审实质化功能相对应的特点,这些特征均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民事庭审话语叙事 叙事方式 叙事功能
原文传递
侦审信息阻断机制构建与三原则重新解读——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出路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子婧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庭审实质化既是巩固“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举措的关键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庭审实质化既是巩固“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举措的关键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庭审实质化改革中遭遇案卷依赖的阻碍,究其原因是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三原则的误读,以致于产生“流水线”式固化诉讼结构,继而出现庭审依赖案卷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庭审实质化的意义、所面临的阻碍以及消解这些阻碍的对策等相关问题做出妥善处理。这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明 庭审实质化 以审判为中心 侦审信息阻断 刑事诉讼改革
下载PDF
案卷笔录与庭审实质化改革 被引量:6
6
作者 褚福民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2,共12页
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中,案卷笔录具有重大影响。庭审实质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在:确立庭审程序在审判阶段的核心地位,确保实质化庭审的审理方式、裁判依据。案卷笔录影响庭审实质化的基本逻辑,体现在审判方式、裁判依据、庭审程序和庭前程序的... 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中,案卷笔录具有重大影响。庭审实质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在:确立庭审程序在审判阶段的核心地位,确保实质化庭审的审理方式、裁判依据。案卷笔录影响庭审实质化的基本逻辑,体现在审判方式、裁判依据、庭审程序和庭前程序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在庭审实质化改革中"容忍"案卷笔录的使用,既有庭审实质化改革自身的设计问题,也是基于案卷笔录影响庭审的深层次原因未得到解决。该问题的未来改革课题,包括重新定位案卷笔录与庭审实质化的关系,采取措施消除案卷笔录影响庭审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卷笔录 庭审实质化 庭审程序
原文传递
司法民主视域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践检视和路径展望——以人民陪审员全过程实质参审为切入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青 徐明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沃土,融汇了世界司法文明和民主价值理念,在人民司法制度体系中闪耀着夺目的司法民主光辉。近年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层面取得诸多新成果和新发展。但从人民陪审员参审过... 人民陪审员制度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沃土,融汇了世界司法文明和民主价值理念,在人民司法制度体系中闪耀着夺目的司法民主光辉。近年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层面取得诸多新成果和新发展。但从人民陪审员参审过程和程度等方面实证数据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功能仍然有待强化,应从强化理念、严控范围、保障权利和完善配套四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人民陪审员全过程实质参审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民主 人民陪审员 全过程实质参审 庭审实质化 法官指示
原文传递
庭审实质化的技术路径反思与政治路径证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斌 罗维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共18页
庭审实质化改革目前呈现一幅技术主义改革图景,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有值得反思之处。技术路径无法应对庭审实质化改革存在的法院对公安、检察机关的制度性制约能力不足这一积难问题。政治路径与技术路径互为补充、相互协作,是对技术路径... 庭审实质化改革目前呈现一幅技术主义改革图景,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有值得反思之处。技术路径无法应对庭审实质化改革存在的法院对公安、检察机关的制度性制约能力不足这一积难问题。政治路径与技术路径互为补充、相互协作,是对技术路径无法解决的法院制约能力不足等涉及司法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作出的回应和相应的政治安排。政治路径通过提高法院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等政治举措来加强法院的司法制约能力,从而完成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政治路径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可以有不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技术路径 政治路径 法院 政治地位
原文传递
刑事庭审实质化视角下的法官预断排除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拥军 董辰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18,共22页
预断是法官在接触案件相关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判断。预断可能导致法官心证的形成不以庭审为基础,不利于庭审活动的实质性开展。预断排除是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 预断是法官在接触案件相关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判断。预断可能导致法官心证的形成不以庭审为基础,不利于庭审活动的实质性开展。预断排除是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法官在庭审之前和法庭审理的过程中都可能形成预断,预断的来源是未经质证的证据材料。排除预断需要对案卷移送制度、庭前会议、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法官庭外调查权、量刑程序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预断排除 刑事庭审 以审判为中心 认知偏差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视野下证据开示制度的实践路径新探——以我国刑事程序“繁简分流”为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少锋 李梦珂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19,共10页
刑事审判程序“繁简分流”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基本趋势,而证据开示制度是充分发挥不同审判程序功能的重要审前保障性程序和机制,在我国具有设立的正当性及现实依据。该制度在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证据制... 刑事审判程序“繁简分流”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基本趋势,而证据开示制度是充分发挥不同审判程序功能的重要审前保障性程序和机制,在我国具有设立的正当性及现实依据。该制度在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证据制度,据此结合目前我国的刑事程序“繁简分流”的设置,探讨该程序机制下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构建与实践路径,并对是否赋予被告方阅卷权予以探析,以保障其认罪认罚之自愿性与真实性,从而为我国认罪认罚的有效实施提供证据层面保障之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开示 认罪认罚 繁简分流 庭审实质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三项突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满生 谷声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107,共8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侦、诉、审关系上以审判权为中心;事实认定上以庭审为中心;定罪量刑上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紧迫的是落实刑事辩护权利,改善刑事辩护生态,实现刑事辩护的有效化和普遍化,最直接的是通过刑事庭审的实质化真正发挥庭审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作用,并最终促进公安、检察、审判三者关系的深度调整,形成合理的侦、诉、审关系,实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 庭审实质化 律师辩护 侦诉审关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语境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洋洋 韩召敬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19-22,共4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以庭审为中心的基本理念,遵循了优化司法资源的基本要求,坚持了保障人权的基本导向,彰显了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形成呼应。鉴于我国认罪认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建...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以庭审为中心的基本理念,遵循了优化司法资源的基本要求,坚持了保障人权的基本导向,彰显了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形成呼应。鉴于我国认罪认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从审查方式、证明标准、值班律师制度和检察机关职能等方面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便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及时惩罚犯罪,加强人权保障,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对“以审判为中心”的逾越及其防范
13
作者 俞育标 胡天昊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使得大部分案件通过简易或速裁程序审结,追求刑事司法的效率价值,这与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化以确保司法公正的诉讼体制改革,即“以审判为中心”存在一定的冲突。“以审判为中心”是诉讼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理应在刑...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使得大部分案件通过简易或速裁程序审结,追求刑事司法的效率价值,这与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化以确保司法公正的诉讼体制改革,即“以审判为中心”存在一定的冲突。“以审判为中心”是诉讼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理应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立法等过程中发挥指导性作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立不应违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在认罪认罚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诉讼程序重心的前移、辩护空间的限缩和上诉不加刑原则被架空等逾越“以审判为中心”的表现,有必要通过保证法院对案件享有最终裁决权、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利和协调“无理抗诉”与“滥用上诉权”冲突等路径,防范认罪认罚从宽对“以审判为中心”的逾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以审判为中心 公正与效率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辩护人交叉询问法律方法之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凡洲 《行政与法》 2022年第3期98-109,共12页
辩护人交叉询问的方法是协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方法,有别于庭审之外对证人的询问。交叉询问的法律方法具有保障辩护人充分质证、推进庭审实质化和实现有效辩护的功能。基于立法与司法实践,辩护人交叉询问可分为消极模式和积极模式... 辩护人交叉询问的方法是协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法律方法,有别于庭审之外对证人的询问。交叉询问的法律方法具有保障辩护人充分质证、推进庭审实质化和实现有效辩护的功能。基于立法与司法实践,辩护人交叉询问可分为消极模式和积极模式,辩护方在庭审中对两种交叉询问模式应当综合运用。我国辩护人交叉询问方法的设计应首先确立交叉询问以服务法官裁判为中心和以争点解决为重点的基本原则,具体应当坚持以问答式询问为主、叙述式询问为辅、反询问允许诱导性发问、询问不得取代证人以及交叉询问与实物证据出示相结合的询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询问 法律方法 有效辩护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下证人发问规则研究
15
作者 王一灵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证人发问规则的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度层面上,我国证人发问规则存在配套制度缺位、逻辑不自洽问题;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庭审证言的地位及处理庭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建议在... 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证人发问规则的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度层面上,我国证人发问规则存在配套制度缺位、逻辑不自洽问题;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庭审证言的地位及处理庭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建议在比较英美法系交叉询问制度与大陆法系发问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交叉询问规则进行本土化调整,提升庭审发问规则逻辑自洽性,增加控辩证人区分,允许有条件的诱导式发问;在发问规则配套制度上,厘清证言笔录与当庭证言的关系,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分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证人出庭 发问规则 交叉询问
下载PDF
解读与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16
作者 郭妙林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8-51,共4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源于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和卷宗中心主义的盛行,从而导致审判地位式微和庭审程序虚化这一司法背景。其实质内涵包括"审判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一审是整个审判体系的中心""庭...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源于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和卷宗中心主义的盛行,从而导致审判地位式微和庭审程序虚化这一司法背景。其实质内涵包括"审判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一审是整个审判体系的中心""庭审是整个审判程序的中心"。"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理论依据表现在审判程序的控辩对抗结构、司法民主价值以及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其改革进路包括:在证据制度方面,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辩护制度方面,完善律师辩护制度,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在侦查和审查起诉制度方面,确立司法审查机制,改革提起公诉制度;在审判制度方面,优化庭前会议制度,保障审判人员依法独立办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中心主义 卷宗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诉讼制度改革初探
17
作者 王秋亮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0-65,共6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在当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摒弃以往线性结构的诉讼模式,摆脱侦查中心主义,确立审判的权威性、独立性,落实庭审实质化,让审判活动不再走过场,发...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在当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摒弃以往线性结构的诉讼模式,摆脱侦查中心主义,确立审判的权威性、独立性,落实庭审实质化,让审判活动不再走过场,发挥出辩护功能的实际效用,加强当事人的权利救济途径,推动程序性制裁的实施,无疑会增强我国的司法公信力。该篇文章首先对如何正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进行简要的介绍,进而探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可以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相关诉讼制度改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