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基于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钱政成 武丽雯 +2 位作者 王加亭 闫敏 李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92,共10页
基于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计量分析功能,以手工整理的方式对发表于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评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补奖政策评价的内容及趋势。结果表明,文献的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草原生态环境、农牧民收入... 基于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计量分析功能,以手工整理的方式对发表于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评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补奖政策评价的内容及趋势。结果表明,文献的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草原生态环境、农牧民收入、畜牧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展开,多数研究认为补奖政策实施后牧草高度、草原植被盖度和草产量有不同程度恢复,农牧民收入有所增加,转移性收入占比提高,生产方式逐渐由放牧向半放牧半舍饲和完全舍饲转变,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减畜打乱了草原上原有生物间的生态平衡,使得草原退化;农牧民收入受牲畜出栏数量的影响先增后减;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靠传统放牧为生的农牧民因接受能力较差造成生产方式转变困难;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和农牧民收入偏低,造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最后,对政策评价方法提出排除无关干扰因素并进行分类对照研究的改进建议,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牧区 补助奖励政策 政策评价 实施效果
下载PDF
补贴竞争的奖赏机制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米银霞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42,共15页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却往往事与愿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1998-2007年),本文使用PSM-DID方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对补贴政策的效率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补贴的作... 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却往往事与愿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1998-2007年),本文使用PSM-DID方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对补贴政策的效率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补贴的作用在两方面偏离了制定者的预期:其一是企业获得补贴后的行为调整会严重抵消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其二是企业对补贴的争夺会促进未获得补贴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本文的研究肯定了补贴作为一种奖赏机制所存在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揭示了补贴政策的低效率表现。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对补贴的依赖性更强,而市场缺乏竞争时补贴会失效。对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分析表明,高补贴覆盖比例下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而补贴强度则存在一个最优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贴政策 奖赏机制 政策效率
原文传递
新疆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效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古丽扎尔·阿布都维力 卡斯拉 张鲜花 《草食家畜》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呼图壁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后,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牧民对奖补政策实施满意度较高,...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呼图壁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实施后,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牧民对奖补政策实施满意度较高,但在全面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时,仍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研究结果可为补充和完善草原奖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政策 禁牧 草畜平衡
下载PDF
黄南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浅议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正炳 《青海草业》 2017年第2期37-39,共3页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州(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着重阐述了青海省黄南州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加强草原核查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州(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着重阐述了青海省黄南州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加强草原核查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对同类地区开展草原核查监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补奖政策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政策 补奖标准 政策满意度 牧民生计 草地生态功能
下载PDF
补奖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11户牧户实地调查数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祁晓慧 刘贺贺 +1 位作者 张宝 乔光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5-892,共8页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 本文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肉羊价格波动双重背景下的牧民收入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肉羊价格波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造最高收入是牧民生产决策的核心;肉羊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牧民生产行为,与牧民收入呈显著正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存在阶段性,激励程度与肉羊价格的变化趋势相反;牧民的"惜卖"行为使其面临巨大的金融负债危机,后续发展容易进入盲区。因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要与市场机制挂钩,才能实现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牧民生产行为的转变,保证牧民收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肉羊价格 牧民收入 生产行为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下牧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以新疆昭苏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淑敏 苏向辉 +2 位作者 马瑛 林文姬 赵和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今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背景下,基于新疆昭苏县277个牧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ISM模型...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今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背景下,基于新疆昭苏县277个牧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ISM模型探索影响牧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显著性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57%的样本牧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性别、受教育程度、草场规模、牧业收入、草原补奖政策认知、经济效益认知、技术可获得性、补贴发放及时度及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因素对牧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剖析影响因素间层级结构后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草场规模和补贴发放及时度是深层根源因素,牧业收入、技术可获得性是中层间接因素,而草原补奖政策认知、经济效益认知及牧业生态基础设施是表层直接因素。据此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与扶持力度;增强牧户绿色生产意识,激发牧户绿色生产的内生动力;强化绿色科技支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完善牧业配套设施,改善外源约束性条件等建议,以期促使牧户绿色生产意愿转换为实际行为,实现绿色兴牧、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生产 意愿与行为悖离 牧户 草原补奖政策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标准评价——以山南市为案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洪庆 杨瑀 +2 位作者 李文麒 刘申怡 张俊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2-1675,共14页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是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助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其制定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西藏自治区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定了补奖标准,本文旨在评估其合理性,...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是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助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其制定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西藏自治区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定了补奖标准,本文旨在评估其合理性,提出调整建议,为西藏自治区“草奖政策”提质增效、草原生态保护和提升农牧民收入提供依据,为类似地区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体系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参考。【方法】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为案例,基于2016—2020年草地资源承载力、草畜平衡分析,采用机会成本法估算补奖标准,与第三轮“草奖政策”制定的标准进行对比评价,提出调整建议。【结果】①山南市草地质量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草地总体质量高于西藏自治区平均水平,2020年理论载畜量为321.25万头,实际载畜量为338.75万头,共计超载17.5万头;②2016—2020年,山南市实际畜牧总量下降了2%,其中6个区县畜牧量呈下降趋势,当前草畜平衡状态为:措美县、贡嘎县、加查县、乃东区、曲松县与桑日县6区县处于超载状态,错那县、洛扎县、扎囊县处于载畜不足状态,其余3区县均处于草畜平衡状态;③政府第二轮草原补助奖励实施方案中发布的载畜量与本文测算出的理论载畜量相比,除了错那县、洛扎县和加查县,其余区县基本相符;④政策制定的第三轮补奖标准较为科学合理,本文测算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禁牧补助标准分别为2.6和8.0元/亩,比政府标准分别高出0.1和0.5元/亩。【结论】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标准相对比较合理,结合补奖政策文件的原则和目的,建议山南市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进一步提高标准,且根据区县发展合理分配生态补奖,提升农牧民收益,增强政策激励作用,全面发挥新一轮的生态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草地资源承载力 草畜平衡 机会成本法 载畜量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原文传递
草原两轮补奖政策生态效益评价——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
9
作者 边金霞 牛小霞 陈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 本文以甘南州美仁草原为例,通过甘南州草原监测数据及牧户调查问卷资料,对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甘南州草原年均降水量、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也呈增长趋势,草原可利用面积和草原理论载畜量均增加。甘南州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改善草原气候、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草原可利用面积和提升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奖政策 效益评价 美仁草原 甘肃甘南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可以实现激励相容吗?——对减畜与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张嘉琪 周黎 张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0,共10页
截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两轮,其生态与经济效果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激励相容理论,依据内蒙古13个旗县253个牧户的抽样数据,以畜产品单价、饲料价格、补奖额度和超载惩罚额度作为影响政策生态与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 截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实施两轮,其生态与经济效果值得关注。本研究基于激励相容理论,依据内蒙古13个旗县253个牧户的抽样数据,以畜产品单价、饲料价格、补奖额度和超载惩罚额度作为影响政策生态与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用时间序列与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两轮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轮政策实施没有产生生态效果,仅在2012年产生了经济效果。第二轮政策实施期的2016~2018年,在超载惩罚措施与畜产品价格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减畜效应,获得了生态效果;同时,补奖政策推动了牧业收入增长,获得了经济效果;其主要原因是较高的补奖金额、超载惩罚金额以及生产力和营销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政策 激励相容 生态效果 经济效果
下载PDF
藏北羌塘牧民家庭牲畜存出栏权衡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增辉 周荣柱 +4 位作者 孙维 李少伟 张新永 陈林耀 武建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91-3601,共11页
本研究以藏北牧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牧户牲畜存出栏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254.8/48.6 SSU)显著高于高寒草甸(191.55/33.22 SSU)和高寒草原(189... 本研究以藏北牧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牧户牲畜存出栏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254.8/48.6 SSU)显著高于高寒草甸(191.55/33.22 SSU)和高寒草原(189.89/33.49 SSU);对牧户牲畜存栏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单位面积产草量(高寒草甸)、家庭规模(高寒草原)和草畜平衡草场面积(荒漠草原),可以解释其变异的10.78%,19.40%和15.99%;对牧户牲畜出栏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草畜平衡草场面积(高寒草甸)、家庭规模(高寒草原)和劳动力数量(荒漠草原),可以解释其变异的15.01%,11.20%和23.55%。综上所述,藏北高原牧民户均牲畜存/出栏规模和结构在不同草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在未来制定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资源禀赋和利用方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羌塘 牲畜存出栏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生计多样性 草地类型
下载PDF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奖补激励政策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晶英 永海 王关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264-268,共5页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奖是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谐一致,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平衡和重构,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公平、正义、秩序的目的指向。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草原牧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草原牧区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利益平衡 重构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晓园 高启杰 +1 位作者 黄圣男 王国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5,共9页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可有效改善牧民生活、促进生产转型和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探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3类典型社区牧民群众对现行草原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效应。【结果】补贴时效为解释牧民草原补奖政策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条件组态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其中单因素政策认知是最重要的驱动要素;条件组态间具有共性与互补关系,培育政策和生态认知具有普适性;荒漠草原地区牧民受生计资本影响较小。【结论】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提高补奖资金发放效率,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同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宣传网,提高牧民的生态及政策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政策满意度 fsQCA 组态效应
下载PDF
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静 王微 周蕾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7期51-56,共6页
文章结合宁夏8个县(区)406份农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农牧... 文章结合宁夏8个县(区)406份农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农牧户对草原法的了解程度、畜牧补贴满意度、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空气质量变化、草原执法人员满意度,以及草原承包的迫切性。研究结果得出的政策启示主要是宁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需进一步树立草原生态保护底线思维,提升草原监管执法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拓宽农牧户转产就业渠道,弥合现有政策缝隙,进而实现农牧户持续增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影响因素 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响应
15
作者 李小锋 刘秀梅 郑红玉 《草食家畜》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目的】通过2011年、2016和2021年草原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巴里坤县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学分析法进行系统研... 【目的】通过2011年、2016和2021年草原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巴里坤县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学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对加固温性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群落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生态补奖政策实施10年,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结构并未达到稳定状态,仍然处于变化之中。【结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原植物群落正向演替起到了积极作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10年,未使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达到顶级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群落特征 生态补奖政策
下载PDF
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1992—2021年)
16
作者 宁颖 田艳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年第6期68-75,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从2007年开始,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相关文献量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宁攸凉、何友均是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合作的网络已见雏形,刘天明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合作较为紧密;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但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和学科范围内,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畜牧业、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论]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未来研究应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等方面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 文献计量分析法 CITESPACE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青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17
作者 郭婧 《青海草业》 2022年第2期35-42,共8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自2011年起,国家不断的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补奖政策。本文利用模糊评价法对青海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效益评价为“非常好”的等级。...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自2011年起,国家不断的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补奖政策。本文利用模糊评价法对青海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效益评价为“非常好”的等级。同时发现青海各地区农牧民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较高,归结于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最后通过对政策实施提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长效机制、完善草原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和制定后续产业发展配套政策3方面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绩效评价 模糊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