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论断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晓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2,共2页
本文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长形成、发展成熟、衰落消亡的角度,重新考查《共产党宣言》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揭示出“两个必然”的实现将是一个由“斗争期”、“合作期”、“必然期”三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构成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两个必然" 生产方式 斗争期 合作期 必然期 资产阶段 无产阶段
下载PDF
从“慰反侧之诏”看元祐时期宋廷调和新旧的尝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化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60,共11页
元祐元年,新法派与旧法派的矛盾日渐尖锐,太皇太后高氏试图采取措施调和新旧关系。在吕公著等宰辅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努力,高氏颁降了"慰反侧之诏",公开宣布不再整肃新法派。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了言官的反对。反复博弈之后,... 元祐元年,新法派与旧法派的矛盾日渐尖锐,太皇太后高氏试图采取措施调和新旧关系。在吕公著等宰辅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努力,高氏颁降了"慰反侧之诏",公开宣布不再整肃新法派。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了言官的反对。反复博弈之后,诏书未能发挥应有功效,宋廷也失去了实现政治和解的最佳机会。此事对北宋后期的派系关系与政局演变均有不小影响,是理解北宋后期政治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反侧之诏 新旧党争 太皇太后高氏 元祐时期
下载PDF
明代万历年间总漕与总河之争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士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明代万历年间,总漕与总河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围绕治河方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导致万历五年和万历二十六年两次合并。二者争斗看似是治河、通漕与维护祖陵的理念之争,实则体现了万历年间复杂的政治生态。明代总漕设置于景泰年间,总河... 明代万历年间,总漕与总河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围绕治河方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导致万历五年和万历二十六年两次合并。二者争斗看似是治河、通漕与维护祖陵的理念之争,实则体现了万历年间复杂的政治生态。明代总漕设置于景泰年间,总河设置于正德年间,设置目的在于应对黄河决口后临时性的漕运危机。总漕与总河的设置仓促而成,其职掌多有重合之处,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组织效率低下与相互争斗的泥潭。这是明代体制性弊端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漕 总河 政治斗争 明代 万历年间
下载PDF
从“癸巳大计”看明末东林党与内阁之对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永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96,共8页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大计"引发的纷争,由于导致众多东林党核心人物被罢斥而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甚至万历党争的起点。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在内的众多东林派官员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不是出自万历皇帝的本意,而是王锡爵内阁擅权所...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大计"引发的纷争,由于导致众多东林党核心人物被罢斥而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甚至万历党争的起点。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在内的众多东林派官员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不是出自万历皇帝的本意,而是王锡爵内阁擅权所致。但这其实是对王锡爵内阁的误解。由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固定,外廷官员就不知道处罚是出自内阁的建议还是皇帝的本意。再者,由于万历皇帝几乎不见外廷官员,内阁与皇帝沟通时经常使用的密揭又不可外泄,从而导致外廷不了解内阁与皇帝沟通的实情,内阁往往因此遭到猜疑和抨击,处境为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党争 癸巳大计 王锡爵 内阁 东林党
下载PDF
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工作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劲松 刘水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10,22,共7页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进行了有效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了解群众之所需、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总结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对我们做好...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进行了有效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了解群众之所需、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总结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 群众工作
下载PDF
浅析推动井冈山斗争时期妇女工作的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蓉 韩巍巍 黄红梅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2-63,共2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坚持以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指导,在服务于整个红色革命运动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工作。井冈山时期的妇女工作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妇女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坚持以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指导,在服务于整个红色革命运动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工作。井冈山时期的妇女工作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妇女工作的开展及以后中国妇女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具有示范和里程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妇女工作 因素
下载PDF
太原功臣与武德政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耐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7-79,83,共4页
在唐代开国过程中,太原功臣跟随李渊起兵,并且在从晋阳至长安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李渊从军事政权首领向帝国皇帝身份的转变,其集团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原功臣逐渐被冷落,李渊通过《褒勋臣诏》对他们的身份做出了限... 在唐代开国过程中,太原功臣跟随李渊起兵,并且在从晋阳至长安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李渊从军事政权首领向帝国皇帝身份的转变,其集团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原功臣逐渐被冷落,李渊通过《褒勋臣诏》对他们的身份做出了限定,使之成为一个仅享有“免死”特权的群体。然而,太原功臣们并不甘心,于是,在武德年间的政治斗争中,他们日益分化,为了自己的出路而选择不同的立场。他们在政争中的命运,映射出了唐初政权性质的变化,也揭示出了唐初政权结构的某些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功臣 《褒勋臣诏》 武德政争
下载PDF
建设巩固的全国性大党——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动因分析(1937-1945)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伟 傅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1-53,共13页
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战建国”的历史任务驱动下,党为了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建设巩固的全国性大党的任务。党适应领导伟大斗争对规模上和能力上伟大的党的需求,通过干部教育着力解决干部数量和... 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战建国”的历史任务驱动下,党为了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建设巩固的全国性大党的任务。党适应领导伟大斗争对规模上和能力上伟大的党的需求,通过干部教育着力解决干部数量和本领上的恐慌。干部教育不仅是党在思想上掌握干部的实施机制,也是党的干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器,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团结全党,从而形成伟大斗争力量的基本方法。干部教育不仅很好地支持了党在抗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几个不同阶段的任务,也为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以及掌握将来作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干部教育 大党 伟大斗争 全面抗战时期
下载PDF
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荣健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应对党所面临的挑战,保持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党进行了史无成法的廉政建设探索和实践,这些廉政建设呈现出激烈的斗争与廉政建设同时并举、廉政建设在与"左&qu...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应对党所面临的挑战,保持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党进行了史无成法的廉政建设探索和实践,这些廉政建设呈现出激烈的斗争与廉政建设同时并举、廉政建设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进行、廉政建设与党的中心任务相契合的特点;也提供了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廉政建设的灵魂、制度建设是党的廉政建设的保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党的廉政建设重要条件的廉政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廉政建设 特点 经验教训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妻妾之争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全有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32-43,共12页
妻妾之争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短板。妻妾争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争财、争名分及家务、伤人等,较为复杂;妻妾争斗丈夫既是始作俑者,同时又是争斗的受害方。正常家庭(即丈夫在位)里的妻妾之争,有妻子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有妾居高位,另有均势及... 妻妾之争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短板。妻妾争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争财、争名分及家务、伤人等,较为复杂;妻妾争斗丈夫既是始作俑者,同时又是争斗的受害方。正常家庭(即丈夫在位)里的妻妾之争,有妻子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有妾居高位,另有均势及和谐一致的情形,形态多样。在丈夫弃世的情况下,作为遗孀的妻妾之争,有些家庭妻子居于主导地位,有些家庭则是妾居主导,亦有一致对外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妻妾之争 民国时期 家庭史
下载PDF
符号的构建——沈一贯反东林形象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立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93-103,共11页
沈一贯担任阁臣长达十三年之久,是后张居正时期在阁时间最长的阁臣。一般认为,沈一贯在阁期间结党营私,组成以其为中心的浙党,倾陷东林,开启了晚明党争。但在沈一贯与同僚的关系,尤其是与东林的关系实态和浙党的形成轨迹、内涵、成员等... 沈一贯担任阁臣长达十三年之久,是后张居正时期在阁时间最长的阁臣。一般认为,沈一贯在阁期间结党营私,组成以其为中心的浙党,倾陷东林,开启了晚明党争。但在沈一贯与同僚的关系,尤其是与东林的关系实态和浙党的形成轨迹、内涵、成员等方面,史家的阐述颇多歧异。揆诸明清史籍,可知党争爆发时,沈一贯早已远离政治中心,不闻时事。因特殊时代的政治背景,舆论上特定的政治诉求,沈一贯才被冠以党魁之名,被动卷入到党争中。他是朝野相互攻讦的名号,凡是被冠之以其党羽者,皆被公论所贬斥。浙党并不是一个实体,只是一个因政治斗争而被构建的群体。此外,朝野之间、官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处于不畅的状态,也是沈一贯反东林形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一贯 浙党 东林 党争 万历朝
下载PDF
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延伸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宁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来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在社会主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无不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来源。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在社会主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无不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伟大成就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延伸,更是其在新时期新阶段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是加强党的建设内在要求与外在需要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马克思主义 政党思想 延伸
下载PDF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劳动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13
作者 刘晓丽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22年第1期50-59,共10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劳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劳动群众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劳动传统,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及劳动互助的劳...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劳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劳动群众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劳动传统,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及劳动互助的劳动作风;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劳动品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劳动实践及在其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劳动文化,不仅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伟大事业新征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既是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又是新时代培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精神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劳动文化 时代价值
原文传递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实践探讨
14
作者 高红旗 仰和芝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作为一种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来解决问题和危机的方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时期。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组织、人力、物质、情感、价值等方面开展了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作为一种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来解决问题和危机的方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时期。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组织、人力、物质、情感、价值等方面开展了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部的关系构成,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与当地群众关系的紧密性,强化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在价值和情感上的认同,实现了社会支持网络互动互惠功能,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开辟新天地、站稳革命脚跟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实践,不仅积极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道路探索,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网络 井冈山斗争时期 实践经验
原文传递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考察
15
作者 肖小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党组织为迅速壮大党员队伍,采取了粗放的发展方式,致使许多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加之,当时根据地党员主要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天然地带有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为纯洁党的组织,边界党通过党内教育、制度建设、组织...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党组织为迅速壮大党员队伍,采取了粗放的发展方式,致使许多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加之,当时根据地党员主要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天然地带有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为纯洁党的组织,边界党通过党内教育、制度建设、组织整顿等措施,纯洁了党员队伍,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纯洁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及当代启示
16
作者 付海莲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非常注重群众工作。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毛泽东依然坚持带领党组织和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工作,包括加强群众宣传,扩大政治影响;严肃部队纪律,赢得群众支持;关心群众生活,谋求群众利益;开展调查研究,汲取群众智慧...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非常注重群众工作。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毛泽东依然坚持带领党组织和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工作,包括加强群众宣传,扩大政治影响;严肃部队纪律,赢得群众支持;关心群众生活,谋求群众利益;开展调查研究,汲取群众智慧;注意工作方法,有效组织群众,从而开创了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新局面。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启示是: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利益诉求;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水平;保持优良作风,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 群众工作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试论党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
17
作者 王明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5-16,22,共3页
建国以来 ,党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
关键词 主要矛盾 过渡过期总路线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下载PDF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人和”问题研究
18
作者 刘宝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8-73,共6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得以成功创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蒋介石下野、宁汉混战的天时,湘赣边界地处深山、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利,加上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正确决策以外,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得以成功创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蒋介石下野、宁汉混战的天时,湘赣边界地处深山、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利,加上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正确决策以外,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还有"人和"这一关键因素。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人和"具体体现在武装力量之"和"、将相之"和"、官兵之"和"、军民之"和"、土客籍之"和"五个方面。井冈山斗争时期"人和"环境的营造对新时期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人和”问题 胜利原因
下载PDF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初探
19
作者 任钢建 李浩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其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体现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提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作风。二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其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体现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提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作风。二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头脑,正确开展党内批评。三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挖掘和学习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优良作风思想,对于当前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优良作风
下载PDF
民国初年党争与中国报刊文人论政观念的发展
20
作者 李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民国初年报刊党争激烈,部分报刊文人提出"不党"的办报主张,体现了中国报刊文人论政观念的标志性发展。"不党"主张既有对传统文人论政的精神传承,也吸收了西方近代政治和新闻文化学养。在民初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相对... 民国初年报刊党争激烈,部分报刊文人提出"不党"的办报主张,体现了中国报刊文人论政观念的标志性发展。"不党"主张既有对传统文人论政的精神传承,也吸收了西方近代政治和新闻文化学养。在民初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相对落后的思想文化环境下,"不党"的文人论政实践未能取得理想效果。民初报刊文人论政提升了整个新闻界的品质,其"不党"理念与西方强调报刊独立的职业精神有所交叉,也有区别。其在民初的实践境遇凸显了其一直以来难以改变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党争 文人论政 不党” 观念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