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的“印太战略”:从战略模糊到结盟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思灵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6期23-36,153,共15页
在美日印澳中,一直以来对四边合作的态度有所保留的似乎是印度,日本与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友,因此在四边合作成为同盟之前,Quad实际上更多表现为美日澳+印,外界普遍认为印度一直对参与四边合作有所犹豫,因为害怕失去战略自主。从印度... 在美日印澳中,一直以来对四边合作的态度有所保留的似乎是印度,日本与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友,因此在四边合作成为同盟之前,Quad实际上更多表现为美日澳+印,外界普遍认为印度一直对参与四边合作有所犹豫,因为害怕失去战略自主。从印度领导人的发言表态中似乎也能够证实这一点。但是,客观来看,这是一种误解,2007年四边安全合作对话的出现,印度是主要推手,只是它在战略模糊的使用上较为高明,使外界误认为印度在推进地区同盟出现方面显得比较保守。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印度的"印太战略"逐渐走出模糊区,与美日澳结盟的态势已经日益清楚。而且从印度对印太的定位来看,也证实印度非但不排斥印太的概念,也不排斥四边合作机制,相反持比较积极的态度。2021年的两次首脑峰会在形式上体现了印度的印太战略从战略模糊到结盟化的结果。尤其是以2021年9月24日四国第二次首脑峰会为标志,表明印度在与美日澳形成同盟方面已经下定决心,值得中国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印太战略 战略模糊 结盟化 美日印澳
下载PDF
“印太战略”下美国涉台政策调整:战略清晰抑或战术清晰?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文星 《闽台关系研究》 2022年第1期1-21,F0003,共22页
台湾问题产生70余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西太平洋的霸权地位,曾根据中美战略冲突(1950—1970)、战略合作(1971—1990),以及战略合作-竞争(1991—2015)等三次关系范式转换而调整其涉台政策。自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开始实质性... 台湾问题产生70余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西太平洋的霸权地位,曾根据中美战略冲突(1950—1970)、战略合作(1971—1990),以及战略合作-竞争(1991—2015)等三次关系范式转换而调整其涉台政策。自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开始实质性调整对华政策并推动中美关系步入战略竞争-对抗范式(2016—),特朗普主政后出台的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框架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范式。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和拜登当局加紧挖掘和利用台湾地区的地缘战略作用,尤其通过常态化对台军售、派遣军舰穿航台湾海峡,提升与台湾地区的军事安全关系、强化美方在台海的威慑力,使其涉台政策日益呈现出兼具战略清晰化和战术模糊性的双重特征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涉台政策 战略模糊 战术清晰 “印太战略” 中美关系 范式转换
下载PDF
策略性模糊在信息甄别中的作用--以企业接班人计划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应军 蔡洪滨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美国等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在实行接班人计划上显得很消极。本文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迟缓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策略性模糊,其用意在于减少对未来接班人的私人信息进行甄别的成本。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期博... 与美国等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在实行接班人计划上显得很消极。本文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迟缓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策略性模糊,其用意在于减少对未来接班人的私人信息进行甄别的成本。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期博弈模型,本文发现,忠诚的高管的比例越低、高管的欺骗行为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越大、现任领导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越重视,企业就越倾向于采用这种模糊策略,从而不愿意实行接班人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甄别 策略性模糊 接班人计划
原文传递
情报产品模糊性的塑造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7,94,共6页
[研究目的]情报产品用语含糊现象并不鲜见,其与情报产品质量标准,如“准确、客观”等要求背道而驰,不加以规制将影响到情报的决策辅助功能。[研究方法]该文首先对模糊性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区分,阐明了该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 [研究目的]情报产品用语含糊现象并不鲜见,其与情报产品质量标准,如“准确、客观”等要求背道而驰,不加以规制将影响到情报的决策辅助功能。[研究方法]该文首先对模糊性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区分,阐明了该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情报产品模糊性的塑造机理。[研究结论]情报产品模糊性有其主客观原因。其中情报分析人员的角色模糊、情报工作的目标模糊、决策者的战略性模糊构成了情报产品模糊性的主要发生机理。缓解的思路在于,密切情报人员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弥合两者之间因可能存在的“地位”差异而导致的服务妥协;强化情报生产过程的精细度和透明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产品 情报分析人员 模糊性 角色模糊 目标模糊 战略性模糊 决策者
下载PDF
策略模糊的最优契约博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华武 缪柏其 方世建 《预测》 CSSCI 2003年第4期56-61,共6页
契约是交易双方行动博弈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静态以及动态条件下的策略模糊加以分析,认为同时行动的静态缔约行为,委托-代理双方缔结完全契约最优;在具有相互依存性的动态契约中,当双方的策略互补时,缔结完全契约最优,而策略替代时,... 契约是交易双方行动博弈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静态以及动态条件下的策略模糊加以分析,认为同时行动的静态缔约行为,委托-代理双方缔结完全契约最优;在具有相互依存性的动态契约中,当双方的策略互补时,缔结完全契约最优,而策略替代时,缔结不完全契约通常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策略替代 策略互补 策略模糊
下载PDF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的清晰化及其极限:以“与台湾交往法”的出台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季烨 李雨荃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0,共9页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交锋过程中逐步成型,其核心是将威慑与保证融为一体,从而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开始发生摇摆。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系中战略竞争的一面急剧上升,美...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交锋过程中逐步成型,其核心是将威慑与保证融为一体,从而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开始发生摇摆。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系中战略竞争的一面急剧上升,美国对台政策出现了再度战略清晰的迹象。“与台湾交往法”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战略博弈升级背景下对于美台互动进行“政策更新”的产物。然而,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清晰化存在固有界限,“一个中国政策”仍然是规锁美台互动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台政策 战略模糊 战略清晰 “一个中国政策”
原文传递
台湾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两难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冈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1期45-50,65,共7页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选举周期的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峡两岸的政治角力,...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选举周期的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峡两岸的政治角力,不时地受到冲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美国对华政策的周期摇摆性,不利于维持台海现状。1995-1996年的海峡危机和2003-2004年岛内公投、制宪、正名风潮,与美方未能妥善处理台湾这一难题,给台北发出错误信号就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台政策 两岸关系 中美关系 台湾难题 战略模糊 战略清晰 中程协议
下载PDF
“战略模糊”抑或“战略清晰”:美国对台政策调整态势研究
8
作者 齐艳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战略模糊”是一项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台政策,其缘起与内容多有争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及台海局势的变化,美国国内围绕坚持“战略模糊”还是转向“战略清晰”展开辩论。当前,虽然主流观点仍主张继续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但持“弃... “战略模糊”是一项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台政策,其缘起与内容多有争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及台海局势的变化,美国国内围绕坚持“战略模糊”还是转向“战略清晰”展开辩论。当前,虽然主流观点仍主张继续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但持“弃台论”“保台论”“战略双向清晰”观点者不断强调应向“战略清晰”转向。美国对台政策已呈现由“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转变的态势,以“模糊”之名,行“清晰”之实。因应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调整,中国应兼顾战略定力与战略灵活,以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台政策 “战略模糊” “战略清晰”
下载PDF
基于SEM的工程合同不完备性测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柯洪 吕廷竹 杜亚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69-75,共7页
工程合同不完备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导致工程合同执行效率偏低、工程合同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频发。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信度检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测度模型的结构效... 工程合同不完备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导致工程合同执行效率偏低、工程合同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频发。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信度检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测度模型的结构效度,证实了工程合同不完备性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显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测度模型包括有限理性、语言描述局限性和战略模糊性3个维度,可以为工程合同不完备性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合同不完备性 有限理性 语言描述局限性 战略模糊性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战略模糊”抑或“战略清晰”:美国台海威慑政策的挑战、调整与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曙申 《闽台关系研究》 2023年第4期1-15,共15页
在美国涉及台海安全问题的政策架构和话语叙事当中,“战略模糊”和“战略清晰”是经常被讨论的重要概念.从特朗普执政开始,美国战略界在“协防台湾”问题上展开新的一轮激烈辩论.主张“战略清晰”者认为,美国采取清晰化的“涉台防卫”... 在美国涉及台海安全问题的政策架构和话语叙事当中,“战略模糊”和“战略清晰”是经常被讨论的重要概念.从特朗普执政开始,美国战略界在“协防台湾”问题上展开新的一轮激烈辩论.主张“战略清晰”者认为,美国采取清晰化的“涉台防卫”政策才能够威慑中国;维持“战略模糊”者认为,台海危机并非迫在眉睫,模糊化策略仍有威慑效果.这场辩论反映出美国台海威慑能力相对下降,美国战略界重新校准对华增强威慑的方向.拜登政府综合运用“战略模糊”与“策略清晰”,加快构建“一体化威慑”体系,全面提升美国与中国台湾当局军事安全关系.美国台海威慑政策进入深度调整期,将持续对台海周边安全形势产生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模糊” “战略清晰” 台海威慑政策
下载PDF
“战略模糊”:目的与手段的妥协——浅析美国台海政策的实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品宇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4,18,共6页
战后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是以"战略模糊"为其核心特征的。历史上,意识形态、现实(战略)考量以及其他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在可能的台海政策选择中,最终采纳了以实质上的亲台政策为目的,以"战略模糊"为手段... 战后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是以"战略模糊"为其核心特征的。历史上,意识形态、现实(战略)考量以及其他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在可能的台海政策选择中,最终采纳了以实质上的亲台政策为目的,以"战略模糊"为手段的折衷政策。目的的清晰性与手段的模糊性反映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实质,并对今后台海关系走向具有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台海政策 战略模糊 国家利益
下载PDF
“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美国“以台制华”的政策争论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建平 叶茹琪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2年第3期3-20,共18页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对台“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的大讨论,其背后是美国日益将台湾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轨道的战略考量。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在持续强化与台勾连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发动盟友一同加强对台支持,推动台湾议题“...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对台“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的大讨论,其背后是美国日益将台湾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轨道的战略考量。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在持续强化与台勾连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发动盟友一同加强对台支持,推动台湾议题“国际化”。通过加强与台湾的军事、经贸与科技合作以及帮助其拓展“国际空间”,美国不断强化台湾作为对华情报收集、地缘牵制、产业封控和意识形态攻击的支点作用,使台湾由牵制中国崛起的潜在棋子变成对华战略竞争的前沿先锋。面对这一形势,中国要进一步将“反独”与“促统”结合起来,以强化反分裂军事斗争准备为后盾,通过全方位的“成本强加”方式加剧美台勾连的成本和风险,逼迫其回到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模糊 战略清晰 以台制华 成本强加
下载PDF
文在寅政府外交的“模糊性战略”:动因、内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永皓 田德荣 《当代韩国》 2021年第2期21-32,共12页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时,不追求在所有问题领域追随哪一个国家,而是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做出应对,在每一个问题领域都体现出韩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文在寅政府的"模糊性战略"受制于中美韩三边关系互动和国内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的双重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应尊重韩国的这一外交战略选择,加强中韩外交关系,推动中韩走向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战略” 中美战略竞争 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韩关系
原文传递
论WTO协定为不完全契约
14
作者 韩逸畴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9,共15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通常把贸易协定视为完全的,或作为规定所有相关的政策工具和覆盖所有可能偶发事件的契约。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契约相当简单和倾向于不完全。当契约没有规定全部当事方在所有未来可能的状态下权利和义务时,它们被认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通常把贸易协定视为完全的,或作为规定所有相关的政策工具和覆盖所有可能偶发事件的契约。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契约相当简单和倾向于不完全。当契约没有规定全部当事方在所有未来可能的状态下权利和义务时,它们被认为是不完全的。交易成本、有限理性和战略模糊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之成因。WTO协定通常被描述为成员方之间为互惠交换利益的契约。近来,该契约在很多重要方面不完全已被WTO学者所广泛接受。WTO起草者意识到契约漏洞存在的严重性和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为给成员方留下一些必要的"呼吸空间",WTO协定规定某些可证明暂时或永久、部分或全部不履行为正当的贸易政策灵活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协定 不完全契约 交易成本 有限理性 战略模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