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明 朱荣 +1 位作者 毕秀荣 林腾昌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6-130,共5页
对炼钢温度下CO2与熔池元素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30 t转炉进行顶底复吹CO2气体的炼钢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顶底复吹CO2试验炉次烟尘量减少了11.15%,烟尘TFe降低了12.98%,炉渣铁损降低了3.10%... 对炼钢温度下CO2与熔池元素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30 t转炉进行顶底复吹CO2气体的炼钢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顶底复吹CO2试验炉次烟尘量减少了11.15%,烟尘TFe降低了12.98%,炉渣铁损降低了3.10%,试验终点钢液中[N]、[P]含量分别降低了50%和23.33%.转炉顶底复吹CO2气体炼钢工艺是完全可行的,为转炉炼钢节能降耗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烟尘 炉渣 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利用CO_2减少炼钢烟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宁晓钧 尹振江 +2 位作者 易操 朱荣 董凯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炼钢过程每冶炼1t钢产生约10-20kg烟尘,烟尘量的增加既降低金属收得率又增加了除尘负荷。炼钢烟尘的治理,传统方式是在烟尘产生后再进行回收处理利用;然而如何在冶炼过程中减少烟尘产生的工艺方法还未见文献报道。通过热力学计算和... 炼钢过程每冶炼1t钢产生约10-20kg烟尘,烟尘量的增加既降低金属收得率又增加了除尘负荷。炼钢烟尘的治理,传统方式是在烟尘产生后再进行回收处理利用;然而如何在冶炼过程中减少烟尘产生的工艺方法还未见文献报道。通过热力学计算和理论分析,进行了利用CO2减少炼钢烟尘产生的探索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喷吹中二氧化碳比例的提高,烟尘的产生量逐步减少,铁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CO2 烟尘
原文传递
不锈钢电弧炉粉尘直接还原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兵 张传福 +3 位作者 彭及 柴立元 Jonathan Lobel JanuszA. Kozinski 《上海金属》 CAS 2002年第5期33-39,共7页
电弧炉粉尘已被列为有害废物 ,直接还原回收粉尘中有价金属不仅可保护环境 ,而且可充分利用宝贵的金属资源。采用中频感应电炉模拟电弧炉冶炼工艺进行了A、B、C和D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气体成分的检测、钢锭和炉渣的成分分析 ,了解工艺参... 电弧炉粉尘已被列为有害废物 ,直接还原回收粉尘中有价金属不仅可保护环境 ,而且可充分利用宝贵的金属资源。采用中频感应电炉模拟电弧炉冶炼工艺进行了A、B、C和D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气体成分的检测、钢锭和炉渣的成分分析 ,了解工艺参数对还原过程的影响 ,认为电弧炉粉尘直接还原回收工艺切实可行 ,不影响钢产品质量 ,为该新工艺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电弧炉 直接还原 回收 不锈钢
下载PDF
炼钢过程含铁尘泥的基本物性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庄昌凌 刘建华 +3 位作者 崔衡 刘松涛 Daniele R Attorre Jim Hunt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5-192,共8页
对国内8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长、短流程钢铁企业含铁粉尘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对含铁粉尘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炼钢粉尘铁、钙、锌元素含量较高,不仅... 对国内8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长、短流程钢铁企业含铁粉尘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对含铁粉尘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炼钢粉尘铁、钙、锌元素含量较高,不仅可在钢铁生产中回收利用,还可开发为高附加值产品,用于化工、材料等行业;但产自不同工序的粉尘的粒度、比表面积、水分等物性差异较大;铁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氧化亚铁、少量金属铁及铁酸钙形式存在,Zn以铁酸锌存在.炼钢粉尘的研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目前炼钢粉尘外售比例较大,部分用作烧结配料,少量用于炼钢造渣剂,利用层次较低,需研究高效利用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粉尘 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转炉炼钢烟尘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毕秀荣 刘润藻 +1 位作者 朱荣 吕明 《工业加热》 CAS 2010年第6期13-16,共4页
基于废钢与生铁碳含量差异,通过添加锰、钼等不同蒸气压的元素,对炼钢烟尘的显微结构、粒度、能谱等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炼钢过程中烟尘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炼钢烟尘的产生系蒸发理论与气泡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两种理论产生的烟尘特... 基于废钢与生铁碳含量差异,通过添加锰、钼等不同蒸气压的元素,对炼钢烟尘的显微结构、粒度、能谱等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炼钢过程中烟尘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炼钢烟尘的产生系蒸发理论与气泡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两种理论产生的烟尘特点不同,这为减少烟尘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烟尘 蒸发理论 气泡理论
下载PDF
转炉炼钢粉尘的内循环利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柯建祥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基于转炉炼钢过程的造渣和温度控制机理,利用污泥、除尘灰及粘结剂等原料加工成粉尘球团,在冶炼前期代替铝系化渣剂进行化渣、中后期代替矿石进行调温。研究发现:转炉炼钢过程内循环利用粉尘球团,与采用铝系化渣剂和矿石相比,脱磷率提高... 基于转炉炼钢过程的造渣和温度控制机理,利用污泥、除尘灰及粘结剂等原料加工成粉尘球团,在冶炼前期代替铝系化渣剂进行化渣、中后期代替矿石进行调温。研究发现:转炉炼钢过程内循环利用粉尘球团,与采用铝系化渣剂和矿石相比,脱磷率提高了4.9%,可达到80.7%,炉渣的发泡性能和流动性能良好,炉渣碱度和铁损基本相同。既可有效回收铁等有价资源,也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炼钢副产品资源的内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粉尘 循环利用 脱磷
原文传递
炼钢粉尘中锌分离和回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蒋刘东 李萍萍 +1 位作者 杜传明 于景坤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90,共10页
锌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但全球锌矿资源不足以支撑未来的锌需求。因此,从工业固废中回收锌是解决我国锌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炼钢粉尘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若锌能被有效分离,回收的锌可作为一种锌资源,并且剩余的铁能返回冶金流程再利... 锌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但全球锌矿资源不足以支撑未来的锌需求。因此,从工业固废中回收锌是解决我国锌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炼钢粉尘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若锌能被有效分离,回收的锌可作为一种锌资源,并且剩余的铁能返回冶金流程再利用。炼钢粉尘中的锌主要以ZnO和ZnFe_(2)O_(4)的形式存在,因ZnFe_(2)O_(4)性质相对稳定,导致炼钢粉尘中锌的分离和回收比较困难。基于各物相及化合物物化性质的不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从炼钢粉尘中分离回收锌的方法,主要包括火法工艺、湿法工艺和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本文系统总结了各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着重介绍了湿法火法联合工艺的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炼钢粉尘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锌分离 锌回收 碳热还原 ZnFe_(2)O_(4) 湿法火法联合工艺 氧化钙焙烧重构
下载PDF
含锌转炉炼钢泥的理化特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果 刘欣 +4 位作者 周云花 陈彤 刘燕飞 郑自豪 单家云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98,共6页
转炉尘泥是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由于炼钢时加入了含锌原料,使转炉尘泥中的含锌量持续升高而不能直接利用。本文采用ICP、激光粒度分析、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转炉炼钢湿法收尘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锌转炉泥中主要含有F... 转炉尘泥是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由于炼钢时加入了含锌原料,使转炉尘泥中的含锌量持续升高而不能直接利用。本文采用ICP、激光粒度分析、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转炉炼钢湿法收尘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锌转炉泥中主要含有Fe、Ca、Zn等元素,其中,w(Fe)为48%~50%,物相为Fe3O4、Fe2O3与FeO;w(Zn)为3.5%~3.7%,物相为ZnO与ZnFe2O4,且主要以ZnFe2O4形式存在;含锌转炉泥的粒径分布窄,主要集中在0.1~1.0μm之间,90%的颗粒粒径小于1μm。此外,通过对其特性分析发现,目前常用的含锌尘泥处置方法对其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解决含锌转炉尘泥的回用问题还需寻求更有效且经济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转炉泥 含锌尘泥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废镀锌板炼钢粉尘加压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山明 汪金良 +2 位作者 李啊林 曹才放 杨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对废镀锌板炼钢粉尘加压硫酸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常压酸浸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压浸出技术可使常温弱酸下不溶的铁酸锌和难处理的硅酸锌高效浸出。在釜内压... 对废镀锌板炼钢粉尘加压硫酸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常压酸浸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压浸出技术可使常温弱酸下不溶的铁酸锌和难处理的硅酸锌高效浸出。在釜内压力0.6MPa、浸出温度140℃、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 r/min、硫酸浓度120 g/L、浸出时间1.5 h条件下,浸出矿浆无胶体形成、过滤性能良好,锌、铁浸出率分别为98.35%和3.51%,铅几乎全部进入渣相,浸出液中硅含量仅为0.06 g/L,实现了粉尘中锌与杂质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加压硫酸浸出 浸出率 铁酸锌 硅酸锌
下载PDF
对炼钢除尘灰进行冷固造球生产的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少峰 《河南冶金》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介绍了炼钢工序除尘灰冷固造球生产工艺,分析、总结了影响除尘灰冷固造球的因素。生产实践证明,向除尘灰中添加适量水分、强力混合,可以有效缩短除尘灰中氧化钙的消解时间、降低粘结剂的使用量、提高成球率与成球强度。
关键词 炼钢 除尘灰 消解 冷固造球
下载PDF
利用改质和酸浸从炼钢粉尘中分离锌的研究
11
作者 王鑫 张羽堂 +2 位作者 蒋刘东 苑瑞圆 杜传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炼钢粉尘是冶金工业产生的固废之一,富含Zn元素,如何将其资源化利用对冶金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炼钢粉尘中Zn主要以ZnFe_(2)O_(4)形式存在,其结构稳定难以破坏,本研究采用CaO焙烧改质,将ZnFe_(2)O_(4)转化为ZnO,再通过稀盐... 炼钢粉尘是冶金工业产生的固废之一,富含Zn元素,如何将其资源化利用对冶金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炼钢粉尘中Zn主要以ZnFe_(2)O_(4)形式存在,其结构稳定难以破坏,本研究采用CaO焙烧改质,将ZnFe_(2)O_(4)转化为ZnO,再通过稀盐酸选择性浸出Zn元素;探究了CaO改质、pH值、温度、固液比对改质炼钢粉尘中Zn等元素溶出的影响规律。CaO改质可有效地将ZnFe_(2)O_(4)转化为Ca_(2)Fe_(2)O_(5)和易于溶解的ZnO,从而提高了Zn的溶出率,并且使Fe元素难以溶解;随着pH值的降低改质粉尘中主要元素的浸出率都升高;提高温度和降低固液比都有利于Zn的浸出,并且温度升高会抑制Si的浸出。在pH=3、温度50℃、固液比1:25的条件下,Zn浸出率为72.73%,而Fe不溶出,实现了Zn的选择性浸出,同时提高了浸出效率。浸出后,浸出液可通过电解沉积回收金属Zn;浸出渣主要由Ca_(2)Fe_(2)O_(5)组成,可作为冶金熔剂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酸浸 锌回收 ZnFe_(2)O_(4) CaO改质
下载PDF
马钢炼钢污泥直接配入烧结混合料系统的研发及使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允隆 金俊 +1 位作者 王桂龙 尹明东 《中国冶金》 CAS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针对马钢炼钢污泥产出量大、处理困难的现状 ,在研究国内污泥处理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滚筒给料 ,对辊打碎 ,大批量处理的新方法并立项攻关。经过研发、生产检验 ,证明该污泥配加系统原理可行 ,处理量大且不影响烧结生产 ,效益显著。
关键词 炼钢污泥 打碎 混合 烧结
下载PDF
炼钢干法除尘灰在承钢烧结机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桂芬 《河北冶金》 2013年第9期79-82,共4页
根据承钢炼钢干法除尘灰粒度极细-200目达90%以上,且浸水性差的特性,在实验室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烧结机配加2%以内炼钢干法除尘灰是可行的,对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 根据承钢炼钢干法除尘灰粒度极细-200目达90%以上,且浸水性差的特性,在实验室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烧结机配加2%以内炼钢干法除尘灰是可行的,对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除尘灰 烧结机 应用
下载PDF
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新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培钰 高金涛 +3 位作者 李士琦 张颜庭 刘润藻 张建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1-196,共6页
基于对现行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生产工艺的讨论,提出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的新工艺。研究中设计、改进了精细还原实验装置,分别设计L16(215)和L4(23)正交表进行了喀左磁铁矿和某厂炼钢粉尘的精细还原实验以研究... 基于对现行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生产工艺的讨论,提出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的新工艺。研究中设计、改进了精细还原实验装置,分别设计L16(215)和L4(23)正交表进行了喀左磁铁矿和某厂炼钢粉尘的精细还原实验以研究微米级铁氧化物的还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 000℃以下,使用纯H2或CO对微米级粒度铁氧化物进行精细还原,能实现铁氧化物向金属铁的高度转变。对铁氧化物还原产物解离性、烧结性、铁磁性的研究表明,较低的还原温度使得铁氧化物于非熔化状态下被还原成磁性金属铁,未有烧结现象发生,还原产物中铁元素与杂质元素分别存在,为采用物理方法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产物中磁性铁元素与杂质元素的进一步分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还原 非熔态分离 铁矿粉 炼钢粉尘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浸出废镀锌板炼钢粉尘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岩 徐政 王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对超声波强化浸出含铁酸锌的废镀锌板炼钢粉尘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浸出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初始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超声波强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可使常温弱酸下不溶的铁酸锌浸出。在初始硫酸浓度为200... 对超声波强化浸出含铁酸锌的废镀锌板炼钢粉尘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浸出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初始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超声波强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浸出可使常温弱酸下不溶的铁酸锌浸出。在初始硫酸浓度为200 g/L,浸出时间为120 min,液固比为10的条件下,辅以频率为20 kHz、强度为2 W/cm2的超声波加以强化,此粉尘锌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强化浸出 炼钢粉尘
下载PDF
三明炼钢粉尘的基本物性及酸浸回收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瑞 杨丽梅 +1 位作者 黄松涛 徐政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
采用化学分析、XRD、湿式筛分、显微镜观察、SEMED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三明炼钢粉尘的元素组成、粒度分布、物相、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等基本物性;并进行其酸性浸出条件实验,考察了初始酸浓度、MnO2加入量、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矿浆终... 采用化学分析、XRD、湿式筛分、显微镜观察、SEMEDS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三明炼钢粉尘的元素组成、粒度分布、物相、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等基本物性;并进行其酸性浸出条件实验,考察了初始酸浓度、MnO2加入量、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矿浆终点pH值、过滤性能及Zn,Fe,SiO2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初始酸浓度26.6g/L、加MnO20.4g、浸出120min后,矿浆pH=3.5~3.7,粉尘中Zn的浸出率达98%,而Fe和SiO2浸出率分别为0.22%和9%,且矿浆的过滤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物性分析 酸性浸出 ZN
原文传递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炼钢炼铁尘泥中主元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艳 闻向东 朱缨 《山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85-87,共3页
介绍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炼钢炼铁尘泥中Fe,Si,Al,Ca,Mg,Mn,P七元素的方法。灼烧后的试样经高温熔融制成玻璃片。确定了熔融条件:熔融温度1100℃,熔融时间21min。工作曲线上各元素含量值用灼烧减量值进行换算。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 介绍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炼钢炼铁尘泥中Fe,Si,Al,Ca,Mg,Mn,P七元素的方法。灼烧后的试样经高温熔融制成玻璃片。确定了熔融条件:熔融温度1100℃,熔融时间21min。工作曲线上各元素含量值用灼烧减量值进行换算。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荧光 污泥
下载PDF
含锌炼钢炉粉高温焙烧脱氯的冶金动力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凯 王宏阳 《工业加热》 CAS 2019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对炼钢粉尘物理、化学特性和脱氯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炼钢炉粉高温焙烧脱氯动力学的积分研究方法,并对炼钢粉尘进行了750、800、900℃的高温焙烧脱氯热态试验。得出炼钢粉尘焙烧脱氯反应级数为1/2,进而计算出活化能、频率因... 在对炼钢粉尘物理、化学特性和脱氯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炼钢炉粉高温焙烧脱氯动力学的积分研究方法,并对炼钢粉尘进行了750、800、900℃的高温焙烧脱氯热态试验。得出炼钢粉尘焙烧脱氯反应级数为1/2,进而计算出活化能、频率因子和氯元素脱出率随焙烧时间变化的函数,通过验证,平均误差为1.4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提高,粉尘脱氯效果越明显,粉尘脱氯合格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在900℃和950℃温度下焙烧,炼钢粉尘脱氯合格的时间分别为90min和3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动力学 脱氯 焙烧 炼钢粉尘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ottom blowing oxygen on dust emission in converter steelmaking 被引量:2
19
作者 Wei-feng Li Rong Zhu +2 位作者 Chao Feng Bao-chen Han Guang-sheng We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SCD 2021年第9期1105-1113,共9页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eelmaking industry in the economy and it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reducing dust emissions is a vital focus in this field.Thus,the theory of dust generation in converter steelma...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eelmaking industry in the economy and it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reducing dust emissions is a vital focus in this field.Thus,the theory of dust generation in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cess was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bottom blowing oxygen on dust generation was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al research.The industrial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a 120-t bottom combined blown O_(2)–CaO steelmaking conver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ering the lance position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dust.This emission rate of the converter is also found to be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decarburization rate.As a result,the proposed bottom blowing O_(2)–CaO steelmaking converter can technically reduce the amount of dust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iron.With more bottom blowing oxygen,the dust content is lower with the dust peak appearing earlier.The evaporation theory,followed by the bubble theory,plays the primary role in the dust generation of bottom blowing oxygen steelmaking.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ducing dust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making converter Dust emission Bottom blowing O_(2)-CaO Evaporation theory Bubble theory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n steelmaking dust recycling and iron oxide red preparing
20
作者 Pingfeng Fu Qiang Zhang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making dust, wet sieve separation, XRD, SEM, EDS, and tradi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were carded out to obtai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mineralogy,...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making dust, wet sieve separation, XRD, SEM, EDS, and tradi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were carded out to obtai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mineralogy, morpholog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ust. The dust with a total Fe content of 64.08wt% has coarse metallic iron, magnetite and hematite grains, while free clay minerals with a size of 〈38 μm are mainly iosidefite, calcium silicate, and calcite, which are conglomerated to each other. By following the procedures of wet magnetic separation, acid leaching, and oxidization calcination, magnetic materials were recycled and further prepared as iron oxide red with a productivity of 0.54 ton per unit ton of the dust. Middle iron concentrate with an Fe content of 65.92wt% can be reused as feeding material in the ironmaking industry. Additionally, washed water from acid leaching with an Fe^3+ ion content of less than 5 g·L^-1 was recovered as feeding water in the wet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dure. 2008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ll f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making dust iron oxide red wet magnetic separation acid leach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