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时期王朝国家的海神祭祀 被引量:13
1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在汉唐时期的国家祭祀中,海神作为山川神癨的一员而得受祭祀,居于五岳、四镇之后,与四渎等同或略高。海神祭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郊祀配祭,即在天子亲祭或拟设天子亲祭的郊祀中配祭海神;二是海祠祭祀,即由天子委托官员前往海神祠进行祭... 在汉唐时期的国家祭祀中,海神作为山川神癨的一员而得受祭祀,居于五岳、四镇之后,与四渎等同或略高。海神祭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郊祀配祭,即在天子亲祭或拟设天子亲祭的郊祀中配祭海神;二是海祠祭祀,即由天子委托官员前往海神祠进行祭祀。国家祭祀的四海神,是根据人们对于"天下"的构想而设计出来的、政治文化意义上的海神,并非民众信仰的、来自具体海洋的海神。王朝国家的海神祭祀与滨海人群的海神信仰和祭祀,基本上属于两个互不相涉、相对独立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神 国家祭祀 汉唐时期
下载PDF
清代瓷质祭礼器略论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光尧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9,T006-T008,共13页
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藏瓷器实物的考察,并结合《皇朝礼器图式》、《备物昭诚》等内府彩绘本清代典制书籍,考述了礼书记载的各式瓷质仿古礼器在乾隆时期确有生产,且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朝都有补做。同时,因清代礼制规定国家诸... 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藏瓷器实物的考察,并结合《皇朝礼器图式》、《备物昭诚》等内府彩绘本清代典制书籍,考述了礼书记载的各式瓷质仿古礼器在乾隆时期确有生产,且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朝都有补做。同时,因清代礼制规定国家诸祀和内廷诸祀的行礼场所和受祭对象不同,导致瓷质祭礼器的生产制度、造型与种类也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瓷质祭礼器 生产制度 造型 种类 国家诸祀 内廷诸祀
原文传递
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的礼仪形态和多重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勃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礼仪是中国国家山川祭祀传统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形态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基本确定。这一礼仪主要可以从山川祭祀的主体、对象、时间、场所、陈设、乐舞、仪式程序等方面考察。其中,山川祭祀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藩王、府州... 明代国家山川祭祀礼仪是中国国家山川祭祀传统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形态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基本确定。这一礼仪主要可以从山川祭祀的主体、对象、时间、场所、陈设、乐舞、仪式程序等方面考察。其中,山川祭祀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藩王、府州县等层面;祭祀对象大致可分为岳镇海渎、陵山、京畿山川、天下山川和外夷山川等;祭祀时间因祭祀形式不同而不同;祭祀的场所主要在坛场和祠庙。明代山川祭祀礼仪是一套复杂的仪式和象征体系,具有多重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山川为万民所瞻仰,乃财用之所出,山川祭祀是崇拜和感恩山川的表达;第二,山川是国土疆域的象征,山川祭祀是建立统治合法性、确认和维护权力秩序的重要手段;第三,山川"能出云,为风雨",是天意的载体,以回应灾变为内容的山川祭祀是统治者发挥公共职能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国家祭祀 山川祭祀
下载PDF
从国都到村社:元代社稷礼制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4,共7页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又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的发展脉络。元朝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的社稷礼之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多重互动。国家对州县社稷礼的规定与州县的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基层社会自发的社稷祭祀多种多样,有的表现出国家礼制对基层社会的下行渗透,有的则是私家礼学的自主实践。总体而言,元代社稷礼是中国礼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中央与地方 社稷礼 礼制 祭祀
原文传递
明代祠祭署的设置、类别与职能
5
作者 张登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5-82,共8页
明代祠祭署隶属太常寺,是署官办事、居住的衙署,主要包括帝陵祠祭署、王坟祠祭署及京城祭坛祠祭署三类。其职能主要是组织陵、坟、坛户进行守值、洒扫、植树除草、供办祭祀等活动。各祠祭署署官通常情况下为奉祀、祀丞各一员。通过对明... 明代祠祭署隶属太常寺,是署官办事、居住的衙署,主要包括帝陵祠祭署、王坟祠祭署及京城祭坛祠祭署三类。其职能主要是组织陵、坟、坛户进行守值、洒扫、植树除草、供办祭祀等活动。各祠祭署署官通常情况下为奉祀、祀丞各一员。通过对明代祠祭署设置的研究可以看出明代祭祀及治国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思想:君权至上原则,"亲亲"与"尊尊"原则,敬天保民、以农为本、大一统及慎终追远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祠祭署 署官 国家祭祀 治国理念
下载PDF
南海神庙国家祭祀的缘起与肇始
6
作者 牟方君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民众的信仰问题,将王朝权力秩序构建贯穿于民众精神、灵魂的控制.海神祭祀,正是中国封建王朝经由干预涉海民众精神信仰,经略海洋边疆,确立王朝政权合法性信仰,建构王权统治合法性基础,彰显皇家权威,进而维护以皇权...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民众的信仰问题,将王朝权力秩序构建贯穿于民众精神、灵魂的控制.海神祭祀,正是中国封建王朝经由干预涉海民众精神信仰,经略海洋边疆,确立王朝政权合法性信仰,建构王权统治合法性基础,彰显皇家权威,进而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统治秩序的整肃政治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神庙 国家祭祀 政治仪式 政治理性
下载PDF
西汉太一祭祀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田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1,共13页
太一是西汉重要的国家祭祀。秦及西汉武帝前的国家祭祀体系中并无"太一"神,自武帝初年,太一逐渐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元鼎五年武帝在甘泉宫修建泰畤,专祀太一,太一祭祀从此成为西汉最高国家祭祀。甘泉泰畤的设立,不仅为西汉王... 太一是西汉重要的国家祭祀。秦及西汉武帝前的国家祭祀体系中并无"太一"神,自武帝初年,太一逐渐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元鼎五年武帝在甘泉宫修建泰畤,专祀太一,太一祭祀从此成为西汉最高国家祭祀。甘泉泰畤的设立,不仅为西汉王朝引入了全新的至上神,也带动了西汉早中期国家祭祀的最大变革。通过对至高祭祀对象与结构的改革,武帝全面变更了秦的旧祭祀格局,建立了汉家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国家祭祀 太一 汉武帝
原文传递
清代国家祭祀礼仪的象征体系与政治文化内涵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秀玲 万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清代国家祭祀在保持本民族习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中原礼仪制度,形成了完善的...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清代国家祭祀在保持本民族习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中原礼仪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祭祀体系。清代国家祭祀礼仪是建立在其思想文化意识上的一种象征体系:实物象征通过祭祀所用祭器、祭品、祭服等来表达;语言象征通过祭祀乐章等来表达;行为象征以皇帝亲祭和虔诚斋戒等来表达。清代国家祭祀礼仪的具体仪式程序都有严格规定,表达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内涵。祭祀礼仪制度的传承演变也为政治生活所左右。从礼仪制度这样的文化层面切入政治史研究,是政治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国家祭祀 礼仪制度 象征体系 政治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古代国家都城祭祀体系与空间模式——以唐长安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佛君 段汉明 张常桦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65,共6页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国家祭祀是古代都城的显性文化现象,是城市上层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是传统城市特有的一类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祭祀 儒教 唐朝 长安 宗教 地理
下载PDF
黄帝陵祭祀与中华文化自信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彦儒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体现在祭祀礼仪、礼器、服饰、音乐和祭文等方面的深厚祭祀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地、陵地古柏是构成"精神标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持续的黄帝陵祭祀典礼带给祭拜者的体验感、神圣性,促使民众对黄帝、黄帝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黄帝陵祭祀已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平台;当前亟需制定《黄帝陵公祭法》来确立黄帝陵的国家公祭地位,确保黄帝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至上性、庄严性,发挥黄帝陵祭祀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黄帝陵 国祭 祭祀典礼 文化自信 公祭法
下载PDF
唐宋时期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纠葛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美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祀衰落,进入地方祭祀体制中的城隍神未能真正取代社稷的地位,而是被收编置于社稷位次之下。由唐至宋,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的纠葛,不仅反映了国家祭祀体制在地方社会中的推行和影响,更透视出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日趋强化的统治和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国家祭祀 地方社稷 城隍神
下载PDF
试论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军事防御中的运用
12
作者 鲍颖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风水理论在郑韩故城的军事防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蕴含聚气与辟邪理论的城址设计;可以对敌人产生精神震慑的庙宇建筑;为了求得自然神和祖先神的庇佑而进行的社稷祭祀。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内居民的安全感。
关键词 郑韩故城 风水理论 城址设计 庙宇建筑 社稷祭祀
下载PDF
嘉靖圜丘与世宗改制
13
作者 黄益飞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上摆放神主的内壝实际上也是三层为突破口,顺利实现了圜丘改制,与嘉靖初年大礼议事件中的明世宗通过暴力压制实现礼制改革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明世宗在政治上的成熟。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最终方案由明世宗钦定,明世宗对圜丘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达到了以礼服人的效果,同时也通过圜丘尺寸所反映的数理思想凸显了皇权至上。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是明世宗加强皇权的缩影和见证,客观上也对明清国家郊祭祀典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圜丘 三层重壝 皇权至上 祭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