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点-场所”平衡策略下的站城融合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墨君 郭雪飞 《建筑技艺》 2023年第S02期109-113,共5页
基于新时代站城融合发展理念,对“节点-场所”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并将其应用于中国铁路客站,构建站城融合在现有社会背景及铁路枢纽建设中的平衡概念,结合国内外铁路客站实践案例,探讨有关中国特色国情发展下的站城融合策略与思考。
关键词 站城融合 节点-场所理论 精神场所 铁路客站
下载PDF
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情感化空间塑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缤月 袁蜀佳 +1 位作者 丁壮 朱龙晓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5期107-111,130,共6页
当代建筑创作中越来越注重情感化空间的设计,人的心理需求成为设计研究的重点。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能只满足于物质层面,更多体现为精神空间的塑造,通过一系列模糊的非理性的元素的提炼,找到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心灵栖... 当代建筑创作中越来越注重情感化空间的设计,人的心理需求成为设计研究的重点。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能只满足于物质层面,更多体现为精神空间的塑造,通过一系列模糊的非理性的元素的提炼,找到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心灵栖居地。本文通过对情感建筑的分类举例,从多个层面上阐述建筑设计中引人共鸣的诗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空间 精神空间 人文关怀 地域特色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中国国情的站城融合策略——以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雪飞 《城市建筑》 2022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在站城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我们需要对站城融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从更全面的视角对中国站城融合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深层次分析中国高铁发展的国情特色,从固化思维中重新理解站城融合的发展动力。铁路客站不... 在站城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我们需要对站城融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从更全面的视角对中国站城融合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深层次分析中国高铁发展的国情特色,从固化思维中重新理解站城融合的发展动力。铁路客站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系统,也是城市重要的精神场所,通过阐述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站城融合设计,延伸出站城融合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中国国情 立体红线 精神场所 站场拉开
下载PDF
微光叙事·纪念性空间的精神场所构建——独库公路纪念空间的艺术照明设计
4
作者 钱缨 何显扬 +1 位作者 张百聪 朱瑾文 《照明工程学报》 2022年第5期19-24,共6页
从宏大视角转向微观叙事的角度,探讨公共纪念空间如何从神圣的“光辉”走向大众的“微光”,以静谧塑造精神场所。“微光”对抗着宏大视角的苍白与失语,以人为本,观照个体。以“消隐的纪念碑”为主题,构想了两组埋藏在严酷自然环境里的... 从宏大视角转向微观叙事的角度,探讨公共纪念空间如何从神圣的“光辉”走向大众的“微光”,以静谧塑造精神场所。“微光”对抗着宏大视角的苍白与失语,以人为本,观照个体。以“消隐的纪念碑”为主题,构想了两组埋藏在严酷自然环境里的纪念建构,作为独库公路建造者的精神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叙事 消隐的纪念碑 纪念性空间 精神场所
下载PDF
故事性——回到思考原点的四个小项目
5
作者 张博 《建筑技艺》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选取一乘建筑自2015年成立至今的四个小项目,在这些体现碰撞与纯粹、落脚于城市与社区、以"故事性"和"日常感"呈现的设计结论上,一乘建筑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反馈,这将会是一个持续的思考过程。
关键词 一乘建筑 故事 精神场所 材料 游戏空间 城市与社区 景观装置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南京市旅游地个性及其文化景观表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郴 黄震方 +1 位作者 张捷 葛军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6-1903,共18页
旅游地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鉴于旅游地精神属性在量化表达和测量方面的困难,以往旅游地研究较少涉及。旅游地个性概念的提出为旅游地精神属性研究打开了思路。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当前旅游地个性研究大多基于营销学中的品牌个性研究... 旅游地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鉴于旅游地精神属性在量化表达和测量方面的困难,以往旅游地研究较少涉及。旅游地个性概念的提出为旅游地精神属性研究打开了思路。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当前旅游地个性研究大多基于营销学中的品牌个性研究思路展开,缺乏对地方适用性的考量,且尚未深入到对个性表征形式及表征机制的探讨。基于此,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选取城市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着眼地方特性,系统构建城市旅游地个性量表,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案例地城市南京的个性测量和分析,并以城市文化景观作为表征媒介,深入探究城市旅游地个性的景观表征形式及表征机制。研究发现:城市旅游地个性主要包含态度、气质、性格、能力四大特征;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旅游地个性的重要表征媒介,包含现代空间景观、传统空间景观、生态景观、生活景观、社会景观五大维度;以上景观维度及其所辖景观元素在表征城市旅游地个性方面发挥不同作用。研究过程及结论为包括旅游地在内的地方精神属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是对精神层面人地关系认识上的丰富。机器学习这一智能化探索型数据分析手段的运用为处理地理学中普遍存在的高维非线性噪声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精神属性 城市旅游地个性 文化景观表征 机器学习 南京市
原文传递
先秦“神”观念的革命——论《易传》之“神” 被引量:7
7
作者 翟奎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5,共7页
先秦"神"早先是人格化的有情感意志的自然神和祖先神,后来这种"神"不断德性化,到了《易传》,"神"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神"被智性化、理性化、本体化。通过对《易传》"鬼神"、"... 先秦"神"早先是人格化的有情感意志的自然神和祖先神,后来这种"神"不断德性化,到了《易传》,"神"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神"被智性化、理性化、本体化。通过对《易传》"鬼神"、"神道"、"神明"、"神化"以及"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等关键词句的全面阐述,可以看到《易传》之"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统一性所在,同时也是宇宙大化的动力因。人们借助易道来明智修德、洗心斋戒、虔诚恭敬可以通达神明之德,可以通向宇宙人生的最高境界,可以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态势。作为心神意义上的神在《庄子》、《荀子》等战国末期的文献中才大量出现,《易传》中还没有这种形神意义上的神,由此可以推断《易传》可能形成于战国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 神明 神化 无方 不测
下载PDF
“疗愈”视角下的禅修场所实态研究——以化城壹处禅文化精品酒店为例
8
作者 马翠翠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85-287,共3页
在未来,“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新方式。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实地深度调研的方法,对化城壹处禅文化精品酒店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具有“禅”意特征的精神性活动场所设计的手法及特征,研究其空间功能属性的塑造与禅意空间的表达,以及目... 在未来,“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新方式。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实地深度调研的方法,对化城壹处禅文化精品酒店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具有“禅”意特征的精神性活动场所设计的手法及特征,研究其空间功能属性的塑造与禅意空间的表达,以及目前空间的使用情况,以期在疗愈经济及疗愈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为修心、静心人群提供一个具有心灵交流、休憩的公共禅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修场所 “禅”意特征 精神性活动场所 公共禅意空间
下载PDF
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增辉——黄帝陵祭祀大院(殿)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锦秋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共4页
黄帝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国家级祭祀建筑。本文介绍了该建筑工程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体现时代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实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艺术效果。
关键词 黄帝陵 祭祀大院 祭祀大殿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包容的咖啡店与茶馆坐憩环境比较研究
10
作者 张弋戈 刘晨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19-327,340,共10页
目的咖啡店与茶馆是人们品饮的重要场所,其坐具及坐憩环境各具特点,并表达出品饮文化的内涵,选择两者中的坐具及坐憩环境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其中差异理解各自坐憩环境的聚散原因,分析独特在地特征下坐憩环境对人的情感抚慰,以此拓展适... 目的咖啡店与茶馆是人们品饮的重要场所,其坐具及坐憩环境各具特点,并表达出品饮文化的内涵,选择两者中的坐具及坐憩环境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其中差异理解各自坐憩环境的聚散原因,分析独特在地特征下坐憩环境对人的情感抚慰,以此拓展适应时代变迁的良性创新设计路径,满足各层级精神及心理需求。方法选择上海咖啡店和成都茶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处如何坐饮及其个中细节,梳理出两种细分业态空间中座椅的应用历史、在地属性,以及两者在各自代表空间中的变化过程。结果经比较研究得出坐具在城市中的流变经过了器物之用、渗透、融合、人为组织、情感迁移五个阶段,可总结为从器具到场所精神的城市文化形成路径,与人们的生存哲学与生活习惯有紧密联系。结论以坐憩之小,析城市生趣之大,重视坐具营造形成的空间场所及其生发出的精神,以精细的物质设计塑造城市魅力与民生情怀,解析人们的情趣认知,推动城市之间“饮”文化的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以及习性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具比较 场所精神认知 文化分析 在地性
下载PDF
校城融合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设计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骏 张一鸣 林燕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7期62-65,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校城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校内外重要沟通媒介的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对促进校城融合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校城融合的研究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概念和设计动因,然后通过研究国...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校城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校内外重要沟通媒介的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对促进校城融合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校城融合的研究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概念和设计动因,然后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从城市整体环境、城市功能空间和城市精神场所三个方面提出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希望对校城融合背景下中国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城融合 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 城市整体环境 城市功能空间 城市精神场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