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109
1
作者 王世雄 王孝安 +2 位作者 李国庆 郭华 朱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38-1647,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CCA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展,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均逐渐降低(P<0.0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CCA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展,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均逐渐降低(P<0.05);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均呈现相似的"J"形变化趋势,而均匀度(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群落除外)差异不显著(P>0.0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随演替进展呈现明显的单峰模型,与中期物种丰富度假说一致。(2)林冠郁闭度是影响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其次为土壤养分和坡位;而坡位对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影响极显著(P<0.01),这可能与乔木树种的更新差异有关。(3)群落演替是物种扩散和环境筛综合作用的过程,物种对演替过程中变化光照资源的响应差异可能是该区不同层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物种更替 物种多样性 CCA 光照资源 中期物种丰富度假说
下载PDF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严国安 马剑敏 +1 位作者 邱东茹 吴振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9-327,共9页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植物群落 演替 东湖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 被引量:41
3
作者 袁婧薇 倪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73,共9页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降水格局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响应于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间接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降水格局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响应于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间接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以及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与发展对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气候变化的生物学证据研究的大背景下,总结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响应过去气候变化的植物学信号和生态学证据:(1)物种水平:气候变暖导致中国33°N以北大部分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期包括萌芽、展叶、开花期等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延长;(2)群落水平: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长白山等高山群落交错带物种组成和林线位置的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3)生态系统水平:全国总体植被盖度增加,植被活动加强,生产力增加;北方和西部地区农业植被的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耕种面积和产量发生变化,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和温度呈负相关,这将威胁到未来的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期提前 生长季延长 物种替代 地理分布迁移 林线上移 净第一性生产力增加
下载PDF
三种牧草植物对黄顶菊田间替代控制 被引量:28
4
作者 皇甫超河 张天瑞 +3 位作者 刘红梅 李刚 赖欣 杨殿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1-1518,共8页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牧草与黄顶菊分别单种及1∶1、1.5∶1和2∶1比...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牧草与黄顶菊分别单种及1∶1、1.5∶1和2∶1比例混种),建立了3种牧草与黄顶菊的田间替代试验区。结果表明:随着3种牧草替代比例的增加,其盖度也逐渐上升,均对黄顶菊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丹草出苗较黄顶菊更早且具有更强的遮阴能力,在各混种替代组合中完全抑制了黄顶菊生长,抑制率达100%;紫花苜蓿和欧洲菊苣与黄顶菊的混种种群中,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等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在中等替代比例(1.5∶1)下对黄顶菊的抑制效果为最佳,抑制率分别为87.7%和96.2%;在与3种牧草竞争的条件下,黄顶菊相对产量均显著<1.0,表明黄顶菊种间竞争显著小于种内竞争,使该外来种生长受到有效抑制。在黄顶菊已入侵和易于入侵的生境建立牧草替代种群是进行生态重建和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牧草 生物入侵 替代控制 植物竞争 生态重建
原文传递
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中强 任慧 +2 位作者 郝孟曦 张萌 徐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6,共9页
根据2009年调查结果,结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研究了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2009年近20年间斧头湖水生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对干扰较为敏感的种类如睡莲已经消失,原来的优势种如微齿... 根据2009年调查结果,结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研究了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2009年近20年间斧头湖水生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对干扰较为敏感的种类如睡莲已经消失,原来的优势种如微齿眼子菜、密齿苦草和轮叶黑藻等变为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同时出现一些人工栽培外来水生植物。斧头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然演替到目前阶段人为控制下的人工演替,群落演变剧烈,其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群丛数量和结构以及水生植被总生物量均变化明显,经历一个多(高)—少(低)—多(高)过程。研究表明围网养殖、刈割、引种等人为活动、水生植物生活史、繁殖策略以及水位波动等自然因素可能是引起斧头湖水生植被演变剧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替代 水生植物 群落结构 演替 斧头湖
下载PDF
广西马山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动态 被引量:12
6
作者 覃家科 李先琨 +3 位作者 吕仕洪 向悟生 陆树华 区智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于2002年8月29~30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马山县岩溶山地封山育林过程中植被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初期生境条件是干燥、高温、低湿,小气候因子日变幅度大,植物群落是一些耐干旱、耐瘠薄... 于2002年8月29~30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马山县岩溶山地封山育林过程中植被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初期生境条件是干燥、高温、低湿,小气候因子日变幅度大,植物群落是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的草本和灌木;封山育林中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灌-草2个层次,夏季气温开始下降,湿度增大,光照度开始降低,土壤温度波动略为平缓,耐阴的灌木和草本种类增多,原生性森林群落的乔木幼树开始出现;封山育林中后期,群落的平均高度达7~15m,出现乔-灌-草3个层次的结构,逐渐形成森林小气候,群落内光照强度降低、夏季气温低、湿度增大,基本上由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组成种类占主导地位,演替初期的阳性先锋草本和灌木种类基本上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种类更替 小气候 封山育林 岩溶山地
下载PDF
长江流域鱼类食性同资源集团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宝清 刘焕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长江流域目前已知分布有鱼类423种,隶属于18目41科173属,其中纯淡水鱼类348种、洄游性鱼类11种、河口鱼类64种。这些鱼类可以划分为8种食性类型:浮游植物食性、着生藻类食性、水生高等植物食性、浮游动物食性、水生昆虫食性、肉食性、... 长江流域目前已知分布有鱼类423种,隶属于18目41科173属,其中纯淡水鱼类348种、洄游性鱼类11种、河口鱼类64种。这些鱼类可以划分为8种食性类型:浮游植物食性、着生藻类食性、水生高等植物食性、浮游动物食性、水生昆虫食性、肉食性、软体动物食性和杂食性。对长江上、中、下游以及河口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及食性同资源集团组成分析发现:(1)从上游到中、下游,鱼类物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但在河口略有增加;(2)整个长江流域鱼类以水生昆虫为食的占25%,以着生藻类和小鱼虾为食的分别占21%和20%,以软体动物和浮游动物为食的各占13%;(3)从上游至河口,以浮游动物、小鱼虾为食的鱼类比例逐渐增加,而以着生藻类、水生昆虫为食的鱼类比例逐渐减少;杂食性、软体动物食性的鱼类,以及浮游植物食性、水生高等植物食性的鱼类,其组成比例从上游至下游变化趋势不明显。长江流域鱼类食性同资源集团组成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鱼类 食性同资源集团 生物多样性 物种增加 物种替换
下载PDF
Gas Exchange Rates of Texas Persimmon (Diospyros texana) in Central Texas Woodlands
8
作者 Matthew B. Grunstra Oscar W. Van Auk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5期329-348,共20页
Diospyros texana (Texas persimmon) is a secondary species in most Juniperus ashei/Quercus fusiformis woodlands in central Texas. It has high density, but plants are mostly in the community understory. Light response c... Diospyros texana (Texas persimmon) is a secondary species in most Juniperus ashei/Quercus fusiformis woodlands in central Texas. It has high density, but plants are mostly in the community understory. Light response curves at ambient and elevated levels of CO<sub>2</sub> and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for D. texana. The A<sub>net</sub> (photosynthetic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both light level and CO<sub>2</sub> levels increased but not temperature. The A<sub>max</sub> (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 of D. texana in full sun at elevated levels of CO<sub>2</sub> was increased for all treatments. Stomatal conductance increased with levels of CO<sub>2</sub> but only if the interaction was removed from the model. Intercellular levels of CO<sub>2</sub> increased with both temperature and CO<sub>2</sub> treatments as di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Furthermore, light saturation (L<sub>sat</sub>) increased with CO<sub>2</sub> treatments and light compensation (L<sub>cp</sub>)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The dark respiration (R<sub>d</sub>) increased with both temperature and CO<sub>2</sub> treatments. Markov population models suggested D. texana populations would remain ecologically similar in the future. However, sub-canopy light levels and herbivor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xamining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example, Juniperus ashei juveniles are not recruited into any canopy unless there are high light levels. Herbivory reduces the success of Quercus juveniles from reaching the canopy. These factors do not seem to be a problem for D. texana juveniles which would allow them to reach the canopy without need of a high light gap and are not prevented by herbivory. Thus, Juniperus/Quercus woodlands will change in the future to woodlands with D. texana a more common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lacement Dynamics Ecological Succession CO2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Levels Photosynthetic Rates Drought Tolerance HERBIVORY species replacement ENCROACHMENT Juniper
下载PDF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组织及其海水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9
作者 邵帅 陶玉林 +4 位作者 颜光祥 汤昌盛 廖智 严小军 何建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61,共11页
海洋真菌广泛参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与海洋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贝类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生物,为深入了解海洋真菌与贝类养殖的潜在关系,选择厚壳贻贝养殖区海水及8种组织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 海洋真菌广泛参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与海洋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贝类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生物,为深入了解海洋真菌与贝类养殖的潜在关系,选择厚壳贻贝养殖区海水及8种组织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以及ITSrDNA高通量测序解析养殖厚壳贻贝各组织及所处海水环境的真菌群落丰度和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厚壳贻贝养殖区内和边缘海域的真菌丰度显著高于养殖区外围海域;从贻贝养殖区和组织中共获得1409个OTUs,其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在海水真菌群落为优势纲;而在贻贝组织中,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足20.13%、肾脏14.72%)、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鳃2.89%、后闭壳肌1.92%、血淋巴1.36%)、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性腺3.59%、足1.57%)和伞菌纲(Agaricomycetes,性腺3.09%、消化腺2.71%、鳃2.50%)占据优势地位。多样性分析显示厚壳贻贝和海水间真菌群落存在显著性差异;Bray-Curtis相似距离分析显示贻贝真菌群落与养殖区内海水更为相似,而与边缘和外围海水差距较大。厚壳贻贝不同组织间、不同区域海水间的Beta多样性差异主要来自物种替换;贻贝与海水间真菌Beta多样性的差异主要来自丰富度差异。综上所述,厚壳贻贝体内真菌具有组织差异性,并且养殖活动改变了养殖区海水的真菌群落。研究结果将为贝类真菌资源、贝类-真菌相互作用及生态影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真菌多样性 物种替换 ITS rDNA
下载PDF
温州地区黑荆树入侵群落的竞争与动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乐 骆争荣 +2 位作者 李琼 胡志勇 丁炳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22-6629,共8页
黑荆树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被作为经济植物引入我国以后,目前在很多地区也形成了黑荆树天然更新林。但至今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的研究仍然很少。以温州地区6个黑荆树群落为样本,对黑荆树和其它树种的... 黑荆树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被作为经济植物引入我国以后,目前在很多地区也形成了黑荆树天然更新林。但至今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的研究仍然很少。以温州地区6个黑荆树群落为样本,对黑荆树和其它树种的竞争强度、空间关系和群落中物种的相互替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黑荆树在群落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2)黑荆树与其它物种在空间上基本是独立的,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强度比较弱,并不能造成明显的竞争性死亡;(3)除马尾松外各群落中物种都维持较高的自我替代,但是在PY04、CN02和RN01群落未来黑荆树仍可能替代其它物种变成主要优势种,而由于其存在幼苗更新困难这种优势不会长久;(4)黑荆树的入侵风险不高,保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黑荆树成为优势物种,因此今后要尽力维持本地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 外来种 竞争 空间分析 替代
下载PDF
Beyond biogeographic patterns:Processes shaping the microbial landscape in soils and sedimen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
11
作者 Wenjie Wan Geoffrey MGadd +4 位作者 Ji‐Dong Gu Wenzhi Liu Peng Chen Quanfa Zhang Yuyi Yang 《mLife》 CSCD 202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Deciphering biogeographic patterns of microorganisms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with respect to the ecosystem functions they drives.However,ecological processes shaping distribu... Deciphering biogeographic patterns of microorganisms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microbial diversity with respect to the ecosystem functions they drives.However,ecological processes shaping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icroorganisms across large spatial‐scale watersheds remain largely unknown.Using Illumina sequencing and multiple statistical methods,we character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maintenance 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s(i.e.,archaea,bacteria,and fungi)in soils and sediment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Distinct microb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found between soils and sediments,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imilar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eographical distance.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howed a larger effect o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an geospatial and climatic factors.Archaea and fungi displayed stronger species replacements and weak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 soils than that in sediments,but opposite for bacteria.Archaea,bacteria,and fungi in soils showed broader environmental breadths and stronger phylogenetic signals compared to those in sediments,suggesting stronge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Stochasticity dominated community assemblies of archaea and fungi in soils and sediments,whereas determinism dominated bacterial community assembly.Our results have therefore highlighted distinct microb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iversity maintenance mechanisms between soils and sediments,and emphasized important roles of species replacement,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and ecological assembly processes on microbial landscape.Our findings are helpful in predicting los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and might assist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protecting fragile watersh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breadth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phylogenetic signal species replacement stochasticity versus determinism
原文传递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与α多样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梦璇 李权洲 +2 位作者 莫训强 孟伟庆 胡蓓蓓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β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描述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由物种替换和丰富度差异两部分组成,其形成机制也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揭示其β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β多样性样方贡献度... β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描述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由物种替换和丰富度差异两部分组成,其形成机制也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揭示其β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β多样性样方贡献度低的样地集中于万亩鱼塘和沙井子水库,植物群落特异度较低,物种较为均质单一.而北大港湿地核心区的群落组成特异度高,植被恢复效果好,应重点加强该区域的植被监测.(2)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变化会显著影响到β多样性现有格局,是北大港湿地的重要生态指示种.(3)在物种替换和丰富度差异中,北大港湿地植被β多样性以物种替换为主,占比64.09%,而丰富度差异占比35.91%,因此在制定植被多样性保护管理措施时,需要重点保护多样性替换度高的区域(.4)物种替换与物种丰富度、Shannon熵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多样性 物种替换 丰富度差异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入侵植物美洲商陆与3种牧草的竞争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森森 贾宏定 +2 位作者 张志飞 胡龙兴 陈桂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和紫花苜蓿‘吉利’(Medicago sativa‘Ghillie’)、拉巴豆‘润高’(Dolichos lablab‘Rongai’)、甜高粱‘大力士’(Sorghum dochna‘Hunnigreen’)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De Wit取代试验方法,探讨入侵... 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和紫花苜蓿‘吉利’(Medicago sativa‘Ghillie’)、拉巴豆‘润高’(Dolichos lablab‘Rongai’)、甜高粱‘大力士’(Sorghum dochna‘Hunnigreen’)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De Wit取代试验方法,探讨入侵植物与牧草间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美洲商陆与3种牧草低密度混种下,其株高与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种的美洲商陆;在高密度混种下,美洲商陆与拉巴豆混种时的差异最显著,其株高比单种降低53.52%~81.95%,生物量比单种降低90.22%~98.67%;在美洲商陆与拉巴豆两者的竞争关系中,美洲商陆相对产量(relative yield,RY)值均极显著小于1.0,拉巴豆RY值在中、高密度下均大于1.0,且拉巴豆对美洲商陆的攻击力系数(aggressivity,A)显著大于0,表明两者混种时,拉巴豆的攻击力大于美洲商陆,混种阻碍了美洲商陆的生长,拉巴豆对美洲商陆具有较强的控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商陆 牧草 替代控制 植物竞争
下载PDF
Variation in plant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across dune fixation stages in the Chinese steppe zone 被引量:1
14
作者 Jianjiang Qiao Weiwei Zhao +5 位作者 Xiufang Xie Guofang Liu Xuehua Ye Yu Chu Hui He Ming Do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2年第3期313-319,共7页
Aims Our aim was to study how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of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functional types(PFTs)change and covary across three dune fixation stages in the Chinese steppe zone.Methods In the Chinese steppe zone,... Aims Our aim was to study how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of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functional types(PFTs)change and covary across three dune fixation stages in the Chinese steppe zone.Methods In the Chinese steppe zone,we measured coverage,mean height and density of each plant species in three types of dunes(mobile,semi-fixed and fixed dunes)in four sites(Mu Us,Otindag,Hulunbeir and Horqin).Plant species were grouped into 24 PFTs according to their lifespan,photosynthetic pathway,reproductive mode and life form.Dominance of each plant species and PFT were determined,and species diversity and PFT diversity were quantified using Shannon–Wiener index.Important Findings PFT divers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each dune stage,but PFT diversity increased more with increasing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mobile and semi-fixed dunes than in the fixed dunes.Dune fixation stage explained 87.2%of the variation i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84.8%of the variation in PFT diversity.Dominant species and PFTs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dune fixation stages;the more fixed the dunes were,the more perennial,shrubby,clonal and C3 species co-dominated.Specifically,in mobile dunes annual C4 non-clonal herbs were the most dominant,and in semi-fixed and fixed dunes perennial C3 clonal shrubs were most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T diversity semi-arid area vegetation COVARIATION species replacement
原文传递
人工草地建设原理与生产范式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凌浩 路鹏 +3 位作者 顾雪莹 毛小涛 高树琴 张英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本文阐述了人工草地在未来世界食物生产与维持食物安全中的作用,综述了世界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并讨论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了高效可持续人工草地建... 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本文阐述了人工草地在未来世界食物生产与维持食物安全中的作用,综述了世界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并讨论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了高效可持续人工草地建设的原理、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与发展范式.分析表明,目前世界人工草地发展更加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资源、先进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苜蓿带与饲养带高度耦合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在我国,人工草地高效发展主要受到水分有效性的极大限制,因此人工草地建设必须在可持续性原理的大框架下开展设计,建立"精细草业"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研发出高度人工设计和定向干预的人工草地调控技术,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性管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人工草地区域布局、人工草地类型选择、人工草地与家畜饲养带耦合、草地与耕地功能置换等战略问题.目前我国人工草地发展技术基本成熟,草牧业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人工草地种植带与饲养带整合的大环境基本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种质资源 精细草业 生产力调控 功能置换 草畜耦合
原文传递
两种一年生植物在替代试验中的相互竞争关系(英文)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杜国祯 王刚 赵松岭 《草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6-14,共9页
(1)用替代试验研究了燕麦(Aneva sativa)和箭舌豌豆(Vicia sativa)在混播中的竞争相互作用。为了测定密度和混播比例对两种植物在混播条件下的行为影响,田间试验设为5个混播总密度和5种混播比例,共测定了5次。(2)方差分析表明,相对总生... (1)用替代试验研究了燕麦(Aneva sativa)和箭舌豌豆(Vicia sativa)在混播中的竞争相互作用。为了测定密度和混播比例对两种植物在混播条件下的行为影响,田间试验设为5个混播总密度和5种混播比例,共测定了5次。(2)方差分析表明,相对总生物量(RYT)和竞争平衡指数(CBI)对总密度,混播比例和生长时间的反应敏感。总密度对RYT 和CBI 的影响高度显著。在大多数情况下,混播比例对RYT 和CBI 的影响不显著。(3)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持续时间对RYT 和CBI 具有很强的影响。在第1次测定时,RYT 值接近1而CBI 值接近0,这一事实表明,种间无竞争或互惠作用。而在生长旺盛期,种间竞争较为剧烈。(4)本研究结果表明,箭舌豌豆的生长严重受到燕麦的抑制作用,这说明箭舌豌豆在与燕麦混播时表现为竞争上的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燕麦 箭舌豌豆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世雄 王孝安 郭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6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β多样性的加性分解方法,揭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及其成分(物种内嵌成分和物种更替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群落演替...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6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β多样性的加性分解方法,揭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及其成分(物种内嵌成分和物种更替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群落演替过程中,β多样性在不同的层次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草本层物种呈现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即随演替进展,β多样性逐渐增加,在灌丛演替到白桦群落阶段时达最大值,之后β多样性逐渐减小;灌木层β多样性随演替进展逐渐减小,而乔木层β多样性随演替进展逐渐增大;黄土高原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变化由物种内嵌和物种更替2种过程共同完成,二者的相对贡献变异于不用的演替阶段和不同的物种层次,但以物种更替为主导过程;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尽可能多地保存不同的群落类型,而不是少数几个物种较丰富的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周转 物种内嵌成分 物种更替成分 群落相似性 加性分解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寺庙植物多样性和佛教树种替代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新阳 靳程 +4 位作者 黄力 周礼华 郑明铭 钱深华 杨永川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8-677,共10页
佛教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中国191座寺庙的树种名录,分析了不同地区寺庙的树种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明确寺庙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结... 佛教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中国191座寺庙的树种名录,分析了不同地区寺庙的树种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明确寺庙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全国191座寺庙共收集到树种1,059种,隶属116科410属,大多数树种(773种)仅出现在1–2座寺庙中;(2)寺庙树种中含有大量乡土植物,并且保存了丰富的受威胁树种(94种),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3)不同气候带的佛教树种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受气候因子限制;(4)佛教树种具有清晰的树种替代现象,由南向北原始佛教树种逐渐由形态相似的本土物种(替代佛教树种)替代。以上结果表明中国寺庙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寺庙植物资源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园林 佛教树种 佛教树种替代 生物多样性保护
原文传递
不同替代修复年限对飞机草种群和本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金方 赵彩云 +2 位作者 李飞飞 柳晓燕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8-2855,共8页
为研究替代修复对飞机草的治理效果以及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修复效应,选择修复3、5、10 a和未修复(CK)的飞机草入侵生境为研究对象,调查飞机草密度、盖度、生物量、基径和本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等指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 为研究替代修复对飞机草的治理效果以及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修复效应,选择修复3、5、10 a和未修复(CK)的飞机草入侵生境为研究对象,调查飞机草密度、盖度、生物量、基径和本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等指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修复年限飞机草种群特征和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飞机草密度、盖度、基径、生物量等指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修复10 a后,飞机草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基径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97.3%、96.5%、98.6%、85.7%,飞机草入侵得到明显控制.②在植被替代修复过程中,飞机草入侵生境的群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草本层盖度在修复3 a后显著升高随后又显著降低,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研究显示,替代修复能有效治理飞机草入侵,促进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飞机草 替代修复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裴文豪 胡成业 +2 位作者 张秀梅 刘永钿 陈屹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36,共11页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能间接反映贻贝养殖区底栖生态状况。基于2021年4月和8月枸杞岛贻贝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及主要驱动因子的系统解析。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2种,隶属14纲40目84...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能间接反映贻贝养殖区底栖生态状况。基于2021年4月和8月枸杞岛贻贝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及主要驱动因子的系统解析。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2种,隶属14纲40目84科,物种季节更替率为83.14%。丰度等级分布(Rank abundance)曲线表明,夏季物种更丰富,但均匀度相对较低。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介于1.61~2.95之间,季节间差异显著。Simpson指数与盐度、沉积物中值粒径(D50)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沉积物中值粒径、总有机碳(T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物种数、Chao1指数、生物量、丰富度均与TOC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春季分为四个组别,夏季分为三个组别,NMDS分析表明,春季分组物种分离不显著,夏季分组物种分离显著,相似性分析(ANOSIM)印证了这种差异。应用相似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季节平均相异率为87.57%,分歧种为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CCA分析表明,溶解氧、TOC和硝酸盐是驱动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春季主要受溶解氧、TOC的影响,夏季主要受硝酸盐的影响。整体上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良好,但需关注夏季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贻贝养殖区 枸杞岛 群落结构 CCA分析 物种更替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