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张静坤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共建富裕+共享富裕+共生富裕,共建富裕意味着大家一起奋斗勤劳致富,共享富裕意味着贫富差距缩小,共生富裕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生富裕是可持续地共建富裕和共享富裕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重塑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共建富裕+共享富裕+共生富裕,共建富裕意味着大家一起奋斗勤劳致富,共享富裕意味着贫富差距缩小,共生富裕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生富裕是可持续地共建富裕和共享富裕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重塑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廓清时空分异特征,提炼推进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相关性较弱;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有始终创造条件和始终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两个历史经验,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提炼出新征程上主要有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4条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时空分异 推进路径
下载PDF
江苏省近30年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3
2
作者 包云轩 覃文娜 +2 位作者 高苹 申双和 蒋义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7-206,共10页
利用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1980-2009年间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Mann-Kendall方法探讨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冰雹发生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上世纪80年代为降雹多发期,90年代明显减少,本世... 利用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1980-2009年间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Mann-Kendall方法探讨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冰雹发生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上世纪80年代为降雹多发期,90年代明显减少,本世纪初以来又有明显回升趋势;(2)江苏省一年中降雹多发季为春、夏两季,降雹日约占全年总降雹日数的94.7%;(3)全省降雹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中北部多,南部少;(4)这30 a中发生在江苏省的降雹路径主要有四条;(5)与江苏省冰雹灾情年际不稳定度成正相关的雹日空间变异系数自东北向西南递增;(6)导致这30 a江苏省冰雹时空变化格局的主要成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背景、局地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场、地形起伏和下垫面热力属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 降雹路径 Mann-Kendall方法 气候变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逻辑、现实特征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波 吕有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经济社会形态的全方位革命性转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来看,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取得...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经济社会形态的全方位革命性转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来看,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大幅度提升,创新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而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培育创新动能,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逻辑 时空演变 推进路径
下载PDF
重庆冰雹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被引量:19
4
作者 廖向花 廖代秀 李轲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4,共5页
利用重庆34个县1960—2004年的气象志、县志资料及1980—2004年的MICAPS资料,对重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冰雹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庆冰雹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北部山区是冰雹频发地;近50年冰雹具有"少—... 利用重庆34个县1960—2004年的气象志、县志资料及1980—2004年的MICAPS资料,对重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背景、冰雹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重庆冰雹在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的特征,东北部山区是冰雹频发地;近50年冰雹具有"少—多—少-多"的非均匀周期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明显增多;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高峰期为4—5月和7—8月,6月相对较少;重庆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分为3类,即低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是主要影响系统,约占62%。给出了重庆主要冰雹路径图并提出了人工防雹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人影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 环流背景 路径 防雹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时空分异与传导路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56,共9页
利用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 利用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效应 时空分异 传导路径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韧性时空演化及提升路径研究
6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4-1545,共12页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厘清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提升路径,对深入推进战略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49个城...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厘清黄河流域生态韧性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提升路径,对深入推进战略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4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利用三维空间矢量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借助GIS技术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oran′s I揭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程度,以及局部区域空间自相关特征;利用STIRPAT模型揭示城市生态韧性提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生态韧性值由0.224降至0.216。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集聚连片的特点,各城市群之间差异明显。高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关中城市群的西安市、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市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济南市;较高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东营和淄博等市,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市,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银川和石嘴山等市,以及兰西城市群的兰州市;较低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关中城市群的运城和临汾等市,以及晋中城市群的晋中、忻州和吕梁等市;低韧性等级的城市包括兰西城市群的海东和定西等市。②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呈现空间正相关,Global Moran′s I值由0.217升至0.231,集聚程度略有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生态韧性呈现“高-高”“低-低”“低-高”“高-低”4类空间稳定集聚区,且数量结构变化不大。③人均GDP、地区贸易开放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起正向促进作用,人口总数、非农人口比例、单位GDP能耗、科技投入比例、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财政收入对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黄河流域城市群
下载PDF
认知反馈视角下北京郊区居民活动空间研究
7
作者 张瑞华 冯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5,共14页
行为转向与社会转向下个体行为模式分析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微观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关注行为决策与空间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对人心理与认知层面的反馈作用。“神经转向”强调了人的心智与空间的关系,运用神经机制探究人的感知、情感、行为... 行为转向与社会转向下个体行为模式分析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微观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关注行为决策与空间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对人心理与认知层面的反馈作用。“神经转向”强调了人的心智与空间的关系,运用神经机制探究人的感知、情感、行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在神经转向的背景下,结合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构建“认知—决策—反馈”的“人—行为—空间”闭环分析框架,在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脑的环境感知、经验学习、综合决策能力在重构认知与重塑偏好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的角度分析“空间—人”反馈过程。论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活动日志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日常活动进行解读,结果表明,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个体短期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间图谱、空间偏好和行为决策在个体与空间互动中的中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空间 神经转向 反馈机制 时空路径 郊区 北京
原文传递
我国沙尘天气特征及溯源分析
8
作者 张碧辉 李谭宝 +2 位作者 徐冉 王继康 花丛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文中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最新研究结论,分析了我国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及传输特征,并结合近年来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介绍沙尘溯源方法。结果表明:我国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减少,空间分布基本与沙化土地及荒漠化土地... 文中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最新研究结论,分析了我国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及传输特征,并结合近年来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介绍沙尘溯源方法。结果表明:我国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减少,空间分布基本与沙化土地及荒漠化土地分布一致。2000年以来,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我国的沙尘天气传输路径主要包括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偏北路径、新疆南疆盆地型和东北局地型,其中西北路径型所占比例最高。多种沙尘溯源分析结果显示,蒙古国是我国北方沙尘的重要源区之一;此外,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源地地表和起沙状况的定量监测能力不足,沙尘来源解析评估技术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沙尘路径区的治理措施研究有待深化。针对现存问题提出3点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沙尘源区和传输路径的实况监测能力;2)提升部门间科研合作力度,开展沙尘溯源分析技术联合攻关;3)优先启动沙尘路径区治理项目,根据沙尘路径区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沙尘路径区沙化土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时空分布 传输路径 溯源分析
下载PDF
中国省域乡村旅游韧性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模式
9
作者 何一 孙瑞红 +1 位作者 叶欣梁 随利萍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4年第1期93-112,共20页
旅游发展加剧了乡村地域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使得乡村旅游业面临多重挑战。深入探究乡村旅游韧性的构成与演变规律尤为迫切。本文在探讨乡村旅游韧性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敏感与脆弱性、抵抗与恢复力、调整与适应性、转型与创新力4个方... 旅游发展加剧了乡村地域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使得乡村旅游业面临多重挑战。深入探究乡村旅游韧性的构成与演变规律尤为迫切。本文在探讨乡村旅游韧性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涵盖敏感与脆弱性、抵抗与恢复力、调整与适应性、转型与创新力4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省域乡村旅游韧性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乡村旅游韧性整体呈增强趋势,但省域间差异仍然突出,存在明显的“胡焕庸线”特征;(2)乡村旅游韧性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路径锁定”效应,且乡村旅游韧性状态间的转移存在邻域效应;(3)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政府政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地区差异影响,乡村旅游韧性演进最终形成3种模式:东部为经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中部为市场-社区融合增长模式,西部为政策-市场协同发展模式。本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韧性演化的复杂机制和不同模式,丰富了乡村旅游韧性研究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韧性 时空格局 路径锁定 驱动模式
原文传递
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
10
作者 甄峰 袁超 +3 位作者 张姗琪 顾思浩 牛月 金贤锋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慧国土逐渐成为赋能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从实施层面来看,智慧国土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慧国土逐渐成为赋能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从实施层面来看,智慧国土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本文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国土建设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计思路,具体将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及场景赋能三种模式,推动实现对城市的高质量全程智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结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从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探索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城市数字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国土 城市高质量发展 时空信息 总体思路 赋能路径 重庆
下载PDF
基于时间的关键字路网路径规划
11
作者 卢航 李艳红 黄金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便于道路网距离的计算、对象文本信息和时间信息的组织和快速获取,改进G-Tree,在索引结构上增加时间戳和倒排序列相关信息,称包含时间戳和倒排序列相关信息的G-Tree为IGT-Tree.并基于构建的IGT-Tree设计了两种推荐算法:一种是基于... 为了便于道路网距离的计算、对象文本信息和时间信息的组织和快速获取,改进G-Tree,在索引结构上增加时间戳和倒排序列相关信息,称包含时间戳和倒排序列相关信息的G-Tree为IGT-Tree.并基于构建的IGT-Tree设计了两种推荐算法:一种是基于时间的目标点查询算法,另一种是在目标点查询算法基础上的路径推荐算法.最后,在基于时间的关键字路网通过实验对比G-Tree的算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络 时空数据库 关键词搜索 路径规划 索引
下载PDF
路径约束条件下车辆行为的时空演化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登 郑应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8-413,共6页
复杂地理环境下车辆运行线路具有空间三维特征,它对车辆行为的约束是显然的,非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所能描述.将复杂地理环境下车辆运行线路抽象为空间曲线,引入微分几何理论,利用弧长、曲率和挠率等几何不变量参数建立沿空间曲线运动的Se... 复杂地理环境下车辆运行线路具有空间三维特征,它对车辆行为的约束是显然的,非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所能描述.将复杂地理环境下车辆运行线路抽象为空间曲线,引入微分几何理论,利用弧长、曲率和挠率等几何不变量参数建立沿空间曲线运动的Serret-Frenet活动标架;然后,对空间曲线上任意一点处Serret-Frenet标架具有时变属性的动态行为进行数学描述,进而建立路径约束条件下车辆行为的时空演化模型,并在数学上严格证明了所建时空演化模型适用于车辆(Serret-Frenet标架)直线运行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情形.为后续复杂地理环境中交通线路上的车辆跟驰、变道等微观行为和交通流宏观行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行为 时空演化 路径约束 Serret-Frenet活动标架
原文传递
安徽省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路径
13
作者 吴潇竞 杨名成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4期166-168,共3页
研究目的:为有效应对安徽省耕地非农化问题,探究县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路径。研究方法:以1990-2020年共7年的安徽省LUCC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引入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及迁移路径。研... 研究目的:为有效应对安徽省耕地非农化问题,探究县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路径。研究方法:以1990-2020年共7年的安徽省LUCC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软件,引入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及迁移路径。研究结果:1990-2020年期间,安徽省县域耕地非农化重心空间路径表现为“y”型形态,呈现出先远离后靠近的态势。研究结论:揭示了安徽省县域耕地非农化近30年来的时空演变及迁移趋势,以期为政府部门掌握耕地非农化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更好保护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时空演变 迁移路径 重心模型 安徽省
下载PDF
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耦合风险区识别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玉凤 李双双 延军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769,共12页
综合考虑干旱热浪耦合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构建干旱热浪耦合风险评价框架,对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耦合风险区进行识别,探讨不同指标要素与风险空间格局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8年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具有群聚群发性... 综合考虑干旱热浪耦合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构建干旱热浪耦合风险评价框架,对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耦合风险区进行识别,探讨不同指标要素与风险空间格局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8年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具有群聚群发性。其中,耦合频发期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空间集聚中心主要分布在淮河平原、长江中下游东部、川东丘陵以及巫山山区,而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热浪耦合逐渐减弱;(2)秦岭—淮河南北干旱热浪耦合风险具有空间分异特征,排名前30位高风险区,有70%的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淮河平原,30%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上述城市人口密集,干旱热浪耦合暴露性强,使得区域面临干旱热浪耦合风险较高;(3)路径分析验证干旱热浪耦合风险因素关系表明:秦岭—淮河南北危险性、暴露性与风险呈反向关系,说明区域干旱热浪高暴露、高致灾危险区,因社会应对灾害能力较强,可在一定程度缓解系统的受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热浪耦合 灾害风险 时空分析 路径分析 秦岭—淮河南北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被引量:55
15
作者 高长春 刘贤赵 +4 位作者 李朝奎 张勇 余光辉 宿庆 田艳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757,共11页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2)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3)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4)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标准差椭圆 时空跃迁
原文传递
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50
16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许昕 文琦 宋永永 崔盼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854-7865,共12页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趋势,农业碳排放率空间差异逐渐扩大。(2)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协同增长型省域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空间格局整合性下降且由协同增长主导型向协同与竞争并存的格局转变。(4)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农业碳排放率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减,居民收入状况和种植结构的分布趋势为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耕地面积构成状况对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耕地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负向作用,回归系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率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GWR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3 位作者 文琦 许昕 崔盼盼 唐文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69-6879,共11页
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与集中连片特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贫困化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以贫困发生率为指标,采用ESTDA框架对2003-2015年贵州省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 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与集中连片特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贫困化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以贫困发生率为指标,采用ESTDA框架对2003-2015年贵州省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贫困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出现了贫困化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局部趋势上两级分化趋势明显,空间结构呈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2)贫困化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出现协同增长型的县域有53个,表明贫困化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整合性。(3)贫困化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4)各因素对贫困化的影响力存在一定差异,农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贫困化主要因素,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任意两个因素交互探测后对贫困化的影响均强于单个因素的影响,且解释力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线性增强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时空动态 LISA 时间路径 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下载PDF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利用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冯广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3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提出推进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深化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的建议。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构建人地关系演变与以土地为基础...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提出推进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深化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的建议。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构建人地关系演变与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科学演进和利用管理改革发展的关系模型,分析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和利用管理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采用集合理论,分析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差异;根据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分析以土地为基础的有关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利用管理改革的主要矛盾方面。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的演进揭示出一个内在逻辑,即人地关系的演变催生了自然资源相关科学及其范式的"科学革命";(2)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3)以土地科学及其范式推动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深化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改革,是中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利用管理改革的主要矛盾。研究结论:(1)以土地科学及其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范式为基础,整体统一开展并整合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空间内各种自然资源权籍信息、资源和资产信息的调查、测量、分类、评估、确权、登记等各种基础数据;(2)以统一整合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权籍、资源和资产数据为基础,整体开展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空间的统一规划,以一个整体规划取代多个行业规划;(3)在此基础上,以土地权籍管理为核心,统一其他自然资源权籍管理,以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为核心,统一其他自然资源和资产管理,以服务、支撑并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统一市场的机制体制,整体优化利用和统筹治理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时空,实现人与自然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管理 土地 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 改革思路 范式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下载PDF
面向时空可达性的城市应急医疗机构推荐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晓慧 刘永伟 +1 位作者 蔡菲 樊文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1-1419,共9页
快速选择和分配应急医疗机构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实时交通是影响城市医疗机构时空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医疗机构的资源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救助需求是否匹配决定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本文综合考... 快速选择和分配应急医疗机构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实时交通是影响城市医疗机构时空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医疗机构的资源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救助需求是否匹配决定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将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实时道路通行情况、医疗机构等级及其资源数量以及突发事件的救助需求作为选择指标,建立适合城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需求的医疗机构选择模型,设计其算法流程并利用青岛市相关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及关键步骤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应急医疗机构选择模型及算法能够在推荐医疗机构的同时完成救治人员分配和路线规划,提高了应急医疗机构的选择效率,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决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选择 时空可达性 医疗救助需求 动态时间成本最短路径 青岛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