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扩张趋势及驱动机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发志 朱高立 +2 位作者 姬超 侯大伟 孙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5-590,共16页
城市扩张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存在两大难题:(1)传统景观数据的混合像元问题影响城市扩张趋势研究的准确性;(2)城市扩张驱动因子的共线性问题影响驱动机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南京市为例,利用不透水表面分析结果,采用不透... 城市扩张趋势及驱动机制研究存在两大难题:(1)传统景观数据的混合像元问题影响城市扩张趋势研究的准确性;(2)城市扩张驱动因子的共线性问题影响驱动机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南京市为例,利用不透水表面分析结果,采用不透水面加权平均重心分析、线性方向均值分析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开展2000~2017年城市扩张趋势研究,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开展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上表现为多中心非同步的蔓延式扩张;2000~2017年的3个时间跨度内,南京市整体的不透水表面扩张速度不断增长,年均不透水表面加权平均重心转移距离分别为303,379,611 m,全市尺度上往顺时针偏北259.12°方向转移2564 m,具体到各辖区,重心转移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扩张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2000、2005、2010以及2017年4个时期,不透水表面的标准差椭圆扁率均在2.232以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向扩张,各辖区扩张方向性不同;城市外部空间特征及发展战略、河流水系及自然保护区分布、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表现为对城市扩张方向的约束和限制作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区生产总值、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成为影响城市扩张规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 城市扩张 空间特征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苏州第四纪深厚地层剪切波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姣 陈国兴 +1 位作者 许汉刚 刘薛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苏州城区的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和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第四纪深厚沉积层剪切波速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给出了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基于不同深度...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苏州城区的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和工程地质特征,探讨了第四纪深厚沉积层剪切波速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给出了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经验公式;基于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间存在的显著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浅层剪切波速外推深层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验证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等效剪切波速νs20和νs30的空间展布具有显著的分区特征,覆盖层厚度d〉80m的Ⅲ类和Ⅳ类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分界值νs30可以取为170 m/s;(2)平原区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幂律函数关系;丘陵区细化为3个小的区域后,各分区内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二次多项式关系;(3)逐步外推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当外推深度处的土层剪切波速存在剧烈变化时,剪切波速的逐步外推法失效;(4)基于剪切波速逐步外推法,可给出剪切波速不小于500 m/s和700 m/s的任意假想基岩面埋深Hrock及相应的微震动场地卓越周期Tg,发现Tg值和Hrock值的空间展布基本一致;选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的土层顶面为地震基岩面时,各工程地质分区的Tg值和Hrock值空间展布的差异性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结构 空间变化特征 场地分类 逐步外推法 工程基岩面埋深 场地卓越周期
下载PDF
不同C/N污泥堆肥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永涛 张增强 +1 位作者 孙西宁 张学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30,136,共7页
【目的】为污泥堆肥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杨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以锯末为调理剂,研究起始C/N分别为25和7.13的2种污泥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堆体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在同一起始C/N堆料内,堆体上、下层温度呈... 【目的】为污泥堆肥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杨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以锯末为调理剂,研究起始C/N分别为25和7.13的2种污泥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堆体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在同一起始C/N堆料内,堆体上、下层温度呈同时升高、同时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起始C/N堆体温度的波动变化、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高温持续时间、进入低温腐熟期的时间及下层堆体所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均不同。不同起始C/N堆料在3个发酵时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中的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C/N为25的堆料中,高温区分布均呈凹型,分布区域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向上推移,最凹点由升温期时距发酵仓底0.47 m处提升到降温期时的0.66 m处;鼓风近点温度比鼓风水平远点的温度高1~4℃;在C/N为7.13的堆料中,3个发酵时期中的高温区域分布形状不同:升温期的高温区呈倾斜的凸型分布,高温期发酵仓不同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降温期的高温区呈凹型分布,最凹点在距发酵仓底0.50 m处。【结论】在强制通风静态垛发酵仓中,2种不同起始C/N污泥堆体温度空间分布及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堆肥化 温度 空间变化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空间分布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芳 《地理空间信息》 2020年第9期48-51,I0006,共5页
胡杨林对塔里木河干流区域的生态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胡杨林的分布变化情况,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与空间叠加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10-201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中不同河段胡杨林变化区域的面积、... 胡杨林对塔里木河干流区域的生态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胡杨林的分布变化情况,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与空间叠加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10-201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中不同河段胡杨林变化区域的面积、用地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恢复与保护提供信息服务。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变化来看,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整体呈退缩趋势,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上、中游,下游胡杨林面积变化较小,下游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胡杨林恢复效果明显;②从空间分布变化的转化类型来看,胡杨林转化为耕地的面积最大,占干流胡杨林变化总面积的97.56%,其中尉犁县、沙雅县、轮台县胡杨林变为耕地的现象较明显;③胡杨林变化区域集中在距河道2 km以内的区域中,且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变化区域面积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林 空间变化特征 用地类型 叠加分析 塔里木河干流
下载PDF
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5
作者 谢雪宇 胡希军 朱炫霓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1,共5页
森林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因长期待在室内导致的"空调综合症",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亦至关重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高于冬春,夏季... 森林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因长期待在室内导致的"空调综合症",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亦至关重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当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上午开始下降,14:00-16:00最低,随后回升。2)森林公园中在地势较低且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以及在不同水体周围,空气负离子浓度更优。3)公园中不同绿地类型以及不同水体中空气清洁度从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乔灌草>阔叶乔木>灌木丛>草坪,瀑布>河流>溪流>水库>小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空气负离子 时空变化特征 保健养生
下载PDF
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凤硕 廉丽姝 初翠翠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3-850,共8页
根据1971—2013年山东省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6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EEMD、反距离加权插值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环流变化的关系进行... 根据1971—2013年山东省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6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EEMD、反距离加权插值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环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冷暖指数变化趋势的方向和大小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暖(冷)指数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显著。冷暖指数表现出准2年和准5~7年的年际尺度波动,准10~15年和准20~28年的年代际尺度波动。(2)暖(冷)指数均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除高温日数外,倾向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东部和中部地区变化趋势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较小。(3)极端气温事件的突变与气温突变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与区域性增暖有密切联系。(4)极端气温事件(除高温日数)的变化深受西太平洋副高变化的影响,西伸脊点、强度和面积指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变化特征 突变分析 周期分析 西太平洋副高 山东省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山地农业小流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江南 周明华 +3 位作者 李红 李子阳 章熙峰 朱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39-4546,共8页
长江上游山区以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但其极易受到农业生产等活动所导致的硝态氮(NO3^--N)污染.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山区农业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与管理强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野外调查,阐明其浅层地下水NO3^--N... 长江上游山区以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但其极易受到农业生产等活动所导致的硝态氮(NO3^--N)污染.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山区农业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与管理强度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野外调查,阐明其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异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小流域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40~12.51 mg·L^-1,超标率近30%.受降雨和管理强度影响,丰水期降雨量和施肥量增加,土壤中氮素在降雨驱动下淋溶流失进入浅层地下水,呈现出丰水期NO3^--N质量浓度(6.73 mg·L^-1)高于枯水期NO3^--N质量浓度(6.28 mg·L^-1)的时间变异特征.在空间上,小流域地下水中NO3^--N质量浓度呈现坡耕地和居民区集中分布的截留和大兴子流域中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截留子流域:6.58mg·L^-1;大兴子流域:6.34 mg·L^-1)高于苏荣子流域(5.20 mg·L^-1)的特征,主要由不同子流域地下水埋深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导致.此外,浅层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与Cl-、NH4^+-N、DOC和SO4^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表明地下水化学因子亦是其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山地农业小流域浅层地下水NO3^--N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防控山区农村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硝态氮 时空变异特征 影响因素 农业小流域
原文传递
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和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顾静 黄河清 +1 位作者 周杰 赵景波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泾河下游洪水沉积剖面,对该时期洪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泾河流域1644-2003年... 通过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泾河下游洪水沉积剖面,对该时期洪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泾河流域1644-2003年发生洪涝灾害总计165次,平均每2.18年发生一次。主要以中度涝灾为主,其次为大涝灾,轻度涝灾和特大涝灾发生次数较少。1644-2003年,泾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在1894-1953年,发生频次最低的是在1644-1723年。泾河流域发生的165次洪涝灾害中,上游发生的洪涝灾害最多,其次为下游,中游最少,上、中、下游同时发生的洪涝灾害为4级特大涝灾。不同阶段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植被的破坏是泾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644-2003年的洪涝灾害在泾河下游形成了2.56 m厚的河漫滩洪水沉积剖面,该剖面沉积层主要由特大涝灾、部分大涝灾和中度涝灾形成,剖面记录的洪水频次比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水频次要明显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时空变化特征 灾害成因 洪水沉积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粮菜林三地类时空转变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奉婷 张凤荣 +2 位作者 聂鑫 谢臻 汪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7-264,共8页
该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北京平原区农用地内部粮田、菜地和林地三大类农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至2014年这10 a间,粮田转变为林地与菜地是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主流。粮田转变为林地面积是969.97 km^2,其土地... 该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北京平原区农用地内部粮田、菜地和林地三大类农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至2014年这10 a间,粮田转变为林地与菜地是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主流。粮田转变为林地面积是969.97 km^2,其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高达72.11%,在各类农地利用变化类型中居首。而粮田转为菜地则主要是粮田转变为设施菜地,10 a间粮田转变为设施菜地面积是163.53 km^2,其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为12.16%,在各类农地利用变化类型中居次;同时,10 a间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主城近郊区与远郊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主要是粮田转为林地,两大分区中该变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分别为84.18%、76.21%,明显高于其他农地利用变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在城市新区,粮田则分别转为林地与设施菜地;10 a间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空间分布均具有圈层特征,由近郊向远郊,农地内部结构都呈现林地为主类型,到粮田、菜地与林地混合利用类型,再到粮田与林地组合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而10 a间随着主城区的外扩,上述农地利用圈层特征出现了由近郊向远郊外移、且林地与蔬菜面积占比增加的现象。研究认为:农地内部粮、菜、林3地类的转变和农地利用圈层外移是农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所致;而改善生态不应以牺牲粮田为代价,应充分利用粮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实现生态绿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农地利用变化 时空转变特征 北京平原区
下载PDF
甘肃省近54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娅菲 李雪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53-161,164,共10页
基于甘肃省1960~2013年27个气象站点以及省外16个站点的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气温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分析了54年来甘肃省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4年来甘肃省气温... 基于甘肃省1960~2013年27个气象站点以及省外16个站点的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气温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分析了54年来甘肃省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4年来甘肃省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只有极端最低气温呈小幅下降趋势,但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季节尺度上,春夏秋冬四季各气温参数也均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趋势,尤其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年际尺度上,各气温参数在20世纪60年代均发生突变,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甘肃省气温整体上升趋势显著.空间变化上,受海拔高度、地形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显著,整体上呈现出河西地区高于河东地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其中陇南的武都区气温最高,而气温最低的地区是位于河西走廊与陇中高原分界线的乌鞘岭,且城市区域增温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双向重采样的高分辨率前视成像算法
11
作者 郑志瀛 谭鸽伟 蒋丁一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41,共14页
高速平台双基SAR的高速机动特性和双基前视构型使其高分辨率成像面临严峻挑战。在该体制下,发射机以侧视方式发送信号,而高速运动的接收平台在前视模式下接收回波。由于高速度、大加速度的存在,使SAR回波的距离徙动现象以及二维耦合、... 高速平台双基SAR的高速机动特性和双基前视构型使其高分辨率成像面临严峻挑战。在该体制下,发射机以侧视方式发送信号,而高速运动的接收平台在前视模式下接收回波。由于高速度、大加速度的存在,使SAR回波的距离徙动现象以及二维耦合、空变特性都更加严重,传统的“停走停”模型不再适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平台的“非停走停”斜距方程及回波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信号中的空变分量及其对回波相位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双向重采样的成像算法。该算法有效补偿了SAR回波在距离和方位向的空变相位误差,提高了高速平台双基SAR的前视聚焦性能,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平台双基SAR 前视成像 “非停走停”回波模型 二维空变特性 双向重采样算法
原文传递
利用 Landsat8 分析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时空变化
12
作者 廖虹怡 柳林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冰川表面反照率是连接冰川表面能量与物质平衡的纽带,决定冰川物质消融量。本文利用2013—2020年获取的96景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基于地形纠正、大气校正和反射率转换为反照率的方法,反演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的时间序列反照率... 冰川表面反照率是连接冰川表面能量与物质平衡的纽带,决定冰川物质消融量。本文利用2013—2020年获取的96景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基于地形纠正、大气校正和反射率转换为反照率的方法,反演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的时间序列反照率结果。研究表明:①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海拔高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反照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②2013—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速率为-0.0004/10 a。结合该地区同时期气象站观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下降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冰川表面反照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反照率的年内变化特征为:1月—8月持续下降,9月—12月迅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克玛底冰川 Landsat 8 反照率 时空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杭嘉湖平原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
13
作者 高胜男 隋旭 +3 位作者 田薇 闵彦铭 张冰莲 王新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湖州发生水稻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均大于嘉兴;总体上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2000—2009年高温热害频次最多、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嘉湖平原 水稻 高温热害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7
14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9,F0004,共8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GIS的宏观地理因子三维二次趋势面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新疆近48a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受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减少、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大的影响,近48a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减小趋势,并于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但各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参考作物蒸散越强烈的区域,其递减倾向率和减小幅度也越大。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小对降低作物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量、减小地表干燥度、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GIS 作物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化 气候成因 新疆
下载PDF
近4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1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a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夏半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942.5mm,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和盆(谷)地大于山区"的格局。其空间分布与各地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气温高、风速大、日照充足、降水少、空气干燥的区域,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较大,反之,蒸散量较小。(2)1961-200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同期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为显著的负相关,与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虽不显著,但两者的年际间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近48a,受气温上升、风速减小、降水量增多、相对湿度增大的综合影响,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以20.09mm.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3)突变检测表明,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于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突变后的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较突变前减少了65mm,减少6.6%。(4)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4~5a、12a和准22a的周期性变化,预计未来数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将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半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成因
下载PDF
宝鸡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变红 刘引鸽 徐春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宝鸡市空气污染物PM10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宝鸡市PM10污染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宝鸡市各空气监测点三年PM10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了宝鸡市区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宝鸡市PM10浓度分布为春、冬季>秋季>夏季,... 目的分析宝鸡市空气污染物PM10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宝鸡市PM10污染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宝鸡市各空气监测点三年PM10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了宝鸡市区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宝鸡市PM10浓度分布为春、冬季>秋季>夏季,各监测点的浓度变化是监测站>技校>三陆医院>竹园沟。结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降低空气中PM10的浓度来改善宝鸡市的城市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 PM10浓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考虑直流控制的直流输电线路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蔡泽祥 徐敏 +1 位作者 李晓华 辛镇瀚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3,共6页
推导了考虑分布参数特性的直流线路固有短路电流时域解析表达式,指出在不考虑控制作用时固有短路电流随故障持续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近距离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大于远距离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符合短路电流发展的时间约束和物理边界条件约束... 推导了考虑分布参数特性的直流线路固有短路电流时域解析表达式,指出在不考虑控制作用时固有短路电流随故障持续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近距离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大于远距离故障时的短路电流,符合短路电流发展的时间约束和物理边界条件约束。分析了直流控制对短路电流变化的影响,揭示了在控制作用下短路电流幅值的空间非单调变化特性和时间离散变化特性,突破了传统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的认识局限。短路电流幅值的空间非单调特性使得直流线路保护电流变化量判据的保护特征量电气边界与输电线路物理边界不一致,时间离散性使得保护特征量电气边界随故障时刻呈锯齿状变化,在进行直流线路保护电流变化量判据的整定计算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 时空变化特性 直流输电 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保护
下载PDF
对近50a云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戚娜 杨文 +1 位作者 姚愚 王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利用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运用倾向率分析和EOF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最近50a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倾向率变化分析表明:云南冬季降水量倾向率呈东部和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的分布趋势,变化幅度在4个季... 利用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运用倾向率分析和EOF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最近50a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倾向率变化分析表明:云南冬季降水量倾向率呈东部和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的分布趋势,变化幅度在4个季节中最小;春季大部地区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增加的幅度西部地区大于中东部地区;夏季全省大部倾向率均为负;但倾向率数值各地差异较大;秋季云南西北部降水量有增加而东南部降水量减少的趋势。EOF分析表明:第1主分量序列可表征云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1999和2001年是近50a云南降水量最多年份,2009年是最少的年份。近50a来第1主分量波动下降,表明云南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第2特征向量在云南西北部为负,东南部为正,对应的第2主分量也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变化,表明近50a来云南西北部降水增加、东南部降水量减少,这与云南秋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降水量 倾向率分析 EOF分析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9
作者 徐季雄 徐敏月 +1 位作者 王金东 黄睿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了解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分4个季节布设5个断面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6属39种,物种组成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占比分别为35.90%、33.33... 为了解淮河干流江苏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分4个季节布设5个断面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6属39种,物种组成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占比分别为35.90%、33.33%和23.08%;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虽然在空间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呈现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距离分析均显示,着生藻类群落变化主要体现在季节差异上,夏季和冬季较春季和秋季变异程度更高;环境因子冗余分析(dbRDA)表明,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之间演替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总氮是营养盐指标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因子 淮河干流江苏段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鄱阳湖流域典型年份蓝绿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
作者 孟丽红 范旋 +2 位作者 何欢 何楷南 钟科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59-64,113,共7页
采用SWAT模型分析1970—2018年鄱阳湖流域典型年份蓝水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并对典型年份绿水系数的变化进行评析。结果表明:典型年份蓝绿水资源量均是最涝年最多、最旱年最少、平水年适中。蓝水量的变化趋势较大,绿水量的变... 采用SWAT模型分析1970—2018年鄱阳湖流域典型年份蓝水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并对典型年份绿水系数的变化进行评析。结果表明:典型年份蓝绿水资源量均是最涝年最多、最旱年最少、平水年适中。蓝水量的变化趋势较大,绿水量的变化比较稳定,其中绿水流是绿水量的主体部分,绿水储仅占极小部分;蓝水量呈现由东北向西南减少的趋势,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绿水资源不仅与降水等气候条件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流域绿水系数并不高,最旱年绿水系数最高,为45.42%,最涝年绿水系数最低,为33.91%,平水年为38.75%,表明蓝水资源在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并且绿水系数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水 SWAT模型 时空变化特征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