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志敏 修春亮 宋伟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5期16-18,共3页
日益严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迫切要求城市寻找新的规划治理理念,城市韧性应运而生。城市空间韧性是对城市韧性在空间维度层面的解读,旨在探析城市空间格局和动态对产生韧性的反馈机制。这一概念集成了交叉学科对可持续性科学... 日益严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迫切要求城市寻找新的规划治理理念,城市韧性应运而生。城市空间韧性是对城市韧性在空间维度层面的解读,旨在探析城市空间格局和动态对产生韧性的反馈机制。这一概念集成了交叉学科对可持续性科学的贡献,对指导城市空间规划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城市空间韧性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展望,以期促进这一领域在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韧性 空间规划 适应性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建平 刘程军 +2 位作者 徐维祥 李露 周梦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8-1177,共10页
为探究中国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的演化动向及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适配的影响机制,运用标准差椭圆、经济重心、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展开研究,发现:(1)医疗资源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和... 为探究中国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的演化动向及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适配的影响机制,运用标准差椭圆、经济重心、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展开研究,发现:(1)医疗资源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和空间再组织使得城市群成为医疗资源区块式聚集形态载体。(2)医疗资源空间错配现象逐渐改善,适配呈逐步均衡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外部性带动的适配组团化现象逐渐明显。(3)福利效应、需求驱动及政府引导均推动了医疗资源与新型城镇化的空间适配,而市场导向对邻近区域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 空间适配 新型城镇化 动态杜宾模型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柳青 陈雯 +2 位作者 吴加伟 孙伟 李艳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03,共8页
气候变化给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空间规划被广泛认为是适应气候变化和防备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城市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聚焦"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整合",通... 气候变化给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空间规划被广泛认为是适应气候变化和防备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城市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聚焦"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整合",通过文献追踪,从规划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空间规划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由此得出,在空间规划目标制定上,应将韧性城市的理念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内容制定上,需要增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并将评价结果整合到基础设施选址布局、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引导和调控、地方法规政策创新以及与现有规划的整合协同等规划内容中;技术方法上,需要加强情景规划、动态循环调整、社区参与等规划方法的运用。此外,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气候变化适应型空间规划这一研究领域欠缺学科交叉,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不完整;未来还可以从气候变化对空间影响的评估,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理想的空间结构、格局、形态特征,国外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规划最佳实践,以及空间规划随气候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合理化合法化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适应 气候变化 内容 方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空间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若楠 何艳婷 张屹立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及区域均衡性,并从耦合协调的视角探究其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适配性及影响适配的外部因素,以期为公共卫生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均衡化适配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泰尔指数、耦合协调度模... 目的:研究我国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及区域均衡性,并从耦合协调的视角探究其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适配性及影响适配的外部因素,以期为公共卫生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均衡化适配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泰尔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分析2010-2020年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适配性。结果: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偏低,空间集聚性显著且逐年增强(Moran’s I指数值范围为0.224-0.323,P<0.05),泰尔指数值偏小(均值为0.0147),且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0.015降至2020年的0.014);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适配性较差,2010、2013、2017和2020年过渡调和区域占比分别高达70.19%、77.42%、80.65%、77.42%、81.65%;政府引导和经济发展对空间适配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空间均衡性较好,但配置水平偏低,且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适配性较差。政府应统筹合理规划公共卫生资源,应协同调整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适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资源配置 新型城镇化 空间适配
下载PDF
沙丘先锋植物——沙蓬生长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苹苹 何兴东 +2 位作者 高玉葆 王海涛 卢建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8,共5页
无论是大尺度降水的分异还是小尺度土壤湿度的差异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可塑性。比较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沙蓬的生长分异,并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腾格里沙漠沙蓬生长可塑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沙蓬的地上部生物... 无论是大尺度降水的分异还是小尺度土壤湿度的差异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可塑性。比较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沙蓬的生长分异,并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腾格里沙漠沙蓬生长可塑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沙蓬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都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上部生物量和根长都呈对数递增关系;与科尔沁沙地相比,腾格里沙漠沙蓬的根长增加20%,根冠比大33.3%,显然降水分异导致了地区间沙蓬的生长可塑性。地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分析表明,腾格里沙漠沙蓬植株因土壤湿度产生的空间异质性是地上部生物量小于根长但大于根重,说明干旱逆境时沙蓬生长可塑性变化趋势的顺序依次是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沙蓬这种生长可塑性特点是其对干旱生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蓬 生长可塑性 空间异质性 干旱适应
下载PDF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风电功率超短期自适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永宁 李卓 +4 位作者 叶林 裴铭 宋旭日 罗雅迪 於益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5,共12页
为了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大量风电场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在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同时保障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风电功率超短期自适应预测方法。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对区域内大量风电场之间的时空相关关系进行表征。为减... 为了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大量风电场之间的时空相关性,在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同时保障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风电功率超短期自适应预测方法。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对区域内大量风电场之间的时空相关关系进行表征。为减小因空间信息冗余造成的目标风电场预测模型过拟合,引入稀疏化建模技术来优化参考风电场数据的权重系数。此外,采用递归估计算法对预测模型进行自适应训练。根据最新实测功率数据实时更新预测模型系数,不仅可以动态适应预测环境的变化,还可以分散计算负担。采用某区域内100个风电场的实际数据对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对比方法,所提出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能够降低对密集型计算资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空间相关性 自适应 稀疏性 风电场
下载PDF
治理视角下的气候适应性规划——荷兰水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体化进程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梦 李文竹 +2 位作者 王世福 严娟 文森特·纳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1,共11页
以增强气候适应性为目标,促进水管理与空间规划一体化的理念在城市治理的议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荷兰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先锋,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本文首先梳理荷兰政府自1990年代以来,在水管理外部一致性原则和规划部门去中心化... 以增强气候适应性为目标,促进水管理与空间规划一体化的理念在城市治理的议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荷兰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先锋,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本文首先梳理荷兰政府自1990年代以来,在水管理外部一致性原则和规划部门去中心化影响下的机构改革过程,即为一体化构建了机构基础;之后进一步阐述同一时期水管理和空间规划的政策框架演进,揭示荷兰两大体系从政策互认到顶层框架一体化的过程。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启发,弥补目前规划行业在该议题中法理、技术和协商机制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水管理 气候适应性 治理 机构变革 政策演进
原文传递
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热环境及热舒适实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雨蒙 金虹 +1 位作者 康健 WONG Nyuk Hien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7,共9页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的重要空间,其热环境质量对建筑能耗以及居民舒适度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在冬季、过渡季以及夏季对严寒地区城市广场、邻里广场等住区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及热舒适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的重要空间,其热环境质量对建筑能耗以及居民舒适度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在冬季、过渡季以及夏季对严寒地区城市广场、邻里广场等住区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及热舒适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究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在不同季节的气候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城市广场在3个季节的温度及风速均明显高于邻里广场,且平均差异在冬季最小;同时,尽管城市广场在冬季的热舒适水平相对最好,但围合式邻里广场的全年气候适应能力最佳。此外,天空开阔度对邻里广场的热环境及热舒适水平存在一定影响,且不同邻里广场的差异在冬季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空间形态 热环境 热舒适 气候适应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的街道尺度GI调适 被引量:9
9
作者 贾佳 吴雪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城市高密度化的背景下,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使得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传统绿地系统规划重"量"轻"质"的规划模式,只关注总量分配而忽略具体配置的规划思维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持... 城市高密度化的背景下,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使得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传统绿地系统规划重"量"轻"质"的规划模式,只关注总量分配而忽略具体配置的规划思维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持续下降,供需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针对这一现象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结构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涵盖6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供需评估模型,以联系宏观和微观的中间规划层——街道尺度为基本单元,将城市居民实际需求与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数量和类型之间建立联系,以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GI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绿色基础设施 供需评估 空间规划 调适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丰 张军 +2 位作者 冉有华 刘金鹏 周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以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多准则决策模型、最大熵模型、信息量模型三种常见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河西走廊和张掖市为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研究区,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完成基于三种模型的两种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 以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多准则决策模型、最大熵模型、信息量模型三种常见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河西走廊和张掖市为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研究区,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完成基于三种模型的两种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制图,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数据从模型验证、空间自相关、精度对比和尺度效应等角度对比分析三个模型应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并给出优选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是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优选模型;多准则决策模型不适用于张掖市(市域)空间尺度评价,且三个模型运行结果均没有河西走廊(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表现良好;三个模型的尺度效应明显,在地理区划空间尺度上应用较良好,缩小至市域空间尺度上模拟结果误差增大;不同空间尺度上,最大熵模型均优于多准则决策模型和信息量模型,适用于地理区划(大中)、市域(小)空间尺度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 空间尺度 模型适应性 模型对比
下载PDF
敦煌阳关湿地芦苇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策略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焦亮 刘雪蕊 +1 位作者 王圣杰 董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317-5325,共9页
空间拓展是克隆植物响应环境的生态适应和权衡维度,以内陆盐沼湿地典型代表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库距离远近和芦苇种群的密度与盖度,设置了近水区(500 m)、过渡区(1500 m)、荒漠区(... 空间拓展是克隆植物响应环境的生态适应和权衡维度,以内陆盐沼湿地典型代表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库距离远近和芦苇种群的密度与盖度,设置了近水区(500 m)、过渡区(1500 m)、荒漠区(2500 m)3个不同的采样梯度,研究了环境异质条件下芦苇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策略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芦苇克隆构件在异质环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初级根茎条数、根茎节间长、间隔子长、分枝角度呈现"同增同涨"的协同进化关系(P<0.01),而与分株数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P<0.01)。(2)且随着种群的密度降低,芦苇在空间拓展过程中呈现从"密集型"转"游击型"的生存策略。(3)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水分、pH值、盐分是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各层土壤水分、深层土壤pH值和盐分是芦苇空间拓展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明晰内陆河湿地芦苇克隆构件空间拓展策略及主要的环境驱动力,能为干旱脆弱敏感区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克隆构件 空间拓展 生态适应 内陆盐沼湿地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农业旱灾适应模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松 王静爱 +1 位作者 李睿 陈思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91-95,113,共6页
农业旱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处在季风的尾闾区,降水极不稳定,旱灾频繁发生。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和农民访谈等基础上,从调整种... 农业旱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处在季风的尾闾区,降水极不稳定,旱灾频繁发生。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和农民访谈等基础上,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非农经营收入、农牧交错的生产方式、生态建设以及设施农业五个方面,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旱灾适应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农牧交错带农业旱灾适应模式包括:"因地制宜"的空间适应模式、"减轻风险"的时间适应模式和"风险共担"的社会适应模式三个方面,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范旱灾风险、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空间适应 时间适应 社会适应 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兴和县
下载PDF
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适配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慧方 时朋飞 俞筱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 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协同共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也是乡村空间人地关系持续优化的保障。以贵州8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乡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错位指数、Lasso模型探究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特征、空间错位类型及引致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数字乡村以较低与中等等级为主,贵阳周边及省域边缘区空间差异明显;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中等及以下等级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贵阳周边、黔东南及黔北。②贵州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类型复杂,以低水平错位为主,整体差异较小。③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错位具有多因性,经济水平、社会支撑及文化条件是主要引致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数字乡村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的现实关系及分布机理,可为贵州省释放数字红利、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空间适配 空间错位 引致因素
下载PDF
风土原型与空间映射: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重庆元宇宙中心设计探究
14
作者 徐辉 文艺 董莉莉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以“风土原型与空间映射”合一的视角解析重庆元宇宙中心,通过对空间设计过程中形态要素的空间映射考察,论述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重庆元宇宙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呈现的空间设计策略,即场所图式与交融布局、山地要素与立体形态、形态调适与... 以“风土原型与空间映射”合一的视角解析重庆元宇宙中心,通过对空间设计过程中形态要素的空间映射考察,论述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重庆元宇宙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呈现的空间设计策略,即场所图式与交融布局、山地要素与立体形态、形态调适与干栏构造、材料选择与双碳战略。研究指出该空间设计充分借鉴数字映射技术体系,将明清巴渝传统建筑中“风土原型”映射为现代人居环境中“形态要素”的空间策略,并进一步应用于气候适应性空间设计的方法,最终揭示空间映射是如何在空间设计的多维互动中引发空间形态和气候适应的建构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映射 风土原型 形态要素 气候适应 空间设计
下载PDF
中国市域老年失能照护机构发展及其供需适配性
15
作者 周榕 石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5,共12页
老年失能照护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刻画了老年失能分级照护机构的空间格局及密度差异,并揭示了其供需适配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老年失能照护机构数量总体呈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高值中心的... 老年失能照护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刻画了老年失能分级照护机构的空间格局及密度差异,并揭示了其供需适配性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老年失能照护机构数量总体呈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高值中心的分布格局,且高值区随照护分级的提升而逐渐收缩。(2)老年失能照护机构密度在不同区位、等级和规模的城市类型中有所差异,东部城市、直辖市和超大城市在所有失能分级下的发展优势均十分突出。(3)中国老年失能照护机构供需适配水平的空间分化迹象明显,总体表现为“东部繁荣、西部发展、中部塌陷”,且随着照护分级的提高,适配区向东部地区与省会城市集中。(4)供需适配格局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社会经济、支付能力和人口结构为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其中人口结构与社会服务、医疗资源与交通条件的因子交互解释力最强。(5)各因素的影响效力存在区域差异,未来中国老年失能照护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区失能人口规模及结构特点,提供差别化的资源增补以弥合发展差异、实现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年人 失能照护机构 机构分级 空间适配 医疗资源 社会经济 中国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换乘站厅携物老人行为-空间适配研究
16
作者 褚冬竹 宋登高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6,共16页
老年人群作为轨道交通客流中的生理性弱势人群,其携物出行具有差异化的特征与需求,面临环境客观存在的行为障碍。从行为与空间的适配关系切入,调研分析不同携物状态下,轨道交通老年人群的行为分异特征及需求范畴,聚焦精细化空间矛盾点... 老年人群作为轨道交通客流中的生理性弱势人群,其携物出行具有差异化的特征与需求,面临环境客观存在的行为障碍。从行为与空间的适配关系切入,调研分析不同携物状态下,轨道交通老年人群的行为分异特征及需求范畴,聚焦精细化空间矛盾点。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设备、标识系统、公共家具等类别的前沿技术的可行应用方面,讨论应对携物老人这类特殊群体行为需求的轨道交通地下换乘站厅空间适配优化设计对策,并通过人因工程仿真软件JACK进行微观模拟,以验证对策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微观层面空间与行为仿真模拟,以及地下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物老人 轨道交通 行为特征 精细化设计 空间适配
下载PDF
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台湾“国土计划”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娉 梁景宇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融入空间规划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台湾地区的“国土计划”体系先行探索了在空间规划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本文重点研究台湾地区及其18个...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融入空间规划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台湾地区的“国土计划”体系先行探索了在空间规划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本文重点研究台湾地区及其18个“直辖市、县(市)”的“国土计划”中关于气候变化调适的内容,探索不同层级空间规划形成气候变化调适策略的方法。继而,本文总结出对空间规划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适策略的有益经验,包括法律法规引领、上下层级联动、调适体系构建和实施行动保障等,以期为当前大陆正在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气候变化 调适策略 规划体系 台湾
原文传递
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空间形态及形成机制分析
18
作者 蒋思玮 曹赛新 +1 位作者 熊薇 李西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102-108,126,共8页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用地理学、风景园林学、人居环境学的交叉视野及方法,选取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据黑水河上下游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及河谷聚落人居的在地特征将聚落分为河谷平坝型与河谷山麓型2种类型,结合聚落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分析聚落的空间要素格局、民居组团形态,并探讨河谷型聚落的适应性机制。以期对地域聚落的传承振兴、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河谷型聚落 空间形态 适应性 黑水河
下载PDF
职住错位视角下北京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匹配性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学波 宋金平 +2 位作者 戴俊骋 于伟 赵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119,共7页
基于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视角,结合使用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和熵值评价法,剖析了北京街乡尺度基础教育设施服务能力职住匹配情况。结果表明:1)北京就业功能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区,近郊远郊结合部地区居住功能突出。2)学校服务能力及街乡基... 基于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视角,结合使用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和熵值评价法,剖析了北京街乡尺度基础教育设施服务能力职住匹配情况。结果表明:1)北京就业功能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区,近郊远郊结合部地区居住功能突出。2)学校服务能力及街乡基础教育设施服务能力均表现为中心城区高、外围地区低的特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教育服务能力梯度差距显著。3)职住空间错位情况下,街乡之间以及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教育设施服务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近远郊结合部地区教育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错位 基础教育资源 空间匹配 北京
原文传递
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空间格局、使用效率与战略适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蓉 代美玲 +1 位作者 欧阳红 马晓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6-733,共8页
以我国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化使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形成了省际集聚特征明显,东、中、西区域数量分布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旅游化使用效率较高,东、... 以我国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化使用效率。结果表明:①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形成了省际集聚特征明显,东、中、西区域数量分布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旅游化使用效率较高,东、中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水平明显比西部更好。③数量超过1/3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存在明显的保护管理问题,且西部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未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改革发展需从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严控规划管理、拓宽筹资渠道等5个方面进行突破,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资源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空间格局 使用效率 战略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