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徐明 路铁刚 《生物技术进展》 2011年第2期90-97,共8页
植物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外界因素加快物种遗传变异,在短期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为培育新种质、新品种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创造条件。相对于自然的选择,诱变技术具有高频率、广突变、周期短等特性。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化学诱变、物理诱... 植物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外界因素加快物种遗传变异,在短期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为培育新种质、新品种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创造条件。相对于自然的选择,诱变技术具有高频率、广突变、周期短等特性。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空间诱变和生物诱变等诱变手段,并详细介绍了上述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常用的诱变方式及其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现状。针对现行各种诱变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 空间诱变 生物诱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空间飞行和辐射对微藻光合系统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高鸿 陈兰洲 +4 位作者 胡春香 李根保 陈坤 李敦海 刘永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空间飞行及辐射对微藻光合系统的影响。方法利用卫星搭载空间飞行、钴60的γ射线照射及地面对照黑暗培养微藻葛仙米,测定其存活率、光合活性、光合系统色素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空间飞行和射线处理后的微藻其存活率、光... 目的研究空间飞行及辐射对微藻光合系统的影响。方法利用卫星搭载空间飞行、钴60的γ射线照射及地面对照黑暗培养微藻葛仙米,测定其存活率、光合活性、光合系统色素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空间飞行和射线处理后的微藻其存活率、光合活性发生显著降低,捕光色素明显降解、光合片层结构出现异常,同时空间飞行后微藻细胞外诱导出较厚的胶被。结论空间飞行及辐射均对微藻的光合系统产生损伤,但微藻可以通过结构上的改变对其进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辐射 微藻 光合系统 空间生物学
下载PDF
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龙伟 邳馨 +2 位作者 向剑 刘培勋 邹忠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9-732,740,共5页
目的构建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方剂网络与化学空间性质的分析,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给出解释。方法利用复杂网络技术,通过Pajek和ORA等软件构建中药方剂网络,并对该方剂网络进行网络直径、平均距离、聚类系数、... 目的构建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方剂网络与化学空间性质的分析,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给出解释。方法利用复杂网络技术,通过Pajek和ORA等软件构建中药方剂网络,并对该方剂网络进行网络直径、平均距离、聚类系数、平均度数等网络性质的分析。在化学空间理论基础上,通过描述符计算、重心处理、空间降维等步骤构建中药化学空间,并计算和分析该中药化学空间的空间距离等性质。在以上构建的中药方剂网络和中药化学空间的基础上,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方剂网络是一个具有部分无标度性质的复杂网络,并且也兼具小世界网络的特性。中药化学空间的化学离散性质与中药的整体性保持一致。通过网络路径分析和化学空间距离测量,数据分析结果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药对性质相符。结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得到方剂网络和化学空间理论的支持,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该试验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 复杂网络 化学空间 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原文传递
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回顾、动态和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任维 魏金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8-55,共8页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空间生态学等方面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范畴逐步形成.迄今对人体在空间飞行中发生变化的机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已建立了一套可以有效地保障航天员健康的医学防护措施,并在基本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经过长期预研准备,正在航天工程的推动下全面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当前,空间生命科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研究、重力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的多层次的机理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空间生命科学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失重生理效应 空间生物学
下载PDF
空间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与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森 王超 +3 位作者 李春 邓玉林 蒋远大 李艳菊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空间生物反应器是人类利用空间资源进行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硬件设备,其应用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生物材料,如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本文针对空间生物反应器对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的重要作用,综述了空... 空间生物反应器是人类利用空间资源进行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硬件设备,其应用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生物材料,如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本文针对空间生物反应器对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的重要作用,综述了空间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灌流式中的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单元反应器、单环路细胞培养反应器、微型连续培养反应器和非灌流式中的多层逆流细胞培养反应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等空间生物反应器的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做了介绍。最后,对空间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生物学 空间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密闭空间微生物消杀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戴荣继 郭子沐 张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4,共18页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阐明空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空间微生物污染对宇航员健康和设备安全方面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各种杀菌消毒方法如高温、辐射、环氧乙烷、臭氧、超临界流体、气体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自清洁表面和诱导发光聚集等的作用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各方法可否应用于空间环境的优缺点,并且对适用于空间微生物污染防控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空间站消毒杀菌方法 超临界流体 气体等离子体 光催化氧化 自清洁表面 聚集诱导发光
基于生物网络的桂枝茯苓胶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萧伟 曹亮 +4 位作者 范麒如 丁岗 毕宇安 丁为现 王振中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利用计算药理学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的460个化合物的化学空间分布,并利用分子对接及生物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与1053个FDA批准药物靶点的作用情况。化学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中的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类药性,生物... 利用计算药理学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的460个化合物的化学空间分布,并利用分子对接及生物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与1053个FDA批准药物靶点的作用情况。化学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中的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类药性,生物网络分析结果初步阐释了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妇科血瘀证可能的作用机理及潜在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空间 分子对接 生物网络 妇科血瘀证 桂枝茯苓胶囊
原文传递
氧化还原内稳态与节律基因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及在航天医学应用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超 陈海龙 +1 位作者 宋波 曲丽娜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8,共9页
氧化还原信号是细胞内稳态的重要调节因素,许多生物过程响应来自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信号。研究发现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在体内发生节律性振荡,周期与节律基因振荡周期一致。大量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的转录/翻译反馈回路机制与氧化还原的非... 氧化还原信号是细胞内稳态的重要调节因素,许多生物过程响应来自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信号。研究发现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在体内发生节律性振荡,周期与节律基因振荡周期一致。大量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的转录/翻译反馈回路机制与氧化还原的非转录振荡机制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二者耦合产生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计时系统。空间飞行期间,航天员长期暴露于微重力环境会造成昼夜节律失调和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增加健康风险,导致航天员任务执行能力下降,警觉性降低。目前微重力环境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微重力对昼夜节律的影响研究较少,两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综述了节律基因的转录振荡与氧化还原的非转录振荡,总结了二者的调控关系以及微重力对昼夜节律和氧化还原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深化空间生物学研究和制定航天医学综合防护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昼夜节律 微重力 空间生物学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作为Poterioochromonas malhamensis光合潜能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立荣 张晓明 +1 位作者 李敦海 刘永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0-94,共5页
通过返回式卫星上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搭载了由金藻(Poterioochrmonasmal-ham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构成的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研究了P.malhamensis在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下光合潜能的变化.在仅有光照没有饵料生物时,叶绿... 通过返回式卫星上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搭载了由金藻(Poterioochrmonasmal-ham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构成的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研究了P.malhamensis在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下光合潜能的变化.在仅有光照没有饵料生物时,叶绿素荧光比植Fv/Fm为0.6;在有光照和有饵料生物存在时,Fv/Fm下降迅速,培养一天后,降至开始时的1/10.结果表明,叶绿素荣光比值Fv/Fm能迅速而准确地反映其细胞的光合代谢状态.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的空间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基础资料.关键词##4空间生物学;;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藻类 叶素荧光
下载PDF
EMCCD用于空间生物光成像探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宗宝 张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0,共6页
生物光检测技术在地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空间生物光检测技术还处在对光强较强的生物光检测的阶段。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对微弱生物光检测技术提出需求。本文对比分析几种微弱光探测技术,总结了EMCCD在空间应用的技术优势,并提出... 生物光检测技术在地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空间生物光检测技术还处在对光强较强的生物光检测的阶段。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对微弱生物光检测技术提出需求。本文对比分析几种微弱光探测技术,总结了EMCCD在空间应用的技术优势,并提出了基于EMCCD的空间微弱生物光成像检测系统的方案。从目标亮度、探测器光敏面照度及探测器制冷等角度分析了弱信号的获取和系统信噪比,对基于EMCCD技术的空间生物光成像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检测能力进行了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EMCCD 空间生物 信噪比
下载PDF
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瑞 徐建栋 邓玉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微流控芯片具有小型微型化、消耗试样少、集成化高通量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手段方法被应用微流控芯片。细胞作为细胞生物学中基础的研究对象,成为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针对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近几年来的相关... 微流控芯片具有小型微型化、消耗试样少、集成化高通量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手段方法被应用微流控芯片。细胞作为细胞生物学中基础的研究对象,成为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针对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近几年来的相关报道进行简要综述:包括材料选择,方法和在线细胞培养等,并介绍和分析这种芯片在生物学上的应用,最后预测其在空间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培养 生物学应用 空间生物学
下载PDF
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名 杨帆 +1 位作者 郭世杰 韩淋 《科学观察》 2015年第6期37-51,共15页
该文立足于空间环境下开展的生命科学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方法,描绘国际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全貌,重点分析空间生命科学各研究方向科学实验开展情况、科研产出和最新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未来开展空间站空间生命科... 该文立足于空间环境下开展的生命科学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方法,描绘国际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全貌,重点分析空间生命科学各研究方向科学实验开展情况、科研产出和最新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未来开展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学 航天医学 宇宙生物学 国际空间站
原文传递
空间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1996—1997)Ⅰ.当前热点和对重力感受传导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8,共8页
通过1996-1997年间涉及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文献综述研究,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或微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行为、细胞和组织、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神经和免疫、重力感受传导、种群和系统、方法、应... 通过1996-1997年间涉及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文献综述研究,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或微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行为、细胞和组织、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神经和免疫、重力感受传导、种群和系统、方法、应用等10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侧重说明空间生物学领域中微重力生物学、空间生理学、空间细胞和组织工程、空间探索几个热点的最近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研究进展 重力感受
下载PDF
返地卫星搭载引起蛋白核小球藻性状分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劭 戴玲芬 +1 位作者 林惠民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对于生物体来说,空间环境具有不同于地面的若干作用因素,如微重力,强辐射,超净等。其中,微重力因子的作用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lg)的作用,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一定的机制适应着地球... 对于生物体来说,空间环境具有不同于地面的若干作用因素,如微重力,强辐射,超净等。其中,微重力因子的作用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lg)的作用,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一定的机制适应着地球的重力环境。离开地球的重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空间生物学 微重力 性状
下载PDF
基于大学城空间教学的高专《生物化学》中分子生物学课程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2期99-100,5-6,共2页
大学城空间教学能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减轻了教师课堂时间内的教学压力。如何构建教学内容是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大学城空间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构建
下载PDF
Effects of simulated zero gravity on adhesion,cell structure,proliferation,and growth behavior,i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16
作者 Saifaldeen Altaie Amera Alrawi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2-29,共8页
All life on Earth has evolv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gravity,and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balance this influence with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of organisms at the cellular and system levels.However,wh... All life on Earth has evolv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gravity,and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balance this influence with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of organisms at the cellular and system levels.However,when exposed to zero gravity in space,the balance between cel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forces is destroyed,resulting in changes at the cellular level(e.g.,cell morphology,adhesion,viability,apoptosis,etc.),and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ll response to zero gravity will help to cope with diseases that rely on mechanical response.Therefore,biological research in space and zero gravity is a unique step in developing the best anti-cancer treatments,which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humanity.In this study,multicellular glioma cancer cells from a brain tumor in a 72-year-old Iraqi patient were subjected to simulated zero gravity for 24 h,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ells lost their adhesion,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step toward cell apoptosis.In addi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multicellular spheroids,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for cell death was 32%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cells.Moreover,the cells showed a clear change in their cellular morphology and growth behavior.These results give new hope for fighting cancer distinctively,and such a treatment method has no side effects in comparison to traditional chemical and radiological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ell culture space biology GLIOBLASTOMA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ancer biology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
17
作者 韩培 张伟 +4 位作者 张丽艳 杨帆 韩淋 范唯唯 王海名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44,共12页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变趋势。同时结合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关的发展战略和最新规划,以及主要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或智库对空间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展望ISS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开展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国际空间站 文本挖掘 空间生物学 航天医学
下载PDF
SPACE LIFE SCIENCE IN 2000-2001
18
作者 YANG Tiande SHEN Xianyun GU Dingliang XIAO Zhiju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9-150,共22页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tudies 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space radiation, space motion sickn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brain-function, the car diovascular, endocrine hormones, immunity, skeletal and muscle systems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gravity medicine and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to space deconditioning,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biology experiments space motion sickness Cardiovas cular system Brain function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space radiati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未来的空间生命科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克嘉 吴国兴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26,46,共7页
本文分析了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对21世纪初期的研究设想进行了概括,较详细地介绍了空间生命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生理学和医学,包括空间医学、空间生理学、空间作业医学和人在空间的作用;空间生物学,包括重力生物学、可控生态生... 本文分析了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对21世纪初期的研究设想进行了概括,较详细地介绍了空间生命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生理学和医学,包括空间医学、空间生理学、空间作业医学和人在空间的作用;空间生物学,包括重力生物学、可控生态生保系统、生物圈和地外生物学;空间站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空间生物材料的加工生产。本文还讨论了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特别强调了空间高枝术应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科学 发展
全文增补中
空间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海涛 丁宁 李勤 《生命科学仪器》 2010年第5期34-37,共4页
空间生物学逐渐成为生物学、航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文中首先介绍了空间细胞培养的实验方式,指出多种空间因素对细胞生长会产生影响,着重论述了微重力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特点。根据... 空间生物学逐渐成为生物学、航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文中首先介绍了空间细胞培养的实验方式,指出多种空间因素对细胞生长会产生影响,着重论述了微重力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特点。根据动物细胞在空间搭载和地基模拟条件下细胞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分类,对已取得的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等实验提供一定的指导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微重力 细胞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