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豆共生固氮与叶片全氮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
宋海星
王萍
申斯乐
闫石
陶丹
冉彦中
|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
2000 |
17
|
|
2
|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分析 |
张文慧
陈庆山
杨庆凯
李文滨
王文辉
刘春燕
陈立君
刘海燕
单继勋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3
|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
王文辉
邱丽娟
常汝镇
马凤鸣
谢华
林凡云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1
|
|
4
|
利用SSR指纹图谱分析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 |
密士军
邱丽娟
常汝镇
郝再彬
关荣霞
|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5
|
大豆(G.max)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新类型Ti^x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
严晴燕
曹凯鸣
徐隽
林锐
李严
顾其敏
赵述文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6
|
大豆杂种不同世代(F_2-F_6)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与选择世代分析 |
孟祥勋
杨庆凯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7
|
黄淮流域大豆炸荚性初步分析 |
彭玉华
袁建中
杨国保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1
|
|
8
|
中国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A_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ⅠTi^b型×Ti^x型(新类型)F_2种子的遗传规律 |
赵述文
孟祥勋
顾其敏
曹凯鸣
王海
王颢
|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9
|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
张文慧
杜吉到
陈庆山
王文辉
闵丽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06 |
9
|
|
10
|
不同抗性大豆品系感染灰斑病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
廖林
庄炳昌
刘玉芝
谢雪菊
王玉民
徐豹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1
|
大豆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标记 |
陈立君
郭强
刘迎雪
李祥羽
赵远玲
单大朋
陈庆山
|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2
|
大豆生态研究──Ⅵ.大豆叶片感光效应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
路琴华
|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6
|
|
13
|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组分变化 |
张思河
尹田夫
王萍
马淑英
陶丹
|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
2000 |
3
|
|
14
|
三个熟期类型大豆种子萌发进程中耐冷性的比较 |
张思河
王萍
马淑英
宋海星
陶丹
尹田夫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5
|
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侵染大豆根系诱导表达的cDNA分析 |
吕蓓
方宣钧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3 |
2
|
|
16
|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变化和相互关系 |
梁镇林
朱文适
梁慕勤
潘世元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1990 |
3
|
|
17
|
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研究──Ⅱ南方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HSP诱导合成的比较 |
宋海星
王萍
马淑英
尹田夫
张让堂
李吉平
|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8
|
大豆杂种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类型及其与亲本关系的分析 |
张桂兰
苗以农
李亚芹
许守民
韩梅
恽勤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9
|
大豆对叶食性害虫抗性的自然鉴定 |
彭玉华
梅德圣
李卫
|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20
|
大豆叶片不同方法表示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及表现 |
梁镇林
石瑞云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199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