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底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18,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归,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过程,既具有复兴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意涵,又具有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潜蕴。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根基,坚持共同富裕基础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主题和价值旨归,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过程,既具有复兴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意涵,又具有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潜蕴。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根基,坚持共同富裕基础上的经济制度改革创新,坚持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安全建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发展的新样态。然而,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境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囿,为此,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下,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复兴当代中国提供强大理论指南和实践理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根基和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田鹏颖 李雨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继承了中国人民劳动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扬弃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外化性和异己性、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精髓,体现出了劳模精神承担着...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继承了中国人民劳动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扬弃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外化性和异己性、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精髓,体现出了劳模精神承担着对时代、国家、人民的强烈历史担当。探索弘扬劳模精神新途径,实现弘扬劳模精神制度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模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坚定制度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青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8-21,33,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自信这一制度是中国历史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自信这一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自信这一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吸取世界政治文明的成果,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制度自觉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向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1-74,共4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逻辑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娥 《甘肃理论学刊》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比的"不够格"性、资本主义仍占优势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环境巩固任务的艰巨性、在资本逻辑侵蚀下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变异风险以及政党中心主义制度变迁模式的路径依赖,这些交织在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比的"不够格"性、资本主义仍占优势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环境巩固任务的艰巨性、在资本逻辑侵蚀下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变异风险以及政党中心主义制度变迁模式的路径依赖,这些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阻滞因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总体要求,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整个制度建构中的牵引作用;强化"四个自信"为内核的意识形态工作,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环境认同;破解利益固化这一关键问题,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价值;全面从严治党,塑造引领制度自我完善的核心主体。这些逻辑方略把握住了现阶段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大推进了制度成熟定型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富经验。在进一步的制度完善进程中,我们要抓住自身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历史经验,不能偏离制度自我完善的逻辑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成熟定型 逻辑经验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制度”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鹏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世纪难题,又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这一世纪难题和庄严承诺即将在2020年被正式破解和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具有显著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世纪难题,又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这一世纪难题和庄严承诺即将在2020年被正式破解和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具有显著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无穷魅力,是因为这一制度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领导制度以及效能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完善、定型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形成逻辑
7
作者 黎庶乐 李昕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99-304,共6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实现空间转向,“空间正义”问题日益成为西方新社会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政治学的重要议题。不同性质的空间形式所创造的价值规范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左翼空间正义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对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实现空间转向,“空间正义”问题日益成为西方新社会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政治学的重要议题。不同性质的空间形式所创造的价值规范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左翼空间正义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对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理解与诠释。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形成,其中凝聚的更多的是中国空间正义的思想特征与学术智慧。因此,梳理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形成逻辑,必须从中国空间正义的内在规定性来反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困境和推进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形成,进而揭示它超越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逻辑进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不仅深入思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形态,还创造性地探索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策略和建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土地制度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乌兰哈斯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逻辑上的设想,也不再是在实践中徘徊的“幽灵”,而是在现实发展中与资本主义并驾齐驱并不断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已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逻辑上的设想,也不再是在实践中徘徊的“幽灵”,而是在现实发展中与资本主义并驾齐驱并不断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典范,自建立到发展的进程中,其传承性、创新性、民族性及世界性的历史承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以其不断彰显的多方面显著优势论证着马克思关于历史必然性的判断,从而也必然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崇高理想的自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显著优势 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9
作者 邹谨 张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0-55,共6页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解,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作,提... 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解,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制度观的本质及其现实启示
10
作者 程圆圆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从制度的表现形式来看,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一种规范亦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然而深究其本质,制度是交往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产物,在具体历史中表现为社会关系质的规定性,终极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体"上的个人自由。因... 从制度的表现形式来看,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一种规范亦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然而深究其本质,制度是交往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产物,在具体历史中表现为社会关系质的规定性,终极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体"上的个人自由。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自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1
作者 邹谨 郑中华 《职大学报》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保障
下载PDF
论生态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契合
12
作者 张春晓 孙育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7,共8页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经济方面进行破解。生态市场经济是一种兼具经济合理性和生态保护性的市场模式。生态市场经济从任务、原则和本质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天然的...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经济方面进行破解。生态市场经济是一种兼具经济合理性和生态保护性的市场模式。生态市场经济从任务、原则和本质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车宗凯 肖贵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5,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出发,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从制度维度科学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以制度创新巩固和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多领域协同推进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出发,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擘画了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从制度维度科学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以制度创新巩固和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多领域协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层次鲜明、逻辑严密又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协同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制度保障,为解决人类制度和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四个审视维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莫纪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4,共10页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确认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指导思想的地位,清晰地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具备的四个重要理论特征,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理论特征...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确认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指导思想的地位,清晰地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具备的四个重要理论特征,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理论特征,可提炼出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四个维度:时代维度、发展维度、体系维度和实践维度。这四个维度的具体内涵包括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来制定法治发展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法律政策学的内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以“十一个坚持”为要义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诸多解决当今中国法治发展中所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的建议等。这些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论述和法治主张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基本内涵,为深入揭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构建科学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创性理论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十一个坚持”
下载PDF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文东 陈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丰富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丰富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支柱,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历史进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
原文传递
新农村视野下农民法制教育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奎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3期54-55,共2页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逐步树立,然而在农民法制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村普法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理念方式存在问题等。加强新农村农民法制教育需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逐步树立,然而在农民法制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村普法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理念方式存在问题等。加强新农村农民法制教育需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入手,明确教育理念,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符合农民的要求,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教育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律意识 和谐社会 宣传机制
下载PDF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瑞龙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2,共7页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与全国人民要在决定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不断探索改革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好解...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与全国人民要在决定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不断探索改革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增量推进的局部改革与全面推进的整体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希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三大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实践,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三大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实践,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三大理论成果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再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剑飞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7-42,共6页
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到起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例外。起点包括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它们在逻辑上必须是相一致的,具有逻辑上的关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加以综合考察,有助于我们... 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考虑到起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例外。起点包括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它们在逻辑上必须是相一致的,具有逻辑上的关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加以综合考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逻辑起点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起点 逻辑起点
下载PDF
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文献
20
作者 荣长海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