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与SPC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社会-生态功能 景观连接度
下载PDF
海南岛旅游用地类型划分、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余中元 高紫婷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38,共9页
旅游用地的复合性导致旅游用地功能结构的多变,政策驱动下旅游用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化。文章基于功能将旅游用地划分为自然观光旅游用地、基础设施旅游用地、人文设施旅游用地、生态景观旅游用地等4种用地类型,并运用ENVI... 旅游用地的复合性导致旅游用地功能结构的多变,政策驱动下旅游用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化。文章基于功能将旅游用地划分为自然观光旅游用地、基础设施旅游用地、人文设施旅游用地、生态景观旅游用地等4种用地类型,并运用ENVI、ArcGIS等软件分析海南岛建省设区初期、生态省建设中期、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自由贸易港建设初期4个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研究海南岛旅游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布特征,利用核密度分析、洛伦兹曲线、最近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旅游用地功能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利用皮尔森相关模型探讨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海南岛自然观光旅游用地比重高,生态景观旅游用地发展迅速。(2)旅游用地重心偏居东南一隅,并明显北移、西进,各类型旅游用地重心迁移路径有所差异。(3)自然观光旅游用地和生态景观旅游用地集中于海南岛中部和南部,人文设施旅游用地集中于北段和南端的海口市和三亚市,基础设施旅游用地则较为分散。(4)旅游用地增量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口市与三亚市。(5)政策因素是海南岛旅游用地扩展和空间布局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因素对旅游用地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人口因素对人文设施旅游用地、基础设施旅游用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最后从旅游用地类型的多元化、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优化、政策因素的驱动作用、地方根植性的培育以及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等维度提出了海南旅游用地格局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用地 社会生态系统 用地功能 类型划分 格局演变 政策驱动 海南岛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韧性城市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包是杰 裘鸿菲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城市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不仅是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而且也得到了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通过CNKI,WoS两个中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城市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不仅是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而且也得到了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通过CNKI,WoS两个中外知名文献数据库获取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外两个维度总结文献发表特征、关键词演变特征。梳理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的研究脉络,发现研究快速发展且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趋势,可划分为起步期、爆发期和趋稳期。从空间尺度、功能目的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梳理了研究重点并比较中外研究特征,总结了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发挥交叉学科优势,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园林学科内涵的丰富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社会—生态视角 空间尺度 功能目的 评估方法
下载PDF
Integrat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mapping the hierarchic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landscapes 被引量:1
4
作者 Yuguo Qian Weiqi Zhou +4 位作者 Steward T.A.Pickett Wenjuan Yu Dingpeng Xiong Weimin Wang Chuanbao Jing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20年第1期698-708,共11页
Background:Cities ar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remarkably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yriad urban problems.However,the tools to map and quantify this heterog... Background:Cities ar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remarkably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yriad urban problems.However,the tools to map and quantify this heterogeneity are lacking.We here developed a new three-level classification scheme,by considering ecosystem types(level 1),urban function zones(level 2),and land cover elements(level 3),to map and quantify the hierarchic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landscapes.Methods:We applied the scheme using an object-based approach for classification using ver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ry and a vector layer of building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We used a top-down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by conducting 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order of ecosystem types,function zones,and land cover elements.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lower level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higher level.We used an objectbased methodology to carry out the three-level classification.Results:We found that the urban ecosystem type accounted for 45.3%of the land within the Shenzhen city administrative boundary.Within the urban ecosystem type,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zones were the main zones,accounting for 38.4%and 33.8%,respectively.Tree canopy was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Shenzhen city,accounting for 55.6%over all ecosystem types,which include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However,in the urban ecosystem type,the proportion of tree canopy was only 22.6%because most tre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type.The proportion of trees was 23.2% in industrial zones,2.2%higher than that in residential zones.That information“hidden”in the usual statistical summaries scaled to the entire administrative unit of Shenzhen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urban management.Conclusions:This paper has take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urban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used it to generate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that exploits remotely sensed imagery,infrastructural data available at a municipal level,and object-based spatial analysis.For effect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ecological hybridity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High-resolution imagery ECOSYSTEM Urban function zones Land cover
原文传递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9
5
作者 温晓金 杨新军 王子侨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12,共14页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较粗、目标过于含糊的问题,以秦岭山地的商洛市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置不同适应目标,构建包括32个指标42项数据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柞水县的脆弱性程度较低,洛南县脆弱性程度最高;在1997-2013年间,脆弱性低值样本随时间变化有所升高,高值样本于2003-2008年间达到峰值;全市域脆弱性空间差异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2013年差异达到最小,区域差距有所缓和。在多适应目标下,商州区在重点开发导向下脆弱性最低,而柞水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更适于限制开发导向,不同适应目标导向会对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较高时空精度上探讨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指引,采用的多适应目标情景设置可以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评价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 主体功能区
原文传递
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与策略找寻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1期95-101,共7页
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结构分化与整合加快,公众的公共参与意识逐渐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但志愿服务理念落后,志愿服务组织自主化程度低、法律制度保障不力使得志愿服务很难适应当下环... 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结构分化与整合加快,公众的公共参与意识逐渐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但志愿服务理念落后,志愿服务组织自主化程度低、法律制度保障不力使得志愿服务很难适应当下环境的要求。为此,需要创新志愿服务治理理念,转变政府角色,强化公民精神教育,加快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 志愿服务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