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教育惩罚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忠海 赵玮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7,82,共5页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独立性 社会惩罚 教育惩罚
原文传递
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
2
作者 罗海洋 邝彬 +3 位作者 郭守坤 张玲翠 牛犇 李凤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3,共14页
针对泛在共享环境下信息频繁跨节点、跨系统交换时有意或无意留存而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可实现对流转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方式进行溯源,并构造信息的多副本传播图。根据存证时机... 针对泛在共享环境下信息频繁跨节点、跨系统交换时有意或无意留存而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存证的跨域流转多副本发现机制,可实现对流转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方式进行溯源,并构造信息的多副本传播图。根据存证时机和方式的不同,双重存证包括流转主动存证和操作被动存证,信息在被分享前,由信息分享者主动记录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生成流转主动存证记录;信息在被操作前,由系统自动记录传播路径,生成操作被动存证记录;相比单一存证,双重存证能够提高构造的信息多副本传播图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够发现存证行为异常的节点并进行处置;基于社会惩戒理论,证明了存证行为异常发现与处置的有效性。实验开发了针对OFD的双重存证多副本发现原型系统,验证了所提机制对信息传播图构造完整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副本发现 存证系统 跨域流转 社会惩戒 传播图
下载PDF
社会性惩罚及其神经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想 张金璐 《心理研究》 2010年第3期3-9,共7页
社会性惩罚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性情境中不合作他人的做法实施的惩罚。大量研究发现,社会性惩罚行为在人与人交互的情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性惩罚的研究范式,社会性惩罚与合作、奖励和间接互惠的关系,以及... 社会性惩罚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性情境中不合作他人的做法实施的惩罚。大量研究发现,社会性惩罚行为在人与人交互的情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性惩罚的研究范式,社会性惩罚与合作、奖励和间接互惠的关系,以及社会性惩罚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据此对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惩罚 合作 奖励 间接互惠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社会惩罚:“搭便车”行为的社会控制——一个公共品实验研究述评
4
作者 姚宇 王玮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91-315,共25页
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搭便车"者的存在是造成自愿公共品实验中长期合作水平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何利用社会制度设计控制"搭便车"行为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合作和效率长期提升的关键。费尔和盖希特(Fehr and G(a|"... 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搭便车"者的存在是造成自愿公共品实验中长期合作水平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何利用社会制度设计控制"搭便车"行为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合作和效率长期提升的关键。费尔和盖希特(Fehr and G(a|")chter,2000)在公共品实验中首先引入了社会惩罚制度。在对他们经典实验设计详细分析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后续研究对该实验十个方面的深化和发展,包括:惩罚者的惩罚动机、惩罚者的惩罚代价、"搭便车"者报复性惩罚的影响、惩罚引出的二阶"搭便车"难题、从分散式惩罚到集中式惩罚、惩罚制度的选择、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从物质惩罚到道德惩罚、从个体均质化到个体异质化、从完全信息到不完全信息。为保证对社会惩罚制度认识的完整性,本文同时对社会惩罚对"搭便车"行为治理的弊端和与其不同方向社会制度——社会奖励针对"搭便车"行为的控制两方面研究也进行了梳理。基于以上述评,论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实验 “搭便车” 社会惩罚 社会奖励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内部监督及社会惩罚机制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还款研究
5
作者 冉晖 张卫国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论文在Besley和Coate的团体贷款经典模型基础上,从社会资本视角,将内部监督、社会惩罚及企业产出相互关系三个重要维度纳入综合分析模型,基于此综合模型讨论了可能影响团体贷款还款博弈的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效果,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 论文在Besley和Coate的团体贷款经典模型基础上,从社会资本视角,将内部监督、社会惩罚及企业产出相互关系三个重要维度纳入综合分析模型,基于此综合模型讨论了可能影响团体贷款还款博弈的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效果,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还款问题,探讨了如何防止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策略性违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团体贷款 内部监督 社会惩罚
原文传递
信用惩戒制度对行政法治秩序的结构性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彦 《交大法学》 CSSCI 2020年第4期86-96,共11页
传统管制手段不断式微、民间自发生长的信用维系体系尚未形成、网络诈骗及“执行难”等管理难题的存在,以及公民信息收集的便捷化等,促成了信用惩戒制度的产生。与以市场逻辑和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征信制度不同,信用惩戒本质上是一种政府... 传统管制手段不断式微、民间自发生长的信用维系体系尚未形成、网络诈骗及“执行难”等管理难题的存在,以及公民信息收集的便捷化等,促成了信用惩戒制度的产生。与以市场逻辑和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征信制度不同,信用惩戒本质上是一种政府管理制度,而非市场机制,具有明显的国家干预色彩。信用惩戒制度已经对我国行政法治秩序,尤其对违反行政法上义务行为的控制方式、相对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方式等均产生了结构性的深刻影响,分别产生了混同、替代和屏蔽的效果。这些变化也使依法行政原则的坚守以及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惩戒制度 结构性影响 混同 替代 屏蔽
下载PDF
犯罪现实与刑罚的社会控制 基于刑罚目的论的反思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2-782,共21页
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现实,在某种程度仅是一幅扭曲的犯罪图景。犯罪的追诉与惩罚不单纯是官方对"客观犯罪"的反映,更是刑罚的社会控制机制的产物。不起诉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更加收放自如地行使了不起诉的裁量权。自... 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现实,在某种程度仅是一幅扭曲的犯罪图景。犯罪的追诉与惩罚不单纯是官方对"客观犯罪"的反映,更是刑罚的社会控制机制的产物。不起诉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更加收放自如地行使了不起诉的裁量权。自由刑在法院量刑中的地位非常显著,重刑比重在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财产犯罪中过于显著。刑罚的社会控制背后,暗含着人们对刑罚目的论的不同理解,在人们的观念里,绝对的刑罚理论从来都未曾"过时",相对的预防论之功能性效果被高估,刑罚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只是一种相关但不必然蕴含因果的关系。"社会需要多少犯罪"这一设问,可以引导人们对刑罚的社会控制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率 刑罚的社会控制 刑罚目的论
原文传递
缔约资格排除类信用惩戒的法治化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国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行政协议缔约资格排除类社会信用惩戒属于行政处罚,具有合法性问题,因此需要纳入行政处罚体系来实现其合法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基于财产权的分析可发现,缔约资格排除并未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其涉及的是公民以行政...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行政协议缔约资格排除类社会信用惩戒属于行政处罚,具有合法性问题,因此需要纳入行政处罚体系来实现其合法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基于财产权的分析可发现,缔约资格排除并未侵犯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其涉及的是公民以行政协议方式获得公共资源的新型财产权。基于新型财产权框架,以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来规定缔约资格排除的措施具有合法性,且该行为的实质是认定市场主体因缺乏信用要件而无法成就通过行政协议获得公共资源的权利。从确保公共资源物有所值的角度出发,缔约资格排除措施属于基于信用评价而规避交易风险的信用应对措施而非法律惩戒,具备充分的实质合法性。基于禁止不当连接原则下的缔约资格排除行为应当符合物有所值原则。对社会信用制度合法性的理解与法治化建构,应当秉持类型化方法,从厘清各类型信用规制措施的目的及其所依据的行政权、所影响的公民权利的类型出发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约资格排除 社会信用惩戒 合法化 新财产权 类型化方法
下载PDF
信用惩戒实践的行政法治逻辑: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10
9
作者 梁尧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
信用惩戒面临着失信信息归集标准不一、评价功能异化、公布条件不明以及制裁措施适用失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其旨在克服传统监管手段的缺陷、信用体系建设的急躁冒进和信用惩戒立法的效力层级偏低、内容粗疏不无关系,所以对其进行法治化... 信用惩戒面临着失信信息归集标准不一、评价功能异化、公布条件不明以及制裁措施适用失范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其旨在克服传统监管手段的缺陷、信用体系建设的急躁冒进和信用惩戒立法的效力层级偏低、内容粗疏不无关系,所以对其进行法治化改造势在必行。首先,要明确其法律依据;其次,应予归集的失信信息须限定为运用现有制裁手段仍不足以实现制裁目的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信息。行政权不宜突破该界限逾越到可由道德调整的领域;失信信息的评价,亦不得侵袭市场的信用决定权。根据信用惩戒的运行机理,只有经过听证、调查和咨询程序认定相对人行为侵犯到一定范围内公共利益的,该信息才可被公布,而包括失信信息公布在内的整个惩戒阶段,则应受关联性原则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惩戒 黑名单 公共利益
下载PDF
社区矫正:行刑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贤忠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担任比较合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刑 社区矫正 行刑社会化 刑罚人道性
下载PDF
伦理协调中的赏罚机理
11
作者 李建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伦理学作为利益均衡之学,总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赏罚手段才能实现其目标。唯其如此,才能避免社会的“伦理松懈”。社会赏罚从功能上讲,意味着社会用种种现实利益作为对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奖惩,是借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甚至宗教等多种... 伦理学作为利益均衡之学,总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赏罚手段才能实现其目标。唯其如此,才能避免社会的“伦理松懈”。社会赏罚从功能上讲,意味着社会用种种现实利益作为对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奖惩,是借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甚至宗教等多种手段,以利害为中介来促使主体(个体或群体)选择社会所期待或接受的行为,以实现最有效、最直接地影响个人道德面貌和社会伦理状况之目的。通过赏罚实现伦理协调的可能性在于人性的潜在因素: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人的权利和义务总是对等的、人总是喜欢褒奖而惧怕惩罚等。与此同时,如果赏罚的度把握不好,容易产生道德“绑架”效应,同样也会导致伦理生活秩序的混乱。所以,当伦理赏罚成为伦理协调的必然手段时,我们需要考虑其适应范围或空间问题,注重伦理生活中“失当”“正当”“应当”三种状态的存在,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协调 社会赏罚 道德绑架 伦理“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论失信惩戒的行政诉讼可诉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岿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2期73-88,共16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具有跨越公私界、形态多样、嵌入联合惩戒机制、多以非立法性规则为直接依据等特点。对于失信惩戒在行政诉讼中的可诉性问题,应当解除行政诉讼适格被告教义对行为可诉性分析的束缚,运用形式主义的主体进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具有跨越公私界、形态多样、嵌入联合惩戒机制、多以非立法性规则为直接依据等特点。对于失信惩戒在行政诉讼中的可诉性问题,应当解除行政诉讼适格被告教义对行为可诉性分析的束缚,运用形式主义的主体进路、实质主义的功能进路和特定法律制度结构性安排的分析框架,首先甄别争议中的失信惩戒是否属于公共管理行为,而后结合联合惩戒构成多阶段行政程序的特点,对“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内部行为”“过程性行为”等不可诉行为原理以及“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原理进行有针对性地阐释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失信惩戒 联合惩戒 行政诉讼 可诉性
下载PDF
国内外社会信用奖惩机制对上海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明霞 《科学发展》 CAS 201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上海社会信用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方向:要完善"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诚信体系;要更新和完善信用立法及相关管理制度;要大力推动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建设、完善和推广应用;要积极培育和壮大信用服务业。
关键词 社会信用奖惩机制 公共联合征信平台 信用立法 信用服务业
下载PDF
有德与有福能否兼得?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东屏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65-73,共9页
有德的人能否同时有福的德福问题,关乎人生的根本性选择。尽管思想家们对此早有讨论,至今却仍无共识性定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和道德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据此,只要将“有德”的“道德”确定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真道德,那么不论... 有德的人能否同时有福的德福问题,关乎人生的根本性选择。尽管思想家们对此早有讨论,至今却仍无共识性定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和道德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据此,只要将“有德”的“道德”确定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真道德,那么不论从哪种幸福观出发,都能得到有德和有福可以兼得的结论。只是不同的幸福观不可能同时都正确,这就需要确证真正的幸福,它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由此出发,可知幸福与道德的真实关系是幸福含有德也须有德。不过这还不是全部结论。在现实社会中,一个有德之人能不能同时是有福之人,实际取决于社会,即社会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不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社会终极价值,以及其制度性社会赏罚机制的实际赏罚效果是否与道德的价值导向相一致。只有在这些方面都为“是”的社会,才能让有德之人也是幸福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福问题 道德 幸福观 至善 制度性社会赏罚机制
下载PDF
清华处分研究生违纪行为的效应几何?——从清华11名研究生违纪被处分谈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尧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7年第6期46-49,66,共5页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处分11名研究生违纪行为的做法,无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效应。具体来说: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具有示范效应,对高校在学研究生具有警示效应,对高校回归其初心具有...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处分11名研究生违纪行为的做法,无疑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效应。具体来说: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具有示范效应,对高校在学研究生具有警示效应,对高校回归其初心具有强化效应,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普法效应,对高校研究生培养具有反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违纪行为 违纪处分 处分的社会效应
下载PDF
社会赏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16
作者 金根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开始大力建设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虽然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机制的,没有约束道德将不...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开始大力建设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虽然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机制的,没有约束道德将不堪一击,因此我国在进行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赏罚,通过明确的制度和规章等对一些道德层面的事情做出规定,从而更好的引导人们做出一些道德选择,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赏罚 道德建设 价值与意义
下载PDF
试论社会奖惩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东清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社会公德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社会奖惩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社会奖惩的含义、社会作用、建立社会奖惩的基本原则及在现阶段的主要手段,是对如何顺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社会公德 社会奖惩 道德境界 道德调控 以德治国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一维: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37,共9页
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社会问题和社会成就是同一社会事务的两极状况。一个国家,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问题,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差;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成就,... 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取得社会成就。社会问题和社会成就是同一社会事务的两极状况。一个国家,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问题,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差;如果其多数社会事务的状况都表现为社会成就,这个国家的整体状况就好。社会学没有"社会成就"的范畴,它关于社会问题的成因有多种理论解释,但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反,社会成就的取得,就是因为具有高效的社会制度。既然如此,不论是想获得社会成就,还是想解决社会问题,都只能从社会制度入手。在某个社会事务上,若想取得社会成就,就要设法创造出新的比自己过去或其他国家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若想解决社会问题,就要设法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无效或低效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问题 社会成就 制度 社会赏罚
下载PDF
论社会赏罚对道德选择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玉林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赏罚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发挥着导向作用。社会赏罚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利益杠杆实现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道德选择的困难 ,是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有四种表现形态。社会赏罚...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赏罚对人们的道德选择发挥着导向作用。社会赏罚通过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利益杠杆实现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道德选择的困难 ,是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现实生活的道德困境之中。这种困境有四种表现形态。社会赏罚对人们道德选择的引导有属于“硬约束”手段的直接引导 ,也有通过社会舆论、风尚习俗、榜样典型等“软约束”手段的间接引导。这种导向作用有正向的 ,也有反向的。社会赏罚方向与时代所需的道德价值的吻合或偏离往往导致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选择 社会赏罚 导向作用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心理机制 道德困境 现实生活 表现形态 社会舆论 道德价值 引导 硬约束 软约束
原文传递
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与个体敏感性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宝春 王静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参考群体在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和个体敏感性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是响应灵敏度抑制非伦理意愿的重要环节,而个体敏感性主要通过直接路径抑制非伦理意愿;二...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参考群体在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和个体敏感性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是响应灵敏度抑制非伦理意愿的重要环节,而个体敏感性主要通过直接路径抑制非伦理意愿;二者通过参考群体实现的间接效应与参考群体功能维度有关,其中,群体否决路径实现的是抑制作用,效用信息路径和群体认可路径则是促进作用;群体认可维度可调节强化响应灵敏度对个体敏感性的促进作用,而群体否决维度则可强化个体敏感性对非伦理意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伦理消费行为 社会奖惩响应灵敏度 社会奖惩个体敏感性 参考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