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6篇文章
< 1 2 2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被引量:569
1
作者 姜晓萍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维权"诉求,导致社会治理的价值理性迷失;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协同,导致社会治理新格局难以形成;风险控制重于社会建设,导致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本末倒置;"即兴式"举措多于制度规范,导致社会治理体制的法治保障不足等误区。从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巩固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社会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八个方面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388
2
作者 王名 蔡志鸿 王春婷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 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利益为最终产出。多元共治不是政府退出,不是"小政府、弱政府",而是"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社会治理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被引量:345
3
作者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是重心和突破口,需要适应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要求,从政府垄断社会管理转变为与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合作治理。最为重要的是打破政府本位主义,确立起“他在性”的原则,根除行政傲慢。社会治理创新是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联系在一起的,既要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也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多元化 政府本位 他在性 社会治理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被引量:243
4
作者 郁建兴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为了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民主协商让各治理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偏好,培养主体意识,发掘治理知识和智慧,调整利益矛盾和冲突。科技支撑打破了治理主体互动的时空限制,降低了互动成本,也为更好地发掘治理需求、细分治理责任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共同体 民主协商 科技支撑
下载PDF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被引量:225
5
作者 王浦劬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原文传递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被引量:201
6
作者 黄晓春 嵇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9,共8页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总体性转型逻辑虽对改革初期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来开始引发治理转型深层次瓶颈。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厘清技术治理的模糊性难题具有相当的困难。相比而言,可行性更高的改革着力点实际上要落在技术治理另外两大导因之上:第一,运用政党跨领域、跨体系组织优势推动系统改革;第二,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向下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技术治理 总体视角 转型
下载PDF
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 被引量:177
7
作者 周晓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9,共8页
从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一种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区域性实践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辐射意义。特色小镇的... 从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一种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区域性实践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辐射意义。特色小镇的创建既是一种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内涵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破解有效供给不足、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模式,还是一种多元参与、体制开放、协同共享的社区或社会治理模式。同先前包括开发区在内的诸种发展模式相比,特色小镇建设这种受产业驱动的现代区域增长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恐怕就是将文化的创新和再造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特征使得传统上一直以文化见诸于世的江浙注定会共同上演一场引人瞩目的产业转型的"双推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转型 社会治理 文化再造
原文传递
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 被引量:161
8
作者 孙柏瑛 于扬铭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79,共8页
本文认为,从网格化管理设计的目标及其运行特征看,它是在日益复杂化和不确定的治理环境下,在国家不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致力于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联动的管理系统,来有效解决一系列新问... 本文认为,从网格化管理设计的目标及其运行特征看,它是在日益复杂化和不确定的治理环境下,在国家不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致力于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联动的管理系统,来有效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减低多重压力所做出基层治理方案选择。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视为国家对基层治理结构的重建途径,它透过信息平台进行权威整合与行政力量下沉,实现社会控制的目标。然而,缺乏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网格化管理出现了悖论,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 碎片化 权威整合 流程再造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及其限度--以杭州城市大脑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47
9
作者 郁建兴 樊靓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以数据为驱动力,数字技术既可以向政府赋能,促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新形态,也可以向社会赋能,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以数据为驱动力,数字技术既可以向政府赋能,促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新形态,也可以向社会赋能,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赋能多元主体"多跨协同"的治理机制。杭州城市大脑作为地方政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先行案例,证明了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组织、制度、伦理等多向维度的挑战和限度。通过管理、制度与价值等途径的多向互构,促进技术迭代创新、优化技术治理参数、厘清技术运用边界,是充分激发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限制其负面效应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 城市大脑 限度
原文传递
第三次分配:理论、实践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34
10
作者 王名 蓝煜昕 +1 位作者 王玉宝 陶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05,116,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公益慈善 社会治理 美好社会
原文传递
论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129
11
作者 江必新 李沫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4,2,共10页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并发挥法治的作用,为社会事业建设保驾护航。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则要求推行合作治理,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还要求强调依法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尤其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主体制度、公开制度、社会协商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制度的建构。此外,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治理中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体制创新 社会事业 合作治理 法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 被引量:119
12
作者 公维友 刘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9,共8页
在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新形态。在当代中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深刻变迁的产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迫切性。按照公共性规范和民主治理要求建构起... 在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新形态。在当代中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深刻变迁的产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迫切性。按照公共性规范和民主治理要求建构起来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提升治理公共性、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公共行政、创新社会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共同体 政府与社会
下载PDF
“三社联动”的历史实践与概念辨析 被引量:115
13
作者 徐永祥 曹国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2,共9页
"三社联动"作为实践先行、政府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三社联动"的历史实践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社"主体的再界定... "三社联动"作为实践先行、政府主导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三社联动"的历史实践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社"主体的再界定、"联动"关系的再认识,将"三社联动"概念界定为:三社联动是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领域,围绕居民开展的社区治理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居民福祉、实现基层民主、促进社区内生性发展;其中作为自治协商平台的居委会和项目运作载体的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提供的社会工作者之间均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三社联动 社区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
下载PDF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发展与走向 被引量:114
14
作者 陈荣卓 肖丹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9,共7页
在近些年来的社区治理发展中,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了"创新扩散"的现象,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网格化管理优化转型为出发点,以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为视角,重新审视网格化管理的生成逻辑及... 在近些年来的社区治理发展中,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了"创新扩散"的现象,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网格化管理优化转型为出发点,以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为视角,重新审视网格化管理的生成逻辑及其典型特征,并通过对北京、山西和山东三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比较分析,探讨区域性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构机理以及这一模式建构的特征差异与基本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未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要朝着网络化治理的方向前行才能增强内在活力,而在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当前,网格化管理的功能转型与服务优化,网络化治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以及政府、社会、居民治理网络的搭建和整合等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会治理 网格化管理 网络化治理
下载PDF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11
15
作者 徐猛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5期9-17,共9页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使社会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律制度治理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社会的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进一步改革社会治理体制、不断丰富、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06
16
作者 杨丽 赵小平 游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2,共8页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理性协商、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积累友好、尊重、包容、信任等积极元素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政社合作的内在要求,它通过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理性协商、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积累友好、尊重、包容、信任等积极元素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政社合作的内在要求,它通过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新力,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多元化的公益产品与服务。伴随全国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社会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但也在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机制等层面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健全,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政府依赖性强、筹资渠道单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及合作机制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政社分开、完善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组织自主性和多渠道动员资源能力,以及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公众等多元主体协作平台与共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多元参与 政社合作 理性协商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统合治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及其对网络治理的再定义 被引量:102
17
作者 何艳玲 王铮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30,共16页
作为应对复杂问题的第三种机制,网络治理早已进入各国治理议程。既有网络治理的研究预设是存在一个组织多元、联结紧密和行动能力自主的制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相比于科层制和市场制的比较优势,对于网络本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 作为应对复杂问题的第三种机制,网络治理早已进入各国治理议程。既有网络治理的研究预设是存在一个组织多元、联结紧密和行动能力自主的制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相比于科层制和市场制的比较优势,对于网络本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效度则缺乏足够关注。中国基层社会面临松散型制度环境,高效协同的治理网络难以自发生成,但中国具有较健全的党组织体系并在治理中发挥重要功能。在松散型制度环境中,基层党组织发展出统合治理模式,借助“党委统筹的项目制”“基层党组织体系扩展”和“党员骨干下沉”等机制重塑基层社会,并拓展复杂治理的能力。统合治理是网络治理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一方面,统合治理具有网络治理的基本要素,强调构建多元组织关系以及组织之间的协作;但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在治理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核心是作为政治生活主体的党组织融入治理过程,以党组织能力的强化来统合基层社会。在统合治理模式下,基层党组织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的生长,也依托社会组织巩固和推动了其组织发展,强化了国家权力对社会新生空间的覆盖。但这种体制力量的扩展并不在于建立对社会的政治支配关系,而是通过内生化的体制能力激活社会自身的自我调节和运转能力。就此而言,统合治理蕴含着简约治理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治理 基层党组织 网络治理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101
18
作者 燕继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7,共9页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 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构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双向运动;作为社会变化的力量,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方式;社会治理的任务在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前者的关键是打破"集体行动的逻辑",后者的要害是克服"破窗效应";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发挥政府机制(法治)和社会机制(自治)双重作用,实现社会行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运动 社会变迁 社会治理 社会自理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03
19
作者 向德平 苏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5,2,共7页
社会治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理方式,它以各行为主体间的多元合作和主体参与为治理基础,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指引下,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满足民众合理需求。中国的社会治理既区别于西方的治理理论,也同传统的... 社会治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理方式,它以各行为主体间的多元合作和主体参与为治理基础,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指引下,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满足民众合理需求。中国的社会治理既区别于西方的治理理论,也同传统的社会管理相区分,它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背景之下,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模式。我们应该对中国治理文化的特殊性、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治理内容的内生性有清晰的认知,并从协调各方社会关系、转换政府治理模式、变更社会行为方式以及发挥文化治理功能四个层面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和谐有序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政治学理论 社会治理 理论内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 被引量:97
20
作者 辛自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5期257-261,共5页
当前人们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争议颇多。严格来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它截然不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从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 当前人们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争议颇多。严格来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它截然不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从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突破旧有的"心理健康服务"观念,着重解决宏观社会心理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专责的行政主体,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协调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