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体系中小分子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8
1
作者 谢建军 潘勤敏 潘祖仁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简述了用本体平衡法、逆流气相色谱法、自旋回声脉冲梯度场的核磁共振法和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测定聚合物体系中小分子物质的扩散系数。
关键词 小分子物质 扩散系数 高聚物体系 聚合
下载PDF
ADC的制剂处方设计和优化
2
作者 赵文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和小分子物质的强大杀伤力,成为当前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焦点。虽然全球已有多种ADC上市,但在配方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挑战。该文从ADC的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物质选...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和小分子物质的强大杀伤力,成为当前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焦点。虽然全球已有多种ADC上市,但在配方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挑战。该文从ADC的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物质选择的角度,概述了ADC配方开发和临床应用中的关键和难点,并提出了ADC使用期间的稳定性研究方案,旨在为未来ADC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物质 处方开发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多孔骨架材料电催化合成小分子物质的进展
3
作者 苏智芳 管宗杰 方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3-2395,共23页
小分子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突显出日渐重要的作用,例如可用作能源的无机小分子氢气、氧气、氨、烃和过氧化氢,在生物化工方面的有机小分子尿素、氨基酸等。目前小分子物质的工业合成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量使用贵金属催化剂... 小分子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突显出日渐重要的作用,例如可用作能源的无机小分子氢气、氧气、氨、烃和过氧化氢,在生物化工方面的有机小分子尿素、氨基酸等。目前小分子物质的工业合成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量使用贵金属催化剂、能源损耗严重等。相对于传统工艺,电催化合成具有催化剂成本低、环境友好和性能高效等优点。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和多孔配位笼(PCCs)的多孔材料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可调节性、高催化活性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未来研究电催化合成小分子物质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开发多孔骨架材料作为合成小分子物质的电催化剂。本文总结了这些材料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骨架材料 小分子物质 电催化合成
下载PDF
正己烷浸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工晶状体中5种小分子物质的含量
4
作者 徐柏杨 郭采妮 +2 位作者 刘子琪 付步芳 付海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采用题示方法测定具有代表性的市售亲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状体产品中5种小分子物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EOE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2-[3-(2H-苯并三唑-2-基... 采用题示方法测定具有代表性的市售亲水性丙烯酸酯类人工晶状体产品中5种小分子物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EOE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2-[3-(2H-苯并三唑-2-基)-4-羟苯基]甲基丙烯酸乙酯(UVE)的含量。将人工晶状体样品于(60±2)℃干燥至恒重,分取约0.2 g,加入浸提溶剂正己烷160 mL,于70℃索氏浸提,浸提速率为5次·h^(-1),共浸提5 h。取全部浸提液,蒸发至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10 mL,所得完全浸提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取上述样品的原料晶胚约1.1 g,加入11 mL正己烷,于(35±2)℃(模拟人眼部温度)静置72 h,取出原料晶胚,所得溶出浸提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在色谱分析中,以SH-Rxi-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初始柱温80℃、柱升温速率10℃·min^(-1)和15℃·min^(-1)、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条件下高压进样;在质谱分析中,以电子轰击离子(EI)源电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5种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1~0.008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3%~11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0%。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完全浸提液中除UVE外其他4种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均小于溶出浸提液中的;溶出浸提液中UVE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小分子物质的,推测UVE为物理掺杂入原料晶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人工晶状体 小分子物质 正己烷 浸提
下载PDF
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的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步芳 冯晓明 奚廷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了检测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的方法,并对市场上的人工乳房产品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溶剂切除时间、质荷比、扫描范围等实验条件。结果... 目的初步建立了检测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的方法,并对市场上的人工乳房产品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溶剂切除时间、质荷比、扫描范围等实验条件。结果用该法测定出了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的数种小分子物质,包括烷烃类和硅氧烷类。结论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控制工艺过程,是可以逐渐缩小的。人工乳房硅凝胶填充物中小分子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可行,可用于人工乳房产品的质量控制,为国家对此类产品的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乳房 硅凝胶 小分子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鸡卵清提取液中小于3kDa的成分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阮光萍 王金祥 +4 位作者 刘菊芬 舒帆 杨建勇 庞荣清 潘兴华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0-1354,共5页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鸡卵清提取液有促细胞存活与增殖的作用。在该研究中,作者进一步分离鸡卵清提取液的各成分,找到促细胞增殖的主要成分。用超滤管将鸡卵清提取液分为大于3 kDa和小于3 kDa的成分,用于细胞增殖活性测定,发现鸡卵清提取...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鸡卵清提取液有促细胞存活与增殖的作用。在该研究中,作者进一步分离鸡卵清提取液的各成分,找到促细胞增殖的主要成分。用超滤管将鸡卵清提取液分为大于3 kDa和小于3 kDa的成分,用于细胞增殖活性测定,发现鸡卵清提取液中小于3 kDa的成分有促293T细胞增殖的作用。可将鸡卵清提取液分离小于3 kDa的成分作为促293T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清提取液 细胞增殖 小分子物质
原文传递
与兰茂牛肝菌菌丝生长相关的潜在小分子物质分析
7
作者 陈幽幽 刘佳艳 +11 位作者 张曦予 袁鹏宇 陈鹏至 杨晓敏 安霜 周雪 吕为 王成凤 董杰 刘夏 张实润 李宗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7-1158,共12页
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为云南名贵的野生食用外生菌根真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其缓慢.为进一步了解与兰茂牛肝菌纯培养菌丝生长相关的物质,同时运用核磁共振(^(1)H NMR)、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3种... 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为云南名贵的野生食用外生菌根真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其缓慢.为进一步了解与兰茂牛肝菌纯培养菌丝生长相关的物质,同时运用核磁共振(^(1)H NMR)、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3种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纯培养35 d的菌丝体(J35)及其着生组织块(Z35)的小分子差异物质.研究结果表明,Z35与J35比较,有232个差异物质,其中谷氨酸等131个物质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而且4-氨基丁酸、琥珀酸、延胡索酸等12个物质仅在菌丝体中检测到.131个上调的物质富集到了26条通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丁酸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通路.谷氨酸是链接3条通路的枢纽物质,4-氨基丁酸、琥珀酸、延胡索酸是丁酸通路的3大关键物质.丁酸通路是各条通路的核心,谷氨酸、4-氨基丁酸、琥珀酸、延胡索酸通过丁酸通路进入到营养代谢的中心(TCA循环),为菌丝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谷氨酸等232个差异物质,对菌丝体生长可能起着一定的调控及促进作用.以上研究为兰茂牛肝菌的人工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牛肝菌 核磁共振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菌丝生长 小分子物质
下载PDF
抗凝血活性分子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绳康佳 高妍 +1 位作者 包涛 王嗣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3-1116,共14页
血栓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形成血栓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损伤。根据血栓形成的机制,抗血栓药物被分为三类,包括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栓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形成血栓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损伤。根据血栓形成的机制,抗血栓药物被分为三类,包括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剂。由于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具有抗凝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正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期获批血栓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如出血风险高、起效慢、治疗窗口窄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凝血机制以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然后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研究报道的抗凝血活性化合物及潜在的抗血栓候选物,并对部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开发具有抗凝血生物活性的分子,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活性 抗血栓活性 成药性评价 小分子活性物质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复方小分子药效物质组“溶液结构”特征的膜分离技术优化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立玮 陆敏 +3 位作者 付廷明 李博 李玲娟 董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生物物理学手段研究复方中药成分的"溶液结构"特征;借鉴超滤传质原理阐述膜过程中溶剂化效应所产生的中药成分竞争透过作用及机理;利用计算机化学技术探索中药体系"溶液结构"与膜材料微结构的相关性.融合多学科手段,深化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方现代基础研究,为构建可整体分离小分子药效物质组的中药专用膜分离技术、创新中药复方新药提供理论依据,解决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推动中药学科与膜科学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小分子药效物质组 溶液结构 膜分离技术 计算机化学
下载PDF
猴头菌菌丝体萜类物质提取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晋浙 沈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为了提高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提取率,通过酶解和酸解关键技术对猴头菌菌丝体进行前处理,再通过溶剂回流提取方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为了研究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萜类物质的超氧阴离子、DPPH&... 为了提高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提取率,通过酶解和酸解关键技术对猴头菌菌丝体进行前处理,再通过溶剂回流提取方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为了研究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萜类物质的超氧阴离子、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酶解和酸解相结合的前处理,够显著提高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实验,得到优化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6g/mL,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92 min,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提取率从1.80%提高到3.39%;萜类物质清除超氧阴离子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0.926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1.206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0.403mg/mL.该研究可为猴头菌菌丝体中萜类物质的工业提取和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物质 酶解和酸解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