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聚合物EPS对MBR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绍峰 崔崇威 黄君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6-269,共4页
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在细胞之间构成一种架桥作用,细胞通过这些胞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MBR膜通量下降主要来自污泥而非上清液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EPS浓度和组成影响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 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在细胞之间构成一种架桥作用,细胞通过这些胞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MBR膜通量下降主要来自污泥而非上清液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EPS浓度和组成影响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eta电位、黏度、粒径等物理、化学特性和菌胶团的生物活性,且与膜污染程度相关关系良好;通过操作条件的调整可以改变EPS的组成和含量,在保证污泥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污泥特性
下载PDF
以城市污泥为掺料制备烧结砖 被引量:34
2
作者 马雯 呼世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5-1038,共4页
以城市污泥为部分原料制备烧结砖,对不同烧成温度下不同污泥掺量的烧结砖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可用于制备烧结砖,当污泥掺量≤12%,烧成温度为1 100℃时,烧结砖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烧结砖标准要求。此外,实验以... 以城市污泥为部分原料制备烧结砖,对不同烧成温度下不同污泥掺量的烧结砖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可用于制备烧结砖,当污泥掺量≤12%,烧成温度为1 100℃时,烧结砖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烧结砖标准要求。此外,实验以污泥掺量为12%的烧结砖,烧成温度为1 100℃为例,进行了重金属毒性浸出实验,以考察烧制污泥砖对重金属的固化作用,进而评定污泥制砖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焙烧,大多数重金属浸出毒性都显著降低,且符合规范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其中,重金属固化效果最好的为Zn,最差的为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烧结砖 物理性能 抗压强度 浸出毒性
原文传递
污泥焚烧底灰中重金属残留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爱民 曲艳丽 +2 位作者 姚伟 王志 魏砾宏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24,共5页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程序控制温升炉研究了沈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不同焚烧工况下重金属Cu、Cr、Cd、Zn、Ni和Pb在焚烧底灰中的残留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焚烧温度、含水率以及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重金属在污泥底灰中的残留特性的影...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程序控制温升炉研究了沈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不同焚烧工况下重金属Cu、Cr、Cd、Zn、Ni和Pb在焚烧底灰中的残留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焚烧温度、含水率以及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重金属在污泥底灰中的残留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 ,Pb、Cd和Cu在灰渣中的残留率随着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大部分的重金属元素Zn、Cu和Cr残留在灰渣中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污泥焚烧 重金属 底灰 残留特性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沈光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在分析了油田采出液水处理过程中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 ,开发研制了以含油污泥体系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当化学助剂为辅加剂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该调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剪切及抗污染能力。封... 在分析了油田采出液水处理过程中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 ,开发研制了以含油污泥体系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当化学助剂为辅加剂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该调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剪切及抗污染能力。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该调剖剂岩心封堵率为 95 %以上 ,突破压力高达 7.5MPa以上 ,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截至 2 0 0 2年 7月 ,兴 2 1 2断块已累计增产油气当量 35 0 0t,降水 2 0 0 0 0m3,获得直接经济效益 1 6 8万元。投入产出比达 1∶2 .3。随之也彻底处理掉了辽河油田兴一联和兴二联积存含油污泥 2 1 0 0m3。该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也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深度调剖剂 研制 应用 性能评价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油田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含油污泥的水热法减量处理 被引量:24
5
作者 闫秀懿 乔玮 +2 位作者 李飘 叶俊辉 周庆祥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采用水热技术处理含油污泥,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率为70.6%(w)、含油率为32.0%(w)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热处理时,与反应时间相比,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 采用水热技术处理含油污泥,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率为70.6%(w)、含油率为32.0%(w)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热处理时,与反应时间相比,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减量化率均高于78.8%,其中,在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减量化率达到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水热处理 减量化 脱水性能
下载PDF
不同离子性质絮凝剂在淤泥脱水中的脱水作用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跃军 黄娟凤 +4 位作者 周莉 李潇潇 张鲁琰 贾进洲 仇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03-909,共7页
用几种不同高分子絮凝药剂对某湖底淤泥进行了絮凝脱水实验研究。通过应用相同离子性质不同离子度(阳离子度)和特征黏度、不同离子性质相近特征黏度的高分子絮凝药剂的不同加药量,对天然湖泊淤泥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药剂用量对经处理后... 用几种不同高分子絮凝药剂对某湖底淤泥进行了絮凝脱水实验研究。通过应用相同离子性质不同离子度(阳离子度)和特征黏度、不同离子性质相近特征黏度的高分子絮凝药剂的不同加药量,对天然湖泊淤泥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药剂用量对经处理后淤泥的絮团大小、滤饼含水率、滤液透过率、滤液CODcr值和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征黏度分别为14.4、10.4、13.5 dL/g的APAM(T-150)、20%阳离子度的自制阳离子型CPAM(PDA)、NPAM(351)3种聚丙烯酰胺在各自形成絮团最佳点时药剂用量依次为208.8、261.0、261.0 mg/L;絮凝处理后淤泥滤饼含水率依次为54.8%、53.2%、57.0%。经不同性质药剂絮凝处理后,淤泥上清液化学需氧量(CODcr值)随药剂用量递增的变化规律均呈先减后增趋势,对应的透过率T(%)则成锯齿折线状,先增后减;最佳絮凝点对应的CODcr值一般在曲线的最低点之后。随着药量变化,阳、非离子型药剂ζ电位递增,阴离子递减。由此可知,阴、阳、非离子药剂均可用于淤泥絮凝脱水;就形成较佳絮团的加药量而言,阴离子型絮凝剂有一定优势;从得到低含水率滤饼的效果上比较,某些自制阳离子型PDA有一定优势,能从较大程度上降低淤泥运输成本和堆放体积。此研究工作结果可为现代清淤工程中的淤泥,尤其是浮淤絮凝脱水工艺和絮凝剂选择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脱水 絮凝剂 离子性质 特征黏度 絮团尺寸 含水率 CODCR Ζ电位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琦 李美蓉 +3 位作者 祝威 候影飞 孙方龙 杨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9-1743,共5页
为解决聚驱采出液中产生的大量含聚油泥造成石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选用化学清洗法对含聚油泥进行处理。不同类型化学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的规律是:无机型和非离子型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最好,阴离子型清洗剂次之,阳离子... 为解决聚驱采出液中产生的大量含聚油泥造成石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选用化学清洗法对含聚油泥进行处理。不同类型化学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的规律是:无机型和非离子型清洗剂对含聚油泥清洗效果最好,阴离子型清洗剂次之,阳离子型清洗剂最差。优化了无机清洗剂Na2SiO3和非离子型清洗剂EL100的脱油条件,脱油率分别达到91.12%和85.59%。不同类型清洗剂清洗含聚油泥的脱油率与油水界面性质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即脱油率越高,水相电导率越小,油滴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油滴中值粒径越大,油水界面张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清洗法 含聚油泥 脱油率 界面性质
原文传递
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范海涛 王洪臣 +4 位作者 齐鲁 罗涛 陈旭露 李小冬 庄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05-4309,共5页
污泥浓度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试及中试规模上,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 000 mg/L时,曝气性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2 000... 污泥浓度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试及中试规模上,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 000 mg/L时,曝气性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2 000~3 000 mg/L时,KLa达到最大值;当污泥浓度大于2 000~3 000 mg/L时,曝气性能随污泥浓度增大而降低,当污泥浓度大于5 000 mg/L时,曝气性能急剧降低。这一规律对于在设计和运行中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浓度,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浓度 物理特性 微孔曝气 氧传质 氧总转移系数
原文传递
利用城市污泥/煤矸石制备多孔陶粒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祁非 张长森 陈景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煤矸石和城市污泥二种原料制备了多孔陶粒,研究了不同配比、不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粒体积密度、吸水率以及孔隙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中污泥的比例应小于50%,当城市污泥掺量在20-50%,烧结温度为1120℃,保温1 h时,所制备的... 以煤矸石和城市污泥二种原料制备了多孔陶粒,研究了不同配比、不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粒体积密度、吸水率以及孔隙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中污泥的比例应小于50%,当城市污泥掺量在20-50%,烧结温度为1120℃,保温1 h时,所制备的多孔陶瓷密度在1030-1200 kg/m3、显气孔率在26%-50%、吸水率在23%-35%。城市污泥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在陶粒中得到有效固化,不会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煤矸石 多孔陶粒 性能
下载PDF
废纸造纸污泥陶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伟 樊传刚 +2 位作者 王健 裴立宅 李家茂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5-1019,共5页
以废纸造纸污泥为原料,辅以集料尾泥(主要成分为粘土)和粉煤灰进行配料,在模拟实际加工工况下制备烧结污泥陶粒,对其微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污泥含量高于40%(ω)时,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热量使高温熔体粘度降低,同时产生的... 以废纸造纸污泥为原料,辅以集料尾泥(主要成分为粘土)和粉煤灰进行配料,在模拟实际加工工况下制备烧结污泥陶粒,对其微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污泥含量高于40%(ω)时,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热量使高温熔体粘度降低,同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增大使熔体发胀,从而使陶粒变轻,有明显的降低烧结温度的作用.当陶粒坯体中含污泥50%(ω,干基)、粉煤灰30%(ω)、集料尾泥20%(ω)时,1140℃烧结后所得陶粒的堆积密度为0.75g/cm3,盐酸可溶率为0.54%(ω),筒压强度为6.3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造纸污泥 集料尾泥 陶粒 性能
下载PDF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对熟料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智 李舒扬 +3 位作者 周黔生 梅龙云 陆磊 陈杰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3,7,共4页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水厂污泥,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资源化利用方式。重庆富皇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用未经干化的污水厂污泥,以合适的比例替代部分水泥生产原材料,用污泥泵直接喷入回转窑窑尾烟室内,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煅烧成熟料。对比分析...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水厂污泥,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资源化利用方式。重庆富皇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用未经干化的污水厂污泥,以合适的比例替代部分水泥生产原材料,用污泥泵直接喷入回转窑窑尾烟室内,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煅烧成熟料。对比分析了掺加污泥前后水泥熟料的物理性能和矿物组成,探讨掺加污泥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掺加污泥后水泥熟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除稠度外,细度、凝结时间均无明显变化,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明显增加,安定性也有所增强。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中,C3S含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这是28 d强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C2S含量明显减少,而C3A和C4AF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见适量掺加污泥对水泥熟料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态水泥 水泥窑 物理性能 矿物组成
原文传递
纤维素纤维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唐莹莹 陈华君 潘志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共6页
以棉、苎麻、大麻、黄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和粘胶、竹浆、Tencel、Viloft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试样,将其填埋于活性污泥中进行生物降解性实验,分析并比较了试样的降解率、形态结构、结晶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与降解时间的关系。结果... 以棉、苎麻、大麻、黄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和粘胶、竹浆、Tencel、Viloft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试样,将其填埋于活性污泥中进行生物降解性实验,分析并比较了试样的降解率、形态结构、结晶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与降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能在短时间内被污泥降解,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降解率高于天然纤维素纤维;随降解时间的延长,纤维表面变得越来越粗糙,有许多微孔、裂缝;纤维的结晶度存在一定的波动,热稳定性先提高后下降;降解1周后,纤维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竹浆及Viloft纤维的降解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活性污泥 生物降解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污泥施用对土壤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亮 任珺 +1 位作者 陶玲 李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2-368,共7页
以兰州市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污泥施用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土壤的pH值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 以兰州市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污泥施用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土壤的pH值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不同污泥施加量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中碱性土壤的限制性标准值。3种小麦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随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为15%时3种小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污泥施加量的进一步加大出现下降。污泥施用后3种小麦叶绿素a/b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有大幅的增加。低污泥施加量时(5%、10%和15%),3种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施加量增加而增加,但高污泥施加量时(25%和35%)的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增加,污泥中污染物胁迫超过小麦耐受限值后,小麦生理代谢出现反常。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3种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的pH值与3种小麦的叶绿素总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污泥施用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对小麦的耕种土壤中一次性施用污泥时,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应限量在1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土地利用 小麦 生理指标 重金属
下载PDF
淤泥再生混合轻质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沙玲 王国才 +1 位作者 金菲力 陈龙珠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1-446,共6页
为揭示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特性,该文对以工程废弃淤泥为原料土、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为轻质材料配制并固化而成的淤泥再生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特性与强度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分析了EPS颗粒体积分数、... 为揭示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特性,该文对以工程废弃淤泥为原料土、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为轻质材料配制并固化而成的淤泥再生混合轻质土的强度特性与强度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分析了EPS颗粒体积分数、围压、养护龄期及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其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PS颗粒体积分数和水泥掺入比下混合轻质土试样的p-q曲线呈线性关系,q=mp+α。EPS颗粒体积分数越大,α值越小,水泥掺入比越大,α值越大,两参数均对m值影响较小。在一定应力范围内,混合轻质土的抗剪强度包络线是一条直线,其抗剪强度与水泥掺入比、EPS颗粒体积分数、围压、龄期等均有关系。试样的抗剪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粘聚力随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随EPS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养护龄期越长,混合轻质土的强度和粘聚力越高。混合轻质土的强度发展机理与一般粘性土类似,其强度为粘聚分量、剪胀分量和摩擦分量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混合轻质土 强度特性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直剪试验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的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广萍 万敏 郭宏龙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第2期32-35,共4页
阐述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污泥处理的思路、分类技术特点,结合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污泥自身特性、污泥处置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对城市污泥处置途径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 污泥处理 污泥特性 经济成本 可持续性
下载PDF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dition:Evaluation of sludge morphological,aggregative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被引量:10
16
作者 Zhenzhen Yu Yisong Hu +2 位作者 Mawuli Dzakpasu Xiaochang C.Wang Huu Hao Ng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3-83,共11页
The effects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addition on sludge morphological, aggregative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a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pol... The effects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addition on sludge morphological, aggregative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a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pollutants removal and filtration performance. Sludge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various analytical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sludge aggregation abi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ffected sludge morphology in PAC-DMBR, as evid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large, regularly shaped and strengthened sludge flocs. The modifications of sludg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filtration flux of the dynamic membrane(DM) layer. Additionally, PAC addition did not exert ver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agation of eukaryotes(protists and metazoans)and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High-throughput pyrosequenc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ding PAC improved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in activated sludge, as PAC addition brought about additional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form of biological PAC(BPAC), which promoted the enrichment of Acinetobacter(13.9%), Comamonas(2.9%), Flavobacterium(0.31%) and Pseudomonas(0.62%), all contributing to sludge flocs formation and several(such as Acinetobacter) capable of biodegrading relatively complex organics. Therefore, PAC addition could favorably modify sludge propert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thus enhance the DMB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sludge property FILTRATION performance WASTEWATER treat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原文传递
生物淋滤法对疏浚淤泥中镉去除率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铮 吴燕 +1 位作者 刘禹杨 刘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5-690,共6页
针对疏浚淤泥黏粒含量高、呈弱碱性的特性,采用疏浚淤泥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共同驯化培养硫细菌接种液,研究生物淋滤过程对高污泥浓度的疏浚泥浆中镉的去除率、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硫粉和FeSO4.7H2O共同用于生物淋滤能... 针对疏浚淤泥黏粒含量高、呈弱碱性的特性,采用疏浚淤泥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共同驯化培养硫细菌接种液,研究生物淋滤过程对高污泥浓度的疏浚泥浆中镉的去除率、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硫粉和FeSO4.7H2O共同用于生物淋滤能有效脱除淤泥中镉,同时可显著改善淤泥的脱水和沉降性能.当硫粉浓度为5g/L,FeSO4.7H2O浓度为15g/L,接种量为20%时,淋滤效果最好,淤泥中镉去除率达到88.68%,在此条件下,淤泥的离心脱水率和滤饼含水率分别为75%和33.47%,最终沉降距离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生物淋滤 脱水性能 沉降性能
下载PDF
不同调理剂协同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云姣 唐锋兵 +2 位作者 张娟 李思敏 党娅倩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选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蘑菇渣、木屑作为调理剂,分别协同市政污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通过测定堆体的理化性质、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评价堆肥效果和堆肥质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调理剂均能使堆肥反应顺利进行... 选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蘑菇渣、木屑作为调理剂,分别协同市政污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通过测定堆体的理化性质、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评价堆肥效果和堆肥质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调理剂均能使堆肥反应顺利进行,各堆体的理化指标及腐熟度均符合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要求;添加蘑菇渣的堆体升温速率最快,高温维持的时间最长;堆肥结束时,上述4种调理剂的堆体中有机质含量比初始时下降了23%~30%,硝化指数分别为1.25、1.56、0.96、1.32,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108.0%、105.8%、110.2%、102.6%。综合考虑,调理剂的选择顺序为蘑菇渣>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木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 市政污泥 好氧堆肥 理化性质 腐熟度
下载PDF
油田污泥基高强陶粒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晓伟 张爱生 +3 位作者 曲俊蓉 杨柯 许建华 朱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5-222,共8页
为了解决危废油田污泥的堆存处置问题,研制了一种以油田污泥(简称油泥)为原料,以黄土、黄沙和黏土为添加剂的油泥烧结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油泥最大掺量及最佳烧制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 为了解决危废油田污泥的堆存处置问题,研制了一种以油田污泥(简称油泥)为原料,以黄土、黄沙和黏土为添加剂的油泥烧结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油泥最大掺量及最佳烧制工艺条件,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探究陶粒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内外层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油泥掺量为60%(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1140℃,烧结时间为20 min时可以得到低吸水率、高抗压强度的目标陶粒。在最佳条件下,参照GB/T 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标准》烧结的油泥陶粒1 h吸水率为0.32%,堆积密度为1020.3 kg/m 3,筒压强度为40.99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泥 高强陶粒 危废 资源化利用 性能优化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对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倩 朱伟 +2 位作者 龚淼 张会文 徐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7-1425,共9页
为探究超临界水气化前后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变化及生态风险,从重金属(Ni、Cu、Zn、Pb、Cr)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及浸出毒性等多方面出发,利用地层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对江苏地区10种不同种脱水... 为探究超临界水气化前后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变化及生态风险,从重金属(Ni、Cu、Zn、Pb、Cr)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及浸出毒性等多方面出发,利用地层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对江苏地区10种不同种脱水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前后重金属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厂脱水污泥经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后,绝大部分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毒性和生物可利用组分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即处理后重金属的直接环境风险大大降低.不同重金属含量的脱水污泥经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后,重金属环境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值被降至相对安全水平,对环境表现出低风险或无风险.p H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超临界处理时,污泥的p H呈现酸性时会引起反应釜腐蚀,从而导致固相残渣中Ni、Cr的生物可利用组分含量增加,当p H呈现碱性时则更利于重金属以稳定形态富集到固相产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气化 污泥性质 固相残渣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