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填砂路基设计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35
1
作者 蒋鑫 凌建明 李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0-575,共6页
填砂路基日益受到重视,但因其填料及顶封层、路堤边坡防护等细部构造的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谨慎考虑。结合国内既有高速公路填砂路基工程实例,阐述填砂路基填料的特殊性,对比填砂路基与粉煤灰路堤、沙漠风积沙路基、砂料堆积而成的堤坝... 填砂路基日益受到重视,但因其填料及顶封层、路堤边坡防护等细部构造的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谨慎考虑。结合国内既有高速公路填砂路基工程实例,阐述填砂路基填料的特殊性,对比填砂路基与粉煤灰路堤、沙漠风积沙路基、砂料堆积而成的堤坝、堆场等的差异,重点就砂料选择、路堤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堤边坡防护设计、顶封层设计与防排水设计等若干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填砂路基是南方水网地区解决高速公路优质路堤填料匮乏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需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开展填砂路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砂路基 砂料适宜性 边坡稳定 边坡防护 顶封层 防排水
下载PDF
堆积体滑坡滑带启动变形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迪 李亦明 张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879-3884,共6页
根据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资料,研究了清江水布垭工程堆积体滑坡滑带的变形机制。发现滑坡的变形起源于滑带的主滑面;然后自下(盘)而上(盘)依次缓慢发展,滑带中的各点自变形启动到变形峰值历时13~28月不等。变形-时间曲线可分成两种... 根据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资料,研究了清江水布垭工程堆积体滑坡滑带的变形机制。发现滑坡的变形起源于滑带的主滑面;然后自下(盘)而上(盘)依次缓慢发展,滑带中的各点自变形启动到变形峰值历时13~28月不等。变形-时间曲线可分成两种类型,其一有匀速、加速、减速、稳定4个阶段,其二没有加速阶段,只有上述其余的3个阶段。变形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施工开挖和滑坡加固过程有关,并随滑坡开挖,变形启动和发展;随滑坡加固,变形受阻和逐步趋于稳定。根据上面提出的变形传播特性,提出滑带上盘变形加速启动预警标准,这种标准使预警的变形阶段可控,对监控滑坡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带 上盘 下盘 主滑面 启动变形 变形机制 安全预警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坡顶建筑物沉降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简 邱子锋 徐晓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37-342,共6页
某边坡顶部有一多层建筑物,建筑物距边坡坡肩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9 m,边坡采用"双排桩"支护,但其嵌固深度不足。由于坡脚开发住宅楼,平整场地,在距离既有边坡坡脚9 m处开挖地下室基坑(深度4 m),诱发了边坡滑动,导致建筑物变形... 某边坡顶部有一多层建筑物,建筑物距边坡坡肩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9 m,边坡采用"双排桩"支护,但其嵌固深度不足。由于坡脚开发住宅楼,平整场地,在距离既有边坡坡脚9 m处开挖地下室基坑(深度4 m),诱发了边坡滑动,导致建筑物变形。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分析监测结果,得出了"建筑物发生显著不均匀沉降、倾斜率超过允许值,基坑开挖导致既有边坡产生了较明显的变形"的结论;采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灰色理论等方法进行沉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得出了"既有边坡需采取支护措施,否者会发生破坏"的结论;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对既有边坡进行二次治理,根据坡体可能产生圆弧滑动或折线滑动模式,对其进行稳定性计算,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为既有边坡的治理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坡顶 建筑物 沉降预测 稳定性分析 灰色理论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及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江娜 史东梅 +3 位作者 蒋光毅 宋鸽 司承静 叶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5-1859,共15页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是南方丘陵区农业生产重要的耕地资源,其耕层土壤退化主要为物理退化。为了探讨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特性及力学特性退化的影响,在耕层土壤退化分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是南方丘陵区农业生产重要的耕地资源,其耕层土壤退化主要为物理退化。为了探讨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特性及力学特性退化的影响,在耕层土壤退化分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物理、力学特性及土壤退化指数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方法,以未侵蚀地块为对照组(CK),对比分析了侵蚀5 cm(S-5)、10 cm(S-10)、15 cm(S-15)、20 cm(S-20)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渗透性、土壤力学特性及土壤退化指数变化特征,对坡耕地耕层物理、力学特性的退化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1)紫色土坡耕地不同侵蚀程度下耕层土壤渗透性为CK>S-5>S-10>S-15>S-20,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饱和导水率随着侵蚀程度加剧而降低,S-20土壤渗透性能最差;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的土壤渗透性指标高于20—40 cm土层的。(2)紫色土坡耕地不同侵蚀程度耕层土壤力学性质为CK<S-5<S-10<S-15<S-20,土壤抗剪强度、土壤紧实度随侵蚀程度加剧而增加。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各层土壤力学指标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的高于20—40 cm土层的。(3)土壤抗剪强度对第一轴贡献率最大,土壤抗剪强度是影响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力学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力学特性与第一轴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稳定入渗率>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抗剪强度。(4)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退化指数大小为S-5(-8.71%)>S-10(-10.95%)>S-20(-12.17%)>S-15(-15.37%),S-15处理对耕层物理性质影响最大,S-15土壤退化指数最小,土壤退化程度为重度退化。不同侵蚀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退化指数10—20 cm土层的最大,土壤退化对10—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侵蚀 坡耕地 耕层 土壤退化作用 土壤物理特性
下载PDF
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定金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654-2657,共4页
结合基坑支护、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文件评审,以及基坑支护、边坡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咨询中遇到的容易被忽视的几个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仅供设计工程师们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基坑支护 边坡支护 临时结构 建筑施工危险等级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人工挖孔桩护壁 桩板式挡墙 冠梁
下载PDF
考虑冠梁的桩锚支护边坡试验与数值模拟
6
作者 陈长流 杜江涛 +1 位作者 叶帅华 陶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以兰州港务区桩锚支护边坡实例为依托,通过无线自动化监测与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桩锚支护在未设冠梁(填土过程)阶段和设置冠梁(运营期间)阶段的支护结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未设冠梁阶段,随着填土... 以兰州港务区桩锚支护边坡实例为依托,通过无线自动化监测与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桩锚支护在未设冠梁(填土过程)阶段和设置冠梁(运营期间)阶段的支护结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未设冠梁阶段,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桩身弯矩、锚杆轴力和边坡位移逐渐增大;冠梁设置后,可有效地减小桩身弯矩和锚杆轴力并且对桩顶附近土体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对边坡顶部位移的约束效果最为显著,边坡位移的影响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小,也明显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随着运营期内支护结构与边坡土体应力的相互调整,两者的内力与位移趋于平稳变化.该试验可为西北黄土地区桩锚支护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 边坡 冠梁 现场监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某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郝全明 杨振增 武利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7-239,共3页
经预测某露天矿最终帮坡角每提高1°,可多出煤60-70万t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对该露天矿顶帮边坡是否稳定、能否使生产计划安全顺利地进行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露天矿顶帮边坡的分析并应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求... 经预测某露天矿最终帮坡角每提高1°,可多出煤60-70万t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此对该露天矿顶帮边坡是否稳定、能否使生产计划安全顺利地进行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露天矿顶帮边坡的分析并应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求出边坡最终边坡角,再利用强度折减法及GEOSLOPE求出最终边坡角的安全系数,最后利用极限平衡软件对安全系数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角 顶帮 有限元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左江水利枢纽水坡升船机设计简介
8
作者 何善国 谭巧矛 +2 位作者 彭凤琼 杨自多 黄刚 《广西水利水电》 2003年第B12期22-27,共6页
左江水利枢纽水坡由上游引航道、上坡首、坡槽、坡脚和下游引航道组成,全长约1235.0m,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坡槽净宽6.8m,槽壁净高3.75m,坡槽纵向坡率3%;推进机采用外电——机械传动,设计总重约900kN,驱动功率648kW,上行速度为50... 左江水利枢纽水坡由上游引航道、上坡首、坡槽、坡脚和下游引航道组成,全长约1235.0m,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坡槽净宽6.8m,槽壁净高3.75m,坡槽纵向坡率3%;推进机采用外电——机械传动,设计总重约900kN,驱动功率648kW,上行速度为50m/min;投资约为船闸的2/3,耗水约为船闸的1/34,过坝时间约为船闸的7.7/10;最大通航船舶吨位为120t机驳船,设计年货运量为5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水利枢纽 水坡 升船机设计 上游引航道 上坡首 坡槽 坡脚 下游引航道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被引量:57
9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强震 趋坡顶效应 地形尺寸 耦合作用 地形水平放大效应
下载PDF
沉埋桩加固滑坡体模型试验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雷文杰 郑颖人 +2 位作者 王恭先 冯夏庭 马惠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47-1355,共9页
为研究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作用机制,采用土压力盒和壁面式压力盒等多种测试手段,完成一系列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在外界施加的滑坡推力作用下,测试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分析桩后和桩顶坡体受力状态的变化。根据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判断坡... 为研究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作用机制,采用土压力盒和壁面式压力盒等多种测试手段,完成一系列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在外界施加的滑坡推力作用下,测试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分析桩后和桩顶坡体受力状态的变化。根据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判断坡体出现滑裂面的时间和滑裂面的位置,并分析桩抗滑段长度变化时滑坡体的破坏形式与变化规律,同时计算桩顶以上坡体承担的滑坡推力;判断桩身截面的物理状态,计算坡体出现滑裂面时桩身所受的滑坡推力,分析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机制、桩长变化桩身所受的滑坡推力及其分布规律与桩顶滑体所承担推力之间的关系,为沉埋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土压力盒 滑坡体应力状态 桩顶滑坡推力 桩身推力 沉埋桩 大型模型试验
下载PDF
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郑允 陈从新 +3 位作者 刘婷婷 刘秀敏 宋娅芬 周意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9-2647,2658,共10页
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研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在Goodman和Bray块体倾倒破坏极限平衡... 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研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在Goodman和Bray块体倾倒破坏极限平衡逐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传递系数法,通过建立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的边坡倾倒破坏的解析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反倾边坡坡脚剩余下滑力和维持边坡稳定所需要的支护力的计算公式,为该类边坡的设计和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岩块厚度和切坡角度下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和滑动比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边坡,岩块厚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岩块厚度小于该临界值时,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岩块厚度大于该临界值的情况;切坡角度越大,坡顶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滑动比例系数逐渐增大。对比分析理论解与UDEC计算的数值解,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相互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顶荷载 反倾边坡 倾倒破坏 剩余下滑力 滑动比例系数
下载PDF
三峡永久船闸边坡现场岩体压缩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火明 徐平 王复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882-1885,共4页
介绍了三峡船闸边坡现场岩体蠕变试验技术,在对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岩体蠕变模型和蠕变参数。在综合分析室内岩块、现场岩体蠕变试验及粘弹性位移反演分析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岩体蠕变参数的取值方法,最后对船闸... 介绍了三峡船闸边坡现场岩体蠕变试验技术,在对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岩体蠕变模型和蠕变参数。在综合分析室内岩块、现场岩体蠕变试验及粘弹性位移反演分析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岩体蠕变参数的取值方法,最后对船闸边坡长期变形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船闸边坡 岩体 现场蠕变试验 蠕变模型 蠕变参数
下载PDF
开挖黄土高边坡的应力路径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侯晓坤 李同录 李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48-555,共8页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形成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以甘肃环县华能电厂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模拟分级开挖过程中潜在破坏面上的应力路径,在边坡上取代表性土样,参考此应力路径做天然含水率...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形成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以甘肃环县华能电厂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模拟分级开挖过程中潜在破坏面上的应力路径,在边坡上取代表性土样,参考此应力路径做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下的三轴试验。依据试验所得强度参数,建立不同开挖坡比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各开挖阶段潜在滑动面上土体的应力状态,揭示边坡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边坡潜在破坏面上土体应力路径为平均应力减小,剪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开挖过程对潜在破坏面作用为先卸载、后加载,当开挖坡比较大时,高边坡坡肩处先发生屈服破坏,屈服范围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逐渐向下扩展,直至形成连通的屈服面,为典型的推移式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高边坡 开挖 应力路径 三轴剪切试验 有限元 推移式破坏模式
下载PDF
风电场宏观选址中地形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邓院昌 余志 钟权伟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以全球免费共享的SRTM数据(90m水平分辨率)为地形数据源,通过ArcGIS软件工具,提取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和坡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建成的风电场中,约90%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小于300 m、坡度小于10°。基于... 以全球免费共享的SRTM数据(90m水平分辨率)为地形数据源,通过ArcGIS软件工具,提取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和坡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建成的风电场中,约90%风电场的地形起伏度小于300 m、坡度小于10°。基于统计结果,提出综合了地形起伏度和坡度两个指标参数的地形适宜度参数,可用于反映地形的复杂程度。在1 km水平分辨率的示范区域内,得出地形起伏度、坡度、地形适宜度专题图。认为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已建成风电场的地形条件,并为宏观选址系统中地形条件的评价提供了量化指标和简单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宏观选址 地形条件评价 地形起伏度 坡度 地形适宜度
原文传递
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海娜 陈从新 +3 位作者 郑允 孙朝燚 张亚鹏 刘秀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8-2946,2955,共10页
车辆、坡顶堆载等造成的坡顶荷载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基于叠合悬臂梁模型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反倾边坡的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坡顶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剩余倾倒力和剩余滑移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岩层破... 车辆、坡顶堆载等造成的坡顶荷载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基于叠合悬臂梁模型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反倾边坡的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坡顶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剩余倾倒力和剩余滑移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岩层破坏模式判别条件,并通过大型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将分析方法程序化;然后,通过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所提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顶荷载对岩层剩余力的影响较大,但对岩层破坏模式的影响不大;对边坡稳定性较为敏感的切坡角度为50°和岩层倾角为58°,当小于该值时,边坡稳定性将显著提高;层间黏聚力对自重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较为一致,验证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下弯曲倾倒破坏分析理论解的正确性,可为类似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倾倒破坏 坡顶荷载 极限平衡 剩余力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桩间距对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抗滑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储召军 石少卿 +2 位作者 孙建虎 李季 崔廉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8-853,862,共7页
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3种不同桩间距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治理滑坡的力学效应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桩顶位移、剪出口位移、桩身弯矩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和桩体、滑坡的破坏情况,讨论桩间距对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抗滑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3种不同桩间距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治理滑坡的力学效应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桩顶位移、剪出口位移、桩身弯矩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和桩体、滑坡的破坏情况,讨论桩间距对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抗滑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桩间距由18.7 cm依次增大至23.5、28.0 cm,即由3.9d增大至4.9d、5.8d(d为小直径圆形钢管的外径),同等荷载作用时桩顶水平位移、剪出口水平位移、桩身弯矩逐渐增大,但桩间距由3.9d增大至4.9d时,位移与弯矩的增大幅度远大于桩间距由4.9d增大至5.8d。建议在组合式钢管抗滑桩设计中,若滑坡推力较小,可适当增大桩间距至5.8d甚至更大;若滑坡推力较大,应适当减小桩间距至3.9d甚至更小。无论滑坡推力较大或者较小,桩间距为4.9d的组合式钢管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性价比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组合式钢管抗滑桩 桩间距 滑坡 桩身弯矩 桩顶位移 剪出口位移
下载PDF
增北路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焕存 孙凤玲 +2 位作者 魏海涛 穆伟刚 齐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2-2127,共6页
增北路顺层岩质边坡位于北京市门头沟采空棚户区石泉砖厂地块,主要由强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砂岩组成,因坡脚场地平整诱发滑塌,坡顶局部已建路肩挡墙已出现裂缝,为确保坡脚建筑空间须进一步清坡设挡墙。综合工程特点,通过方案比选,采用逆序... 增北路顺层岩质边坡位于北京市门头沟采空棚户区石泉砖厂地块,主要由强风化砂岩和中风化砂岩组成,因坡脚场地平整诱发滑塌,坡顶局部已建路肩挡墙已出现裂缝,为确保坡脚建筑空间须进一步清坡设挡墙。综合工程特点,通过方案比选,采用逆序施工,从上到下3级支护,第I级采用格构锚拉挡墙永久支护,第II,III级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墙支护,安全、美观,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类似岩质边坡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顺层岩坡 边坡治理 逆作法 门头沟区
下载PDF
微型桩不同设桩方案对边坡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旺照 李帅 《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0-54,共5页
微型桩是指直径为70mm^300mm,长细比一般大于30的桩。随着护坡工程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微型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土坡防护当中。文章结合典型边坡算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设桩位置、不同设桩倾角、不同桩间距和不... 微型桩是指直径为70mm^300mm,长细比一般大于30的桩。随着护坡工程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微型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土坡防护当中。文章结合典型边坡算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设桩位置、不同设桩倾角、不同桩间距和不同排间距等不同设桩方案对边坡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桩设桩于h=2.5m即坡中偏下位置时,加固效果最好;对于该土坡,存在最优设桩倾角θ=50°;在桩间距为5~8倍桩径时,3排桩能够发挥最好的工作性能;在排间距为4~7倍桩径时,3排桩能够形成较好的群桩效应,能够起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加固工程 微型桩 桩顶位移 滑动面 数值模拟 设桩方案
原文传递
施工诱发边坡失稳变形机制及应急治理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锐 程辉 +1 位作者 李寻昌 马安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通过对香溪大道失稳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对边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原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原格构挡墙逆作法施工诱发边坡牵引式滑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 通过对香溪大道失稳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对边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原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原格构挡墙逆作法施工诱发边坡牵引式滑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变形受工程地质条件控制作用明显,边坡开挖改变了坡体原来的力学平衡条件,为边坡变形失稳创造了客观条件;由于超开挖施工,受格构挡墙自重作用,下部支撑岩体受压破坏,导致格构挡墙失稳下沉,带动其后坡体变形,形成牵引式滑动;随着坡体滑移的发展,边坡将逐渐拉裂破坏并形成贯通的剪切滑动面,从已施工的格构挡墙下部贯通剪出,最终整体失稳破坏;基于破坏机制分析的应急治理措施将重点放在为原格构挡墙下部提供有效支撑和控制潜在滑动面变形上;监测结果表明,应急治理后边坡达到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牵引式滑坡 逆作法施工 变形机制 应急治理
下载PDF
露天边帮煤井工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顶板压力计算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南存全 王礼江 +1 位作者 吕进国 于永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3-1763,共11页
受露天矿剥离和内排回填的影响,采用井工长壁采煤法回采露天矿边帮煤的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结构、覆岩活动规律、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与常规井工矿井地层条件下的工作面相比存在显著差别,因此,顶板压力计算方法也需要根据露天矿边帮煤特殊的... 受露天矿剥离和内排回填的影响,采用井工长壁采煤法回采露天矿边帮煤的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结构、覆岩活动规律、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与常规井工矿井地层条件下的工作面相比存在显著差别,因此,顶板压力计算方法也需要根据露天矿边帮煤特殊的顶板覆岩结构特点和应力场环境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以黑岱沟露天矿一采区西帮和南帮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边帮煤层顶板覆岩结构特点。对于经过内排回填,且剥离较多的低台阶处煤层仅保留较薄且强度较低的基岩顶板,其上覆盖厚层的松散排土。这种软弱薄基岩厚松散覆盖层的顶板本质上不存在关键层,露天矿台阶下保留的软弱薄基岩仅仅作为井工长壁工作面的直接顶提供有限的保护作用。由于厚层的松散排土载荷作用,软弱薄基岩的破碎也较为严重。按照传统的矿山压力理论,这种不存在关键层的软弱薄基岩厚覆盖层的顶板压力应当按照支架上方全部岩层重量进行计算。然而,根据相似材料实验结果显示,支架实际受压比其上方岩层重量小得多。实验证明在没有关键层的顶板岩层中仍然存在某种保护结构。根据实验观察和矿山压力理论分析,结合放矿理论,提出了软弱薄基岩厚覆盖层的椭球拱结构和直接顶自承能力相结合混合力学模型。在露天矿边帮下煤层还存在另一种未进行内排回填的薄基岩无覆盖层的顶板覆岩类型。对于这种顶板覆岩类型,提出了薄基岩无覆盖层的台阶式悬臂梁结构和直接顶自承能力的混合力学模型。本文总结了露天矿边帮煤层3种顶板覆岩类型,推导建立了露天边帮煤井工长壁开采工作面3种顶板结构条件下的顶板压力计算解析公式。按照软弱薄基岩厚覆盖层的椭球拱结构和直接顶自承能力相结合混合力学模型计算的顶板压力与相似材料实验结果相吻合。考虑了直接顶自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帮煤 井工开采 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顶板压力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