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毛豆、木豆、猪屎豆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1
作者 邓辅唐 喻正富 +4 位作者 杨自全 吕小玲 曹明举 黄少国 邓辅商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3,共3页
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耐旱耐瘠、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迅速,可涵养水土,提高地力。在云南元磨、思小等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为主进行绿化,所形成的植物群落... 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耐旱耐瘠、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迅速,可涵养水土,提高地力。在云南元磨、思小等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山毛豆、木豆、猪屎豆这三种灌木为主进行绿化,所形成的植物群落较稳定,绿化护坡效果好,对干旱、风沙等的抗逆性强,特别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公路、堤坝的边坡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毛豆 木豆 猪屎豆 边坡 生态恢复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岩石边坡快速生态修复新技术——喷混植生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国钢 赖庆旺 +2 位作者 李永华 钟华友 周世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2-75,共4页
介绍了喷混植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喷混基材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简述了利用喷混植生技术在我国南方岩石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范例,对喷混植生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以使这项技术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治理疑难边坡的又一新方法。
关键词 喷混植生技术 岩石边坡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态的疗效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一吉 朱迪 +1 位作者 陈舒 谭同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斜坡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加用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照组加用平地下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探讨在斜坡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加用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照组加用平地下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使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MA-LE、BBS和TGA评分提高(t>2.491,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步态,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减重步行训练 斜坡训练 康复
下载PDF
碎石覆盖对河流硬质护坡土壤抗侵蚀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伟 谢三桃 +1 位作者 阮爱东 卞勋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4-640,共7页
针对河流硬质护坡生态修复中的稳定性和水分平衡等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碎石覆盖技术,并通过抗冲刷实验和盆栽实验分析了不同碎石覆盖对土壤抗冲刷能力、保水性能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为1.5~2cm的碎石覆盖处理在增强土壤抗冲... 针对河流硬质护坡生态修复中的稳定性和水分平衡等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碎石覆盖技术,并通过抗冲刷实验和盆栽实验分析了不同碎石覆盖对土壤抗冲刷能力、保水性能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为1.5~2cm的碎石覆盖处理在增强土壤抗冲刷能力、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植物生物量方面效果明显,但覆盖厚度为5cm和8cm的碎石覆盖处理在抗冲刷、保水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均无明显差异.厚5cm、粒径为1.5~2cm的碎石覆盖技术是硬质护坡生态修复中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覆盖 硬质护坡 生态修复 保水性能
下载PDF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包维楷 乔永康 钱能斌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实验研究表明,清带造林技术是将山地植被自然恢复和目的树种人工重建有机结合的有效的森林重建技术措施。它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林地的光、温、有机质分解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维持物种多样性,利于形成乔-灌-草-地被物多层次立体结构。
关键词 坡地 清带造林技术 森林恢复重建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果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邓辅唐 晏雨鸿 +2 位作者 孙佩石 李国锋 普文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恢复却有诸多争论。归纳起来,我国高速公路主要有3种植被恢复模式:单纯植草、灌草结合、乔灌草结合。选取了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代表性公路进行植被调查,进而评估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思小高速公路乔灌草结合的恢复模式较其他高速公路单纯植草和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具有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它具有更丰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外来物种入侵,在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中应予大力倡导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植被恢复 模式 植被结构 物种多样性 效果评估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基于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的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欧哲 罗国庆 +1 位作者 杨家富 姚玮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7期294-299,共6页
目前客土喷播技术在应用于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时,坡面的喷播基材厚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强降雨条件下喷播基材流失严重,造成坡面植被成活率、覆盖率均较低,为此,在客土喷播技术中引入了坡面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以繁昌县青山采... 目前客土喷播技术在应用于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时,坡面的喷播基材厚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强降雨条件下喷播基材流失严重,造成坡面植被成活率、覆盖率均较低,为此,在客土喷播技术中引入了坡面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以繁昌县青山采石厂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例,在坡面清理、测量分区的基础上,通过锚杆、连接装置将人工台阶安装于坡面上,在人工台阶两侧通过螺栓、插槽安装引流装置,人工台阶正下方坡底处设置回收水槽,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客土喷播施工。研究表明:(1)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可代替坡面挂网工艺取得更好的坡面加固效果,通过设计安装人工台阶可使高陡边坡的喷播基材厚度达到设计要求;(2)人工台阶配合引流装置可有效减少强降雨对喷播基材的冲刷,并且可对坡面多余的喷播基材进行回收处理,防止喷播基材的流失和浪费;(3)喷播完毕后,植被在人工台阶上茂密生长可形成台阶生态景观,使绿化后的坡面具有较好的立体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边坡 生态修复 客土喷播 人工台阶 坡面加固 喷播基材
下载PDF
贵阳市道路岩质边坡植被修复初步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克亮 李明波 孙晓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对贵阳市附近数段道路岩质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现状调查,路堑岩质边坡坡面植被可自然恢复,因影响因素复杂,其恢复速率差别较大;岩质边坡坡面人工生态保护措施短期内生态景观良好,但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分析植被可自然恢复... 对贵阳市附近数段道路岩质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现状调查,路堑岩质边坡坡面植被可自然恢复,因影响因素复杂,其恢复速率差别较大;岩质边坡坡面人工生态保护措施短期内生态景观良好,但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分析植被可自然恢复的原因,对道路岩质边坡坡面生态修复得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道路路堑 岩质边坡 植被自然恢复 植被人工修复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泥岩坡地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锦峰 杨忠 陈国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2,共4页
坝周低山区是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而泥岩坡地植被恢复又是坝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的难点。在中科院元谋水土保持生态试验站进行了泥岩坡地的封禁植被恢复、半封禁植被恢复及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植被恢复... 坝周低山区是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而泥岩坡地植被恢复又是坝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的难点。在中科院元谋水土保持生态试验站进行了泥岩坡地的封禁植被恢复、半封禁植被恢复及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禁、半封禁和人工促进的植被恢复方法都能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有改善,而封禁恢复可能带来相对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干热河谷 泥岩坡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苔藓植物在道路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岳焕丽 杨建英 +1 位作者 赵廷宁 赵金鹏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6,49,共4页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河北云蒙山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于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河北云蒙山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于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植物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应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植被 生态恢复 苔藓植物 乡土植物
下载PDF
椰丝纤维长度对土体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11
作者 吕津宜 陈济丁 +4 位作者 孔亚平 陶双成 赵佳愉 李金波 宋桂龙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客土喷播基材中添加不同长度纤维材料对土体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以不同长度(1、2、3、4、5 cm)的椰丝纤维和砂土为试验材料,按0.4%(w/w)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了室内三轴试验和无侧... 【目的】探究在客土喷播基材中添加不同长度纤维材料对土体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以不同长度(1、2、3、4、5 cm)的椰丝纤维和砂土为试验材料,按0.4%(w/w)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了室内三轴试验和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1)各长度纤维加筋土在各围压下的主应力差峰值强度和抗压强度峰值都大于无纤维加筋的素土;(2)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主应力差峰值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和加筋效果系数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长度为3~4 cm时,强度达到峰值;(3)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峰值,主应力差强度峰值及破坏后的残余强度都得到明显提升,应力-应变曲线逐渐由应变软化型过渡为应变硬化型。【结论】掺量为0.4%、长度为3~4 cm的椰丝纤维可以有效提升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修复 椰丝纤维 纤维长度 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 土体加固
下载PDF
不同降雨工况下的矿山修复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
12
作者 涂美义 袁世宇 +1 位作者 陈江军 葛云峰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7,共15页
山体修复是目前环境工程的主要项目,回填形成的人工边坡填土较为松散,极易受到降雨强度的影响,导致边坡失稳。联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对顶冠峰山体修复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定义材料参... 山体修复是目前环境工程的主要项目,回填形成的人工边坡填土较为松散,极易受到降雨强度的影响,导致边坡失稳。联合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对顶冠峰山体修复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定义材料参数、设定边界条件,得出边坡在设置的4种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模拟边坡在不同条件下渗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边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在现场建立了实时监测云平台,对现场填土边坡的地表水平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最后与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定量评价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边坡在不同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临界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在不同工况下,边坡坡角处部分与靠近坡面部分孔隙水压力上升较大,坡体前缘和坡面陡峭处多发育渗水通道,降雨对此处的稳定性影响也相对较大,随着降雨强度的加剧,边坡中下部的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增加,相同时间内渗透到边坡的降水量增多,导致抗剪强度显著下降,从而使得产生较大水平位移的区域范围扩展,并逐渐向坡体前后缘延伸,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今后对于数值模拟分析产生的数据,应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对工程稳定性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地表位移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 渗流分析 降雨工况 矿山修复
下载PDF
浅论土壤生物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海筠 《安徽建筑》 2007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建立在可靠的土壤工程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即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等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利用植物稳...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建立在可靠的土壤工程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即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等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利用植物稳定边坡的方法已成为边坡稳定、侵蚀控制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工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工程 边坡 生态修复 应用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海生 涂晓方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在分析岩质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特点和当前我国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结合建材化工厂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探讨了岩质边坡绿化工程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提出了岩质边坡绿化工程的有效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岩质边坡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芨芨草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1 位作者 王静 赵艳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3-18,共6页
针对黄土高原铁路、公路、大坝及农田地埂边坡长期裸露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选择禾本科植物-芨芨草,进行了为期10年的引种、栽培、生理生态特性与水保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芨芨草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 针对黄土高原铁路、公路、大坝及农田地埂边坡长期裸露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选择禾本科植物-芨芨草,进行了为期10年的引种、栽培、生理生态特性与水保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芨芨草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和极强的固土护坡作用,采用的包衣穴播、分根栽植、基茎扦插3大栽培技术,使芨芨草植株在长期干旱裸露的边坡能快速形成密集的地上部分和发达的根系,固结土壤,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保护了铁路、公路、大坝及农田地埂边坡的生态安全,为我国西部同类型区的边坡治理,提供了抗逆性较强的优良禾本科植物与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芨芨草 黄土高原 裸露边坡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城市污泥作为边坡植物生长基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学娅 冷平生 +1 位作者 刘丽娟 张成梁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0-55,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城市污泥用于边坡植物恢复的技术与效果。【方法】将城市污泥与建筑垃圾按体积比1∶1混配基质,覆盖于模拟的煤矸石边坡上,以田园土坡面为对照,种植臭椿,调查坡面植物生长情况,分析种植基质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土... 【目的】为了研究城市污泥用于边坡植物恢复的技术与效果。【方法】将城市污泥与建筑垃圾按体积比1∶1混配基质,覆盖于模拟的煤矸石边坡上,以田园土坡面为对照,种植臭椿,调查坡面植物生长情况,分析种植基质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土壤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结束后,污泥混合基质坡面植物总盖度比对照坡面高30%,臭椿株高比对照高25%;含水量和电导率是对照的2倍和2.7倍,有机质含量是对照的3.6倍,全氮和碱解氮是对照的3.8倍和8倍,全磷和速效磷是对照的6.3倍和11.9倍,全钾和速效钾是对照的1.6倍和5.4倍。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7倍、2倍、2.3倍和2.6倍。【结论】可见污泥混合基质保水性好,肥力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而且重金属含量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因此,城市污泥用于边坡生态修复不仅效果良好,而且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边坡修复 重金属 土壤酶
下载PDF
飘板种植在山坡复绿中的应用——以珠海黄杨山采石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文章以珠海黄杨山采石场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岩质边坡的特点和复绿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介绍了飘板种植在岩质边坡复绿工程中的应用,并从改善岩质边坡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两方面介绍了飘板种植方法在岩质边坡治理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飘板种植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对汶川地震核心区电站设计问题的一些认识
18
作者 张琦 《四川水力发电》 2009年第2期14-18,27,I0002,I0003,共8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区内的水电工程经历了严酷考验,根据汶川"5.12"地震核心区内几个电站的震损与恢复情况,按地形变化、边坡条件、地震震害、地基基础、坝体结构、地基基础防渗体结构、坝上金属结构...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区内的水电工程经历了严酷考验,根据汶川"5.12"地震核心区内几个电站的震损与恢复情况,按地形变化、边坡条件、地震震害、地基基础、坝体结构、地基基础防渗体结构、坝上金属结构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对在重灾区内修建水电站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调查 边坡 基础 重建 修复 汶川地震 水电站 设计
下载PDF
震损边坡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19
作者 武文娟 张浩然 +2 位作者 吴华 宋长明 辜彬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4期51-55,77,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四川省北川县治理5年多的震损边坡坡上、坡中、坡下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周边未受地震破坏的自然边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震损边坡与自然边坡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组成大体一致...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四川省北川县治理5年多的震损边坡坡上、坡中、坡下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周边未受地震破坏的自然边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震损边坡与自然边坡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组成大体一致,细菌在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87.7%-93.4%,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3.6%-9.5%和1.9%-3.0%;震损边坡不同坡位的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特点,而自然边坡则是坡中〉坡下〉坡上;与自然边坡相比,治理5年多的震损边坡坡下、坡中和坡上的微生物数量分别减少了56%、70%和79%,恢复到自然边坡状况仍需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边坡 土壤微生物 生态修复 北川县
下载PDF
苔藓植物在道路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元彬 辜彬 艾应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22-125,共4页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成都附近铁路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成都附近铁路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植物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应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植被 生态恢复 苔藓植物 乡土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