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降雨侵蚀力因子站点密度优化研究
1
作者 罗梦琦 刘霞 +3 位作者 郭红丽 蒋丹丹 吴芳 姚露露 《江苏水利》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精度,基于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现设的74个站点和江苏省水文站网399个降雨监测站点的降雨参数计算降雨侵蚀力,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获取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分层抽样、误差对比等方法分析不同站点密度对降...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精度,基于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现设的74个站点和江苏省水文站网399个降雨监测站点的降雨参数计算降雨侵蚀力,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获取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分层抽样、误差对比等方法分析不同站点密度对降雨侵蚀力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探讨研究区的最优站点密度。结果表明:①基于现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站点数据计算的降雨侵蚀力(R动)与基于全省总站点数据计算的降雨侵蚀力(R真)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一致,总体呈从南到北的递减趋势,主要在极值区域存在较大差异;②随着站点密度增加,R_(动)与R_(真)的结果差异减小,降雨侵蚀力计算精度增加,在站点数从200增加为300时,差异显著减小;③基于优化站点(287个)计算的降雨侵蚀力(R_(287))与基于全省总站点数据计算的降雨侵蚀力(R_(真))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差异较小。根据研究区降雨量数理特征,采用样本量公式计算得到最优站点数量为28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站点密度 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手机数据的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居 陈锋 《交通工程》 2022年第6期55-60,66,共7页
站点吸引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客流效益,也是城市交通一体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整合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以成都市现状运营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了轨道吸引客流的真实空间分布规律,定义并量化了轨道交... 站点吸引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客流效益,也是城市交通一体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整合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以成都市现状运营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了轨道吸引客流的真实空间分布规律,定义并量化了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影响范围、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站点密度、职住分布、站点可达性),通过聚类分析、交叉分析等统计手段,构建了成都市站点吸引范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提供合理取值建议,进而为轨道接驳规划、客流预测、站点布局规划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吸引范围 手机信令数据 站点密度 职住分布
下载PDF
用^(125)I测定低水平P-选择素平面位点密度新方法
3
作者 凌颖琛 李趣欢 +2 位作者 黄冰 张金赫 方颖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40,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125I放射性标记并与Infinia Hawkeye 4ECT检测相结合的检测蛋白分子位点密度的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P-选择素的位点密度与吸附浓度呈线性关系,且P-选择素在玻璃平面上的吸附能力高于在聚苯乙烯平面上的吸附。在相同P-选... 建立了一种基于125I放射性标记并与Infinia Hawkeye 4ECT检测相结合的检测蛋白分子位点密度的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P-选择素的位点密度与吸附浓度呈线性关系,且P-选择素在玻璃平面上的吸附能力高于在聚苯乙烯平面上的吸附。在相同P-选择素浓度下,对比标记P-选择素和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9E1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发现,物理吸附作用下大概只有10%的P-选择素是头部向上分布的。对比传统方法,新方法更为快速有效,且应用范围更广,新方法所测定的位点密度结果可以与流动腔实验相结合,从而获得一系列二维分子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分子 P-选择素 位点密度 碘125标记 SPECT
下载PDF
γ显像在层析分离及蛋白分子位点密度测定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金赫 李趣欢 +3 位作者 凌颖琛 钟建秋 尹吉林 徐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48,共4页
本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以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γ显像的方法,进行E-选择素蛋白分子位点密度测定,以探讨其实用价值。采用Indogen法对E-选择素蛋白分子抗体进行125I标记,标记产物经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对分离出的样... 本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以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γ显像的方法,进行E-选择素蛋白分子位点密度测定,以探讨其实用价值。采用Indogen法对E-选择素蛋白分子抗体进行125I标记,标记产物经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对分离出的样品排列在塑胶试管架上,用SPECT进行平面显像并定量分析。制备不同浓度的E-选择素标准溶液,将放射性计数换算为位点密度,作蛋白量位点密度标准曲线。标记产物经SPECT定量分析,E-选择素抗体标记率为78%;不同浓度样品饱和曲线显示,当浓度在0~1 mg/m L浓度范围时,得标准曲线为y=6 045.7x—51.166,决定系数R^2=0.997 9。研究结果表明,γ显像在放射性标记产物分析及位点密度测定时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层析分离 E-选择素 位点密度
原文传递
竖直圆管内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斯民 厉彦忠 +1 位作者 文键 余锋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0,共4页
在现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沸腾换热的机理入手,对过冷流动沸腾模型中的气泡参量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确定了壁面热流密度的拆分方法,构建出适应于液氮的过冷沸腾计算模型。将新模型应用于CFX4.4中,对液氮在三维竖直圆管内的过冷流动沸... 在现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从沸腾换热的机理入手,对过冷流动沸腾模型中的气泡参量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确定了壁面热流密度的拆分方法,构建出适应于液氮的过冷沸腾计算模型。将新模型应用于CFX4.4中,对液氮在三维竖直圆管内的过冷流动沸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过冷流动沸腾形成之后,蒸发热流成为壁面换热的主要部分,沸腾换热占据换热的主导地位。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新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过冷沸腾 气泡脱离直径 气泡脱离频率 汽化核心密度
下载PDF
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密度的分形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贾涛 刁彦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6-312,共7页
首先回顾了在核态沸腾传热中影响汽化核心密度分布的几个关键因素,然后运用分形理论讨论了加热壁面微结构和汽化核心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个核态沸腾实验中汽化核心密度的数据.一个实验是考察加热壁面在老化过程中汽化核心密度的变... 首先回顾了在核态沸腾传热中影响汽化核心密度分布的几个关键因素,然后运用分形理论讨论了加热壁面微结构和汽化核心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个核态沸腾实验中汽化核心密度的数据.一个实验是考察加热壁面在老化过程中汽化核心密度的变化,另一个实验是考察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加热壁面上汽化核心密度的差异.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汽化核心密度与最小成核半径之间呈分形关系.不同加热壁面对应不同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是一个定量描述加热壁面状况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化核心密度 最小成核半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低温液体核沸腾表面的活化核心分布密度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玉庭 杨春信 袁修干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48,63,共6页
运用核沸腾换热机理模型和不同低温液体的沸腾换热数据预测了不同热物性表面的活化核心密度,预测得到的活化核心密度曲线与作者提出的沸腾表面活化核。心密度的分形描述相一致。
关键词 低温液体 核沸腾 活化核心密度 分形
下载PDF
正己烷在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机理研究Ⅱ.双分子氢转移反应遵循Rideal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阎立军 傅军 何鸣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2,共7页
研究了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的 Y,β两个系列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过程。通过对某些典型产物的初始生成速率和分子筛酸密度关系的考察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同时 ,对正己烷裂化反应链长和分子筛酸密度关系的考察表明 ,与... 研究了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的 Y,β两个系列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过程。通过对某些典型产物的初始生成速率和分子筛酸密度关系的考察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同时 ,对正己烷裂化反应链长和分子筛酸密度关系的考察表明 ,与分子筛的孔结构相比 ,酸密度对正己烷裂化反应链长基本上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酸密度的变化并不改变单、双分子反应的发生比例 ;双分子反应和单分子反应都是在单个酸位上完成的。基于以上事实 ,认为正己烷裂化反应中的双分子氢转移反应遵循 Rideal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双分子 分子筛 氢转移 炼油 催化裂化
下载PDF
利用正十二烷研究催化裂化中的氢转移指数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剑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以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分子筛硅铝比、La含量和P含量对氢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及氢转移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硅铝比的变化引起了分子筛表面酸量、酸密度和酸强度的变化,硅铝比的增... 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以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分子筛硅铝比、La含量和P含量对氢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及氢转移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硅铝比的变化引起了分子筛表面酸量、酸密度和酸强度的变化,硅铝比的增加会降低分子筛的氢转移能力;随着La含量的增加,分子筛表面的酸量和酸密度也随之增加,有利于氢转移反应的进行;酸量和酸密度随P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合适的P含量会引起弱酸位的增加和强酸位的减少,从而减弱裂化反应,提高氢转移反应的选择性。质子化裂化机理可以更好地解释烷烃催化裂化反应的引发步骤,将氢转移指数定义为液相产物中烷烃与烯烃的摩尔比,可以很好地表征催化剂的氢转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氢转移指数 硅铝比 镧磷 酸量 酸密度 酸强度
下载PDF
Surface Acidity of Amorphous Aluminum Hydroxide 被引量:5
10
作者 K. FUKUSHI K. TSUKIMURA H. YAMAD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6-211,共6页
The surface acidity of synthetic amorphous AI hydroxide was determined by acid/base titration with several complementary methods including solution analyses of the reacted solutions and XR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 The surface acidity of synthetic amorphous AI hydroxide was determined by acid/base titration with several complementary methods including solution analyses of the reacted solutions and XR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cted solids. The synthetic specimen was characterized to be the amorphous material showing four broad peaks in XRD pattern. XRD analyses of reacted solids after the titr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morphous AI hydroxide rapidly transformed to crystalline bayerite at the alkaline condition (pH〉10). The solution analyses after and during the titration Ksp=^aAl^3+/aH^+^3 ,was 10^10.3. The amount of consumption of added acid or base during the titration experiment was attributed to both the protonation/deprotonation of dissolved AI species and surface hydroxyl group. The surface acidity constants, surface hydroxyl den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estimated by FITEQL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us AI hydroxide acid/base titration SOLUBILITY CRYSTALLIZATION surface acidity constants surface site density FITEQL
下载PDF
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密度的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涛 刁彦华 唐大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2-1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沸腾表面微结构分析的预测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密度的方法。通过对沸腾表面微结构进行分析,沸腾表面上具备贮藏气体条件的凹坑被识别出来,并且得到一个这些具备贮藏气体条件凹坑的开口半径的数据集合。然后用不同的测量尺... 提出了一种基于沸腾表面微结构分析的预测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密度的方法。通过对沸腾表面微结构进行分析,沸腾表面上具备贮藏气体条件的凹坑被识别出来,并且得到一个这些具备贮藏气体条件凹坑的开口半径的数据集合。然后用不同的测量尺度去分析这个数据集合。对于一个特定的测量尺度,存在一个相应的测量结果。这个测量结果是上述数据集合中所包含的大于测量尺度的数据的数量除以沸腾表面上的实际考察的面积。这里的测量尺度和测量结果可以分别被视为最小成核直径和汽化核心密度。上述离散的测量尺度和测量结果的数据可以被拟合成一个数学公式。这个数学公式可以被用以预测汽化核心密度和最小成核半径之间的关系。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并且表明汽化核心密度和最小成核半径之间为分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态沸腾 汽化核心密度 最小成核半径 测量尺度 分形
下载PDF
燃料包壳表面沉积层对汽化核心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蔡杰进 胡致平 邓日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0-800,共11页
燃料包壳表面沉积层在压水堆常规运行中形成,其对包壳沸腾传热的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索包壳表面沉积层对汽化核心密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常压下的流动沸腾可视化实验台架,以锆-4合金为基板,采用逐层沉积的方法形成不同厚度的SiO_(2)... 燃料包壳表面沉积层在压水堆常规运行中形成,其对包壳沸腾传热的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索包壳表面沉积层对汽化核心密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常压下的流动沸腾可视化实验台架,以锆-4合金为基板,采用逐层沉积的方法形成不同厚度的SiO_(2)沉积层,通过开展流动沸腾实验对比不同沉积层厚度下的汽化核心密度差异。研究发现,SiO_(2)沉积表面与未沉积表面相比汽化核心密度增大,Koncar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本实验工况条件下的汽化核心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实验 表面沉积层 汽化核心密度
下载PDF
表面形貌对初始滴状冷凝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晶晶 穆春丰 +2 位作者 刘天庆 陆巧羽 孙相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鉴于镁能与热水(冷凝液)反应,反应后镁表面的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初始冷凝液核的形态将被保留在镁表面上,所以本实验采用金属镁作为冷凝表面。同时为了研究冷凝表面微观形貌同滴状冷凝之间的关系,在相近的冷凝条件下,选取不同磁控溅射... 鉴于镁能与热水(冷凝液)反应,反应后镁表面的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初始冷凝液核的形态将被保留在镁表面上,所以本实验采用金属镁作为冷凝表面。同时为了研究冷凝表面微观形貌同滴状冷凝之间的关系,在相近的冷凝条件下,选取不同磁控溅射条件下制备的镁膜作为冷凝表面,采用分形理论对镁表面冷凝前表面形貌的复杂程度进行量化研究,运用差分计盒维数法计算镁表面冷凝前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冷凝试件的表面形貌特征对初始滴状冷凝的液核数有较大影响,其分形维数不同,冷凝后镁表面初始液核数也不同。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表面分形维数对成核中心密度影响的定量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表面形貌 分形维数 成核中心密度
下载PDF
窄通道过冷沸腾汽化核心密度及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佳 潘良明 +1 位作者 陈德奇 张俊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73-1875,共3页
本文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工况参数对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上升过冷流动沸腾的汽化核心密度和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道间隙越小则汽化核心密度越大,汽化核心密度和最小成核半径存在定量关系;热流密度增大、过冷度降低或压力升高都... 本文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工况参数对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上升过冷流动沸腾的汽化核心密度和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道间隙越小则汽化核心密度越大,汽化核心密度和最小成核半径存在定量关系;热流密度增大、过冷度降低或压力升高都使汽泡脱离频率增大,热流密度增大时,压力对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流道 过冷沸腾 汽泡脱离频率 汽化核心密度
原文传递
12元环硅铝分子筛酸性及其B酸中心可接近性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潘鹏 焦健豪 +3 位作者 王焕 刘贺 孙兆林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以吡啶(Py)、2,6-二甲基吡啶(DMPy)、2,6-二叔丁基吡啶(DTPy)为探针分子,考察了HY、HMOR、Hβ3种12元环孔道结构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及其孔道内B酸中心的可接近性。结果表明,HY分子筛表面酸密度最大,存在丰富的强B酸...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以吡啶(Py)、2,6-二甲基吡啶(DMPy)、2,6-二叔丁基吡啶(DTPy)为探针分子,考察了HY、HMOR、Hβ3种12元环孔道结构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及其孔道内B酸中心的可接近性。结果表明,HY分子筛表面酸密度最大,存在丰富的强B酸中心、强L酸中心,以及较多的弱B酸中心,而HMOR和Hβ分子筛表面酸密度较低,且主要为强B酸中心和强L酸中心;以孔道内硅铝桥羟基的变化规律计算B酸中心可接近性指数,结果发现,3种分子筛孔道内B酸中心对大分子碱性探针的可接近性顺序为HMOR>Hβ>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12元环分子筛 酸密度 可接近性 大分子探针
下载PDF
管状埃洛石的微结构对其负载活性的制约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道永 曲天晨 +3 位作者 董发勤 李银 张证 廖义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2,共6页
采集山西临汾、四川广元、湖北丹江口等地管状埃洛石,通过人工手选提纯,利用X射线衍射、同步热分析、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氮气等温吸附脱附、酸碱滴定、CHN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管状埃洛石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孔结构性质、表... 采集山西临汾、四川广元、湖北丹江口等地管状埃洛石,通过人工手选提纯,利用X射线衍射、同步热分析、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氮气等温吸附脱附、酸碱滴定、CHN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管状埃洛石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孔结构性质、表面位密度等微结构性质,并以8-羟基喹啉为客体分子,探讨埃洛石的微结构对其负载活性的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山西埃洛石具有最丰富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为72.48 m2/g,总孔容积为0.38 cm3/g;而湖北埃洛石的孔结构则最差;山西埃洛石、四川埃洛石、湖北埃洛石的零电荷点p H分别为2.99、3.13、4.72,表面位密度分别为10.4 nm-2、10.0 nm-2和11.3 nm-2。山西埃洛石、四川埃洛石、湖北埃洛石对8-羟基喹啉的负载量分别为7.35%,6.20%,6.02%,这与埃洛石的孔结构和零电荷点p H顺序一致。因此,埃洛石的孔结构和表面羟基含量共同决定埃洛石的负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埃洛石 孔结构 表面位密度 负载活性 8-羟基喹啉
下载PDF
含水老化油暴沸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洪涛 梁宏宝 +2 位作者 莫瑞 朱砂 杨智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23-4828,共6页
实验室内建立可视化沸腾容器,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单个气泡的生成、成长、脱离、上升的过程,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研究气泡行为与老化油暴沸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驱动力'ΔTs(即过热度)逐渐增大,传热面上水开始汽化沸腾,形成... 实验室内建立可视化沸腾容器,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单个气泡的生成、成长、脱离、上升的过程,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研究气泡行为与老化油暴沸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驱动力'ΔTs(即过热度)逐渐增大,传热面上水开始汽化沸腾,形成油包蒸汽气泡,气泡的跃离时间随热通量的增加而缩短,而传热面上的汽化核心密度增加;'驱动力'继续增大,气泡的破灭速度低于生成速度时,形成气泡层,大量的气泡累积会使气泡层迅速扩增到整个容器空间,形成暴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油 暴沸机理 气泡 热通量 汽化核心密度
下载PDF
铝合金水射流参数对淬火界面传热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王震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6-252,共7页
采用末端淬火试验装置,以6082铝合金圆棒试样为对象,对水射流淬火过程中界面的传热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反传热法求解了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的界面热流密度(q)和界面传热系数(h),并分析了试样淬火初始温度、试样表面流量密度和表面粗糙... 采用末端淬火试验装置,以6082铝合金圆棒试样为对象,对水射流淬火过程中界面的传热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反传热法求解了不同试验参数条件下的界面热流密度(q)和界面传热系数(h),并分析了试样淬火初始温度、试样表面流量密度和表面粗糙度对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铝合金水射流淬火过程中,q和h随试样表面温度减小先增大后减小。试样淬火初始温度越高,q和h及其峰值qmax和hmax越大,过渡沸腾阶段平均淬火冷却速率也越大。试样表面流量密度对过渡沸腾传热与核沸腾传热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值越高,平均淬火冷却速率越大,qmax和hmax也越大。在过渡沸腾阶段,表面粗糙度对界面传热几乎没有影响;在核沸腾阶段,表面粗糙度对界面传热有明显影响,且当表面温度低于170℃时,随表面粗糙度增大,q、h和hmax先减小后增大,这可能与成核位置密度随表面粗糙度增大的变化规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界面传热行为 试样淬火初始温度 试样表面流量密度 表面粗糙度 形核位置密度
原文传递
基于GTM法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磊 孟庆营 张彩利 《路基工程》 2015年第4期89-94,共6页
为研究成型方式对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分别以GTM法与大马歇尔法确定其最佳油石比与体积参数,并对不同参数标准下的混合料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型方式对沥青稳定碎... 为研究成型方式对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分别以GTM法与大马歇尔法确定其最佳油石比与体积参数,并对不同参数标准下的混合料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型方式对沥青稳定碎石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GTM法设计的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较大马歇尔法性能更优。同时,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以GTM法确定的密度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稳定碎石 试验成型方式 GTM法 性能 现场密度控制
下载PDF
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欢 王雪丽 +2 位作者 杜研 姬长发 刘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为揭示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对8种不同尺寸光滑硅片表面在FC-72中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高速相机观察了不同热流密度下各尺寸硅片表面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加热面尺寸对汽泡成核、脱离特性和换热系... 为揭示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对8种不同尺寸光滑硅片表面在FC-72中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高速相机观察了不同热流密度下各尺寸硅片表面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加热面尺寸对汽泡成核、脱离特性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对流区内,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加热面尺寸越大,硅片对液体的热对流扰动越小,壁温越高且换热系数越小;随热流密度增大,换热面周边最先产生汽泡,大尺寸换热面与绝热胶的接触周长更大,产生的缺陷和凹坑能捕捉更多气体,因此率先进入核态沸腾。核态沸腾区内,小尺寸加热面汽泡脱离直径小、脱离频率高,换热性能好。高热流密度范围内,大尺寸表面的汽泡脱离直径和脱离频率随热流密度增大而迅速增大,表面换热增强。临界沸腾点时,换热系数随加热面尺寸的增加呈先增大再减小最后缓慢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面尺寸 池沸腾 换热系数 汽化核心密度 汽泡脱离直径 汽泡脱离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