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学或“汉学主义” |
周宁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6
|
|
2
|
典籍翻译:三大阶段、三重境界——兼论汉语典籍、民族典籍与海外汉学的总体关系 |
王宏印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8
|
|
3
|
误读的正面意义 |
沃尔夫冈.顾彬
王祖哲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4
|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
袁行霈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7
|
|
5
|
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 |
史革新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6
|
《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 |
吴义雄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7
|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
吕德文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8
|
超越本土主义:早期中国研究的方法与伦理 |
柯马丁
米奥兰
邝彦陶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9
|
|
9
|
《论语》英译与西方汉学的当代发展 |
王琰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10
|
论国学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 |
赵军
李婧
师建平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0 |
17
|
|
11
|
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
阎纯德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4
|
|
12
|
中国作为“方法”——论弗朗索瓦·于连的对话主义汉学研究路径 |
吴攸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5
|
|
13
|
试论汉学建构形象之功能——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文化中国”形象为例 |
孟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4
|
哈佛燕京学社75年的汉学贡献 |
张凤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15
|
视角、主题与方法:海外汉学期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李松
吴冰霞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1
|
|
16
|
武术教育价值的重审与再释 |
王明建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17
|
海外汉学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关系分析与策略思考 |
袁丽梅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8
|
理雅各研究综述 |
陈可培
刘红新
|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9
|
莫言在日本的译介 |
朱芬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20
|
后现代中医药学科学性的研讨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