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的新措施 被引量:65
1
作者 郭秀慧 李志强 钱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38,41,共3页
针对当前输电线路故障开断重要原因的雷电绕击事故阐述了输电线路雷电屏蔽体系的构成、绕击发生的原因及绕击防护新措施的思路,提出了地线上加装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防治新措施。雷击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短针长度大于间隙的临界... 针对当前输电线路故障开断重要原因的雷电绕击事故阐述了输电线路雷电屏蔽体系的构成、绕击发生的原因及绕击防护新措施的思路,提出了地线上加装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防治新措施。雷击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短针长度大于间隙的临界电晕半径时,该措施能显著防治绕击事故。根据长间隙放电理论、现场运行经验和模拟试验结果提出实际线路加装长度20cm或稍长的侧针,保护范围约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绕击 侧针
下载PDF
输电线路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的防绕击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志恒 赵斌财 +3 位作者 周浩 龚坚刚 孙可 王东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5-913,共9页
为评估在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对输电线路的绕击保护效果,提出并建立了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计算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对110~500kV典型杆塔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侧向短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评估在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对输电线路的绕击保护效果,提出并建立了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计算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对110~500kV典型杆塔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侧向短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每根水平侧向短针的保护距离有限,其防绕击效果较依赖于安装数量;并且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受到导地线相对位置的较大影响,仅对部分保护角和塔头尺寸都较小的单回线路有效;而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水平侧向短针无法起到实质上的防雷保护作用;此外,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后还会对地线的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保护效果有限,适用范围较窄,限制了它在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中的应用,该防雷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侧向短针 保护距离 电气几何模型(EGM) 防雷 绕击 架空线路 避雷针
下载PDF
直流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及防护措施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俊佳 蒋正龙 +3 位作者 贺恒鑫 董曼玲 谢施君 谢耀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论证直流输电线路工作电压对其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在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和减小保护角两种防护措施的防护性能,针对±500kV直流输电线路G4—40型杆塔开展了1:40的雷电绕击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极导线施加正极性... 为论证直流输电线路工作电压对其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并评估在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和减小保护角两种防护措施的防护性能,针对±500kV直流输电线路G4—40型杆塔开展了1:40的雷电绕击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极导线施加正极性直流工作电压后,模拟输电线路的绕击空间明显增大,直流工作电压增强了迎面流注的起始能力是造成该绕击空间增大的主要原因;于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可降低绕击导线的概率,但其单针沿档距方向保护范围有限;减小线路保护角可于全档距内降低绕击概率,其效果优于水平侧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线路 模拟试验 直流工作电压 暴露空间 迎面流注 避雷线水平侧针
下载PDF
Does needle calibre affect pain and complication rat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被引量:6
4
作者 Saredi Giovanni Maria Chiara Sighinolfi +5 位作者 Fidanza Francesco De Stefani Stefano Micali Salvatore Maurizio Paterlini Roberto D'Amico Bianchi Giampaolo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78-682,共5页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is a procedure that can be used to obtain histological samples from the prostate. To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of the biopsy core samples and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we are currently pe...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is a procedure that can be used to obtain histological samples from the prostate. To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of the biopsy core samples and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we are currently performing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rostate biopsy samples obtained using an 18 G-needle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a 16 G-needle. The aim of this preliminary study was to evaluate pain and complication rates in both groups in order to assess whether performing a prostate biopsy with a larger calibre needle is a feasible procedure. One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94 patients, Group A) received a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using a 16 G-needle and the second group (93 patients, Group B) underwent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with an 18 G-needle. Anaesthesia was obtained with a single perineal injection at the prostatic apex in all subjects.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facial expression scale (FES) were used to assess pain during multiple steps of the procedure in each group. A detail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drug use because it could potentially influence the pain and complications that patients experienced. Two weeks after the procedure, early and late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non-parametric tests.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and drug use were similar at baseli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in during prostate biopsy, which was measured with both the VAS and FES instrumen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18- and 16 G-needle group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early or late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groups.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with a 16 G-needle is a feasible Further studies with larger patient populations are required to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rates. procedure in terms of pain and complication rates. assess whether 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le calibre prostatic biopsy side effect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vascular puncture needles with specific modifications for enhanced ultrasound visibility:In vitro study 被引量:1
5
作者 Nobuyuki Kawai Hiroki Minamiguchi +7 位作者 Morio Sato Motoki Nakai Hiroki Sanda Takami Tanaka Akira Ikoma Kouhei Nakata Shintaro Shirai Tetsuo Sonomura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2年第6期273-277,共5页
AIM: To determine which modification to a vascular puncture needle results in increased visualization during ultrasound (US)-guided vascular puncture. METHODS: We evaluated US images of a phantom made of degassed gela... AIM: To determine which modification to a vascular puncture needle results in increased visualization during ultrasound (US)-guided vascular puncture. METHODS: We evaluated US images of a phantom made of degassed gelatin and each of the following four modified versions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vascular puncture needle (18 G): re-cut needle, dimple needle, rough-surface needle (rough over the sections of needle located 3-6 mm from the tip), and a needle with four side holes (side holes covered by the sheath). An unmodifi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uncture needle was used as a control. Fiv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evaluated image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lassification grade:?I, invisible; II, poor; III, moderate; IV, good; V, excellent. RESULTS: The highest score for needle visualiza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needle with four side holes. The re-cut needle scored the same as the control. Multiple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overall evaluation scores among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eedle, dimple needle, rough-surface needle (3-6 mm), and the needle with four side hole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was obtained for the needle with four side holes (P < 0.05/6). CONCLUSION: The needle with four side holes was prominently visualized and gain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needles) in a phantom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visibility Vascular puncture needle side-hole needle Dimple needle Rough-surface needle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注射联合细银质针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米 李胜男 +4 位作者 张学广 王雪薇 刘尧 申文 袁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0期159-162,16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注射联合细银质针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rimary frozen shoulder,P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84例PFS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双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注射联合细银质针治疗原发性冻结肩(primary frozen shoulder,P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84例PFS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双注射治疗,T组在此基础上行细银质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比较两组夜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记录住院期间使用补救镇痛药的患者人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夜间VAS、AROM和SRSS均有所改善(P<0.05);与C组比较,T组夜间VAS在治疗后1周、1个月下降更明显(P<0.05),AROM在1周、1个月、2个月增加更显著(P<0.05),SRSS在治疗后1个月改善更明显(P<0.05);T组患者使用补救镇痛药的率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注射联合细银质针可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双注射 肌筋膜触发点 细银质针
下载PDF
现场快速评估法辅助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贺玉洁 樊琳蕊 +5 位作者 张翘楚 张至立 丁珺 施超 姚勇强 任宏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索现场快速评估法(rapid on-side evaluation,ROSE)辅助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目的·探索现场快速评估法(rapid on-side evaluation,ROSE)辅助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n=874)。根据细胞学检测方法分为ROSE+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组(n=469)和现场细胞涂片(cell smear,CS)+TCT组(n=405)。ROSE+TCT组中,ROSE的组织细胞采样采用迪夫快速染色检测,穿刺直至标本满意;CS+TCT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巴氏液基细胞学染色检测。根据Bethesda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TBSRTC)细胞学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样本细胞不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ROSE+TCT组与CS+TCT组的标本不满意度分别为2.4%和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SE+TCT组的涂片细胞集中、结构清楚、易于观察。将ROSE+TCT组细胞学诊断结果为Ⅲ级及以上的样本制作为细胞蜡块,以提高后续诊断效率。CS+TCT组细胞涂片因细胞数少未能制作为细胞蜡块。ROSE+TCT组的穿刺次数与CS+TC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现场快速评估法辅助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可现场评估标本的有效细胞数量,现场反馈穿刺医师,可满足病理医师实现准确诊断的细胞采集数量要求,减少穿刺次数和治疗时间,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后续检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现场快速评估法 超声引导 细针穿刺 细胞量
下载PDF
温针灸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戴丽娟 徐炳国 王晶 《河北中医》 2011年第8期1191-1192,1195,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0例在化疗的同时予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温针灸,2组均于化疗开始后进行治疗,化...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0例在化疗的同时予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温针灸,2组均于化疗开始后进行治疗,化疗结束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Karnofaky(卡氏)评分变化及外周血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和一般状态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卡氏评分、PLT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针灸介入恶性肿瘤化疗可有效防治其毒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毒性 温针疗法 足三里
下载PDF
不同穿刺针应用于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冰 周美青 +3 位作者 李红 史轶超 庄建平 杨慎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穿刺针用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的效果和并发症,以助于临床选择。方法:先后使用1.6侧孔针、0.7蝶形针和1.2侧孔针对188例无精子症患者实施TESA,分别为102例、41例和45例。比较各自穿刺针数及1周内阴囊血肿、感染...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穿刺针用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的效果和并发症,以助于临床选择。方法:先后使用1.6侧孔针、0.7蝶形针和1.2侧孔针对188例无精子症患者实施TESA,分别为102例、41例和45例。比较各自穿刺针数及1周内阴囊血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三种穿刺针术后1周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采用1.6侧孔针进行1~3次穿刺,99例获得足够睾丸组织。0.7蝶形针获得满意组织,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需要(3.62±0.80)次穿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需要(5.50±1.10)次。1.2侧孔针用于OA和NOA患者分别需要穿刺(1.95±0.69)次和(2.92±1.15)次。0.7蝶形针穿刺次数多于1.2侧孔针(P〈0.05)。NOA患者比OA更难穿刺获得睾丸组织(P〈0.05)。结论:OA和NOA患者以0.7蝶形针行TESA术,均需要比1.6和1.2侧孔针更多的穿刺针数,可能增加潜在并发症。拟行TESA的NOA患者,建议采用1.2侧孔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睾丸穿刺取精术 穿刺针 侧孔注射针
原文传递
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应光耀 张志君 沙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6期402-403,共2页
目的:观察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对照组38例用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疼痛、肛管静息压(A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 目的:观察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对照组38例用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疼痛、肛管静息压(A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肛门失禁、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较好,在减轻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特型小针刀对侧切术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电针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患侧忽略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黄裕深 陈锦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与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忽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应用PNF治疗技术,试验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电针与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联合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忽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应用PNF治疗技术,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电针疗法,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对比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二等分右侧偏离率、线段删除试验分数以及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1.01±0.31)分,低于常规组的(3.36±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二等分右侧偏离率、线段删除试验分数高于均常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PNF技术能力有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对于患侧忽略症状改善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短期、远期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患侧康复 电针 PNF技术 肢体康复
原文传递
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边双针缝合工艺研究及改进 被引量:2
12
作者 姬灵超 董九志 蒋秀明 《纺织器材》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边双针缝合过程中,由于钩线针针钩朝向问题出现漏钩、误钩,导致无法继续缝合等问题,针对现有工艺缺陷对单边双针缝合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改变钩线环钩线方式、钩线针针钩朝向,并增加拨线机构;采用单边双... 为了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边双针缝合过程中,由于钩线针针钩朝向问题出现漏钩、误钩,导致无法继续缝合等问题,针对现有工艺缺陷对单边双针缝合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改变钩线环钩线方式、钩线针针钩朝向,并增加拨线机构;采用单边双针缝合装置进行工艺改进前后对比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缝合工艺可避免漏钩、误钩问题的发生.指出:单边双针缝合技术是对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进行加工生产的关键技术,单边双针缝合工艺改进后,可直接采用碳纤维进行缝合,不仅保证缝合连续稳定,也增强了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预制体 单边双针缝合 拨线机构 漏钩 误钩 验证
下载PDF
巨刺法联合揿针辅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绍港 胡晓亭 +2 位作者 白雪 范彦瑞 庞利红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揿针辅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 d后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揿针辅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 d后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巨刺法联合揿针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改良Portmann、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45.0%(18/40),对照组为20.0%(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改良Portmann评分均明显升高,SAS、SDS、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揿针辅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及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面神经炎 巨刺法 揿针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一次性使用侧孔钝针注册监管思考
14
作者 湛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1期11-14,共4页
随着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迅猛发展,应用一次性使用侧孔钝针将凝胶状填充剂(如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注射至皮肤软组织特定部位进行充填以达到美容目的逐渐占领市场份额。填充注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随之带来的不良事件屡见报道,文章试图... 随着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迅猛发展,应用一次性使用侧孔钝针将凝胶状填充剂(如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注射至皮肤软组织特定部位进行充填以达到美容目的逐渐占领市场份额。填充注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随之带来的不良事件屡见报道,文章试图从医疗器械监管角度对一次性使用侧孔钝针应用风险和管理控制进行探索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侧孔钝针 监管
下载PDF
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对比
15
作者 薛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2469-247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接的治疗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 目的对比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接的治疗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内针植骨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不连接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3.85±25.97)min]、术中出血量[(76.41±19.11)ml]和骨折愈合时间[(2.57±0.65)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156.68±39.15)min,(202.75±50.69)ml,(3.74±0.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NEER评分和HSS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和髓内针植骨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但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较快,效果优于髓内针植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 骨不连 内外侧钢板固定 经皮电刺激 髓内针 植骨
下载PDF
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韦翠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69-70,74,共3页
目的探讨减轻肌肉注射时针头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方法。方法采用研制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与传统注射针头,单盲法试验比较,选择注射药物参数完全相同。操作护士相对固定,实验组每日8:00用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针头进行肌肉注射;对... 目的探讨减轻肌肉注射时针头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方法。方法采用研制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与传统注射针头,单盲法试验比较,选择注射药物参数完全相同。操作护士相对固定,实验组每日8:00用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针头进行肌肉注射;对照组选择右侧臀部,每日16:00用传统针头进行肌肉注射,在同一病人的左、右侧臀部进行注射对照试验。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硬结出现率。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 60例患者624次肌肉注射配效果比较:应用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针头行肌肉注射后局部疼痛、硬结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疼痛感减轻,硬结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单腔多侧孔针头 生产和制备
下载PDF
钝头侧孔针在面部注射除皱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欣 《中国医疗美容》 2013年第3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钝针在面部除皱中运用。方法:将142例应用爱贝芙进行面部除皱患者用钝针进行注射,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2例用钝头侧孔针注射的患者97%的效果满意。结论:钝头侧孔针在面部注射除皱中不仅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 目的:探讨钝针在面部除皱中运用。方法:将142例应用爱贝芙进行面部除皱患者用钝针进行注射,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2例用钝头侧孔针注射的患者97%的效果满意。结论:钝头侧孔针在面部注射除皱中不仅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少,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头侧孔针 除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