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廖迎娣 张欢 +1 位作者 张诗敏 侯利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147,191,共8页
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水土保持度中各项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水土保持度指标中各因子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补充生态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对应的赋分等级,提出开展评价的时间节点,形... 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水土保持度中各项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水土保持度指标中各因子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补充生态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对应的赋分等级,提出开展评价的时间节点,形成一套可用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评价体系。以南通五山段长江岸线为例,开展该体系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2018—2020年,使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生态指数逐年增大,最大增长率为90.09%。2)生态效果由修复工程建设初期的较差逐步提升为优秀。3)在已实施生态修复的岸线,应用该评价体系得到的生态效果评价与该岸线实际工程进度、生态变化情况相符,验证了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可推广应用于江苏其他岸线生态修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依法退出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后续问题处理
2
作者 陈文健 《上海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分析和探讨了湖南临湘工业园滨江化工产业园区依法退出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后,升级搬迁安置园区内退出企业、有效治理和修复受污染地块,并对地块依法进行科学合理再利用,恢复长江沿线原生态环境等问题。
关键词 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 化工园区 依法退出 后续问题处理 湖南省
下载PDF
试析《扬州水道记》附图中部分城池标示位置错误之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十张附图中标记有与扬州城遗址相关的部分城池位置及关联的地名、桥名、河流名、塘名等,将其与扬州城遗址沿革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可知附图中部分城池的标示位置有误。通过对其中相关城池的位置、"雷塘"... 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十张附图中标记有与扬州城遗址相关的部分城池位置及关联的地名、桥名、河流名、塘名等,将其与扬州城遗址沿革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可知附图中部分城池的标示位置有误。通过对其中相关城池的位置、"雷塘"和长江的距离、"洛桥"位置和方向的变化等略作比较,可以分析出附图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刘文淇没有认识到长江与雷塘之间的距离是在不断增大而非固定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水道记》广陵城 江阳城 汉江都城 长江北岸线
原文传递
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廖迎娣 张欢 +1 位作者 侯利军 陈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10-3916,共7页
通过分析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构建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湿地、水生态等领域有关生态评价的规范,提出植物覆盖度、水土保持度、原生植... 通过分析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构建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江苏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湿地、水生态等领域有关生态评价的规范,提出植物覆盖度、水土保持度、原生植物恢复度、植物物种多样性、护岸型式多样性和岸线曲折度6项关键指标,以及各项指标的定量化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前4项为主要指标,其它为附加指标的评价体系,明确了赋分等级和对应分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项指标全面系统考虑了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对植物生长状态、动物生存条件和岸坡稳定等方面要求;修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要指标和附加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对生态修复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又体现了对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理念的引导,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长江岸线 江苏省 生态修复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RSEI模型的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黎蕾 唐洁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快速、客观、定量地评价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1990、2000、201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0、2010、2020年的遥感生态指数... 为快速、客观、定量地评价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1990、2000、201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0、2010、2020年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6848、0.6729、0.5912、0.7786,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1990—2010年RSEI值的降低幅度小于2010—2020年RSEI值的增加幅度。1990—2020年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最大,不变的区域面积次之,变差的区域面积最小,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6.27%、27.04%和26.69%;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变化以上升1、2个等级和下降1个等级的为主,且上升1、2个等级的区域面积之和比下降1个等级的区域面积增加了31.4055 km 2,区域面积占比增加了20.28%。从整体上看,1990—2020年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虽然在1990—2010年出现了生态退化现象,但2016年后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 湖南段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指标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评价
6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1 位作者 黎蕾 唐洁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 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研究了湖南长江岸线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占比分别增加了3.69%、0.81%和0.56%,耕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占比分别降低了2.46%和1.88%。(2)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均值为0.8075,其中1990—2010年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生境质量明显提高。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表现为长江干线到防洪大堤逐渐降低。(3)生境质量等级以“优”和“良好”为主。相较于1990年,2020年生境质量“优”等级和“良好”等级面积占比共减少了0.25%。(4)土地利用转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改善的土地利用变化贡献指数(land use change contribution index,CI)分别为-1.8151和0.9569,其中草地、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造成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长江岸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岸线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