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居牧民对草地退化的适应策略——以那曲县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花晓波 阎建忠 刘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在青藏高原腹地那曲县3个典型乡镇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定居牧民对草地退化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夏秋草场较冬春草场退化更明显。草地退化对牧民生计最明显的影响是牲畜大...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在青藏高原腹地那曲县3个典型乡镇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定居牧民对草地退化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夏秋草场较冬春草场退化更明显。草地退化对牧民生计最明显的影响是牲畜大量死亡,牧民依靠省吃俭用及借贷勉强维持生计。在应对草地退化方面,政府采取集约化的思路,主导"四配套建设"。但定居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牧民生计的脆弱性。牧民采取了多种适应策略,然而,集约化的适应策略极大地增加了牧民的负担,定居牧民难以通过迁移来实现草料补给及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胁迫。因此,政府的应对策略应该有所调整,不能仅仅局限于集约化,应当采取措施,扶持牧民的生计多样化,大力扶持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尊重牧民联户放牧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定居牧民 草地退化 适应策略 那曲县
下载PDF
生态旅游区定居牧民变迁环境适应研究——以新疆天山天池、那拉提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姚娟 李建贵 柴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88-2295,共8页
【目的】定居和参与旅游业的生态旅游区牧民对新环境适应是其后续发展的基础。评价定居牧民的变迁环境适应水平,探讨旅游有序发展、定居工程目标实现、牧民增收的有效协调机制,为旅游与农牧业生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天... 【目的】定居和参与旅游业的生态旅游区牧民对新环境适应是其后续发展的基础。评价定居牧民的变迁环境适应水平,探讨旅游有序发展、定居工程目标实现、牧民增收的有效协调机制,为旅游与农牧业生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天山天池和那拉提生态旅游区为实证点,以少数民族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感知与行为特征为测量工具,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参与旅游业的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适应问题。【结果】定居牧民对变迁环境总体适应水平加权值为良,因子分析提取出社会文化、生产经营、政治与信息途径、培训、政策与制度五类因子综合评价少数民族定居牧民变迁环境的适应水平,其中社会文化因子适应水平最高,培训因子适应水平最低。【结论】由游牧到定居的变迁中,政府与基层组织发挥引导职能,实施有效的培训方案提升牧民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水平,促进生产方式转型,缩短牧民新环境的适应过程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 定居牧民 参与旅游业 生态旅游区
下载PDF
新疆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水平研究——以巴音布鲁克为例
3
作者 苏守红 姚娟 《农业展望》 2021年第3期28-34,共7页
定居是牧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从牧民视角出发,评价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水平,探讨定居工程目标的实现和牧民增收的有效协调机制,能够为更好地实现牧民城镇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旅游区为实证点,以少数民族定居牧民... 定居是牧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从牧民视角出发,评价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水平,探讨定居工程目标的实现和牧民增收的有效协调机制,能够为更好地实现牧民城镇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旅游区为实证点,以少数民族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感知与行为特征为测量工具,提取生产生活方式、定居后的生活便利、社会福利以及定居后的感受四类因子综合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水平,结果显示,定居牧民的城镇化总体水平为良,其中定居后的生活便利水平最高,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水平最低;在牧民由游牧到定居的生计变迁中,政府与基层组织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实施有效的培训方案提升了牧民从事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水平,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型,缩短了牧民完成城镇化的时间。最后,提出了推动新疆定居牧民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定居牧民 城镇化水平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