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合理化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睿超 《行政与法》 2020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对于设定行政许可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实践中却无法有效运用,主要原因是未能对是否需要设定行政许可进行科学的评价。从政府规制理论出发,行政许可既有正当性基础,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不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对于设定行政许可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实践中却无法有效运用,主要原因是未能对是否需要设定行政许可进行科学的评价。从政府规制理论出发,行政许可既有正当性基础,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不能滥用。只有通过从正向上判断设定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反向上合理排除其它可替代方案这一套合理化分析框架的论证,才能科学评价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以此分析框架为出发点来评判网约车行业"三证"的行政许可可以发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约车服务应当创新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许可 设定范围 网约车 政企合作
下载PDF
行政许可范围变迁的历史逻辑——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视角的考量
2
作者 邹玉政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考察行政许可范围变迁的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运行轨迹:行政许可的萌芽—现代行政许可制度的生成—行政许可范围的扩张—行政许可范围设定的理性化。这一现象并不是一个逻辑上自满自足的领域,而是植根于特定时代人们之间的相... 考察行政许可范围变迁的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运行轨迹:行政许可的萌芽—现代行政许可制度的生成—行政许可范围的扩张—行政许可范围设定的理性化。这一现象并不是一个逻辑上自满自足的领域,而是植根于特定时代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其内在逻辑机理蕴藏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化和整合状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行政许可 设定范围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的法理解读——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为分析视角
3
作者 蒋明华 邹玉政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理性化的行政许可范围的设定,应当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为目标,从克服市民社会不自足性出发,充分尊重市民社会的独立性,确立公共利益优位的理念,以私权保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正... 理性化的行政许可范围的设定,应当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为目标,从克服市民社会不自足性出发,充分尊重市民社会的独立性,确立公共利益优位的理念,以私权保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正是契合了上述基本要求,对中国此后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 行政许可 设定范围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范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学明 苗月霞 《中国人事科学》 2018年第9期21-28,共8页
本文以现行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我国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分析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范围设置的政策导向。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范围,既要保持公... 本文以现行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我国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分析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范围设置的政策导向。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范围,既要保持公务员基本制度及其法规之间的衔接配套,又要充分体现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职位特点,坚持自上而下的统筹与自下而上的推动相结合,有序推进、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职位设置范围 执法职责
下载PDF
OIML R61国际建议中置零准确度要求分析
5
作者 丁京安 钟瑞麟 +2 位作者 蔡常青 姚弘 张跃 《衡器》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针对衡器置零这项功能,简述2004(E)版OIML R61中所述置零项的检查与1996(E)版的差别,及与非自动衡器国际建议OIML R76的异同。
关键词 置零范围 置零准确度
下载PDF
论抵押物范围的设置 被引量:3
6
作者 彭鸣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9,共4页
《担保法》34条、37条在规定"可以作为抵押权标的物的财产范围"的同时,又规定"不得设置抵押财产的范围"。就其立法技术而言,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样的立法对抵押合同的当事人在选择抵押物时形成困惑,它与现代市场经... 《担保法》34条、37条在规定"可以作为抵押权标的物的财产范围"的同时,又规定"不得设置抵押财产的范围"。就其立法技术而言,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样的立法对抵押合同的当事人在选择抵押物时形成困惑,它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存在明显的矛盾和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能作为担保的物的价值及属性是不断变化的,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日益增多。因此,抵押权的立法,应摆脱传统立法中的保全抵押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抵押权作为一种财产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物 范围设置 立法缺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