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社会交往: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组织化实践路径 被引量:18
1
作者 毛一敬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0,共8页
家庭交往弱化和社区交往萎缩造成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困境,是农村老龄化危机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宜昌马村老年志愿服务队重建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实践为样本,分析“低成本、高福利”的老人精神慰藉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志愿服务队以老人同... 家庭交往弱化和社区交往萎缩造成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困境,是农村老龄化危机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宜昌马村老年志愿服务队重建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实践为样本,分析“低成本、高福利”的老人精神慰藉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志愿服务队以老人同辈群体为对象、以村庄社会为空间、以公共参与为媒介,在需求瞄准、资源激活、组织动员三重机制作用下,重建老年人社会交往,回应老年人精神需求,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在城市化带来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作为一种“集体化”和“组织化”的老人村庄生活新形式,通过志愿服务队重建老人社会交往不失为应对农村老龄化危机的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危机 精神慰藉 社会交往 老年人自组织
下载PDF
社区服务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基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志阳 张文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4-38,共5页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服务有利于提升自组织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优化社区自组织的网络结构和提高社区自组织发育程度;有利于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有利于提高社区自组织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服务有利于提升自组织整合社区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优化社区自组织的网络结构和提高社区自组织发育程度;有利于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有利于提高社区自组织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当前社区服务存在定位错位、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文章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例,提出完善社区服务、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自组织能力 居家养老
下载PDF
“俱乐部+”老年教育的价值意蕴、自组织逻辑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黄美初 眭依凡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4,共8页
在积极老龄化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日趋广泛和迫切。相较于理性和逻辑性教育,老年教育学员更能接受激发其感性和想象的教育活动,更倾向于“自我导向为主”、能够满足老年人“偏好”的情感体验式的俱乐部式教学活... 在积极老龄化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日趋广泛和迫切。相较于理性和逻辑性教育,老年教育学员更能接受激发其感性和想象的教育活动,更倾向于“自我导向为主”、能够满足老年人“偏好”的情感体验式的俱乐部式教学活动。“俱乐部+”老年教育具有“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学习动力的内生性、学习资源的生长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收费的适配性”五个维度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其发展价值,其“自我驱动”和“有序发展”的特征契合发展的自组织逻辑。“俱乐部+”老年教育主要有中心辐射模式、社区入驻模式、养老院入驻模式、企业举办模式、学校共建模式五种模式。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俱乐部+”老年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培育发展团体或互助小组,建设老年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营造开放协同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切完备的政策保障,增加自组织学习的有效能量;正规与非正规学习相结合,提升俱乐部老年学习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俱乐部 老年教育
下载PDF
城市社区自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敬老文化营造——以闽南某社区“老年陪聊队”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春娴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8-12,共5页
社区自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老年陪聊队"具有社会自组织的特点。通过对闽南某社区"老年陪聊队"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陪聊队"形式灵活,聊天队的成员运用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通... 社区自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老年陪聊队"具有社会自组织的特点。通过对闽南某社区"老年陪聊队"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陪聊队"形式灵活,聊天队的成员运用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子女"孝老"文化的教育、对"助老"文化的推崇、对"敬老"文化的宣传,营造了城市社区的爱老敬老文化氛围,培育了城市社区志愿精神,也增强了城市社区的凝聚力,使得城市社区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自组织 老年陪聊队 社区建设 敬老文化
下载PDF
农村养老与养老自组织发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甘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8,共11页
在市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已然发生变迁,家庭结构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家庭发展目标发生了城乡分离,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养老成为新的时代议题。在当下的农村社会中,老人农业与新农保已经极大地解决了农... 在市场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已然发生变迁,家庭结构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家庭发展目标发生了城乡分离,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养老成为新的时代议题。在当下的农村社会中,老人农业与新农保已经极大地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但老人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满足,这就促生了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硬核。通过对中部G村老年人协会的实地调研发现,该协会可以通过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组织形式来实现村庄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动员,以制度输入、资源供给、老年精英引导为机制,来达成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双重养老需求的低成本解决。基于对老年人协会运转逻辑的深入挖掘,认为在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的情景下,乡村场域仍具备人力资源和社会性基础来满足村庄内部养老的自我供给,所以,外部资源的供给并非是决定性要素,如何将村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与配置才是关键。而外部资源输入和制度嵌入作为组织动力可以很好地激活已有的内部资源并保障其顺利运转,从而形塑以村庄为单位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基于此,在农村社会可普遍建立养老自组织,撬动农村内部资源,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养老需求 养老自组织 老年人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