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锚的铸造:一个职教本科毕业生职业困顿的自我民族志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宇正 《当代青年研究》 2023年第6期89-100,共12页
职业困顿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的负向感受,会伴随职教本科生学习、求职、入职的全过程。职业院校通过学校规训向学生植入职业锚,但学校教学反而使学生丧失胜任职业的信心。朋辈交往过程中,学生会以兴趣爱好或身份“势差”为名... 职业困顿是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的负向感受,会伴随职教本科生学习、求职、入职的全过程。职业院校通过学校规训向学生植入职业锚,但学校教学反而使学生丧失胜任职业的信心。朋辈交往过程中,学生会以兴趣爱好或身份“势差”为名主动调整社交网络,扩展自身职业进路,但周围环境易导致学生陷入“浅尝辄止、技能不深”的困局。步入职场,职教本科毕业生会首先渴望觅求本专业领域的岗位,但又由于资质过剩问题,引发其在职业选择上的矛盾。整体上看,机械式的教育方式通过规训、宰制改变了学生对职业的真实理解,为此需要发展福柯的反抗策略,为学生的“斗争”与“归顺”寻求铸造职业锚的中间栖地。具体而言,可通过理性探求与理智突围破除惯性学习与求职思维,凭借内在追寻与外在协调相融的方式让个体的职业价值更具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自我民族志 职业困顿 权力 职业理性
下载PDF
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一个农村“80后”阶层突围者的自我民族志
2
作者 肖国超 蔡文伯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5-30,共16页
寒门子弟能否向上流动是衡量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是什么?作者以局内局外双重视角和夹叙夹议的方式凸显个人反思,呈现个人成长叙事和学理思考两条主线,旨在回答底层苦难经历与教育奋斗、阶层突围的密... 寒门子弟能否向上流动是衡量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是什么?作者以局内局外双重视角和夹叙夹议的方式凸显个人反思,呈现个人成长叙事和学理思考两条主线,旨在回答底层苦难经历与教育奋斗、阶层突围的密切关系。物质条件的窘迫、农业劳动的艰辛、家人的耳提面命等能促使寒门子弟早早洞悉自己的命运,不仅使其养成自律克制、勤俭节约、孝顺懂事的品格,也驱使其加强时间管理、锤炼心志和移情父母并与之结成命运共同体,还激发出强烈的向上流动意愿和内驱力;重要他人的助力、环境文化的熏陶、社会结构机会、特定机缘与情势是助推寒门子弟阶层突围的外驱力,与底层家庭原因引发的内驱力共同驱动寒门子弟实现阶层突围。因此,底层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本,成为寒门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密钥,进而脱离“子承父业”的泥沼,解除阶层代际传递的“魔咒”;底层家庭要注重子女抗逆力的培养,促使其养成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积极地、理性地应对逆境;寒门子弟要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将有限的家庭资本转化为学业成就;社会应重视教育在促进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弱势家庭子女就学政策,对教育机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予以帮扶,进而帮助更多寒门子弟找到突破阶层代际传递的“黑匣子”,实现阶层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寒门子弟 阶层突围 自我民族志 阶层固化 教育公平
下载PDF
为何所困:一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生成的自我民族志 被引量:1
3
作者 奂婷婷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3年第2期32-37,97,共7页
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子的知心人与引路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业倦怠现象极为常见并引发学界关注。围绕个体在“身份建构”中的向往、确认、迷失、逃离与再协商,本研究以自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从另一角度探究辅... 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子的知心人与引路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业倦怠现象极为常见并引发学界关注。围绕个体在“身份建构”中的向往、确认、迷失、逃离与再协商,本研究以自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从另一角度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研究发现,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辅导员为时间所困,为情绪所扰,为双重身份所忧,为科层体系所规训,为自我认知所惑,为“镜中我”所累。基于此,明确辅导员“育人”首要身份,顶层设计并支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能有效促进辅导员自我身份的协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走出身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自我民族志 身份
下载PDF
背包旅行与身份构建:一名已婚女性背包客的自我民族志
4
作者 孙琼 李林 黄先开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9-1210,共12页
文章借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讲述了一名已婚女性的背包客旅行之路。研究发现,父母的旅游行为是背包旅行代际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父辈对子女身份构建隐形影响的体现;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已婚女性因其“依附者”角色而被排除在背包客之外... 文章借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讲述了一名已婚女性的背包客旅行之路。研究发现,父母的旅游行为是背包旅行代际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父辈对子女身份构建隐形影响的体现;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已婚女性因其“依附者”角色而被排除在背包客之外,已婚女性背包客之路象征着已婚女性对社会角色刻板印象、文化观念和消费主义的抗争。研究表明,已婚女性背包客身份构建,打破了传统社会角色认知,塑造了新的社会角色特征,发展了背包客身份构建理论。背包客身份的构建不仅发生于与普通旅游者对立的“不同”,也产生于个体对自决的追求。现代背包客可以通过自决,实现对幸福感的追寻,反思消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已婚女性背包客 社会角色 自决
下载PDF
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影响——基于主体体验视角的自我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勇为 韩晓琴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6期98-109,共12页
采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去阐述自我生活经历与教育信息化的过往,进而揭示教育信息化对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引发相关方面的共鸣和促成视域融合。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为构建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促进了教... 采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去阐述自我生活经历与教育信息化的过往,进而揭示教育信息化对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引发相关方面的共鸣和促成视域融合。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为构建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但教育信息化自身也有局限性,其影响成效受制于区域经济、教育传统且亦存风险。经济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需要在软硬件方面“两手抓”才能更好地让师生受益。基于此,未来相关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软""硬"结合,协同提升信息化设备及其使用者的现代化水平;区校联动,探索本土化、创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纵横交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信息化 影响 自我民族志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价值守望:一项自我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建华 严淑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4,共5页
重述历史,是为了阐释现实。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劳动教育的“真实图景”,折射出劳动教育所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人生似乎“处处是劳动”,原来的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身体劳作的规训助益认知的发... 重述历史,是为了阐释现实。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劳动教育的“真实图景”,折射出劳动教育所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人生似乎“处处是劳动”,原来的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身体劳作的规训助益认知的发展,身体力行的劳动促进情感的交流,身体受累的劳作锤炼心志的成熟。面向未来顺应新时代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校内与校外、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实现互动融合,把劳动教育引向纵深发展,需坚守劳动教育“劳动性”和“教育性”,积淀形成新型的劳动教育样态,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价值守望 自我民族志 劳动性 教育性
下载PDF
重构自我与召唤读者——自我民族志中的叙事与读者关系研究
7
作者 姜月婵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自我民族志作为近年来民族志的一种新取向,正是人类学转向自我研究的产物。它采用自我叙事的形式,着力于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生活重构。自我民族志的自我叙事属性,一方面要求自我反思和自我重构,另一方面需要与读者互动。对自我进行反... 自我民族志作为近年来民族志的一种新取向,正是人类学转向自我研究的产物。它采用自我叙事的形式,着力于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生活重构。自我民族志的自我叙事属性,一方面要求自我反思和自我重构,另一方面需要与读者互动。对自我进行反思重构以及召唤读者加入,这是自我民族志自我叙事的两大要求。研究从重构自我与召唤读者两个视角对自我民族志中的自我与叙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自我叙事 自我重构 召唤读者
下载PDF
体育学的想象力: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写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智慧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个体运动行为叙事的本体论考察在体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个体经验问题化"构成了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的核心。从范式与内涵、叙事文本与书写以及镜像与本质3个角度阐释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 个体运动行为叙事的本体论考察在体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个体经验问题化"构成了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的核心。从范式与内涵、叙事文本与书写以及镜像与本质3个角度阐释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写。1)从范式与内涵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对研究者"在场"的强调,是我看"我"的内在自省,也是他看"我"本体经验系统叙事,作为本体认知转向的个体运动行为志试图在"他群"与"自我"之间建立关联;2)从叙事文本建构和书写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呈现的关键是突出作者的"主体性","个体经验问题化"及其反思是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书写和理论呈现的核心,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发展体育学想象力的重要线索和实践空间;3)从镜像与问题的本质上来看,个体的"心灵考古"与"行为反思"有助于接近问题的本质,"我"成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我"对运动参与的具身体验,公共性、建构性与纪律性是"将自己作为方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志 自我民族志 体育参与 主体性 行为叙事
下载PDF
自我的表征与社会的隐喻:“自我民族志”析论及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2011年以来,武汉大学朱炳祥教授基于《对蹠人》系列民族志研究,提出了“主体民族志”概念,给出了“主体民族志”实践路径,为超越后现代实验民族志开辟了新的方向,推进了实验民族志在中国的发展。朱炳祥教授近年来的新著《自我的解释》... 2011年以来,武汉大学朱炳祥教授基于《对蹠人》系列民族志研究,提出了“主体民族志”概念,给出了“主体民族志”实践路径,为超越后现代实验民族志开辟了新的方向,推进了实验民族志在中国的发展。朱炳祥教授近年来的新著《自我的解释》和《知识人》,一方面,继续践行“主体民族志”思想,是在“主体民族志”思想的整体观照之下完成的;另一方面,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逐渐显露以“自我”为研究取向的另外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实验民族志——“自我民族志”——之底色与亮色。它们直接指向和叩问“个体自我”和“群体自我”之双重维度的“自我”,初步彰显“自我民族志”所蕴含的独特理论价值,对于“后现代实验民族志之后民族志如何前行”这个问题场域有着新的扩展意义。对此问题的深入揭示,可以进一步推动民族志范式和理论的更新、发展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主体民族志 《自我的解释》 《知识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