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合并不稳定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晓滨 尹自龙 +2 位作者 王强 路奎元 孙常太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不稳定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41例合并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判...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不稳定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41例合并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判定神经功能,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价颈肩轴性痛程度,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率指数(CCI),在MRI上测量脊髓扩大程度。结果平均随访43个月后,患者JOA评分由术前(7.12±0.9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4.73±1.12)分(t=35.28,P〈0.001)。术前CCI平均为(10.36±1.69),与术后(10.87±2.05)相比无明显变化(t=1.11,P〉0.05)。颈椎轴位MRI显示最狭窄处脊髓面积由术前(0.22±0.05)cm^2增至术后(0.62±0.09)cm^2(t=14.15,P〈0.001)。术后NDI为(12.90±3.46)分较术前(24.46±6.61)分,明显缓解(t=15.59,P〈0.001)。结论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合并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功能,维持颈椎的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节段不稳 椎板成形术 侧块螺钉
原文传递
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宏军 范顺武 +3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东 刘叶 马江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相上被分为4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年龄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26.8%(93个)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其中以椎间盘退变程度为1,2级的节段最为多见,与其他各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r=0.937,P<0.05),向前水平不稳和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明显相关,差异成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影像测量的腰椎不稳定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节段不稳定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章允志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 加权像分为 5级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 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 ,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 ,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章允志 李家顺 贾连顺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子卫 吴巨海 +1 位作者 刘传太 林舟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983-984,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组进行牵引/负重动态摄片,观察病变椎间盘纵向位移范围,并与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间无明显性差异;椎间盘源性...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组进行牵引/负重动态摄片,观察病变椎间盘纵向位移范围,并与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和正常组间无明显性差异;椎间盘源性腰痛组与椎间盘退变无腰痛组间有明显性差异。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常规X线检查未能显示的椎间隙节段纵向不稳定,通过牵引/负重动态摄片可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动态摄片 X线检查 MRI扫描 椎间盘造影
下载PDF
PE-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患者腰椎功能和远期退变的影响
6
作者 胥世凡 石新成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患者腰椎功能和远期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患者腰椎功能和远期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PE-TLIF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髓核摘除术治疗,PETLIF组采用PE-TLIF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远期退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PE-TLIF组患者的各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PE-TLIF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PE-TLIF组患者治疗疗效为76.67%,对照组为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E-TLIF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00%,对照组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E-TLIF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LIF治疗术可以更快地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可以更快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髓核摘除术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责任节段上位固定椎与邻近上位椎体不稳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策略
7
作者 李熹 刘磊 +9 位作者 张哲 徐玉柱 汪沛漾 李骁龙 刘国臻 张乐乐 谢志阳 陶禹澳 樊攀 王运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8-668,共11页
目的探讨术前存在责任节段上位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 vertebra,UIV)与邻近上位椎体(UIV+1)不稳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远期疗效及UIV与UIV+1不稳定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 目的探讨术前存在责任节段上位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 vertebra,UIV)与邻近上位椎体(UIV+1)不稳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远期疗效及UIV与UIV+1不稳定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2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19例、女146例,年龄(64.93±9.76)岁(范围32~86岁)。在术前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UIV与UIV+1节段的矢状面成角(sagittal angulation,SA)和矢状面平移(sagittal translation,ST),将SA>10°或ST>2 mm的患者纳入不稳定组,再根据是否行包括UIV+1的扩大融合术分为不稳定非扩大手术组与不稳定扩大手术组,其余患者纳入稳定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末次随访SA、ST与术前的差值记作△SA、△ST;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评估临床疗效。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影像学指标与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术前SA和ST的临界值。结果全部患者随访(73.53±12.92)个月(范围61~108个月)。稳定组124例,男61例、女63例,年龄(64.31±9.83)岁(范围44~82岁);不稳定非扩大手术组59例,男22例、女37例,年龄(65.76±11.01)岁(范围32~86岁);不稳定扩大手术组82例,男36例、女46例,年龄(65.26±8.68)岁(范围47~80岁)。末次随访时不稳定非扩大手术组△SA为0.90°±1.97°、△ST为(0.77±1.27)mm,高于稳定组的0.25°±1.57°和(0.34±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4,P<0.001;t=2.311,P=0.022)。末次随访时不稳定非扩大手术组VAS评分为(2.28±0.83)分、ODI为5.91%±3.46%、JOA评分为(24.11±1.78)分、JOA评分改善率为60%,低于稳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节段性不稳定 矢状面成角 矢状面滑移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中与腰痛相关的影像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放 张志成 +2 位作者 关凯 赵广民 单建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上节段不稳定、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Modic改变等的特征性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46例,按照影像学特点和腰痛症状是... 目的:探讨影像学上节段不稳定、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Modic改变等的特征性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46例,按照影像学特点和腰痛症状是否存在进行分析,提取节段不稳定、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Modic改变各相关影像学数据,使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OR值及其可信区间,衡量影像学危险因素与腰痛发生的相关性强度,观察节段性不稳定、HIZ、Modic改变等因素与腰痛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8岁(35~86岁),腰痛者170例,无明确腰痛者76例,腰痛的发生率为69.1%。腰痛患者的VAS评分为3.5~9.0分,平均5.67分。伴HIZ患者80例,其中腰痛66例,腰痛的阳性率为82.5%,χ2=9.96,P<0.01,OR值=2.81,95%可信区间1.48~5.34;Modic改变64例,其中腰痛56例,腰痛阳性率87.5%,χ2=13.71,P<0.01,OR值=4.18,95%可信区间:1.96~8.90;Modic分期Ⅰ期7例,有腰痛6例,腰痛阳性率85.7%;Ⅱ期44例,有腰痛40例,腰痛阳性率90.9%;Ⅲ期13例,有腰痛10例,腰痛阳性率76.9%。伴节段性不稳定88例,有腰痛74例,腰痛阳性率84.1%,χ2=14.41,P<0.01,OR值=3.41,95%可信区间:1.81~6.43。HIZ、Modic改变、节段性不稳定与腰痛症状呈高度相关(P<0.05)。结论:腰椎节段不稳定、HIZ、Modic改变是腰椎管狭窄患者腰痛产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管狭窄症 节段性不稳定 MODIC改变 HIZ
下载PDF
双侧肌间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升华 冯华龙 +1 位作者 赖居易 蓝志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8-602,共5页
[目的]比较双侧肌间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手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的L4/5椎管狭窄伴失稳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 [目的]比较双侧肌间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手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的L4/5椎管狭窄伴失稳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采用肌间隙入路,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肌间隙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后正中组(P<0.05),但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后正中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肌间隙组的FCSA/TCSA比值均显著大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相比,双侧肌间隙入路TLI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保留更多的多裂肌的功能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节段不稳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肌间入路 后正中入路
原文传递
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忠来 唐天驷 +2 位作者 杨惠林 洪天禄 姚飞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有症状的腰椎弓峡部裂滑脱患者分为两组(轻 中度组和重度组 )进行过屈 /过伸、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 ,观察水平位移范围与矢状面旋转角度 ,并与正常组 (10例成年男性自愿者 ...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滑脱动态摄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有症状的腰椎弓峡部裂滑脱患者分为两组(轻 中度组和重度组 )进行过屈 /过伸、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 ,观察水平位移范围与矢状面旋转角度 ,并与正常组 (10例成年男性自愿者 )和无症状组 (8例无症状腰椎峡部裂者 )比较。结果 :正常组与无症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轻 中度症状组与重度症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动态滑移密切相关 ;常规前屈 /后伸及过伸 /过屈位X线检查未能显示的节段不稳定 ,通过牵引 /负重动态摄片可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滑脱 动态摄片 节段不稳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春 林海 +3 位作者 莫靖煊 时福东 吴冠男 张世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33-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31例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C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并计算椎管扩大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手术时间为(178.25±10.0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8.06±40.69) mL,术后引流量为(188.45±111.78) mL。术后C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扩大率为77.10%±10.56%,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81.39%±9.78%。术后颈椎ROM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5例,C神经根麻痹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螺钉松动、脱落和扩大的椎管再关门现象。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门轴侧和侧块固定节段骨融合良好。结论:颈后路微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伴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管的减压、脊髓功能的改善和颈椎的稳定重建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节段不稳 椎管扩大成形 微钛板 侧块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与核心肌群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鸿生 罗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15期1-4,共4页
腰椎的节段性失稳和失控制是引起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高核心肌群尤其是躯干深层肌群的肌力和控制能力是增加腰椎稳定性和控制性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CNSLBP与核心肌群的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CNSLBP的治疗方... 腰椎的节段性失稳和失控制是引起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高核心肌群尤其是躯干深层肌群的肌力和控制能力是增加腰椎稳定性和控制性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CNSLBP与核心肌群的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CNSLBP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核心肌群 节段性失稳
原文传递
节段性不稳在脊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杨旭铭 熊鹰 牟东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节段性不稳在治疗脊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80例脊椎滑脱症患者,过度前屈-过伸X线动态观察,分析其滑脱的范围与临床表现及脊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脊椎滑脱的程度不... 目的研究节段性不稳在治疗脊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80例脊椎滑脱症患者,过度前屈-过伸X线动态观察,分析其滑脱的范围与临床表现及脊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脊椎滑脱的程度不成正比,临床症状越严重其滑脱长度越大,轻度症状可逆滑移(2.4±0.8)mm,中度症状可逆滑移(4.7±1.3)mm,重度症状可逆滑移(6.3±1.2)mm,三者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脊椎滑脱的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关,其临床症状越严重说明滑脱的范围越大,其手术的指征取决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不稳 脊椎滑脱症 临床症状 滑移范围
下载PDF
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
14
作者 彭小勇 李挺 +1 位作者 丁立林 徐庆刚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节段性不稳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LDH伴节段不稳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 目的评价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节段性不稳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LDH伴节段不稳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单纯髓核摘除术联合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患者疼痛、腰椎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术后随访3~5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固定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RO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a Mac Nab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可有效改善单节段LDH伴节段不稳的临床症状,同时实现固定节段的稳定,且保留节段运动功能,远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节段性不稳 髓核摘除 Isobar动态固定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节段性不稳定在颈椎病性脊髓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清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2-484,共3页
复习100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正常成人49例作为对照,在颈椎侧位及伸、屈位X线片上测量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功能Ⅰ径、功能Ⅱ径,颈伸位时椎体后滑距离,椎体后缘骨刺。将颈椎管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作为... 复习100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正常成人49例作为对照,在颈椎侧位及伸、屈位X线片上测量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功能Ⅰ径、功能Ⅱ径,颈伸位时椎体后滑距离,椎体后缘骨刺。将颈椎管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作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判断标准,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为椎管狭窄组(A组),其余为非狭窄组(B组),将正常成人组定为C组。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JOA法对脊髓病患者(A、B组)的颈脊髓功能做出评估。结果显示:A、B组中节段性不稳定(segmentalinstability,S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不稳定程度(颈椎后滑)无明显差异。脊髓病损程度A组重于B组,在A组中与滑移程度正相关。A组功能Ⅰ径<Ⅱ径,B组功能Ⅰ径>Ⅱ径,提示节段性不稳定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具有致病作用。颈伸位时椎体后滑使功能Ⅰ径小于12mm为脊髓受压的临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节段性不稳 脊髓压迫症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前路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意强 韦国平 +2 位作者 杨文彬 王成日 黄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3月-2012年2月,对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患者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其中男2...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3月-2012年2月,对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患者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58岁,平均46岁。病程5~32个月,平均16个月。均为单节段病变,病变节段:L3、4 2例,L4、5 20例,L5、S1 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统计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查腰椎X线片和腰椎三维CT成像,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Cobb角变化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1 mL,卧床时间平均5 d,住院时间平均11 d。术中腹膜撕裂2例、腰升静脉撕裂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髂骨取骨处疼痛4例、非对称性下肢皮温升高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复发,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逆向射精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腰椎MRI示减压彻底。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31例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达骨性融合。 结论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避免了对腰椎后方结构的破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椎间融合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隐性腰椎不稳
原文传递
小切口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诗成 潘磊 +3 位作者 刘青华 薛厚军 李捷 陈伟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2月应用小切口单节段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32例病例资料,L4/511例,L3/415例,L2/36例。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18年02月应用小切口单节段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32例病例资料,L4/511例,L3/415例,L2/36例。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角,活动度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46±15)min;术中出血量(65±38)ml。VAS评分、0DI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背侧和腹侧高度增加3.8 mm和4.4 mm,融合节段前凸角为12.4°,节段活动度为2.15°和2.35mm。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在随访过程中得到完全缓解。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不稳,XLIF联合侧路椎弓根钉固定作为一种微创脊柱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侧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
下载PDF
腰椎节段不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卫新 章稼 +1 位作者 何怀 昝云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5 7例L4~ 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 ,2 2例L4~ 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 ,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 ,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 ,... 目的 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5 7例L4~ 5节段不稳患者作为疾病组 ,2 2例L4~ 5节段手术患者作为术后对照组 ,19例健康检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拍摄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位X线片 ,CT扫描测量关节突形态 ,3 6例腰椎节段不稳患者行MRI检查 ,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前屈移位不稳患者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偏向矢状 ,旋转不稳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 ,关节突全切患者存在前移不稳。结论 关节突矢状方向排列和椎间盘退变与前移不稳有关 ,可能是腰椎滑脱的原因 ,而韧带损害与旋转不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节段不稳 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退变 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植骨融合在腰椎不稳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宏 廉凯 晏雄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23例﹙27个节段﹚腰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辅助以rhBMP-2结合nHAC...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23例﹙27个节段﹚腰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辅助以rhBMP-2结合nHAC椎间植入融合椎体。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手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按照JOA评价标准,优1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6.9%。结论 rhBMP-2结合nHAC行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 脊柱不稳
下载PDF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士清 王坤正 +1 位作者 程斌 熊明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45-647,共3页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2 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 (cage)治疗。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2 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 (cage)治疗。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 ,优 14例 ,良 6例 ,融合区均骨性愈合 ,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 ,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隐性腰椎不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