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初探(Ⅱ)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生伟 徐仲 +1 位作者 张寒霜 史芝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7,共5页
对应用浸种处理获得的变异后代 ,进行了叶绿素、糖、蛋白质、维生素C及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的测定。试验表明 :该方法对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 ,对叶绿素、糖。
关键词 烤烟 浸种法 外源DNA导入 变异 遗传转化
下载PDF
SPSS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运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成 《农业网络信息》 2018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以农学试验中水稻种子浸种方式对水稻种子浸种过程中吸水情况的影响这一具体的试验为例,完整地阐述了试验设计,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这一具体的试验过程,利用SPSS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试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做了完整的描述。... 本文以农学试验中水稻种子浸种方式对水稻种子浸种过程中吸水情况的影响这一具体的试验为例,完整地阐述了试验设计,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这一具体的试验过程,利用SPSS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试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做了完整的描述。通过本试验使初学者对方差分析的作用有了重要的认识,并对操作的注意事项给出完整的描述,为科技工作者利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水稻浸种 浸种方式
下载PDF
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尚春雨 万璐璐 +7 位作者 严逸男 刘明月 李家明 陈露 李祖亮 李洪龙 钟凤林 林义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_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_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GA_3浸泡(T4)4种浸种方法,28℃浸种12h后30℃恒温催芽,测定各处理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壮苗指数、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各处理丝瓜种子萌发第2天胚轴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结果】各处理丝瓜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高低顺序均为T2>T3>T4>T1,T2比T1发芽势提高了38%,发芽率提高了59%,壮苗指数增加了0.007。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在种子萌发初期会提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生长素(IAA)、玉米素(TZ)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在种子萌发时较低,随后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在种子萌发第3天后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从丝瓜种子胚轴横切面可以看出,T2处理维管束横切面面积最大,表明该处理可促进胚轴维管束细胞的发育,使维管束更加发达。【结论】在丝瓜种子育苗过程中,破壳并采用200mg/L GA_3浸泡是获得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浸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浸种 浸种方法 种子萌发 内源激素
下载PDF
香果树种子萌发试验
4
作者 赵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本文以香果树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培养温度、浸种温度、贮藏方法和播种基质对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更有利于香果树种子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黑暗12 h、30℃光照12 h,种子发芽率为78.67%,发芽势为70.67%,且萌发启... 本文以香果树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培养温度、浸种温度、贮藏方法和播种基质对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更有利于香果树种子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黑暗12 h、30℃光照12 h,种子发芽率为78.67%,发芽势为70.67%,且萌发启动时间最早;香果树种子种皮较薄,透水透气性好,经过20℃水浸种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表现最佳,分别为48.00%、23.00%;不同贮藏方法和播种基质对香果树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室温干藏为香果树种子最佳贮藏方法,室温干藏后香果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53.68%、38.60%;泥炭、河沙、椰糠和营养土4种播种基质中泥炭中香果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69.67%、60.00%,为香果树最佳播种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种子萌发 培养温度 浸种温度 贮藏方法 播种基质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壳寡糖对硬水灌溉下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嘉欣 高艳明 +3 位作者 李建设 李露露 李稼润 王花 《蔬菜》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筛选出最适宜培育黄瓜壮苗的壳寡糖处理方式及浓度,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壳寡糖浸种(200、400倍)及苗期叶面喷施(500、800倍)组合处理来调控黄瓜幼苗的生长。结果表明:用硬水浸种加苗期进行3次800倍壳寡糖... 为筛选出最适宜培育黄瓜壮苗的壳寡糖处理方式及浓度,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壳寡糖浸种(200、400倍)及苗期叶面喷施(500、800倍)组合处理来调控黄瓜幼苗的生长。结果表明:用硬水浸种加苗期进行3次800倍壳寡糖溶液喷施处理的壮苗效果最优,其相比于对照,最大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根冠比提高21.4%,根体积增大39.6%,根系活力增强50.7%,壮苗指数升高31.6%,G值提升20.0%,脯氨酸含量增加67.7%,丙二醛含量降低45.4%,所以推荐使用硬水浸种加苗期喷施800倍壳寡糖溶液培育壮苗,且分别在子叶平展期、1叶1心期、2叶1心期各喷施1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黄瓜 幼苗 硬水灌溉 浸种方式 叶面喷施
下载PDF
西瓜EMS诱导的突变体筛选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尹丽娟 王春霞 +8 位作者 李陈浩 丁小玲 潘晓娜 于蓉 马含月 陈秀红 杨建强 张显 魏春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01-2416,共16页
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为诱变剂,分别采用浸种法和滴苗法处理西瓜种质M08的种子和幼苗,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叶、花、茎、果实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拍照、记录。在浸种法获得的749株M1代单株中共发现叶片黄化... 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为诱变剂,分别采用浸种法和滴苗法处理西瓜种质M08的种子和幼苗,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叶、花、茎、果实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拍照、记录。在浸种法获得的749株M1代单株中共发现叶片黄化、叶片畸形、雄花簇生、瓜胎形状变异等15种突变类型,总突变率达到20.56%;通过滴苗法共成活689株M1代单株,包含10种变异类型,总变异率为19.30%。M2代种子库共收获443份材料,随机选取其中的132个家系进行表型观测,共得到叶片黄化、子叶连结、叶片畸形、叶缘内卷、茎并生、果皮条带变异、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等13种变异类型,总突变率为5.21%。对叶色黄化转绿突变体M1-5家系的M2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观测及光合特性分析得出,在转绿前,光合色素含量较低,叶片呈黄色;在转绿后,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叶色由黄转绿,但仍低于正常M08叶片,随着光合色素的累积,黄化转绿突变体的光合能力得以恢复,可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甲基磺酸乙酯 诱变 浸种法 滴苗法 突变体
原文传递
不同浸种方法对龙须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易可 于辉 +1 位作者 孟祥影 张洁丽 《杂草学报》 2020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温水、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野生龙须草种子。结果表明,除磷酸二氢钾外,其他3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种子的萌发。30℃水温浸种,种子的发芽率从对照的16%提高到32%,差异显著(P<0.05),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会抑... 以温水、磷酸二氢钾、硝酸钾和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野生龙须草种子。结果表明,除磷酸二氢钾外,其他3种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种子的萌发。30℃水温浸种,种子的发芽率从对照的16%提高到32%,差异显著(P<0.05),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会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浓度的硝酸钾和赤霉素浸种都显著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P<0.05)。0.10%硝酸钾和0.010%赤霉素浸种,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60%、56%,是对照的3.75、3.50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草 种子 浸种方式 萌发
下载PDF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外源DNA导入大豆的遗传育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江巨鳌 麻浩 +2 位作者 周治淼 田森林 黎克衡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玉米、西洋参DNA导入大豆,结果表明,该导入方法可降低导入当代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导入后代在生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百粒质量、节数、种脐色、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等性状上产生广泛变异,且许多变异性状...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玉米、西洋参DNA导入大豆,结果表明,该导入方法可降低导入当代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导入后代在生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百粒质量、节数、种脐色、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等性状上产生广泛变异,且许多变异性状(如早熟性、株高)在早世代就能迅速稳定遗传。导入引起的变异频率在D2代为7 6%~18 9%,D3代为21 5%~26 4%,随世代的增加变异频率明显增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性状的变异特点。同时,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提出了导入后代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改良 浸种法 外源DNA 基因导入 大豆 遗传育种
下载PDF
将西洋参 DNA导入大豆实现遗传转化的研究Ⅰ.导入后代形态性状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麻浩 江巨鳌 +2 位作者 田森林 邹冬生 刘塔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3,共3页
用西洋参作 DNA的供体 ,用栽培大豆品种作为受体 ,利用分子育种导入技术之一的“浸种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 ,试图在继续保持大豆营养价值和具有的医疗保健作用的前提下 ,提高其已有的药用成分的含量和导入新的药用成分 ,培育出具更高药... 用西洋参作 DNA的供体 ,用栽培大豆品种作为受体 ,利用分子育种导入技术之一的“浸种法”进行外源 DNA导入 ,试图在继续保持大豆营养价值和具有的医疗保健作用的前提下 ,提高其已有的药用成分的含量和导入新的药用成分 ,培育出具更高药用价值或保健作用的栽培大豆新材料和新品系。目前导入后代在形态、品质和药物成分含量等性状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大豆 浸种法 性状变异 DNA 遗传转化
下载PDF
碱液浸泡法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最佳条件探究
10
作者 贺珍珍 张新悦 +3 位作者 强敏 王展宇 陈克克 强毅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6-18,48,共4页
为了探讨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条件,实验采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浸泡法,探究种皮去除过程中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去皮效果的影响,进而选出最佳去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为1.8%、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0mi... 为了探讨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条件,实验采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浸泡法,探究种皮去除过程中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去皮效果的影响,进而选出最佳去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为1.8%、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0min时去除种皮的效果最好。NaOH溶液浸泡法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方法,实验为研究太白贝母种子休眠过程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种皮 NaOH溶液浸泡
下载PDF
快速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11
作者 李超群 李毅 +3 位作者 张咏梅 陈君婵 李蒙 芦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47-153,共7页
【目的】快速评价唐古特白刺种子的发芽潜力。【方法】对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的生活力,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 【目的】快速评价唐古特白刺种子的发芽潜力。【方法】对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的生活力,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5个因素都是影响唐古特白刺种子生活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其中浸种时间影响最大,浸种温度与TTC浓度次之;试验测得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检测条件是35℃下浸种20 h、0.3%TTC染色液、25℃恒温、黑暗条件下染色15 h,84%的种子表现出强生活力;拟合方程可以预测试验过程中76.8%的情况。【结论】研究筛选出的最优组合可以快速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的生活力,并且回归方程可以检测试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可为后续育苗造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汤浸种 TTC法 染色时间 染色温度 回归分析 种子生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