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a来天山西部积雪与气候变化——以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例 被引量:60
1
作者 高卫东 魏文寿 张丽旭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1967—2000年近33 a来的观测记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季节性积雪、冬季降水、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季节性积雪的长期变化呈增加趋势, 近33 a来年平均增加1 43%; 冬季...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1967—2000年近33 a来的观测记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季节性积雪、冬季降水、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季节性积雪的长期变化呈增加趋势, 近33 a来年平均增加1 43%; 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 其中冬季降水每年平均增加0 12%, 而冬季气温近30 a来升高了0 8 ℃. 对气温时间序列的一次线性倾向估计的倾向值为0 02, 气温变化表现出稳定的升温趋势, 最大熵谱分析表明气温的变化存在 2 1 a、3 6 a、10 7 a的变化周期. 对多年气温季节的变化研究表明, 升温的季节主要是冬季, 而夏季升温不明显;最大熵谱分析表明降水变化存在2 1 a、6 4 a、10 7 a的周期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性特点;逐年最大积雪深度在波动中成逐年增加的趋势, 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密切相关, 33 a来的积雪日数是增加的. 通过对相关因子和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季节性积雪与冬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 与冬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气候变化 相关分析 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被引量:55
2
作者 魏文寿 秦大河 刘明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干寒型”积雪 温度梯度 中国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积雪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马虹 胡汝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27,共5页
研究表明季节性积雪对其下覆冻土的热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雪盖的存在不仅阻隔了冻土层的热能散失,从而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由于积雪本身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容积热容量等特性,延滞了外部气候条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反映冻土热... 研究表明季节性积雪对其下覆冻土的热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雪盖的存在不仅阻隔了冻土层的热能散失,从而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由于积雪本身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容积热容量等特性,延滞了外部气候条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反映冻土热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冻土深度的变化与气温.太阳辐射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地理位置和地形在地─气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中,对冻土的热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季节性 冻土 热状况
下载PDF
阿尔泰山融雪期不同下垫面积雪特性观测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伟 沈永平 +4 位作者 贺建桥 贺斌 努尔兰.哈再孜 吴雪娇 王国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1-499,共9页
2014年3月融雪期间在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区,基于已有的气象和积雪(雪深、雪密度)观测,利用Snow Fork雪特性仪和便携式温度计TP3001,选择草地、水泥地和河冰三种不同的下垫面分别观测了分层积雪密度、液态水含量和雪层温度变化.结果... 2014年3月融雪期间在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区,基于已有的气象和积雪(雪深、雪密度)观测,利用Snow Fork雪特性仪和便携式温度计TP3001,选择草地、水泥地和河冰三种不同的下垫面分别观测了分层积雪密度、液态水含量和雪层温度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下垫面上表层积雪的温度、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积雪特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积雪层底部,河冰和草地与积雪接触面温度日变化过程呈现出"单峰型",而与水泥地接触面上的温度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型";河冰上积雪底部的液态水含量最小且日变化幅度较小,草地次之,水泥上积雪底部液态水含量的波动最大;水泥和草地上底部积雪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为密实化过程,而河冰上积雪底部的积雪因深霜层的形成致使雪密度逐渐减小.对同一下垫面上的积雪而言,水泥和草地上积雪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雪层中间,河冰上雪层的温度廓线沿雪深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积雪与河冰的接触面处.三种下垫面上积雪的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间雪层,雪密度均呈现沿雪深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液态水含量受积雪温度的控制,当积雪温度低于-3℃时,积雪中的液态水可以忽略不计;当积雪温度低于-1℃时,积雪的液态水含量低于1%;当积雪温度大于-1℃时,积雪中出现液态水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液态水含量的波动范围较大,最高可到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季节性积雪 雪密度 液态水含量 积雪温度 snow FORK
下载PDF
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陆恒 魏文寿 +2 位作者 刘明哲 高培 韩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380,共7页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的天山积雪雪崩站2009年2月21-26日及2010年1月26-31日雪特性数据,分析了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垂直剖面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随降雪沉积时间和雪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剖面...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测量的天山积雪雪崩站2009年2月21-26日及2010年1月26-31日雪特性数据,分析了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垂直剖面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随降雪沉积时间和雪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期内,积雪剖面密度中部最大,表层和底层密度较低;新雪层密度随时间的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增大,细粒雪层、中粒雪层、粗粒雪层和深霜层密度随时间推移增加速率逐渐减小;不同深度雪层密度随深度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建立的雪层密度随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而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可以应用两个极易获取的积雪参数(即降雪沉积时间和积雪深度)来推算不同深度的雪层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积雪密度 降雪沉积时间 积雪厚度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琳 吴彦 +4 位作者 何奕忻 吴宁 孙庚 张林 徐俊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93-2200,共8页
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含量及转化有着重大影响.降雪是氮沉降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降雪形成不同厚度和持续期的雪被后,造成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高山植物和高山动... 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含量及转化有着重大影响.降雪是氮沉降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降雪形成不同厚度和持续期的雪被后,造成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高山植物和高山动物)的异质性,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矿化和微生物固持过程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持续性雪被消融期冻融交替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和流失的机制,并针对高山地区未来季节性雪被可能发生的变化,综述了野外原位模拟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开展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影响研究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土壤氮素 冻融交替 高山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影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文静 罗斯琼 +2 位作者 郝晓华 王景元 王宇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471,共17页
选取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部玛曲、玛多和垭口3个野外站点的观测资料,针对不连续积雪过程,研究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的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积雪高反照率的影响,高原东部地区各季节降雪后净短波辐射减小,净辐射... 选取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部玛曲、玛多和垭口3个野外站点的观测资料,针对不连续积雪过程,研究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的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积雪高反照率的影响,高原东部地区各季节降雪后净短波辐射减小,净辐射较降雪前减小60%~140%;积雪积累期内感热、潜热及土壤热通量均减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出现负值。春、秋两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三种形式分配;冬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分配为主,潜热通量较小,日均值在10 W·m^(-2)左右;而夏季积雪消融期潜热通量较大,日均值可达80 W·m^(-2)左右。各季节积雪的反复积累和消融过程对大气及土壤均以降温作用为主。秋季降雪后,气温和浅层土壤温度降低,当土壤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土壤提前进入冻结期;而春季降雪后,则可能使得正在发生融化的土壤又再次冻结。冬季晴天积雪过程中,在积雪积累期,积雪对土壤起增温作用,0~20 cm土壤温度日均值升高1~2℃,导致浅层冻结土壤融化,土壤含水量略增加,在消融期,积雪对土壤仍起降温作用;而冬季阴天积雪对土壤均为冷却作用。夏季积雪积累期较短,降雪对土壤同样起明显的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积雪 积累与消融过程 地表能量通量 土壤水热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源区森林对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伟 沈永平 +4 位作者 贺建桥 贺斌 吴雪娇 陈安安 李红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0-1270,共11页
春季积雪融水是额尔齐斯河河源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为探索森林对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于2014年融雪期在额尔齐斯河河源区的卡依尔特斯河流域,选择草地、林中空地和林下三种不同地貌条件,分别观测积雪消融过程.结果显示:积雪消融过程中,积... 春季积雪融水是额尔齐斯河河源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为探索森林对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于2014年融雪期在额尔齐斯河河源区的卡依尔特斯河流域,选择草地、林中空地和林下三种不同地貌条件,分别观测积雪消融过程.结果显示:积雪消融过程中,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积雪深度的减小是持续发生的,是新雪密实化作用的结果;而雪水当量仅在日均空气温度高于0℃时才出现快速的下降.森林具有显著调节空气温度的功能,三种类型观测点1.5 m处的日平均空气温度表现为草地>林下>林中空地,其中,消融期内草地的平均空气温度(-2.5℃)远高于林下(-5.4℃)和林中空地(-6.1℃);森林的存在显著减小了空气温度的日较差.草地、林中空地和林下积雪消融持续期分别为20 d、43 d和35 d,消融期平均积雪消融速率分别为2.1 mm·d-1、1.5 mm·d-1和1.2 mm·d-1,即:草地>林中空地>林下.另外,单棵树对积雪的消融速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树冠外一定距离内积雪的消融速率约为树冠下积雪消融速率的2倍以上;但由于树冠超过70%的降雪截留效应,树冠正下方的积雪消融结束时间仍提前树冠外侧约10 d.积雪的消融由空气温度和辐射强度共同决定:当日平均空气温度<0℃时,辐射强度对积雪消融影响较大,消融过程可由空气温度和辐射强度共同描述;当温度>0℃时,单独的空气温度可直接反映消融速率的变化.研究还发现,该流域内积雪的消融主要发生在每天的14:00-19:00,该时段内积雪消融量约占全天消融总量的50%以上,这对流域内积雪洪水预报和水资源利用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卡依尔特斯河流域 季节性积雪 森林 积雪消融 度日因子算法
下载PDF
《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的编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米德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中国冰雪冻土图是双全张挂图,供读者了解我国冰川、季节积雪、海河湖冰、冻土及冷生现象等自然现象的分布特征、资源现状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上述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本图的设计和... 中国冰雪冻土图是双全张挂图,供读者了解我国冰川、季节积雪、海河湖冰、冻土及冷生现象等自然现象的分布特征、资源现状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上述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本图的设计和制图综合考虑到以寒色为主,按冰川、积雪和冻土进行分类分级综合,冷生现象设计14种象形符号表示大致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季节积雪 多年冻土 制图 冰雪图 冻土图
下载PDF
高山草甸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俊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彭艳 王滨 常晨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川西高山草甸代表物种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稳定期和雪被融化期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 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川西高山草甸代表物种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稳定期和雪被融化期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冬季,土壤动物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总P 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提高了其真菌/细菌比例,减少了黑褐苔草中微生物总P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降低了其真菌/细菌比例;(2)在雪被形成期,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但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6:0、16:1ω9c、18:1ω7c的含量.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8:1ω7c的含量,但降低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雪被融化期,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细菌表征脂肪酸16:1ω9c的含量,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a15:0和微真核生物表征脂肪酸18:3和20:4的含量;(3)土壤动物对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在雪被融化期,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冬季恶劣环境条件下高山草甸土壤动物仍然对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PLFA 凋落物分解 季节性雪被
原文传递
一次降雪的积雪密实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宝河 左合君 +4 位作者 董智 王嫣娇 杨阳 闫敏 李钢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8-184,共7页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冬季一次降雪后积雪厚度和积雪密度两个指标的持续测量,研究了观测期18d内的积雪密实化过程,分时段和观测时间点对两个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发现积雪厚度具有更好的阶段变化特征,因此依据积雪厚...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冬季一次降雪后积雪厚度和积雪密度两个指标的持续测量,研究了观测期18d内的积雪密实化过程,分时段和观测时间点对两个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发现积雪厚度具有更好的阶段变化特征,因此依据积雪厚度划分法,将积雪密实化过程分为剧烈变化期(前24h)、快速变化期(24h-48h)和稳步发展期(48h之后)三个阶段。其中剧烈变化期和快速变化期分别完成整个积雪密实化过程的52.63%和12.17%,说明积雪在前期较短时间内快速密实;短期内不同观测时间点的积雪密度由于受气温的主要影响出现小幅波动,14:00测得的积雪密度值最高,8:00和20:00差别不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积雪区积雪资源的估算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厚度 积雪密度 气温 季节性积雪
原文传递
季节性雪被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武启骞 王传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22-2432,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雪被格局变化将深刻影响植被的凋落物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循环等过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季节性雪被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氮动态的影...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雪被格局变化将深刻影响植被的凋落物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循环等过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季节性雪被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季节性雪被表现出因地域而异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化格局,一方面通过改变环境温湿度、凋落物质量、分解者动态等直接影响分解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森林群落结构、植被物候、土壤养分等间接地作用于凋落物分解.同时,季节性雪被通过影响氮富集作用、雪被下土壤温湿度、冻融循环、森林群落、雪下动物和微生物等相关因子而改变森林土壤氮循环.本领域未来应开展的研究是:1)全面考虑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季节性雪被格局的变异性,开展不同季节性雪被格局变化的模拟研究;2)开展季节性雪被融雪水淋溶作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氮动态的影响研究;3)阐明不同生态系统和气候带中季节性雪被格局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和土壤氮动态的驱动机制研究;4)量化季节性雪被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氮动态在雪被覆盖期的瞬时影响和无雪期的延续影响,为阐明和模型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凋落物分解 土壤氮循环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过程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河流域季节积雪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志忠 杨大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受气温、降水量、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和下垫面性质所控制和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按积雪期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气温低、雪层薄、雪层内温度梯度大,积雪...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受气温、降水量、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和下垫面性质所控制和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按积雪期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气温低、雪层薄、雪层内温度梯度大,积雪密度小,雪面蒸发强是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剂 流域 季节 积雪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琳 孙庚 +4 位作者 吴彦 何奕忻 吴宁 张林 徐俊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60,共8页
依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等厚度雪被和浅雪),于2008年的秋冬过渡期,连续监测各样带中的雪被厚度和土壤温度,并采用原位培养法测定每月的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以研究不同厚度雪... 依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等厚度雪被和浅雪),于2008年的秋冬过渡期,连续监测各样带中的雪被厚度和土壤温度,并采用原位培养法测定每月的土壤氮素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以研究不同厚度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分别与雪被厚度极显著相关,二次函数关系拟合较好(R2=0.576,0.685),且根据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与雪被厚度的二次函数关系方程可知,25 cm厚的雪被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绝效果;土壤含水量受雪被厚度和土壤温差两个因素的显著影响.在秋冬过渡期末,浅雪梯度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且雪被下的净氮矿化速率与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每月日最低土温均值都分别呈极显著相关,二次函数关系拟合较好(R2=0.589,0.541,0.601).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的雪被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影响显著,从而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氮的矿化,深雪更有利于氨化、硝化和氮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土壤氮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矿化作用 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文倩 丁建丽 +4 位作者 张喆 王鑫 浦伟 刘博华 曹肖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1,共9页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与2018年1月野外实测的28个雪样,综合分析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浓度(BC)分布特征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获取釆样点逐日的后向轨迹,分析BC的可能传输路径...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与2018年1月野外实测的28个雪样,综合分析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浓度(BC)分布特征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获取釆样点逐日的后向轨迹,分析BC的可能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积雪覆盖率从11月份到次年1月份逐渐增加,冬季积雪覆盖率可达到97.5%,冬季AOD平均值为0.173,高值出现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与东部区域(0.2~0.35),低值区域主要在阿勒泰地区(0.06~0.1).(2)表层积雪的BC浓度范围为44.08~1949.9ng/g,平均值为536.71ng/g,BC浓度分布特征为:天山北坡经济带BC浓度(913.24ng/g)>艾比湖东南部区域(816.56ng/g)>艾比湖北部区域(421.94ng/g)>艾比湖西部区域(407.97ng/g)>克拉玛依区域(162.28ng/g)>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124.89ng/g)>阿勒泰地区(98.51ng/g).随着海拔升高积雪中BC浓度有微弱上升,相关系数R^2为0.03,随着纬度增加积雪中BC浓度均呈下降趋势,R^2为0.255.(3)艾比湖流域后向轨迹中以博乐-精河-艾比湖向东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对采样点的BC浓度影响较大;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主要以精河-石河子-乌鲁木齐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向东北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较为严重;阿勒泰地区的后向轨迹以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北部-东哈萨克斯坦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贡献较少;克拉玛依区域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西部向东方向的输送,局地污染不明显;沙漠区域主要以西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干旱区 季节性积雪 黑碳 后向轨迹模拟
下载PDF
季节性积雪环境雪/气间汞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占华 张刚 +2 位作者 王艺 赵玉鑫 孙雪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1-606,共6页
研究区域内冬季存有5个月以上稳定性季节积雪,为研究积雪地表状况下雪/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设置了平地农田和坡地农田2类共4处采样点,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3月,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 研究区域内冬季存有5个月以上稳定性季节积雪,为研究积雪地表状况下雪/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设置了平地农田和坡地农田2类共4处采样点,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3月,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各样点雪/气间汞交换通量,并同步测定太阳辐射、气温和气湿等气象因子,分析了雪/气间汞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积雪稳定存在时,雪/气间汞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指向雪面的沉降特征过程。季节性积雪趋于消融时,雪/气间汞通量表现为沉降与释放交替出现,总通量水平比积雪期降低一个数量级。雪/气间汞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太阳辐射强度间有明显的正线性相关性,与气温和气湿间无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通量 季节性积雪 农田 大气环境监测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积雪状况及其对公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忠 杨大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8-84,共7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分布状况受冷期内连续降水过程的降雪量和气温所控制。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是影响积雪的主要因素。一般有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之分。季节积雪的分布界限,在秋末冬初... 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季节积雪分布状况受冷期内连续降水过程的降雪量和气温所控制。水汽来向、山坡朝向、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是影响积雪的主要因素。一般有瞬时积雪,不稳定积雪,稳定积雪和永久积雪之分。季节积雪的分布界限,在秋末冬初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下移,春末夏初则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上移。到7月下旬或8月初移至海拔4000—4200m的雪线附近。由于风的再搬运作用,使本来不厚的自然积雪在公路的局部地段形成影响车辆通行的雪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流域 积雪 公路 影响
下载PDF
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深霜发育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雯 魏文寿 +2 位作者 刘明哲 陆恒 韩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9-985,共7页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 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研究区,在2009~2010年冬季观测期利用体视显微镜(XTZ-E)及拍照设备和雪特性分析仪(Snow Fork),对3种遮挡条件的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和树下(90%遮挡)的积雪深霜进行连续观测,比较和分析西北季节性积雪区不同遮挡条件下的深霜发育特征。研究表明:1)深霜发育主要受温度制约,其次是温度梯度。由不同遮挡条件引起积雪累积和太阳辐射差异而导致雪深不同,从而形成的温度环境差异,是深霜发育差异的根本原因。2)深霜发育厚度与雪深呈正相关关系,有开阔地(0遮挡)>树缘(50%遮挡)>树下(90%遮挡),融雪期深霜的消减速率为树下>开阔地>树缘。3)深霜冰晶粒径呈先减小(稳定累积期-过渡期)再增大(-融雪期)的变化,积雪稳定累积期后,深霜粒径开阔地>树缘>树下。4)2009~2010年冬季雪深大,因而圆角深霜(DHxr)和圆角刻面冰晶(FCxr)在深霜中发育最多,二者共占70%~80%。开阔地易发育杯型深霜(DHcp),树缘和树下则易发育柱状条纹深霜(DHla)、棱柱状深霜(DHpr)和刻面冰晶(FCso)。深霜中胶结态冰晶约占10%~30%,其比例在开阔地深霜中递减,而在树缘和树下处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深霜(DH) 遮挡条件:冰晶粒径 晶型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琳 杨春华 李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84-12888,12967,共6页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 [目的]探索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自然雪被分布的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设置3条雪梯度样带(深雪、中雪和浅雪),于2008年秋冬过渡期监测各样带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并研究不同雪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结果]月均土温、每月日最高土温均值、每月日最低土温均值都分别与雪厚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雪厚度和土壤温差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在秋冬过渡期末,深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先显著升高又显著降低;浅雪梯度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稳定的浅雪被(约10cm)形成后显著增加。雪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结论]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也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雪被 雪厚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季节性积雪对高山草甸生态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陈文年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7期33-36,共4页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草甸上,设置早融、中融及晚融3个融雪部位,每个部位随机设置30个1m×1m的小样方,采用野外测量及实验室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融雪部位之间生态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融雪...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草甸上,设置早融、中融及晚融3个融雪部位,每个部位随机设置30个1m×1m的小样方,采用野外测量及实验室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融雪部位之间生态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融雪时间逐渐推迟,和早融部位相比,晚融部位的融雪时间延迟了20多天。土壤水份含量在各部位间有明显的不同,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水分含量增加了35.9%。土壤营养成分中,总氮、总磷、总钾以及可溶性的氮在各部位间无明显的差异;可溶性的磷盐在3个梯度上的浓度都极低;可溶性的钾盐、钙盐和有机质含量从早融到晚融都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土壤pH在各部位间无显著的差异。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地表温度的日较差有明显的变化,在3月、4月、5月份,日温差的平均值从样地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分别降低5°C、14°C和8.2°C。显然,早融部位的温度日较差较大,冻融交替明显,容易导致草地植物的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性积雪 融雪时间 土壤特性 日温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