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主体·社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经典科幻电影的“赛博格”想象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赛博格"生发于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的土壤,至90年代,演变成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美经典"赛博格"科幻电影,以影像的方式批判因身体差异所导致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传达主体自我在数据时代被解构... "赛博格"生发于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的土壤,至90年代,演变成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美经典"赛博格"科幻电影,以影像的方式批判因身体差异所导致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传达主体自我在数据时代被解构所带来的迷惘情绪,揭示为控制论所定义的赛博空间的"专制"特征;进而对"身体"的进化与虚化、跨越差异性的新主体自我的重构、"民主"式乌托邦赛博空间展开想象,突破了人与非人、意识与模拟等二元对立的藩篱,表达了对新技术条件下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科幻电影 赛博格
下载PDF
论科幻电影的假定性美学与想象力消费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旭光 刘婉瑶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81,共10页
科幻电影的假定性与想象力问题的思考,是从文艺美学领域“假定性美学”命题的一次“接着讲”。20世纪以来,文艺领域“假定性美学”的突显带来非理性的想象力表达和怪诞夸张、超现实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中非常重要的一脉... 科幻电影的假定性与想象力问题的思考,是从文艺美学领域“假定性美学”命题的一次“接着讲”。20世纪以来,文艺领域“假定性美学”的突显带来非理性的想象力表达和怪诞夸张、超现实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中非常重要的一脉,也为当下科幻电影的想象力消费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假定性美学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渊源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并灵活多样地体现于各种文类的艺术创作中。从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角度看,科幻电影的本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性想象,夸张、变形、拼贴、时空跨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常的假定性架构。基于此,假定性美学与科幻电影想象力消费之间相关性的内在逻辑,可在文艺总体观的视野下被打通。科幻假定中的时间、空间关系与世界观的各种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叙事系统表现的,具体呈现为与科幻电影想象力层级对应的几种叙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假定性 想象力 想象力消费
下载PDF
后人类处境:科幻电影与未来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曲一公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0,144,共7页
当代科幻片已从"幻想""奇观"走向对人类现实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科幻电影已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技术的纯粹幻想,开始思考科技发展可能使人类未来遭遇的某种真实困境,这意味着人类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以基因技... 当代科幻片已从"幻想""奇观"走向对人类现实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科幻电影已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技术的纯粹幻想,开始思考科技发展可能使人类未来遭遇的某种真实困境,这意味着人类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成果为标志的后人类处境,已逼近和危及自然人类的生存边界。加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使科幻电影成了对人类未来境遇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科幻电影 未来
原文传递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伦理立场
4
作者 宿傲男 袁智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自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开启了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元年。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国式科幻电影不仅将中国式审美情感与伦理立场纳入科技幻想当中,而且凝聚着中国的民族想象与文化记忆。在科技景观的背后进行着深刻的伦理思... 自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开启了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元年。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国式科幻电影不仅将中国式审美情感与伦理立场纳入科技幻想当中,而且凝聚着中国的民族想象与文化记忆。在科技景观的背后进行着深刻的伦理思辨,用独特的中国方式书写着宇宙存亡、人类灾难的故事,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全体共通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观。中国式科幻电影展现宏大宇宙题材的同时,注重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电影中常常呈现家国情怀,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于守护家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伦理立场 个体伦理 家国伦理 共同体伦理
下载PDF
美国生态主题科幻电影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松涛 徐飞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制作了数量巨大,主题多样,影响深远的科幻电影。通过抽取美国电影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生态主题科幻电影作为样本,分析这些科幻影片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与科幻电影的关系,对生态主题科幻电... 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制作了数量巨大,主题多样,影响深远的科幻电影。通过抽取美国电影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生态主题科幻电影作为样本,分析这些科幻影片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与科幻电影的关系,对生态主题科幻电影进行哲学反思,希望有助于推动科技理性发展,同时维护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环境间和谐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科幻电影 哲学反思 和谐发展
原文传递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伦理美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鸣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8,共13页
所谓“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理美”则是人类完善理想的具体表现,对建构社会生态具备重要意义。科幻电影以科技原理、科技假说为参照系,着眼于科技开发、科技应用、科技前景,通过放飞想象... 所谓“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理美”则是人类完善理想的具体表现,对建构社会生态具备重要意义。科幻电影以科技原理、科技假说为参照系,着眼于科技开发、科技应用、科技前景,通过放飞想象展示伦理美,其特色在于想象非人类生物的类人美、非利己行为的价值美、非真实情境的现实美。上述类人美具体化为在移情中渲染跨天体之美、在换位中欣赏跨物种之美、在比拟中创造跨人机之美,价值美体现在少数成全多数的大局意识、个人拯救世界的伟业意识、集体众志成城的群像意识,现实美表征为幻境的以实为虚、梦境的虚实不分、虚境的以虚为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伦理美 艺术理论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生产路径创新——以《流浪地球2》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王书川 田煜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作为国产科幻电影现象级代表作,《流浪地球2》在以未来时空为故事背景的宏大叙事模式下沿袭了传统科幻电影的叙事特点,通过视效技术赋能体验、浓缩叙事延展内容、情感内核构建共识等方式植根传统美学文化,并嵌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 作为国产科幻电影现象级代表作,《流浪地球2》在以未来时空为故事背景的宏大叙事模式下沿袭了传统科幻电影的叙事特点,通过视效技术赋能体验、浓缩叙事延展内容、情感内核构建共识等方式植根传统美学文化,并嵌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语境表达。文章从技术、叙事、情感等层面入手,深度分析《流浪地球2》的创作思路与话语策略,以期为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创新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2》 科幻电影 技术 叙事 情感
下载PDF
罗兰·艾默里奇科幻电影《哥斯拉》的人类世叙事
8
作者 姜易 李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哥斯拉》于1998年上映,影片中的灾难书写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符号象征三重维度,立体呈现了人类世图景,并探索了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影片通过对工具理性下的剥削者以及科技异化的正反方形象的建... 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哥斯拉》于1998年上映,影片中的灾难书写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符号象征三重维度,立体呈现了人类世图景,并探索了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影片通过对工具理性下的剥削者以及科技异化的正反方形象的建构,凸显了科技发展的二难选择以及人与其它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既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也是对科技滥用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艾默里奇 人类世 科幻电影 哥斯拉
下载PDF
从知识劳工到救世主:科幻电影中的程序员想象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鸣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4-103,共10页
程序员既是由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所催生的社会角色,又是为上述革命推波助澜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成为科幻电影里叱咤风云的主人公。其角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从为谋生计的知识劳工直到力挽狂澜的救世... 程序员既是由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所催生的社会角色,又是为上述革命推波助澜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成为科幻电影里叱咤风云的主人公。其角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从为谋生计的知识劳工直到力挽狂澜的救世主),这反映了创意阶层的可塑性与流动性。对于相关影片中的程序员想象,可以着眼于信息革命考察其经济定位、政治定位和文化定位,着眼于人机交互考察其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着眼于人际交互考察他们与雇主、同行、客户的关系。上述想象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于信息革命历史与现状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把握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程序员 想象 创意阶层 人机互动
下载PDF
冷战思维和美国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7,共10页
美国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建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60年代之前的外星人,除了个别的例子之外,基本上被表现为侵略者、敌人,这显然是受到了冷战思维的影响。1970至1980年代的外星人大多数都表现得善意和友好,这与美国1960年代的文化变革... 美国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建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60年代之前的外星人,除了个别的例子之外,基本上被表现为侵略者、敌人,这显然是受到了冷战思维的影响。1970至1980年代的外星人大多数都表现得善意和友好,这与美国1960年代的文化变革运动和越南战争的结束关系密切,世界电影在那个时代都具有反传统和反思的特点。1990年代之后的外星人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延续前一时期善良无害外星人的传统,并有所发展,表现外星人中有好的也有坏的。二是回到1960年代之前的表现,简单地将外星人描写成他者、敌人。这一回潮与冷战的结束有关,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需要寻找新的敌人,有些影片甚至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类型电影 科幻电影 外星人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鸣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科幻长期被认为是国产电影的弱项。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流浪地球》这样的佳作,但国产科幻电影从整体上仍离公众的期待、文化强国的要求相距较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当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重要原则,在社会层面建设优秀的创作团... 科幻长期被认为是国产电影的弱项。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流浪地球》这样的佳作,但国产科幻电影从整体上仍离公众的期待、文化强国的要求相距较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当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重要原则,在社会层面建设优秀的创作团队,培育能产的受众群体,构筑跨界的联系纽带;在产品层面探索新颖的表现形式,赋予深刻的思想意蕴,打造成熟的类别形态;在运营层面运用精湛的叙事技巧,营造良性的产业生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科幻电影 系统观念
下载PDF
科幻电影创意与机器伦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鸣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9,共11页
机器伦理是由人类伦理衍生出来的,主要体现复杂工具与人类的关系。在科幻语境中,机器伦理从表面上看可能远远超越人类的范围,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受人类现有伦理规范制约的。虽然如此,人类同样借助机器伦理来审视自身伦理,不少科幻电影正... 机器伦理是由人类伦理衍生出来的,主要体现复杂工具与人类的关系。在科幻语境中,机器伦理从表面上看可能远远超越人类的范围,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受人类现有伦理规范制约的。虽然如此,人类同样借助机器伦理来审视自身伦理,不少科幻电影正以此作为创意的亮点。对于机器,可以置于由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心理系统构成的参考系中予以定位。与此相适应,科幻电影有关机器的创意主要涉及三种关系,即机器与机器的关系、机器与人类的关系、机器与自我的关系。关于机器的叙事呈现出道德化、政治化和艺术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创意 机器伦理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科幻灾难片
13
作者 黄鸣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99,共9页
灾难片是人类永恒忧患意识的体现,有助于引导观众居安思危。与其他类型的灾难片相比,科幻灾难片的特色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想象各种跨越天体界限、物种界限和人机界限的祸变。与其他类型的科幻片相比,科幻灾难片的特点是高度关注时空异常... 灾难片是人类永恒忧患意识的体现,有助于引导观众居安思危。与其他类型的灾难片相比,科幻灾难片的特色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想象各种跨越天体界限、物种界限和人机界限的祸变。与其他类型的科幻片相比,科幻灾难片的特点是高度关注时空异常、审视末日危机。中西方科幻灾难片固然都打上了各自文化背景的烙印,但也都围绕科技社会作用探索人类未来命运,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中国电影 灾难片 比较
下载PDF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文化产业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鸣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4-104,共11页
科幻电影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前瞻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描写。就创意热点而言,科幻电影在文化产业社会层面关注作为主体的异能人士、作为对象的超级粉丝、作为中介的另类演员,在文化产业产品层面关注作为手段的奇异器具、作为内容的内控记... 科幻电影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前瞻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描写。就创意热点而言,科幻电影在文化产业社会层面关注作为主体的异能人士、作为对象的超级粉丝、作为中介的另类演员,在文化产业产品层面关注作为手段的奇异器具、作为内容的内控记忆、作为本体的新型业态,在文化产业运营层面关注作为方式的当真游戏、作为环境的穿越旅游、作为机制的夸张叙事。作为关键词,“后人类”“黑科技”与“泛艺术”有助于我们把握科幻电影关于文化产业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文化产业 创意
下载PDF
用影像“抢救”本土科幻——以王晋康作品为例
15
作者 张子瑞 《科普创作评论》 2021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中国本土科幻正处高速发展阶段,但所积累的科幻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转化。文章讨论和梳理了影像对本土科幻的发展带来的机遇,认为能够通过影像的方式加速科幻资源转化进程,而短视频的模式更适于本土科幻的发展,并以王晋康作品为例,对现... 中国本土科幻正处高速发展阶段,但所积累的科幻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转化。文章讨论和梳理了影像对本土科幻的发展带来的机遇,认为能够通过影像的方式加速科幻资源转化进程,而短视频的模式更适于本土科幻的发展,并以王晋康作品为例,对现有短视频发展模式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拼贴内容类"及"自制特效类"两种模式的利弊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晋康 科幻影视 本土科幻 短视频 科幻传播
原文传递
我国科幻电影的时间想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鸣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6-93,共18页
人的物质生命在线性时间中度过,但想象力却使人的精神生命超越了线性时间的制约。我国科幻电影所构思的时间循环、时间旅行、时间分岔都是空间化想象的产物。时间循环包括本原性、衍生性两类。人类无从改变前者,只能探索它的运动规律。... 人的物质生命在线性时间中度过,但想象力却使人的精神生命超越了线性时间的制约。我国科幻电影所构思的时间循环、时间旅行、时间分岔都是空间化想象的产物。时间循环包括本原性、衍生性两类。人类无从改变前者,只能探索它的运动规律。人类可以超越后者,从而彰显善良人性的价值。时间旅行为自我的运动争取到空前的自由,同时也使人生的轨迹丧失了清晰的定位。就此而言,时间旅行的体验丰富了人生,时间旅行的悖论意味着人生难托。时间分岔为历史发展、世界交互、生命演变增添了无穷可能性,进而使人情、人心、人性受到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考验,因此具备特殊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中国电影 时间 想象 创意
下载PDF
Christian Associations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s
17
作者 亓蓉清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214-216,219,共4页
Hollywood movies are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ulture while promoting its mainstream ideologies and core values via the silver screen.The Christian elements embodied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s reflect... Hollywood movies are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ulture while promoting its mainstream ideologies and core values via the silver screen.The Christian elements embodied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s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Christianity in American culture and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science fictions made in other countries,therefore serve the studies of Hollywood films and Americ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s CHRISTIANITY film
下载PDF
科幻电影视域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想象——以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天平 周勇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6年第2期3-12,共10页
'第三种文化'的可能性正逐步打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野,本研究以好莱坞近年具有代表性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为个案,对科学传播视域下的科幻电影加以审视。建立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两种文化之争'的历史基础上... '第三种文化'的可能性正逐步打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野,本研究以好莱坞近年具有代表性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为个案,对科学传播视域下的科幻电影加以审视。建立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两种文化之争'的历史基础上,本文认为科幻电影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代表性产物,印证着'第三种文化'的现实路径。通过对《地心引力》这一科幻电影的解构,能够发现科学与人文在其中相互映照,科学意识的大众化传播路径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科学 人文 文化 传播
下载PDF
克里斯托弗·诺兰科幻电影的谜题叙事特征及其艺术价值
19
作者 陈祥谦 龙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0-97,共8页
英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电影谜题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的多元化呈现和个性化表达;这种具有显著特征的叙事模式,通过限知视角、异维时空、重塑主体身份等多元叙事手法建构的叙事谜宫,... 英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电影谜题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的多元化呈现和个性化表达;这种具有显著特征的叙事模式,通过限知视角、异维时空、重塑主体身份等多元叙事手法建构的叙事谜宫,为受众带来了“陌生化”的全新观影体验。其将深邃的哲思、追寻浮生下真相的执念,以富于个性化的视听语言,通过谜题故事的讲述,来进行现实映射和文化反思,这无疑是电影复杂叙事的一种大胆尝试,或许对当下探寻电影创作新路径的作者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兰 科幻电影 谜题叙事
下载PDF
中国生态科幻电影中少儿符号的意义域
20
作者 谈凤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2-41,共10页
中国生态科幻电影自20世纪末开始出现,气候灾难及人类的应对是其中一类主要题材。《大气层消失》和《流浪地球》等片中的少儿角色有其重要的生态内涵和功能,他们在地球灾难中主动或被动地踏上历险的征程,是“失家园”的见证者和受害者,... 中国生态科幻电影自20世纪末开始出现,气候灾难及人类的应对是其中一类主要题材。《大气层消失》和《流浪地球》等片中的少儿角色有其重要的生态内涵和功能,他们在地球灾难中主动或被动地踏上历险的征程,是“失家园”的见证者和受害者,也是“复家园”的寻找者和拯救者。相比同为环境灾难题材的外国科幻电影和中国纪实电影,这些影片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立场,少儿形象作为能指符号被赋予了身为地球公民的“生态能动性”的意义域,这一“想象性”建构承载了生态危机时代强烈的反思意识和寄希望于年少一代的理想诉求,具有广泛的警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少年儿童 共同体 生态能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