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 被引量:42
1
作者 祝智庭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0,共16页
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问题驱动与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和文化智慧架起了连通数据、信息、知识向智慧转变的“智能”桥梁,体现出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问题驱动与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和文化智慧架起了连通数据、信息、知识向智慧转变的“智能”桥梁,体现出智慧教育的“精准、个性、协同、优化、思维、创造”六大基本特征。智慧教育通过环境建设、教学模式、学习评价和学校形态四个方面的变革,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未来学校 学习空间 创客精神 翻转课堂 STEM教育
下载PDF
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 被引量:33
2
作者 苏尚锋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4,共6页
学校空间的基本构成可分为固定空间、半固定空间和不定空间三个部分。作为固定空间的学校土地和建筑不能随意变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它的选定、设计与施工意味着学校空间的最初生产;学校中的半固定空间中以物质或文化形态出现的物品... 学校空间的基本构成可分为固定空间、半固定空间和不定空间三个部分。作为固定空间的学校土地和建筑不能随意变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它的选定、设计与施工意味着学校空间的最初生产;学校中的半固定空间中以物质或文化形态出现的物品或符号可以按照教育教学所需进行各种调整和变动,它是学校中人与物相互作用最丰富的场所;以身体为构成因素的不定空间则处于不断变化的形态之中,它是学校空间最富生产力的区位,是学校变革最根本力量的集聚地。始于固定空间的正向生产与始于不定空间的逆向生产交织进行,既可以对学校主体产生一种规训、监控、调教的作用,也可以为学校主体提供展示、反思、发展的舞台和条件。学校空间总是寓含着一种不断重构并再次生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空间 空间构成 固定空间 半固定空间 不定空间
原文传递
作为伦理实体的学校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继存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4,共8页
教师不应把学校仅仅视为谋生的场域,更应将其视为塑造自己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塑造自我、追求卓越的伦理实体。学校只有真正成为伦理实体,教师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规定,从而为教师提供安身立命的基地和精神家园。学校伦理实体的建... 教师不应把学校仅仅视为谋生的场域,更应将其视为塑造自己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塑造自我、追求卓越的伦理实体。学校只有真正成为伦理实体,教师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规定,从而为教师提供安身立命的基地和精神家园。学校伦理实体的建设应该在学校实体基础上进行,完全否定甚至推翻学校实体既有规章制度的做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推动学校伦理实体建设的过程中,校长不仅要清楚地把握学校的性质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校伦理精神的典范,还要注意引导教师超越教室的阻隔,消除学科的偏见,使教师感受到彼此情理联系的价值和意义,开拓共同享有的伦理空间。为了在道德和伦理上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应该自觉地认识到他们作为教育者的道德角色和伦理责任,在伦理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塑造和成就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伦理实体 伦理精神 伦理空间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学校空间的生产 被引量:26
4
作者 石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7,共6页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学校空间在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彰显出权力和自由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网络化的学校空间,仍然无法真正逃离现代社会巨大权力之网的包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空间 现代性 生产 权力
原文传递
区隔与脱域——学校空间管理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5,共3页
学校空间通过内部的区隔化,确立自身制度化的空间构建。通过脱域化,即教育场景与地方性社会情境脱离,使学校空间与整体的社会空间的构建相融合并相互促进。
关键词 学校空间 社会空间 区隔 脱域
下载PDF
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基于西方空间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石艳 田张霞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共6页
在经历了经典的灵光、现代性的转向和后现代性的分解三个阶段之后,西方社会学对于空间社会性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空间的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校的全新视角。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可以全面揭示学校所蕴育的社会... 在经历了经典的灵光、现代性的转向和后现代性的分解三个阶段之后,西方社会学对于空间社会性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空间的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校的全新视角。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可以全面揭示学校所蕴育的社会性内涵,同时也为超越已有的教育社会学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野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学校 空间社会学
下载PDF
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3
7
作者 洪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中华民族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实践存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平衡不充分、教育互动方式不够多样、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困境。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实现路径中,要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拓展学校教育互动方式,构筑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强民族情感巩固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夯实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共同语言 交往空间
下载PDF
学校空间性及其基本内涵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尚锋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 学校空间是教育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性基础,是必备的物资条件以及学校环境中各种共存性关系的总和。同时,学校空间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特性,是社会背景中的一个空间装置,处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呈现为一定的结构,与无所不在的弥散性的社会权力粘连以至本身成为权力的表征。为了包容吸纳以上的学校空间知识,又能不落其窠臼,全面理解学校空间性,一种深刻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学校教育问题思考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空间 学校空间性 三元辩证法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空间观念测评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云鸿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3,97,共6页
小学高年段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比较密集,是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对空间观念内涵的认识,将空间观念发展水平分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 3个层次,通过编制空间观念发展水平测试卷,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空间观念的... 小学高年段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比较密集,是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对空间观念内涵的认识,将空间观念发展水平分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 3个层次,通过编制空间观念发展水平测试卷,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规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了小学高年段空间观念的测评方法,为一线教师开展与改进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空间观念 测评 教学
下载PDF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空间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茂庆 周驰亮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空间在场的历时性工程。空间是分析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的基本维度,运用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将学校空间视为社会空间的组成单元,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三个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空间在场的历时性工程。空间是分析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的基本维度,运用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将学校空间视为社会空间的组成单元,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三个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校场域的生成与发展。通过阐释物质空间对学生感知的影响,分析精神空间对学生认同的作用,探讨生活空间对学生行为形塑的价值,进而理清学校空间凝聚学生价值共识的逻辑层次。基于此,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聚焦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的学校空间布局、“五个认同”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的身心融合教育,以空间整合、空间内聚、空间形塑的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感知、情感认同与实践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空间生产 物质空间 精神空间 生活空间
原文传递
学区化外部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振山 粟子林 +1 位作者 丁悦 程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7,共8页
本文分析了学区房和学区的不同意义,进而对学区的正负外部性进行了解析,认为学区、学校、个人、政府间复杂的博弈关系最终导致了城市中的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的加强。在梳理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经验、对比北京市与剑桥市的学区发展... 本文分析了学区房和学区的不同意义,进而对学区的正负外部性进行了解析,认为学区、学校、个人、政府间复杂的博弈关系最终导致了城市中的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的加强。在梳理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经验、对比北京市与剑桥市的学区发展基础上,指出当前的划区政策增强了学区的稀缺性,却没有增加公平性,从而助推房价的高涨。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等化实现,政府应努力提高优质教育学校的数量;形成资本性收入在学校和市场间的合理流动与分配;废弃以学区为主实施优质学区管理的办法,实施学校分层化管理,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性和对人力资源开发这一综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 住房 外部性 城市空间 教育空间
原文传递
空间与秩序:对工读学校教育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工读教育(2007)"普查数据和2012年对部分工读学校的个案调查,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工读教育的场域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主流社会构建了工读学校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城市空间中处于被排斥的位置。工... 本文利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工读教育(2007)"普查数据和2012年对部分工读学校的个案调查,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工读教育的场域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主流社会构建了工读学校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城市空间中处于被排斥的位置。工读学校内的教育秩序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来呈现,教育秩序是"师生关系"博弈的结果,而由此构成的全新秩序使得工读学生有自我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读学校 教育 空间 秩序
下载PDF
设计教育空间:美国现代学校建筑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钱晓菲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52,共8页
作为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筑观念的形成是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在美国,学校建筑观念兴起于19世纪30—60年代,在推动各州建立公共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公共学校运动领导人发现并探讨着学校建筑的教育意蕴,进而形成并普... 作为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筑观念的形成是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在美国,学校建筑观念兴起于19世纪30—60年代,在推动各州建立公共教育制度的过程中,公共学校运动领导人发现并探讨着学校建筑的教育意蕴,进而形成并普及了学校建筑观念。延续这方面的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改革者借助运动、立法等组织化行动重塑教育空间,力图在空间上重新定义学校与儿童生长、课程及社会的关系,现代学校建筑观念及其形态最终得以确立。从单间教室校舍到多功能的综合校舍,学校建筑的变化不仅具象化地呈现出教育观念的革新历程,同时也借由教育空间的生产与实践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教育观念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校建筑 教育空间 现代教育观念
原文传递
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悖论及其消解 被引量:11
14
作者 车丽娜 傅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39,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在物理与社会空间中开展的课程资源特色化开发、序列化建构的教育实践。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的课程建设蕴含着特定的空间权利及空间哲学问题。现实的乡村学校是嵌入乡村的,拥有特色化的课程发展... 学校课程建设是在物理与社会空间中开展的课程资源特色化开发、序列化建构的教育实践。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的课程建设蕴含着特定的空间权利及空间哲学问题。现实的乡村学校是嵌入乡村的,拥有特色化的课程发展空间,但在价值定位上却是逃离乡村的,在课程建设中漠视甚至吞噬着乡村取向的课程发展空间,由此形成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悖论。为消除上述悖论,乡村学校需要立足本土知识与儿童经验,建设乡村学校优质课程;同时要整合地方经验与开放空间,拓展乡村学校课程视域,还要加强课程知识转化与价值建构,改善乡村儿童的自我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课程建设 课程空间 空间悖论
下载PDF
高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当代中学整体式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智峰 蔡甜甜 《南方建筑》 2019年第5期46-49,共4页
在未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背景条件下,中学教学建筑对创新设计和集约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式教学建筑以空间的高效性和多样性设计为目标: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功能整合、多维度利用以及构建便捷化交通体系,实现建筑... 在未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城市集约化的发展背景条件下,中学教学建筑对创新设计和集约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式教学建筑以空间的高效性和多样性设计为目标: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功能整合、多维度利用以及构建便捷化交通体系,实现建筑高效集约化建设目标;通过教学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的多样化塑造,打破传统中学校园的建筑模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教学建筑 中学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南京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导向的学区绅士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伟轩 曹辉 +3 位作者 涂唐奇 宋正娜 陈培阳 刘春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2-810,共19页
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导向的城市绅士化类型,学区绅士化是指重视教育的中产阶层群体通过高价购买“学区房”实现向名校学区集聚的社会空间过程。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学区绅士化的理论分析,以南京为案例城市,采用兴趣点(POI)、房地产市场... 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导向的城市绅士化类型,学区绅士化是指重视教育的中产阶层群体通过高价购买“学区房”实现向名校学区集聚的社会空间过程。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学区绅士化的理论分析,以南京为案例城市,采用兴趣点(POI)、房地产市场、手机用户画像和调查问卷等多源数据,开展绅士化学区识别、绅士化群体与空间特征、绅士化强化机制与固化效应等研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南京主城区公办小学学区的绅士化水平进行评价,将218个小学学区根据绅士化程度划分为高度绅士化、较高绅士化、中度绅士化和低度绅士化4种类型。发现高度绅士化学区与单位制度存在紧密关联,学区内聚居着大量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本并且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中产阶层家庭。政策上严格的学区制度、市场化飙升的学区房价和文化域激增的教育焦虑等,不断强化名校教育资源优势及其学区绅士化程度,并将优质教育机会锁定在特定学区空间和较高阶层群体内部。学区绅士化实质上是“学区空间”作为关键驱动要素,推动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相互转换与巩固提升,并实现家庭“社会资本”向下代际转移的过程。这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社会空间重构现象,容易加剧城市内部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为追求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应切实有效推进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和生源的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绅士化 中产阶层化 义务教育资源 学区 社会空间 南京
原文传递
中国欠发达农村地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公共空间的退却——基于晋西石楼县的调查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公共空间进一步退缩,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模式呈现缺位互动和在场互动兼有的特点。在撤并的政策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经济和效率取向,而忽略了学校设施所包含的社会和文化意味及其对于村庄的群体象征意义。乡村学校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的公共生活从包括乡村小学、图书室、医疗室等公共场所开始。保留、发展和改革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公共设施,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强农民自我组织能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整合农民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撤点并校 移民并村 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笑悦 《华中建筑》 2020年第7期44-48,共5页
中小学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与之适应。然而目前中、小学校设计中校园空间单一均质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该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案例,并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尝试提出多元化校... 中小学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与之适应。然而目前中、小学校设计中校园空间单一均质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该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案例,并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尝试提出多元化校园空间的设计策略。包括根据年级或学部的不同,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特色教学聚落,再通过形式多样的“共享资源平台”将各聚落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以鼓励跨聚落交流,做到有分有合。为未来中小学多元化的校园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多元化 校园空间 聚落化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学校空间中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和制衡 被引量:8
19
作者 叶飞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54,共6页
学校空间中存在着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压制,公共权力的过度膨胀使得学生作为公民的平等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公民权利遭受到侵害。学校空间中公共权力的过度扩张和滥用形成了一种垂直化和非均衡化的权力结构,导致学校管理者、普通教师... 学校空间中存在着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压制,公共权力的过度膨胀使得学生作为公民的平等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公民权利遭受到侵害。学校空间中公共权力的过度扩张和滥用形成了一种垂直化和非均衡化的权力结构,导致学校管理者、普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失去了平衡,破坏了学校空间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为此,要在学校空间中实现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则需要构筑一种民主的学校生活和课堂生活,保障学生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倡导学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实现对学校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通过这种共同治理和共同协商的公民关系的建构,学生的公民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公共权力也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 公民权利 学校空间 公民教育
原文传递
学区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及其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喆 邱嘉怡 +1 位作者 余家怡 朱媛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9-620,共12页
2014、2015年教育部接连发文要求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由此公立初小的入学资格与住房紧密挂钩。在此背景下,初小教育资源如何影响住宅价格,并带来怎样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化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论文基于安居客、链家、百度开放平台... 2014、2015年教育部接连发文要求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由此公立初小的入学资格与住房紧密挂钩。在此背景下,初小教育资源如何影响住宅价格,并带来怎样的城市社会空间变化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论文基于安居客、链家、百度开放平台及问卷访谈等数据,综合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以武汉市武昌区为实证区域,探索学区对住宅价格的真实影响,并尝试从“空间生产”入手,探究学区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学区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已超过传统区位、建筑、邻里特征等的影响;(2)学区房提供了资本由二级循环进入三级循环的便利路径,形成了学区空间生产与社会空间新分层的宏观基础;(3)微观层面,对优质学区的争夺产生了“学区人”和“学区空间”,进而出现学区飞地,对传统城市社会空间产生影响;(4)不同于“单位人”与“社区人”,“学区人”并不主要依靠职业或收入划分,而是因相似的家庭生命周期发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 住宅价格 社会空间重构 空间生产 资本三级循环 武汉市武昌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