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辩证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卫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共14页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对伽达默尔诠释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及其关系可从四个方面阐释:严格的解释实践与不严格的解释实践、语法解释与心理解释、解释学循环、我们能比作者理解他自己理解得...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对伽达默尔诠释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及其关系可从四个方面阐释:严格的解释实践与不严格的解释实践、语法解释与心理解释、解释学循环、我们能比作者理解他自己理解得更好。这四个方面的思想都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形成有所影响,从解释学的辩证法方面来对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进行比较,比较异同,评述关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辩证解释学方面,施莱尔马赫堪称伽达默尔的先驱,他开启了西方解释学后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伽达默尔继续开拓这个思想方向并使之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伽达默尔 解释学 辩证法 对话
下载PDF
“异化”的翻译与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重读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征 张春柏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138,共5页
今天,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问题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问题,本文借重读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的《论翻译的方法》,从翻译的定义、分类,翻译的方法、功能方面解读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并结合具体翻译案例,讨论我们在... 今天,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问题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问题,本文借重读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的《论翻译的方法》,从翻译的定义、分类,翻译的方法、功能方面解读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并结合具体翻译案例,讨论我们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重申和拓展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在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砥砺民族文明精髓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的翻译 归化的翻译 施莱尔马赫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理解与翻译——从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解释学看庞德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得失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湘军 郑敏宇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庞德作为英美文坛最有影响的代表之一 ,其创造性的翻译在译界褒贬不一。本文从施莱尔马赫的语法和心理学的两套解释学法则具体探讨庞德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上的“得”与“失”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庞德 方法论解释学 中国古典诗歌 翻译 理解
下载PDF
论三种翻译模式的主要异同(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区林 陈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7-269,共3页
The Jerome model, the Horace model and the Schleiermacher model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ranslation models, which have exerted their different influences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m... The Jerome model, the Horace model and the Schleiermacher model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ranslation models, which have exerted their different influences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mai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that find expression in their different criteria of "faithfulness" or "equivalence"and discusses their different role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no single translation model is really better than another because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re dynamic rather than st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rome MODEL HORACE MODEL schleiermacher MODEL FAITHFULNESS EQUIVALENCE
下载PDF
异质感中的翻译主体性——论施莱尔马赫的“送读者到原作者处”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勇穗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5,共9页
本文根据主体性概念阐述翻译主体性的内涵——为我性、受动性、能动性,进而分析施莱尔马赫的"送读者到原作者处"中蕴含的翻译主体性思想。首先,施莱尔马赫要求译者阅读源文时保持异质感,说明其异化翻译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受... 本文根据主体性概念阐述翻译主体性的内涵——为我性、受动性、能动性,进而分析施莱尔马赫的"送读者到原作者处"中蕴含的翻译主体性思想。首先,施莱尔马赫要求译者阅读源文时保持异质感,说明其异化翻译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受为我性指引;其次,他要求译者遵循翻译的一致性原则,使译文生成与源文相似印象,这体现出受动性;再者,他主张译者用语言创新的视角来挑选和阐释源文、评估译文异质性语言的价值,既满足翻译一致性的要求,又服务革新书面德语的目标,体现出能动性。3者统一于民族语言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异化 翻译主体性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雪 胡叶涵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通过施莱尔马赫与功能学派赖斯、解构学派韦努蒂和阐释学派斯坦纳的关系分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对当代西方译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是多维的、动态的;施莱尔马赫的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翻译理论家对新... 通过施莱尔马赫与功能学派赖斯、解构学派韦努蒂和阐释学派斯坦纳的关系分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对当代西方译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是多维的、动态的;施莱尔马赫的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翻译理论家对新的理论框架的追求在施莱尔马赫思想中找到结合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当代西方译论 功能学派 解构学派 阐释学派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哲学溯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雪 胡叶涵 谷婷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通过对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进行哲学溯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与其哲学视界紧密关联。他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阐释哲学方面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其翻译理论的形成。追溯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是理解其翻译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翻译思想 语言哲学 心灵哲学 阐释哲学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的伦理学、辩证法与解释学
8
作者 何卫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共12页
施莱尔马赫是现代解释学之父,然而,他的解释学需要纳入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方能真正把握。除了神学外,就哲学来讲,最主要和关键的是他的伦理学、辩证法与解释学的关系,这在其解释学讲座中有提示,但未展开。他的伦理学是广义的,不同于我们... 施莱尔马赫是现代解释学之父,然而,他的解释学需要纳入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方能真正把握。除了神学外,就哲学来讲,最主要和关键的是他的伦理学、辩证法与解释学的关系,这在其解释学讲座中有提示,但未展开。他的伦理学是广义的,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理解,他的辩证法作为认识论的原则具有形而上学和方法论的意义,而他的解释学与伦理学、辩证法相通融,正如他的伦理学是辩证的伦理学,他的解释学也可称作辩证的解释学。所有这些都能与当代伽达默尔的思想相呼应,从而显示出施莱尔马赫作为哲学解释学先驱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伦理学 辩证法 解释学 伽达默尔
原文传递
书写与口传的张力——柏拉图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 被引量:4
9
作者 先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48,共7页
哲学思想与其表达方式关系密切。柏拉图推崇口传而贬低书写,同时却又以对话录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述其哲学思想。这种做法有着哲学义理和历史背景方面的不同理由。从哲学义理来看,柏拉图列举了书写著作的各种缺陷,强调其相对于口传的辩... 哲学思想与其表达方式关系密切。柏拉图推崇口传而贬低书写,同时却又以对话录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述其哲学思想。这种做法有着哲学义理和历史背景方面的不同理由。从哲学义理来看,柏拉图列举了书写著作的各种缺陷,强调其相对于口传的辩证法的从属地位。从历史背景来看,在古代希腊的交流文化中,口头交谈的重要意义都远远超过书写著作。就此而言,柏拉图在学园内部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值得重视和挖掘。另一方面,柏拉图以对话录的形式书写下来的著作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促成了柏拉图哲学更为广泛的传播,更在相当的程度上模仿着真实的口头交流,尽管这种模仿并不能完全取代口传和未成文学说。因此,关注书写和口传在柏拉图这里的张力及其具体表现,始终是准确把握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对话录 未成文学说 图宾根学派 施莱尔马赫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
10
作者 秦明利 柴一凡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是其重新审思理性边界与限度,抗衡理性作为唯一准则的一种尝试。他以多元性和统一性为表征的语言之“力”,从语言以人为本的基本定性、语言的对话性和语言的个体性三个维度,弥补了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缺失生... 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是其重新审思理性边界与限度,抗衡理性作为唯一准则的一种尝试。他以多元性和统一性为表征的语言之“力”,从语言以人为本的基本定性、语言的对话性和语言的个体性三个维度,弥补了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缺失生命活力和人本色彩的缺陷。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不仅为现代诠释学和现代哲学发展提供了范本,为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而且也为解决当下社会人与数字化语言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语言 人本性 对话性 个体性
下载PDF
阐释学对译者主体性的解读沿革
11
作者 夏佳 王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译者这一主体却总是被忽略。在阐释学理论的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基于此,以阐释学主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伽达默尔和斯坦纳的主要思想为理...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译者这一主体却总是被忽略。在阐释学理论的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基于此,以阐释学主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伽达默尔和斯坦纳的主要思想为理论发展脉络,分析阐释学框架下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解读。研究发现:施莱尔马赫首先看到译者的主体作用,伽达默尔和斯坦纳则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描绘了译者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 施莱尔马赫 伽达默尔 斯坦纳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论国家与大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洪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德国古典大学观中,神学家施莱尔马赫的观点有其独特之处。在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他强调大学一方面要独立从事科学,但同时也应当兼顾国家的实际需求。而后来大学发展的历史印证了施莱尔马赫折中的改革观点。本文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德国... 在德国古典大学观中,神学家施莱尔马赫的观点有其独特之处。在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上,他强调大学一方面要独立从事科学,但同时也应当兼顾国家的实际需求。而后来大学发展的历史印证了施莱尔马赫折中的改革观点。本文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德国古典大学观念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加深对德国现代大学发展过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国家与大学 德国古典大学 柏林大学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国庆 杨嘉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0,共8页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为创办柏林大学而撰写的《关于德意志大学的思考:附论将要建立的大学》一文中。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全面论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形象:这种大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也要尽可能谋求独立于国家;大学教... 施莱尔马赫的大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为创办柏林大学而撰写的《关于德意志大学的思考:附论将要建立的大学》一文中。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全面论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形象:这种大学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也要尽可能谋求独立于国家;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唤醒青年理性之最高理念——认知;哲学院是大学中最高级的学院,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植根于哲学院中;大学师生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学术讲座和专业研讨课是最适合大学的教学方法。在普鲁士大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施莱尔马赫积极参与柏林大学建校计划,并且作为洪堡设立的建校委员会委员,能够直接在政策制定与执行层面上将部分理论思想真正融入办学实践中,对柏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学院架构、授课方式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保留了德国大学的传统形式,还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令柏林大学的模式与建校思想成为了现代新式大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与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大学观 现代大学 影响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韬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9,共12页
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对启蒙时代教育学的批判出发,以辩证法和诠释学为方法论构建起教育行动的理论体系,以此回应了“教育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在某一方面对社会有用的公民”的时代问题。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将... 施莱尔马赫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对启蒙时代教育学的批判出发,以辩证法和诠释学为方法论构建起教育行动的理论体系,以此回应了“教育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在某一方面对社会有用的公民”的时代问题。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将教育视为整个教育一代的责任,他们应当支持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成长为具有个体独特性的公民,参与整个社会的实践。在其教育目的论中,施莱尔马赫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论述了这一观点,社会需要得到保留和改善,在个体层面就要完成个体性和普遍性的教育。与此相对应,在教育行动形式的理论中,施莱尔马赫论述了支持与阻止的辩证关系及其与个体性和普遍性的对应关系。施莱尔马赫的教育理论注重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建构教育的目的和行动原则,其辩证和诠释相结合的方法论开辟了教育学知识演进的另一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教育理论 辩证法 诠释学 教育目的 教育行动形式
下载PDF
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雪 刘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仅呈现出哲学思辨的色彩,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赫尔德的这一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理论家们在"译事"耕耘的基础上,对译论进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在赫尔德那里找到了结合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施莱尔马赫 洪堡特 荷尔德林 翻译语言观
下载PDF
“归化”“异化”在西方语境中的嬗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玉珍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韦努蒂关于"归化""异化"的思想源自施莱尔马赫,并吸收了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归化""异化"这对术语在西方语境中经历了从被视为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到被视为翻译伦理的过程。二者的关系也从... 韦努蒂关于"归化""异化"的思想源自施莱尔马赫,并吸收了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归化""异化"这对术语在西方语境中经历了从被视为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到被视为翻译伦理的过程。二者的关系也从一开始被认为是完全对立的,到后来被认为二者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并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厘清韦努蒂关于"归化"和"异化"思想的转变,有助于了解这对关键术语在西方语境中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韦努蒂 《译者的隐形:一部翻译史》 施莱尔马赫 贝尔曼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独白》中的教化伦理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云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41,共8页
在作为其教化伦理学宣言的《独白》中,施莱尔马赫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我的本质及其使命、爱和想象等诸多问题上提出了与以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性哲学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思潮针锋相对的观点。他反对当时已经开始显现的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 在作为其教化伦理学宣言的《独白》中,施莱尔马赫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我的本质及其使命、爱和想象等诸多问题上提出了与以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性哲学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思潮针锋相对的观点。他反对当时已经开始显现的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批判将人物化为对象的做法,在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上,指出前者是后者展示自身的镜子和舞台。不过,这种自我并非理性主义所主张的普遍的理性主体,而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自我,必须充分发挥为理性主义哲学所鄙视的爱和想象的功效,生活在团体中,在与他者的交往和沟通中充分培育和展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才能完成自我教化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教化 个体性 想象
下载PDF
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归结
18
作者 张晚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3-36,39,共5页
伽达默尔通过对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方法论诠释学的批判,为建立自己的哲学诠释学寻找到了内在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他的诠释学在理论上的三个归结。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狄尔泰 伽这默尔 诠释学 内在逻辑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总体性诉求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惠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13,共8页
就西方思想史而言,19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年代。来自于多方面的力量——德国唯心主义的、英法科学主义的、普遍神学的、哲学辩证法的,铸就了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多维的和矛盾的个性。任何试图从单一维度界定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性质... 就西方思想史而言,19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年代。来自于多方面的力量——德国唯心主义的、英法科学主义的、普遍神学的、哲学辩证法的,铸就了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多维的和矛盾的个性。任何试图从单一维度界定施莱尔马赫解释学性质的努力,都将是对施莱尔马赫的误解和虐用。他独创地发现了普遍的和恒在的误解,从而终于将只是满足于具体的方法的鄙俗的“特殊的解释学”升华为方法论的恢弘的哲学。施莱尔马赫称“解释学之目标就是最高意义的理解”。他将心理阐释置于语法阐释之后,这不仅丝毫不能证明心理阐释次于语法阐释,恰恰相反,它所透露的是心理阐释对于语法阐释的优先性。推证心理阐释在施莱尔马赫解释学中优先于语法阐释,目的并不在于扬此抑彼,孰为优先的辨析使我们明了施莱尔马赫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堪称现代解释学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解释学 心理阐释 语法阐释 解释学循环 形而上学 德国哲学 总体性诉求
下载PDF
经典诠释学翻译观的当代再诠释——《重读施莱尔马赫:翻译、认知与文化》评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孔喜 许明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9年第3期90-93,共4页
翻译界一直十分重视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密切联系。虽然当代诠释学翻译研究异彩纷呈,但对其思想源头、现代诠释学之父施莱尔马赫的经典诠释学翻译思想反而知之不详,讨论不够深入、充分。2016年Springer公司出版的《重读施莱尔马赫:翻译... 翻译界一直十分重视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密切联系。虽然当代诠释学翻译研究异彩纷呈,但对其思想源头、现代诠释学之父施莱尔马赫的经典诠释学翻译思想反而知之不详,讨论不够深入、充分。2016年Springer公司出版的《重读施莱尔马赫:翻译、认知与文化》汇集国际翻译学界多个层面学者,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深入挖掘施莱尔马赫诠释学翻译观,溯源纠偏,探讨其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多重应用,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翻译研究 施莱尔马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