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厚晓昀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降低,且治疗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治疗2周(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散刺 抗痉挛康复 中风 下肢痉挛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段晓荣 廖雪 +2 位作者 李彩莲 田春艳 管浩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7期809-812,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蜂针经穴直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与直刺法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关节个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且蜂针经穴散刺法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蜂针 散刺法 直刺法
下载PDF
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琼 黄文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关护理。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肉毒素A治疗,治疗组再予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 目的:观察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关护理。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肉毒素A治疗,治疗组再予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痉挛程度、痉挛强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干预后12周达峰谷;对照组痉挛程度、痉挛强度评分在干预后24周均增加,而治疗组呈平稳状态。两组痉挛程度、痉挛强度评分在干预前、干预后1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干预后4周、24周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均呈上升趋势,干预后12周达峰值;对照组生存质量在干预后24周下降,而治疗组呈平稳状态;治疗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干预后4周、12周、24周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76.2%,治疗组9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刺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稳定,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生存质量;同时治疗中相关护理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刺 中药热封包 原发性面肌痉挛 痉挛强度 痉挛程度生存质量 护理体会
下载PDF
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苗苗 王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廉泉、风府、哑门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2周为1个疗程。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量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AS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6,P=0.000);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级在Ⅰ级、Ⅱ级分布占比较多;广义估计方程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法产生的疗效不同,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量表评分、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MBI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面散刺联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面散刺 金津 玉液 点刺出血 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下载PDF
蜂针治疗作用特点及留针利弊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芳 李万瑶 +2 位作者 袁恺 万赖思琪 周颖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蜂针 治疗作用 手法 留针 利弊探讨 临床应用 直刺法 散刺法
下载PDF
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丽 李枣 +6 位作者 王英浩 黄梅 肖潇 范梦蝶 郭春艳 杨月 王祖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普通针刺(蜂针经穴疗法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常规针刺每周5次,两... 目的:观察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蜂针经穴散刺法结合普通针刺(蜂针经穴疗法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常规针刺每周5次,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每天3次,服用两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面部肌电图和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优于对照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电图评分和H-B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有效,可为临床提供优效的治疗方法,丰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经穴散刺法 针刺 恢复期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40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谷倩芸 段宏霓 +3 位作者 申科文 李敏 张蒹 梁智群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方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评定综合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77.50%(3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为12.50%(5/40),对照组为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龙胆泻肝汤 散刺放血 穴位注射 阿昔洛韦
原文传递
肩三针联合经筋结点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8
作者 胡薇 张勇 +3 位作者 薛志欣 李佩佩 胡竞 侯珺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采用肩三针联合经筋结点电针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采用肩三针联合经筋结点电针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肩三针联合经筋结点电针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肩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上肢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LBV、PV均低于对照组,FMA-UE、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肩三针联合经筋结点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SHS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血液流动学,加快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肩三针 经筋结点 电针刺激 肩痛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粮果 叶芳倩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治疗的132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治疗的132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麻痹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抬额受限评分、皱眉受限评分、闭眼异常评分、耸鼻受限评分、患侧面肌肌力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经穴散刺法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面部肌肉功能,提高生活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经穴散刺法 针刺 恢复期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