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兆详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38-341,共4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革命”的政治运动化,既有成功和发展,更有曲折和教训;四是教育的拨乱反正,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路,改革不断深入,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科教兴国 教育探索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黄炎培、陶行知农村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财枝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2-134,138,共4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陶行知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同有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陶行知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同有异,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救国 陶行知 黄炎培
下载PDF
杜亚泉的教育救国思想及成就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正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教育救国的先驱 ,毕生致力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视教育为救国自强的根本 ,为推进社会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他开办学校 ,主编杂志 ,编撰教科书 ,著书立说 ,力图造就有觉悟、有良好品格和素养的...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教育救国的先驱 ,毕生致力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视教育为救国自强的根本 ,为推进社会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他开办学校 ,主编杂志 ,编撰教科书 ,著书立说 ,力图造就有觉悟、有良好品格和素养的新型国民 ,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教育体制的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亚泉 教育救国 思想 成就
下载PDF
刘国钧图书馆教育思想探析
4
作者 程璐 许馥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刘国钧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图书馆教育,力求通过图书馆教育服务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刘国钧先生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归纳概括出刘国钧先生以“服务社会、教育救国的图书馆教育宗旨;理论与实践相互... 刘国钧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图书馆教育,力求通过图书馆教育服务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刘国钧先生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归纳概括出刘国钧先生以“服务社会、教育救国的图书馆教育宗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图书馆教育观;古今中外相互撷取的图书馆教育方法;中国化的图书馆教育方向”为主的图书馆教育思想,期望能为现代图书馆教育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教育 教育思想 刘国钧
下载PDF
试论盛宣怀教育救国思想产生的缘由及其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代华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盛宣怀不仅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中国要走上自强之路,还必须对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盛宣怀不仅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中国要走上自强之路,还必须对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丰富了其一生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宣怀 新式教育 教育救国
下载PDF
早期毛泽东的教育救国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志华 《唐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14,共4页
毛泽东在早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它是青年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探讨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活动。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早期 毛泽东 实践 教育改造
下载PDF
论徐特立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才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清末民初,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徐特立东去江苏、日本考察教育,西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加以实践创新,形成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普及教育、民主治校、勤工俭学。徐特立既反对泥古不化的封建教育,又反对全盘照... 清末民初,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徐特立东去江苏、日本考察教育,西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加以实践创新,形成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普及教育、民主治校、勤工俭学。徐特立既反对泥古不化的封建教育,又反对全盘照搬的"洋化教育",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徐特立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经历了由"教育救国"到"为革命办教育"的飞跃,属于改良与革命两个不同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特立 教育考察 留学 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救国 为革命办教育
下载PDF
经亨颐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正林 《教育探究》 2013年第2期78-82,共5页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亨颐 教育救国 思想与实践
下载PDF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再认识
9
作者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教育救国 三民教育 科学教育
下载PDF
论容闳西学东渐的价值理念及实践
10
作者 马波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19,92,共4页
容闳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驱者。他立志西学东渐,振兴国家。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随即回国投入到实业强国、教育救国的艰难历程中。他与时俱进,与各派政治力量积极接触,为实现强国梦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关键词 容闳 西学东渐 实业强国 教育救国 革故鼎新 强国梦
下载PDF
启智兴邦:张謇开办教育与“中国梦”的实践探索
11
作者 李健 廖大伟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9-32,共4页
张謇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致力教育事业数十载,筹办初等、中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又创办一系列高等院校,在南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办教育的典范。他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培养人才,实现教育救国、育才兴邦、国家富强的中国... 张謇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致力教育事业数十载,筹办初等、中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又创办一系列高等院校,在南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办教育的典范。他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培养人才,实现教育救国、育才兴邦、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但由于时代局限性和特殊社会现实,这些梦成为未圆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教育救国 启智兴邦 中国梦
下载PDF
刘湛恩德育思想及实践管窥
12
作者 宋青红 刘怡妨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97-403,共7页
近代教育家、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德和儒家传统道德教育,结合近代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吸纳西方私德思想和公民自治理念,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理论。刘湛恩提倡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对学生进行现代独立人格教育和现代公民... 近代教育家、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德和儒家传统道德教育,结合近代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吸纳西方私德思想和公民自治理念,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理论。刘湛恩提倡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对学生进行现代独立人格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他希望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优秀品德的现代公民,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实践推动了沪江大学由教会学校向现代大学的转型,形成沪江“大家庭”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其执掌下,沪江大学表现出踏实勤勉、诚信友善,倡导爱国主义和社会服务意识的优良学风和校风,并培养了大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湛恩 教育救国 沪江大学 沪江大家庭 教育职业化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教育救国研究述评——基于CNKI的数据分析
13
作者 徐正林 屈凤锐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述评 CNKI
下载PDF
严修集团与欧美的友谊
14
作者 贾熟村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严修认为种族歧视终将消失,儒家、佛教、耶稣教,都不是完美的思想体系,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严修具有相当高的思想境界,主张教育救国,学习欧美的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创办了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众多的教育机构,培养了以周恩来、梅贻琦... 严修认为种族歧视终将消失,儒家、佛教、耶稣教,都不是完美的思想体系,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严修具有相当高的思想境界,主张教育救国,学习欧美的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创办了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众多的教育机构,培养了以周恩来、梅贻琦、陈省身为代表的一代精英,成就辉煌,贡献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修 严修集团 教育救国 文化交流 欧美友谊
下载PDF
经亨颐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
15
作者 徐正林 《湖北招生考试》 2012年第36期45-49,共5页
经亨颐是近代一位重要的浙江籍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 经亨颐是近代一位重要的浙江籍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亨颐 教育救国 思想与实践
原文传递
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历程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景林 牛德昌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发时期、勃兴时期、发展时期、高涨时期、回落时...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发时期、勃兴时期、发展时期、高涨时期、回落时期。教育救国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具有无可争辩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当然,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思潮又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思潮 发展历程 进步性 局限性
下载PDF
爱国与救国的双重协奏:张伯苓的德育思想
17
作者 刘惠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7,22,共4页
教育救国是张伯苓一贯的理念。他强调这种教育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并为之服务,因而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来加强教学实践。他认为,教育救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这三育中更应重视德育的核心作用。为此,他用爱... 教育救国是张伯苓一贯的理念。他强调这种教育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并为之服务,因而采取了很多实际措施来加强教学实践。他认为,教育救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这三育中更应重视德育的核心作用。为此,他用爱国主义的激情贯穿道德熏陶的始终,用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并通过体育、智育等其他素质教育来襄助德育的深化。张伯苓德育思想中的理想主义激情对我们今天的德育教学仍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苓 教育救国 教学实践 德育 言传身教
下载PDF
论新式回族教育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三让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9,共5页
回族散居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不仅与其他兄弟民族间友好相处,而且在经济、文化、地缘等方面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回回民族历经上下千百年,更是在不断地反对民族压迫和抗击外强入侵的斗争中,谋求生存,获得发展。新式... 回族散居全国各地,长期以来不仅与其他兄弟民族间友好相处,而且在经济、文化、地缘等方面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回回民族历经上下千百年,更是在不断地反对民族压迫和抗击外强入侵的斗争中,谋求生存,获得发展。新式回族文化教育运动印证这一点,在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回回民族团结抗争、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共赴国难的精神气魄和不屈不挠的热血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民族意识 回族社团
原文传递
康有为教育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智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变法维新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通过探求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他先后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并翻译西方文化教育...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变法维新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通过探求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他先后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并翻译西方文化教育著作。为了传播维新思想,培养人才,他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出废八股、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主张。他的教育救国、普及教育、育德为先、尊重知识的教育思想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仅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乃至将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教育救国 教育普及 德育为先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志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1-95,共5页
早期毛泽东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最先选择了教育救国这一救国救民政治方案,期间经历了对教育救国的信仰,到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和最终放弃教育救国主张的历程。本文大致勾勒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运动轨迹。
关键词 毛泽东 早期 教育救国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