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耕毛 刘兆普 +1 位作者 陈铭达 邓力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滨海盐渍土 运动规律 模拟实验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脱盐效果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覆膜咸水滴灌水盐动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窦超银 康跃虎 万书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4-532,共9页
通过在高垄埋设水银负压计,研究土壤水势动态,并在枸杞不同生育期对潜水位以上各土层盐分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周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一个灌溉周期内,土壤水分运动始终... 通过在高垄埋设水银负压计,研究土壤水势动态,并在枸杞不同生育期对潜水位以上各土层盐分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土壤盐分周年动态变化,为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一个灌溉周期内,土壤水分运动始终为自滴头下方饱和区持续径向向外扩散;雨季降雨使水分从土壤剖面整体向下运动,随着潜水位的升高水分运动逐渐减弱,转为自垄中部向垄坡方向运动。盐分运动受水分运动影响明显,周年盐分动态可以分为春季强烈蒸发—积盐阶段、灌溉淋洗—稳定阶段、雨季淋溶—脱盐阶段、秋季蒸发—积盐阶段和冬季相对稳定阶段五个阶段。剖面土壤电导率(EC1∶5)均值从1.64 dS m-1增长至1.69 dS m-1,土壤未明显积盐,但盐分在剖面分布的周年变化表明滴灌灌溉调控了水分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因此,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可以通过高垄覆膜咸水滴灌技术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区 覆膜滴灌 盐碱地 水分运动 盐分运动
下载PDF
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成义 闫映宇 +2 位作者 李菊艳 盛钰 伊力哈木.伊马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2-898,共7页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量从2618m^3/hm^2增大到4265m^3/hm^2,湿润峰位置从40cm下移至100cm,盐分峰值位置从30cm下移至60cm。滴灌结束后,膜下0—60cm及0~100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程度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cm土层脱盐率从6.0%增加到34.8%;而膜间土壤呈积盐状态,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cm的土层平均含盐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到2007年,4265、3926、3600、3271m^3/hm^2灌溉定额下的土壤平均含盐量年均增加了0.4、0.6、1.1、1.1g/kg。研究结果指出了塔里木灌区现行棉花膜下滴灌制度存在的积盐问题,成果对完善干旱区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土壤盐分 运移 塔里木灌区
下载PDF
咸水灌溉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盐分平衡及盐分运移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智彬 徐新文 +1 位作者 雷加强 李生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应用生态系统物流理论,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植物、土壤和地下水作为三个分室,建立分室流动模型,对植物和土壤间的盐分平衡进行定量研究,探索咸水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盐分运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塔里... 应用生态系统物流理论,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植物、土壤和地下水作为三个分室,建立分室流动模型,对植物和土壤间的盐分平衡进行定量研究,探索咸水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盐分运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使用大量咸水灌溉后盐分并没有在根层土壤0~2m土层中累积,而是储藏在2m以下或渗漏到地下水。其中,0~2m土体盐储量减少125.1t,地下水位1.50m以上至2m土体盐储量增加79.9t,45.2t盐分重新回到地下水。根层土壤0~2m土层中土壤脱盐明显。灌溉后各土层的全盐量在0.5--0.9g/kg之间,远低于土壤原始全盐量1.47g/kg。这是咸水灌溉下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研究对于确定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合理的灌溉制度及预测和评估该地区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绿化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 盐分平衡 盐分运移
下载PDF
模拟土遗址中可溶盐运移规律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四平 赵岗 +1 位作者 李玉虎 赵玉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301,共7页
采用常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土遗址模拟坑中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可溶盐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可溶盐主要为钙和钠的硫酸盐类,它们随着水分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断地向遗址表面运移,最后在土壤表层积累堆积... 采用常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土遗址模拟坑中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可溶盐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可溶盐主要为钙和钠的硫酸盐类,它们随着水分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断地向遗址表面运移,最后在土壤表层积累堆积;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3DSDDM),分析了可溶性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由于可溶性盐分在遗址表面的累积,可溶性盐分在遗址孔隙中形成了巨大内应力,使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减小,土壤颗粒之间的距离拉大,使土体表面泛白酥解,严重时引起土颗粒的脱落和酥解。本研究为土遗址保护中盐害治理提供了依据,对保护大批濒临破坏的土遗址,推动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均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土遗址 可溶盐 运移
下载PDF
渭干河灌区水盐平衡及盐分运移 被引量:11
6
作者 关志华 齐文虎 张红旗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9,共6页
依据实地考察与实测资料,探讨了天山南麓渭干河灌区的水量平衡、盐量平衡和盐分去向等问题。结果表明,灌区近期的排灌比为13%左右,农田、林地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 3;灌区耕地已由积盐转变为排盐,近年来灌区年排出的盐量是年流入盐量的... 依据实地考察与实测资料,探讨了天山南麓渭干河灌区的水量平衡、盐量平衡和盐分去向等问题。结果表明,灌区近期的排灌比为13%左右,农田、林地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 3;灌区耕地已由积盐转变为排盐,近年来灌区年排出的盐量是年流入盐量的1 8倍左右,使得耕地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灌溉水进入灌区的盐分约有1 3排入塔里木河,其余排向灌区内、外的湖泊和低洼地。其中,"干排盐"———即将多余的灌溉水与高矿化度地下水排到灌区内部低洼地的自然排水积盐方式,是减少排入塔里木河盐量,提高塔河水体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灌区干排盐集盐地的适宜面积应为耕地面积的1 3,这样既可使高矿化度的灌区排水在干排盐集盐地不入渗或少入渗,减缓对地下水水质的不良影响,又能保护毗邻的塔里木河水质环境。此外,该文还就如何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以及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 盐量平衡 干排盐集盐地 盐分 矿化度 水质环境 水资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石膏^(230)Th定年及成盐期与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安东 郑绵平 +3 位作者 施林峰 王海雷 徐建明 袁文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504,共11页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15YZK01钻孔中前336.2 m含石盐地层中的7个石膏样品进行230Th定年。依据年代-深度公式,获得S1-S4盐层的成盐年代分别为733.8~716.0 ka、581.9~573.8 ka、181.6~179....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15YZK01钻孔中前336.2 m含石盐地层中的7个石膏样品进行230Th定年。依据年代-深度公式,获得S1-S4盐层的成盐年代分别为733.8~716.0 ka、581.9~573.8 ka、181.6~179.3 ka和158.0~154.2 ka;含芒硝粉砂地层的年代为171.6 ka。结合前人对一里坪表面盐壳的14C测年数据,证实一里坪表面盐层S5开始形成于末次冰期。15YZK01钻孔记录的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石盐层S1对应于"昆黄运动"之后的望昆冰期,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第18阶段(MIS18);S2对应于大间冰期,但是该年代比较接近望昆冰期;S3和S4石盐层及含芒硝粉砂层对应于共和运动和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S5石盐层开始形成的时代对应于末次冰期MIS2。同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多个钻孔含盐地层的测年数据进行总结,证实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活动与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成盐盆地中通常发于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石盐层;而盆地东南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仅发现有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柴达木盆地成盐期受到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冰期中盐湖水源补给量的减少,是导致柴达木盆地成盐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230Th定年 成盐期 构造运动 第四纪冰期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盐岩运动及相关圈闭类型 被引量:9
8
作者 史丹妮 杨双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73-79,共7页
位于东欧地台东南隅的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沉降最深、沉积厚度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中孔古尔阶盐岩地层及其与盐岩运动所产生的系列圈闭为该区盐上成藏及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文中主要研究了该盆地盐岩分布、形态特征及盐岩运动演化历... 位于东欧地台东南隅的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沉降最深、沉积厚度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中孔古尔阶盐岩地层及其与盐岩运动所产生的系列圈闭为该区盐上成藏及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文中主要研究了该盆地盐岩分布、形态特征及盐岩运动演化历史,系统论述了与盐构造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及成因特征,为该盆地优选盐上勘探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运动 盐上层系 与盐构造运动相关的圈闭 滨里海盆地
下载PDF
遗址土壤中盐分分布规律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四平 李玉虎 赵玉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开挖土遗址模拟坑出现的析白物病害,使用常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距遗址墙壁不同深度和距遗址上表面不同高度可溶盐的成分及其含量;应用XRD和SEM分析了矿物及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开挖土遗址模拟坑出现的析白物病害,使用常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距遗址墙壁不同深度和距遗址上表面不同高度可溶盐的成分及其含量;应用XRD和SEM分析了矿物及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遗址表面易溶性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盐胀系数较大的硫酸钠,微溶盐为硫酸钙.随着距离遗址表面深度的增加,可溶盐以氯化钠、氯化钾为主,微溶盐硫酸钙的含量很少,且盐分分布与水分运移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可溶盐 微溶盐 分布 水分运移
下载PDF
老山汉墓土遗址盐分调查与分布规律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钱玲 张尚欣 +5 位作者 胡红岩 夏寅 靳治良 容波 周铁 吕功煊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6年第4期209-216,共8页
老山汉墓土遗址中可溶-微溶盐导致遗址表面酥碱、起甲、泛白和块状脱落等病害较为严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离子色谱(IC)等方法测定了老山汉墓遗址不同取样位置及距遗址表面不同深度处... 老山汉墓土遗址中可溶-微溶盐导致遗址表面酥碱、起甲、泛白和块状脱落等病害较为严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离子色谱(IC)等方法测定了老山汉墓遗址不同取样位置及距遗址表面不同深度处可溶盐的成分及含量,并分析了盐分对遗址破坏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该遗址的主要有可溶盐有Na2SO4、Na2SO4·10H2O、Na Cl、Na12Mg7(SO4)13·15H2O,微溶盐有Ca SO4、Ca SO4·2H2O,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 Cl2、KNO3、KCl、Mg Cl2、K2SO4、Mg SO4等盐分.随着取样深度增加,各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减少,此分布规律可能与可溶盐的赋存环境及水分运移有关.试验结果对于老山汉墓土遗址的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山汉墓 土遗址 可溶盐 微溶盐 水分运移 赋存环境
下载PDF
大气降尘沉积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艳伟 李生宇 +2 位作者 徐新文 张建国 李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05-1911,共7页
利用微型蒸渗仪(MLS)对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均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沉积厚度和相同... 利用微型蒸渗仪(MLS)对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均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沉积厚度和相同的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细粒物质(粒径<0.063mm)沉积可促进土体蒸发、加速下层土体的干旱和盐分的表聚,而粗粒物质(粒径0.063~2mm)沉积则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降低了深层土壤水分的损失和盐分的表聚;研究区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效率在0.20mm粒径处出现拐点,粒径在0.063~0.20mm时,蒸发抑制效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0.20mm时,蒸发抑制效率则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粒级和相同的初始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对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效率随着沉积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抑制效率与沉积厚度呈对数关系;沉积厚度越大,盐分向表层积聚越困难.降尘的加入可能导致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粒级 厚度 土壤水分蒸发 盐分运移
原文传递
盐湖盆地的古厚度恢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兰斌 孙家振 +3 位作者 陈钟惠 陈文礼 赵全民 肖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针对盐湖盆地地层结构特点 ,采用一种沉积物厚度去压实 (古厚度计算 )的改进算法 ,考虑了由剥蚀作用、盐运动及互层引起的厚度和埋深变化。根据岩层现今厚度、岩性、剥蚀厚度、异常压实及盐层厚度的变化 ,计算各地层时代末期的古厚... 本文针对盐湖盆地地层结构特点 ,采用一种沉积物厚度去压实 (古厚度计算 )的改进算法 ,考虑了由剥蚀作用、盐运动及互层引起的厚度和埋深变化。根据岩层现今厚度、岩性、剥蚀厚度、异常压实及盐层厚度的变化 ,计算各地层时代末期的古厚度。这将为准确进行盐湖盆地埋藏史分析 ,构造演化分析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盆地 岩性比例 地层古厚度 沉积地层
下载PDF
宁夏银北试验区盐渍土壤盐分运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文娟 黄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将宁夏银北试验区夏季的蒸发、降雨、地下水埋深等数据作为求解土壤溶质运移方程的定解条件,同时确定试验区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结合有限体积数值计算方法对试验区土壤盐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 将宁夏银北试验区夏季的蒸发、降雨、地下水埋深等数据作为求解土壤溶质运移方程的定解条件,同时确定试验区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结合有限体积数值计算方法对试验区土壤盐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加密计算网格可有效提高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吻合度;随着时间推移,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逐渐增大、深层盐分含量则逐渐减小,模拟过程中出现了盐分含量恒定区域,该区域随时间的迁移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运移 数值模拟 盐渍土 宁夏银北
下载PDF
灌溉与冻结交互作用对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分配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卫峰 吴礼军 +4 位作者 郭梦申 刘宇 杨丽清 徐洋 刘晓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0,共9页
为探讨灌溉与冻结过程中灌区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的分异特征,以河套灌区典型试验区内3个代表不同土地类型的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水盐平衡原理,结合田间连续监测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盐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 为探讨灌溉与冻结过程中灌区不同类型土地盐分迁移的分异特征,以河套灌区典型试验区内3个代表不同土地类型的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水盐平衡原理,结合田间连续监测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壤盐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非耕地积盐现象明显,尤其是浅表层土壤(0~30 cm)单位面积储盐量平均增加了806.4 g/m^(2),而耕地则减少了49.7 g/m^(2)。受灌溉淋洗和冻结作用的影响,在监测期内耕地与非耕地呈现不一致的盐分迁移规律,秋浇期非耕地土壤盐分向上迁移,导致70 cm以上土层处于积盐状态,而耕地土壤盐分向下迁移,各层均处于脱盐状态;冻结期通常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盐分均向上迁移,但在距离排水渠道较近的情况下盐分从浅层土壤向深层土壤运移。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秋浇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排水脱盐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冻结 耕地 非耕地 盐分运移 河套灌区
下载PDF
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的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霁昌 解建仓 +1 位作者 王涛 张宏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40,共6页
在盐碱地治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卤泊滩模式中,通过调整蓄水沟水位高低和含盐浓度的动态变化,使土壤中盐分扩散运移,循环加速压盐,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从而实现对盐碱地的治理。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 在盐碱地治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卤泊滩模式中,通过调整蓄水沟水位高低和含盐浓度的动态变化,使土壤中盐分扩散运移,循环加速压盐,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从而实现对盐碱地的治理。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办法对这一新的机理给予研究。在蓄水条件下,对水体与土壤相邻体进行室内试验观测盐分扩散及平衡规律;针对研究对象,建立盐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蓄水水位高、水中盐分浓度小情况下,土壤中盐分快速扩散到水体中,以及蓄水水位低、水中盐分浓度高情况下,水体中盐分快速扩散到土壤中的运移规律。试验和模拟结果数据基本一致,经对比分析,认为压盐机理成立,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蓄水条件 盐分运移 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文同 栗现文 江思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犁底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利用HYDRUS-2D软件构建不同犁底层容重情景,对剖面土壤水盐变化、统计特征值及排水排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越大,其饱和... 犁底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犁底层容重对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的影响,利用HYDRUS-2D软件构建不同犁底层容重情景,对剖面土壤水盐变化、统计特征值及排水排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越大,其饱和含水量越低,耕作层及犁底层保水能力越强,滴头下方土壤水矿化度越小,2滴头中间土壤水矿化度越大,且累积排水排盐量越大(p<0.05)。犁底层对湿润锋垂直推进距离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而水平方向一直为促进。灌水结束时,犁底层容重越大,耕作层土壤水矿化度均值越大,而底土层则越低;灌后重分布48 h,犁底层容重越大,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相对饱和度越大(p<0.05);各层位土壤水矿化度变异系数较灌水结束时均降低,但犁底层容重越大,降低幅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底层 微咸水 容重 膜下滴灌 HYDRUS-2D 空间变异 土壤水盐运移 水分运移 盐分运移 溶质运移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of Zechstein (Upper Permian) Salt in Northeast German Basin: A Review
17
作者 Yanqiu Zhang Michael Krause Maria Mutt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3年第8期411-426,共16页
The Zechstein (Upper Permian) salts ar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German Basin (NEGB). Their formation and movement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to discover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hyd... The Zechstein (Upper Permian) salts ar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German Basin (NEGB). Their formation and movement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to discover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s, as well as the salt production. But the previous studies are validated in cases and a general view on these studies is scarce. By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previous studies,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of Zechstein salt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even cycles of Zechstein salt (Na1, Na2, Na3, Na4, Na5, Na6, Na7) with distinct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were deposited after a series of marine transgressions and regressions during the Upper Permian. The Na1 (300 m) locally developed in a lagoon environment. The thick Na2 (over 500 m) was widely deposited in the whole basin. The Na3, Na4, Na5, Na6 and Na7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in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These salts should have been moved as a result of regional tectonics taking place from Triassic to Early Cenozoic, which changes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of salt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salt structures (pillows and diapirs). Salt movement was more intensiv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basin forming narrow and widely-distributed salt diapirs, while it was less intensive in the northern parts where salt pillows are the major structure. The salt meadow and saline springs are also present,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the saliniz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By this study, we review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the Zechstein salt in the NEGB by associating each individual study and figure out the comm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s of the sal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CHSTEIN salt salt FORMATION salt movement salt Structure salt DISSOLUTION
下载PDF
蓄水条件下水体-土壤循环压盐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琛 解建仓 +3 位作者 孙博 朱记伟 汪妮 张建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改排为蓄"是盐碱地治理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揭示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进行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试验。通过对蓄水水位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研究水体和不同土层盐分运移规律。试验... "改排为蓄"是盐碱地治理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揭示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进行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试验。通过对蓄水水位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研究水体和不同土层盐分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水位由高到低循环变化对水体与土壤之间盐分运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蓄水位以70cm→40cm→20cm的循环变化时,0-65cm土层含盐量逐渐减少,65-100cm土层含盐量逐渐增加。通过蓄水水位升降的循环变化,可以使表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减少,底层土壤的盐分逐渐增大,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布,逐步向下循环加速压盐。因此,循环压盐机理是成立的,"改排为蓄"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可以达到盐碱地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条件 水体-土壤 水位变化 盐分运移 循环压盐
下载PDF
Hydrogeological Study of the Aquifer System in Central Tunisia: New System Structuring of Horchane Aquifers 被引量:2
19
作者 Soumaya Chaibi Wanissa Aydi Moncef Chalbaoui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5期502-510,共9页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ectonic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rchane groundwater and drainage possibilities with neighboring groundwater in central Tunisia. Seismic reflection lines int...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ectonic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rchane groundwater and drainage possibilities with neighboring groundwater in central Tunisia. Seismic reflection lines intersecting the region show the role of halokinetic movements, by the intrusion along preexisting faults,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hydrogeological basin. The salt domes associated with a chaotic facies at the base of outcrops, that limit the Horchane basin, puch to outcrops the areas of recharge area. Geoelectric section shows the anisotropy and the importance of Mio-Plio-Quaternary (MPQ) sediment along the gutters, between the outcrops of El Hafay and Kebar on the one hand, and outcrops of Kebar and Majoura on the other. These gutters are communicated with channels that facilitate drainage of the Horchane complex groundwater by that Gammouda in North-East and Braga in Ea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e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geology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groundwater basins, through early halokinetic movements. (i.e. halokinetic movements). The aquifer geometry is controlled by the ascent of Triassic salt material,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in central Tuni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Hydrogeological Basin Halokinetic movement AQUIFER Geometry Water RECHARGE Drainage FILLING TRIASSIC salt Material
下载PDF
玉皇庙山戎墓土遗址的盐分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彩红 张尚新 +6 位作者 钱玲 夏寅 胡红岩 靳治良 容波 周铁 吕功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6-1555,共10页
玉皇庙山戎墓土遗址中可溶-微溶盐导致的遗址表面酥碱、起甲、泛白和块状脱落等病害较为严重。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IC)、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方法测定了玉皇庙山戎墓土遗... 玉皇庙山戎墓土遗址中可溶-微溶盐导致的遗址表面酥碱、起甲、泛白和块状脱落等病害较为严重。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IC)、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方法测定了玉皇庙山戎墓土遗址不同位置取样点及距遗址表面及不同深度处样品中可溶盐的成分及含量,并分析了盐分对遗址的破坏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该遗址的样品中主要的可溶盐是Na_2Ca(SO_4)_2、Na_2SO_4、NaCl,微溶盐主要是CaSO_4和CaSO_4·2H_2O,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_2·6H_2O、KNO_3、KCl、MgCl_2、K_2SO_4和MgSO_4等。随着取样深度增加,样品中各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减少,此种分布规律可能与可溶盐的赋存环境及水分运移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玉皇庙山戎墓土遗址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山戎墓 土遗址 盐分 赋存环境 水分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