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课程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宽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6,共8页
乡土课程建设是当前乡村学校顺应乡村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负载着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儿童培育等多重价值期待。然而,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乡土情怀主导的“为农”目标指向短视而狭隘,特定区域框定的乡土原生内容浅表而粗疏,... 乡土课程建设是当前乡村学校顺应乡村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负载着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儿童培育等多重价值期待。然而,在乡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乡土情怀主导的“为农”目标指向短视而狭隘,特定区域框定的乡土原生内容浅表而粗疏,乡村学校定向的课程实施场域封闭而低效。乡土课程这种“乡土自闭”的特点加剧了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的内卷。突破乡土课程的困境,需要把“乡土”放在更广阔的历时和共时背景下,基于城乡等值互融的理念确定乡土课程的价值取向,按照始于乡土终于育人的方针设计乡土课程的内容体系,遵循知情意行协同并进的思路制定乡土课程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乡土 为农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覃章成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58,共5页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扩张的价值定位局限,确立以根据农村学生升学、务农、务工的分流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再造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要发育为“农村课程”,以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教育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变革临界点 服务“三农” 农村课程
下载PDF
重构与赋能:高质量城市教育体系的乡土表达
3
作者 罗君艺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吁一体化的城乡教育质量提升,“乡土课程”是与“乡村教育”一体两面的解答方案。文章试图突破以往作为外部形式的乡土课程观念,将其作为变革与赋能城市教育体系的可能变量,探究其如何依托生产力更发达、教育资源更丰... 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吁一体化的城乡教育质量提升,“乡土课程”是与“乡村教育”一体两面的解答方案。文章试图突破以往作为外部形式的乡土课程观念,将其作为变革与赋能城市教育体系的可能变量,探究其如何依托生产力更发达、教育资源更丰富的现代化城市教育体系开展乡土课程的教育实验,修复现代性进程中的教育生态。在乡土课程介入城市教育的过程中,乡土化的课程实践是一种科学前提下地方性、常识性的纠偏,课程化的乡土文化也为教育体系提供了严肃的知识话语生产和教育本位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 城市教育 乡土课程
原文传递
乡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新样态
4
作者 黄小莲 李天元 孙利琴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6-95,共10页
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幼儿园乡土课程也要有新的生长点。乡土课程建设要回归劳动教育的价值,达成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要关照创意与智能时代的要求,顺应未来时代的文化主流;要举社会各群体之力,注重实践跨界整合。乡... 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幼儿园乡土课程也要有新的生长点。乡土课程建设要回归劳动教育的价值,达成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要关照创意与智能时代的要求,顺应未来时代的文化主流;要举社会各群体之力,注重实践跨界整合。乡村幼儿园的乡土课程建设不应仅限于亲近自然乡土的家园情怀传承,还要有启蒙数字乡土的新工匠精神超越。乡土课程内容载体基于儿童年龄与文化适宜性的价值判断,自然和数字乡土资源的整合链接,通过沉浸乡土文化环境以及创生的劳动学习、仪式学习、行走学习、创客学习的实施路径,在发展乡土、彰显时代文化的同时,也能让家国情怀植根于幼儿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自然乡土 数字乡土 家国情怀 新工匠精神
下载PDF
“复兴农村”:民国时期熊佛西农民戏剧课程实验研究
5
作者 万驰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民国时期,在面对城乡发展失衡、社会危机严峻的情形下,国民政府于20世纪20—30年代提出了“复兴农村”的口号,乡村教育问题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重建乡村社会,以戏剧教育促进农村的复兴,在知识精英的引领下,戏剧课程得以通过学校教育和... 民国时期,在面对城乡发展失衡、社会危机严峻的情形下,国民政府于20世纪20—30年代提出了“复兴农村”的口号,乡村教育问题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重建乡村社会,以戏剧教育促进农村的复兴,在知识精英的引领下,戏剧课程得以通过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等形态大力发展。其中熊佛西等人在河北定县所开展的农民戏剧课程实验,更是具有艺术先锋性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尊重地方戏剧的教化功能的前提下,依靠推行农民戏剧课程实验来启蒙下层民众与改造乡村社会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在遭遇诸多困难的境遇中,熊佛西等人构建了以农民戏剧课程为典范的新乡土课程范式。从课程与教学理论的视角来评价农民戏剧课程实验,可以发现:这场实验从课程主体、课程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法等多层维度上更新了课程范式,这对优化当代学校乡土课程设计、助力农民戏剧课程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佛西 乡土课程 农民戏剧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的定位、挑战与策略——以彝族乡土知识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鑫 周钰洁 《教师教育学报》 2017年第5期56-64,共9页
西南民族地区乡土知识是当地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特有的课程资源。以彝族乡土知识为例,将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有助于传承西南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师生乡土情感和民族情感,推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 西南民族地区乡土知识是当地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特有的课程资源。以彝族乡土知识为例,将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有助于传承西南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师生乡土情感和民族情感,推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西南民族地区乡村课程建设面临着整体条件较为落后、乡村教师课程素养亟待提升、乡土知识合理性遭受质疑等现实挑战。因此,要加大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的宣传力度,增加相应的经费投入,明确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的具体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融入方式,立足乡土特色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建设乡村课程资源库,从而确保西南民族地区乡土知识融入乡村课程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课程 乡土知识 传统文化 西南民族地区 彝族
下载PDF
乡土课程: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地方课程研究
7
作者 刘庆宇 马勇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7-123,共7页
五育融合是在全新历史方位下对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做的回应,是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在实践路径上,课程是基础,是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的根本依据。乡土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的典型代表,是国家课程推动五育融... 五育融合是在全新历史方位下对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做的回应,是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提出的时代要求。在实践路径上,课程是基础,是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的根本依据。乡土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的典型代表,是国家课程推动五育融合的重要补充,在“五育”上具有特殊价值,是地方课程推动五育融合的具体表现。在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五育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开发的“泛地校”模式及乡土课程的实施特点进行探究,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地方课程 乡土课程
下载PDF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内涵与建构
8
作者 赵春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18期63-64,共2页
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深,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城市化进程会为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同样也会为人们带来一些挑战。有些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始盲目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这就让人与自然的... 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深,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城市化进程会为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同样也会为人们带来一些挑战。有些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始盲目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这就让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儿童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开设田园课程可以让让教育与自然相结合,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然世界。农村幼儿园开展田园课程是希望让幼儿的田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分利用农村田园课程资源,让幼儿的活动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田园课程 内涵与建构
原文传递
农村课程改革十年:问题、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新海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5-79,共5页
农村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落空,部分学校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农村学校教学组织结构变化缓慢,只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的47.5%;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极少尝试和应用新... 农村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落空,部分学校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农村学校教学组织结构变化缓慢,只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的47.5%;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极少尝试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农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知识仍需提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内化为农村教师的教学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新课程改革,营造有利于农村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构建开放、合作、民主、创生的农村教师文化,为农村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进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课程改革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课程知识 价值内化
原文传递
乡土课程建设:现实起点、时空规约与实践旨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彦彤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9,共7页
“城市”与“乡村”是社会时空中意象不同但过程统一的非对立存在,乡土课程建设需避免囿于“为农”或“去农”的理念论辩之中,而应把乡村社会和乡村学生的现实境况作为思考乡土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解读乡村社会结构与乡村学生体验中“时... “城市”与“乡村”是社会时空中意象不同但过程统一的非对立存在,乡土课程建设需避免囿于“为农”或“去农”的理念论辩之中,而应把乡村社会和乡村学生的现实境况作为思考乡土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解读乡村社会结构与乡村学生体验中“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可以揭示乡村社会的观念与实践对乡土课程的外部制约,以及乡村学生体验中“在地”意义与乡土课程的主客关联。乡土课程建设的时空规约性,决定了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应该契合乡村社会结构,弥合乡村学生体验,并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达成适用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建设 现实起点 社会时空 实践旨向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乡土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秋香 王敏 +2 位作者 黄陈辉 王丽影 周海娟 《办公自动化》 2022年第7期59-61,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土课程的开发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秦皇岛四县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乡土课程开发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土课程的开发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秦皇岛四县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乡土课程开发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秦皇岛市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层面探索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乡土课程开发
下载PDF
关于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以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例
12
作者 高友常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2-83,共2页
要让中学历史课题研究更具生命力从而避免流于形式:选准历史课题,是确保历史课题研究有序推进的前提,课题选择有利于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是历史课题研究有序开展的保证,学校教科室应建立合理的... 要让中学历史课题研究更具生命力从而避免流于形式:选准历史课题,是确保历史课题研究有序推进的前提,课题选择有利于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是历史课题研究有序开展的保证,学校教科室应建立合理的课题评价管理机制,有效地推动课题开展;注重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历史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专家引领、同伴互动和个性发展是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优势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效手段,教师素养也在综合课程的实施中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课题研究 乡土课程资源
下载PDF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复杂性思维的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莉 袁爱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190,共5页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在其独特的农村背景之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存在,这种复杂性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比如:认识的恰切性与课程"去背景化"的冲突、课程"主体性"与"他者性"...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在其独特的农村背景之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存在,这种复杂性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比如:认识的恰切性与课程"去背景化"的冲突、课程"主体性"与"他者性"的冲突、课程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课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矛盾。面对复杂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互生共联的宏大概念路径、整体与部分共存的全息路径、开放与变化的策略路径是走向复杂性思维方式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 改革路径 复杂性思维
下载PDF
服务乡村振兴的“乡建农创”课程体系探究与实践
14
作者 谢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乡村景观改造”项目,对湖北省内农村农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针对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乏力、人口结构空心化、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乡村景观改造”项目,对湖北省内农村农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针对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乏力、人口结构空心化、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探索。通过搭建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一轴两翼”乡建课程体系,形成“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艺术+科技+乡村”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大师工作室及田野课堂为主,整合艺术、科技、电商等方面的资源及优势进行三教改革,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乡村振兴培养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建课程 艺术设计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创新——以泉州市第一幼儿园“西街记中记”乡土教育课程建设为例
15
作者 黄晓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泉州市第一幼儿园“西街记中记”乡土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建议切实增强幼儿园教育对于乡土文化生态的必要回应,深入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重视优化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策略,全面加强乡土教育课程审议,显著提升幼儿... 以泉州市第一幼儿园“西街记中记”乡土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建议切实增强幼儿园教育对于乡土文化生态的必要回应,深入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重视优化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策略,全面加强乡土教育课程审议,显著提升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的文化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乡土教育课程 乡土文化资源 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下载PDF
农村地方课程开发: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莹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农村地方课程开发面临着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支持,政策扶持不到位,文化支持氛围不浓等困境。城市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城市文化、精英文化为主流的课程文化、离农取向的教育目的、缺少精... 农村地方课程开发面临着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支持,政策扶持不到位,文化支持氛围不浓等困境。城市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城市文化、精英文化为主流的课程文化、离农取向的教育目的、缺少精密编码的教育言语等是其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加大经费投入、并适当向农村教育倾斜,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师资配置,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尊重和重视地方文化等是农村地方课程开发走出困境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开发
下载PDF
乡村卓越全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鹏举 王海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96-105,共10页
培养乡村卓越全科教师是遵循乡村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需求,也是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时代诉求及乡村教师回归乡土现实写照,同时也是顺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乡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乡村卓越全科教师核心素养提出... 培养乡村卓越全科教师是遵循乡村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需求,也是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时代诉求及乡村教师回归乡土现实写照,同时也是顺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乡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乡村卓越全科教师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国内外教师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及乡村教育发展现实需要,乡村卓越全科教师应具备基础性、能力性、专业性、发展性和拓展性五大素养结构。参照乡村卓越全科教师核心素养结构,尝试构建了与之相适切的新时代乡村卓越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文化通识课程、专业模块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和拓展创生课程五大课程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卓越教师 全科培养 核心素养结构 职前课程设置 乡土模块课程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农林院校乡村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思颖 徐佳怡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7期29-32,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乡村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林类院校的城乡规划学科亟待完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OB...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乡村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林类院校的城乡规划学科亟待完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OBE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建立一套乡村规划课程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促进学科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乡村规划课程 教学体系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统整理念的复合型乡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靖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0期11-12,共2页
乡村教师培养课程与教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源于对乡村教师"师者""贤者""行者"等复合角色的多重认知。现代乡村教师培养课程教学应超越简单的碎片叠加,应用统整的思维来探讨乡村教师培养课程构建的原则、... 乡村教师培养课程与教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源于对乡村教师"师者""贤者""行者"等复合角色的多重认知。现代乡村教师培养课程教学应超越简单的碎片叠加,应用统整的思维来探讨乡村教师培养课程构建的原则、目标及内容等问题,实施课程重构和教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养课程 课程统整 课程构建
下载PDF
《新课标》下辽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乡土化”发展趋势探究
20
作者 李艳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404-404,408,共2页
从辽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提出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引入休闲体育和"乡土化"项目,实现"以人为本、终身体育"课程理念,旨在引导农村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解读新《课标》,对辽... 从辽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过去课程设置的弊端,提出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引入休闲体育和"乡土化"项目,实现"以人为本、终身体育"课程理念,旨在引导农村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解读新《课标》,对辽西农村体育课程的改革顺利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学校体育课程 “乡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