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浪漫想象:家哲学与家国同构的解释遗阙 被引量:20
1
作者 任剑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7,177,共21页
家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人们不仅将家视为中西思想分野的焦点,而且认为家构成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基本支点。因此,家似乎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与国家重建的根本着力点。这样的论述,多建立在对家的哲学提纯上面:在古典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 家又一次成为一个学术热点。人们不仅将家视为中西思想分野的焦点,而且认为家构成中国社会与国家的基本支点。因此,家似乎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与国家重建的根本着力点。这样的论述,多建立在对家的哲学提纯上面:在古典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尊尊亲亲的伦理载体,在国家领域是博施济众的仁政依托;在现代意义上,家在社会领域是感情的寄托,在国家领域是亲民政治的依据。理想之家的超验哲学论述为其提供了正当性证明。但在经验之家中,这些提纯了的理想之家却与之发生显著疏离: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每一个体如何得到尊重,并以之维系家庭亲情,是一个严峻挑战;作为国家建构的家国同构原理,在现代初期已经被证明不可行,家国分立已经是一个现代基本原则。家的社会功能应受高度重视,家的国家功能应当自觉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哲学 超验之家 经验之家 家国同构 家国分立 浪漫想象
原文传递
《淞隐漫录》:晚清时期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浪漫想象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23,共5页
晚清著名作家王韬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是一部继承中国传奇和志怪传统、以文言叙述形式表达作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思考的重要作品。作品中的一些跨国恋爱故事,表现了作家一种浪漫的想象、一种愿望的达成,也就是对当时中国... 晚清著名作家王韬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是一部继承中国传奇和志怪传统、以文言叙述形式表达作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思考的重要作品。作品中的一些跨国恋爱故事,表现了作家一种浪漫的想象、一种愿望的达成,也就是对当时中国现实中现代性、启蒙性和科学精神的缺乏的一种曲折补偿。它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最后的繁荣和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淞隐漫录》 现代性 浪漫想象 中国现代性 现代性问题 晚清时期 想象 浪漫 文言短篇小说集 著名作家 问题思考 叙述形式
下载PDF
“欲望”与“禁忌”: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春”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剑华 陈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8,共6页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怕男性的伤害,既有本能欲望的冲动又有理性节制的掌控,她们正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含蓄达意的表现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种为男权话语所忽视了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春”叙事 “本能”诉求 浪漫“想象” “欲望”与“禁忌”
下载PDF
解读布莱克的“第一原则”
4
作者 张国清 《职大学报》 2011年第5期91-97,共7页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qu...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第一原则"的内涵,也发现了布莱克成功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则” “诗性才思” 独特视角 浪漫想象 理性思考
下载PDF
艺术想象中的情理平衡——略论叶辛长篇小说《问世间情》的得与失
5
作者 王春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叶辛旨在表现农民工中"临时夫妻"现象的长篇小说《问世间情》对于农民工的内心纠结状态进行了精准的艺术呈现。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情理失衡问题,一方面表现为若干情节设计得不够合理,另一方面表现为关于"新上海人"文... 叶辛旨在表现农民工中"临时夫妻"现象的长篇小说《问世间情》对于农民工的内心纠结状态进行了精准的艺术呈现。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情理失衡问题,一方面表现为若干情节设计得不够合理,另一方面表现为关于"新上海人"文化想象上的过于浪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想象 艺术理性 “临时夫妻” “新上海人”
下载PDF
不可磨灭的文化胎记——论余光中诗歌中的屈原情结
6
作者 朱小溪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5-47,共3页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白始以来对屈原的推崇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他不但直接称赞屈原的“志洁行芳”,而且其本身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屈原的影响。结合余光中的相关诗歌作品,从忧国意识、思乡情结和浪漫想象等三个大的方面来科学而全面...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白始以来对屈原的推崇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他不但直接称赞屈原的“志洁行芳”,而且其本身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屈原的影响。结合余光中的相关诗歌作品,从忧国意识、思乡情结和浪漫想象等三个大的方面来科学而全面地考察屈原对其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地了解诗人,多角度地挖掘诗人作品中的有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诗歌 屈原 忧国意识 思乡情结 浪漫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