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黄瓜采摘机器人系统研制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96
1
作者 纪超 冯青春 +2 位作者 袁挺 谭豫之 李伟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6-730,共5页
为提高黄瓜采收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采收劳动强度,研发了黄瓜采摘机器人系统.描述了机器人系统硬件构成,提出了三层式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了导航控制程序与采摘控制程序两核心软件,阐明了采摘机器人作业流程.黄瓜采摘机器人温室作业性能... 为提高黄瓜采收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采收劳动强度,研发了黄瓜采摘机器人系统.描述了机器人系统硬件构成,提出了三层式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了导航控制程序与采摘控制程序两核心软件,阐明了采摘机器人作业流程.黄瓜采摘机器人温室作业性能测试试验证明:系统各模块运转良好,视觉识别算法可有效提取果实信息,机器人采摘成功率达85%,单根黄瓜采摘耗时28.6 s.温室黄瓜采摘机器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采摘机器人 硬件构成 软件设计 性能测试
下载PDF
基于BAS-PSO算法的机器人定位精度提升 被引量:21
2
作者 乔贵方 吕仲艳 +2 位作者 张颖 宋光明 宋爱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3-771,共9页
鉴于工业机器人的精度性能无法满足高端制造领域的要求,研究了机器人定位精度提升方法,阐述了基于位姿微分变换的运动学误差模型和基于坐标误差传递的运动学误差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BAS-PSO算法的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并通过... 鉴于工业机器人的精度性能无法满足高端制造领域的要求,研究了机器人定位精度提升方法,阐述了基于位姿微分变换的运动学误差模型和基于坐标误差传递的运动学误差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BAS-PSO算法的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运动学误差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BAS-PSO算法辨识后TX60机器人的平均综合位置/姿态误差分别从(0.312 mm,0.221°)降低为(0.0938 mm,0.0442°);而基于正运动学模型直接辨识后机器人的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分别为0.0975 mm和0.0986°。本文提出的BAS-PSO算法具有较好的辨识精度和收敛速度,直接利用正运动学模型辨识的机器人运动学参数具有更好的辨识稳定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几何参数 天牛须搜索算法 机器人标定 精度性能
下载PDF
3-PRS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冬 吴军 +1 位作者 王立平 刘辛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4-812,共9页
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 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以3-PRS并联机器人为例,通过虚功原理求得惯量矩阵,提出惯量耦合指标,该耦合指标表征了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不同位姿时各驱动轴的耦合惯量大小,并给出了该耦合指标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在一台3-PRS并联机器人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惯量会改变驱动轴负载,负载的改变将最终影响动态性能.同时各驱动轴的负载变化量随着惯量耦合指标的变大而变大,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可帮助评价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耦合特性,并可用于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优化及伺服参数调试以提高机器人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惯量耦合特性 惯量耦合指标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基于快换夹具和视觉的机器人装配工作站仿真设计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凌云 郭灿彬 +1 位作者 朱旭义 王彩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130,134,共6页
以机器人关节产品的自动装配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快换夹具和视觉引导的产品虚拟装配仿真解决方案。首先,结合RobotStudio和SolidWorks搭建了装配工作站的三维仿真模型;其次,根据装配工艺和流程设计了便于快速更换的末端夹具以及夹具、... 以机器人关节产品的自动装配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快换夹具和视觉引导的产品虚拟装配仿真解决方案。首先,结合RobotStudio和SolidWorks搭建了装配工作站的三维仿真模型;其次,根据装配工艺和流程设计了便于快速更换的末端夹具以及夹具、视觉相机等设备对应的Smart组件,并通过I/O建立了组件间的逻辑连接。之后,经过路径规划、关键程序数据设定等步骤完成离线程序编制;最后,通过仿真调试和信号分析功能确认了装配工艺路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该方案可以指导实际装配工作站的设计,为相关企业降低开发、调试成本,优化提升性能、效率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robotStudio 虚拟装配 视觉引导 轨迹规化 性能优化
下载PDF
履带式煤矿搜救机器人机构设计及越障性能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宗成国 王海艳 于晓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用于煤矿搜救的关节式双履带移动机器人,机器人平台由前、后两壳体组成,当机器人在煤矿搜救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前、后两壳体通过旋转关节的调节可形成一定的角度,能有效解决双履带机器人越障性能低的难题。被动调节装置... 文章设计了一种用于煤矿搜救的关节式双履带移动机器人,机器人平台由前、后两壳体组成,当机器人在煤矿搜救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前、后两壳体通过旋转关节的调节可形成一定的角度,能有效解决双履带机器人越障性能低的难题。被动调节装置的设计,可防止机器人越障时履带发生松弛或脱落。在此基础上,以攀越台阶为例对机器人的越障性能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关节式双履带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搜救 履带机器人 机构设计 越障性能
下载PDF
码垛机器人整机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学威 王富刚 张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9-32,共4页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4自由度码垛机器人的建模及装配,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四轴码垛机器人进行整机的静力学分析,根据四轴码垛机器人8种不同的姿态分析出8种情况。根据等效应力云图分析出腰座的薄弱环节,通过改进腰...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4自由度码垛机器人的建模及装配,采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四轴码垛机器人进行整机的静力学分析,根据四轴码垛机器人8种不同的姿态分析出8种情况。根据等效应力云图分析出腰座的薄弱环节,通过改进腰座三维模型,使得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整体应力下降,提高了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垛机器人 静力学分析 动态性能
下载PDF
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进 安涛 韩雪婧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5,共10页
教育机器人作为驱动智能教育发展的有力工具,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焦点问题,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在对31项相关主题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后发现:从整体上看,教育机器人有... 教育机器人作为驱动智能教育发展的有力工具,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焦点问题,学界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在对31项相关主题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后发现:从整体上看,教育机器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段层面上看,教育机器人对幼教、小学、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中等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小;从学科层面上看,教育机器人对体育、文史类学科学习效果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艺术、理工类学科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从知识类型层面上看,教育机器人对理论型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实践型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稍弱;从实验周期层面上看,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教育机器人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从区域层面上看,国外教育机器人应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整体上要好于国内。未来的教育机器人研究与实践应当:第一,进一步提升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第二,积极探索教育机器人应用与实践的有效模式;第三,强化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持续性;第四,推动针对教育机器人的国际交流与本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器人 学习效果 元分析
下载PDF
双轮驱动足球机器人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福 赵臣 甄宗雷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共3页
双轮式足球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要频繁启、停和加、减速 ,经常以较高速度完成直行或曲线运动 ,每秒钟至少要调整 30次位姿 ,因此应该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本文从分析足球机器人受力出发 ,建立了足球机器人动态性能分析模型 ,分析了影响... 双轮式足球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要频繁启、停和加、减速 ,经常以较高速度完成直行或曲线运动 ,每秒钟至少要调整 30次位姿 ,因此应该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本文从分析足球机器人受力出发 ,建立了足球机器人动态性能分析模型 ,分析了影响足球机器人动态特性的各种因素 ,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 ,为设计高性能足球机器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小车的合理使用也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学 足球机器人 动态性能 分析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双角度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昌尧 吴清锋 +2 位作者 蒋建辉 王海霞 王清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8,共5页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智能传感器应用到工业机器人的检测领域。针对当前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精度低、操作复杂、可能断光而无法实现连续测量等问题,首先提出应用角度传感器测量系统检测工业机器人性能的方法。搭建基于ST...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智能传感器应用到工业机器人的检测领域。针对当前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精度低、操作复杂、可能断光而无法实现连续测量等问题,首先提出应用角度传感器测量系统检测工业机器人性能的方法。搭建基于STM32的双角度传感器模型,研究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了测量数据的误差特性。引用了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分析标定的残差特性;采用了迭代逼近特征阈值的方法,提高测量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精度评价为0.15mm;经过多次迭代减小了积分累积的漂移误差,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实用、成本低、稳定可靠、精度高,为工业机器人的性能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双角度传感器系统 STM32 最小二乘法 性能检测
下载PDF
110kV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爬坡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岳湘 王洪光 +1 位作者 张成巍 李瀚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59,共4页
根据输电线路环境特点和巡检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输电线巡检机器人机构。分析了巡检机器人的爬坡性能,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式。建立了机器人准静态力学模型和行走轮接触力学模型。通过行走轮结构优化,提高驱动轮附着力;机器人移... 根据输电线路环境特点和巡检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输电线巡检机器人机构。分析了巡检机器人的爬坡性能,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式。建立了机器人准静态力学模型和行走轮接触力学模型。通过行走轮结构优化,提高驱动轮附着力;机器人移动过程的姿态规划,合理分配了双轮的负载,从而提升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行走轮结构和合理规划机器人行走姿态能够改善机器人的移动性能,提高了机器人爬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机器人 移动性能
下载PDF
2UPU/SP 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潇剑 吴军 +1 位作者 岳义 许允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8-846,共9页
动力学特性是并联机构的一项重要性能。该文以一种用于航天复合材料加工的混联机器人中的2UPU/SP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两个UPU运动学支链的平面约束特性,建立了该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虚功原理,推导了动力学模型。给... 动力学特性是并联机构的一项重要性能。该文以一种用于航天复合材料加工的混联机器人中的2UPU/SP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两个UPU运动学支链的平面约束特性,建立了该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虚功原理,推导了动力学模型。给出一种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该指标以一个驱动力为单位量且其他驱动力小于或等于单位量时的动平台最大加速度来评价并联机构的加速性能。基于给出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对2UPU/SP并联机构的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进行评价,并与一种传统的2UPS/UP并联机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UPU/SP机构具有更好的加速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器人 并联机构 动力学模型 性能评价 加速度
原文传递
机器人制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勇 任率 《煤质技术》 2022年第3期64-71,共8页
机器人制样主要将工业机器人引入流水线自动制样系统之中以替代原有的胶带搬运、斗式提升等方式,从而在煤炭、焦炭领域获得应用。简要介绍机器人制样系统组成与工作流程、关键技术及功能特点,采取留样质量及出料粒度过筛率试验、精密度... 机器人制样主要将工业机器人引入流水线自动制样系统之中以替代原有的胶带搬运、斗式提升等方式,从而在煤炭、焦炭领域获得应用。简要介绍机器人制样系统组成与工作流程、关键技术及功能特点,采取留样质量及出料粒度过筛率试验、精密度试验、偏倚试验、全水分损失测算试验等对系统进行鉴定试验。机器人制样系统在保留传统流水线式自动制样系统的破碎、缩分、干燥、制粉等优势技术的基础上,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称重管理技术、运维保障系统等成熟先进技术相结合,可实现煤炭自动制样系统的流程多样化、运行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多项关键技术可提高对湿煤的适应性,系统内部残留情况和各环节收集率数据清晰可见,使电厂燃料制样环节更加安全、可视、环保。根据该制样系统方案的实际投运情况,严格按照国标要求,从留样质量、过筛率、精密度和偏倚等参数进行性能试验,证明该系统完全满足国标要求。机器人制样系统是智慧电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将有利于提升电厂燃料管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样系统 关键技术 机器人 煤炭自动制样 称重管理 智能化 性能试验 智能电厂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机器人全域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京 李立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3-1769,共7页
在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评价中,表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指标众多,全域性能指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全域性能指标又包括:线速度全域性能指标、角速度全域性能指标等指标.不同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有... 在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评价中,表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指标众多,全域性能指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全域性能指标又包括:线速度全域性能指标、角速度全域性能指标等指标.不同指标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有些相关性非常显著,这使它们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发生重叠.引入统计学原理,依据线性降维与非线性降维原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核主成分分析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对不同尺度的PUMA560机器人的全域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择综合全域性能最优的机器人.计算结果表明:KPCA方法较PCA方法有更好的降维效果,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多个单一性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提供更多的综合全域性能评价信息,可为建立机器人综合全域性能与其尺度之间的数值计算关系,为基于综合全域性能指标最佳尺度选取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全域性性能 主成分分析法 核主成分分析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5R实验机器人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德高 马香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文对5R弧焊机器人动力学进行了仿真研究,让焊枪分别在50秒和2秒的时间内走完一条2米长的直线段,从而得到了在作弧焊运动和点位运动时机器人前三个关节的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理论分析和比较,对关节力矩中的静力矩和动力矩所占的... 本文对5R弧焊机器人动力学进行了仿真研究,让焊枪分别在50秒和2秒的时间内走完一条2米长的直线段,从而得到了在作弧焊运动和点位运动时机器人前三个关节的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理论分析和比较,对关节力矩中的静力矩和动力矩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定量研究,对重锤的平衡效果、关节力矩与电机力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关节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机器人的工作性能作了评价,并对如何进一步改进结构设计提出了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R弧焊 机器人 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评体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本旺 吴曾萍 +1 位作者 王茂林 冉坤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9-155,共7页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获得广泛关注,但作为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之一的整机性能测评体系却并没有紧跟上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工业机器人的充分发展。总结了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评体系主要内容,...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获得广泛关注,但作为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之一的整机性能测评体系却并没有紧跟上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工业机器人的充分发展。总结了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评体系主要内容,阐述了国内外测评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性能测评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测评方案,同时对测评体系未来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性能测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勃琛 郭广廓 +1 位作者 董成举 张晓露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2年第1期20-24,48,共6页
工业机器人是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设备,其使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但大而不强。性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本文就工业机器人关键整机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设备以及关... 工业机器人是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设备,其使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但大而不强。性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本文就工业机器人关键整机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设备以及关键成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制约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性能测试 激光跟踪仪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peed parallel robot with Sch6nflies motion: Mobility, kinematics, and singularity 被引量:6
17
作者 Fugui XIE Xin-Jun LIU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high-speed parallel robot with Schonflies motion. This robot exhibits a promising prospect in realizing high-speed pick-and- place manipulation for packaging production lines. The robot has fou...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high-speed parallel robot with Schonflies motion. This robot exhibits a promising prospect in realizing high-speed pick-and- place manipulation for packaging production lines. The robot has four identical limbs and a single platform. Its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ngle-platform concept provides this robot with good dynamic response potential. A line graph method based on Grassmann line geometry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robot. A generalized Blanding rule is also introduced into this procedure to realize mutual conversion between the line graphs for motions and constraints. Subsequently, the inverse kinematics is derived, and the singularity issue of the robot i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put and output transmission singularity indices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reciprocal product in screw theory and the virtual coefficient by considering motion/forc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hereafter, the singular loci of the proposed robot with specific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derived. The mobility analysis, inverse kinematics modeling, and singularity analysi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are helpful in developing the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robot MOBILITY inverse kinematics singularity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仿生机器魟鱼研制与游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扬威 闫勇程 +1 位作者 刘凯 赵东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了开发一种游动稳定性和机动性高的水下机器人,从鳐科模式游动的魟鱼胸鳍波动推进中得到灵感,在分析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带有环形长鳍的仿生机器魟鱼,研究机动游动的控制策略.研制仿生机器魟鱼样机.基于游动图像序列处理方法... 为了开发一种游动稳定性和机动性高的水下机器人,从鳐科模式游动的魟鱼胸鳍波动推进中得到灵感,在分析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带有环形长鳍的仿生机器魟鱼,研究机动游动的控制策略.研制仿生机器魟鱼样机.基于游动图像序列处理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波动频率和幅值对游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样机能够实现与魟鱼相似的游动运动,游动稳定性好、机动性高,直线游动速度和原地转弯速度随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值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直线游动速度为109mm/s,最大原地转弯速度为9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魟鱼 波动推进 控制策略 游动性能
下载PDF
Stanford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微微 郭希娟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7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文中对Stanford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和实体及运动仿真。首先运用影响系数法建立机器人的影响系数矩阵,利用同时基于Jaco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的动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动力学性能指标图谱。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Sta... 文中对Stanford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和实体及运动仿真。首先运用影响系数法建立机器人的影响系数矩阵,利用同时基于Jaco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的动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动力学性能指标图谱。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Stanford机器人进行实体和速度、加速度仿真。根据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说明我们用同时基于Jaco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的动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Stanford机器人动力学性能的正确性,以及MATLAB的可视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机器人 动力学 性能分析 仿真
下载PDF
一种仿象鼻气动连续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启航 邵敏 +2 位作者 任树雄 贺晶奎 王晶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3-499,共7页
提出了气压驱动的仿象鼻连续体机器人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对比分析象鼻与连续体机构的运动性能后,本仿象鼻气动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成多个构节串联的形式;通过分析机器人工作空间、灵巧度和可操作度等性能指标,确定机器人采用3构节... 提出了气压驱动的仿象鼻连续体机器人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对比分析象鼻与连续体机构的运动性能后,本仿象鼻气动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成多个构节串联的形式;通过分析机器人工作空间、灵巧度和可操作度等性能指标,确定机器人采用3构节串联形式;利用Adams仿真分析结果,对各构节最优的间隔盘数目、径向尺寸等设计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实现灵活的运动和目标物抓取功能,达到了设计目标。研究揭示了构节数目等设计参数对连续体机器人工作空间和运动学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人 气压驱动 结构设计 性能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