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演变 特点 长江中下游 长江岸线 河道演变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以都江堰-汶川河段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葛永刚 庄建琦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及工程建设对岷江上游河道的影响形式,分析了上游河道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震后崩塌、滑坡单侧挤占河道使岷江干流河宽普遍压缩5~10m,顶冲挤占使河道一般变窄20~30m,最窄处仅为原河道的1/3(30-40m)。泥石流堆积物进入河道而淤积河道,甚至阻断岷江而形成堰塞湖,造成河床上升,河曲加剧,工程建设及灾害.点处置使河宽变窄。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后10-20a,尤其震后5a内,汶川-映秀河段,河道变窄,河曲加剧,河床升高,河床比降呈增大趋势,映秀-紫坪铺河段淤积明显,河床升高。从长期变化来看,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加速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河道的自然演化进程,河床升高并展宽,河床比降降低,河谷逐渐向宽谷形态演化,河床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岷江上游 河道变化
下载PDF
18世纪以来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春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塔里木河是南疆主要的经济生活水源,其河道变化会引起绿洲变化,从而导致人类活动发生变化。学者虽对历史时期的塔河变化有研究,但对18世纪以来的河道变化缺乏细致的研究,这一时期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日益增多的时期。在野外考察基础上... 塔里木河是南疆主要的经济生活水源,其河道变化会引起绿洲变化,从而导致人类活动发生变化。学者虽对历史时期的塔河变化有研究,但对18世纪以来的河道变化缺乏细致的研究,这一时期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日益增多的时期。在野外考察基础上,借助历史文献、历史地图对塔河干流沙雅以上和以下段分别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8世纪20年代,塔河干流分南河、北河;18世纪50年代,南河与北河合为一条,沿北河位置行水;至19世纪10年代,塔河干流南移,在南河(即大干河)位置行水;以后至20世纪10年代,沙雅及其以上河段再次北移,沿北河位置行水,以下河段仍沿南河位置行水,称叶尔羌河或塔里木河。至迟在40年代中期,沙雅以下河段向北迁移,沿渭干河行水,形成现代塔里木河河道。20世纪以前河道变化主要受自然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河水量变化及河流自身运行规律影响比较大,在河道淤积基础上,水量变化是河流改道的主要原因;以后受人类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干流 河道变化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时空演变分析——以深圳市布吉河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泽星 陈洋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论文选择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典型高度城市化流域布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2003—2017年9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深圳市水系图以及1980年以来的河道...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论文选择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典型高度城市化流域布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2003—2017年9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深圳市水系图以及1980年以来的河道整治相关文献,应用RS和GIS技术,构建城市河道演变特征参数,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1988—2015年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流域城市化率由24.55%增至61.78%,城市化总体上表现出“先快后慢”“下游向上游”“河道两岸向周边”的时空发展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布吉河整治经历了“整治前―防洪措施―防洪与生态措施―清淤措施”4个阶段。②河道时空格局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人口和GDP的发展对河道时空格局的演变具有驱动作用。不同地点不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道影响不同,城市化对布吉河干支流河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整体上,2003—2017年布吉河地表河道比例、地表河道弯曲系数、河面率分别减少了19.06%、9.63%、1.79%,各参数与城市化均呈负相关;河床硬化率增长了6.47%,与城市化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中国城市化地区河道保护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城市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道演变 布吉河流域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摆动对南岸盐场的影响
5
作者 陈彦明 吴俊范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3期79-87,96,共10页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在此影响下杭州湾南岸地区盐业生产规模及生产区域的相应变化。研究发现,在江道变迁的背景下,盐业生产受滩涂反复滩涨的影响,以曹娥江为界形成了空间差异,西部受江流摆动影响更大,生产区域及规模变化复杂且无序,东部的生产规模在滩涂面积稳定扩大的影响下呈持续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钱塘江 江道变迁 南岸盐场 影响
下载PDF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及其对河道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6
作者 孟丽卫 王龙升 +2 位作者 战超 刘现彬 王庆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4,共9页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记录了长时间尺度黄河流域环境变化,对流域河流改道和水库建设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黄河1976年以来入海口附近陆上三角洲YDC钻孔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端元(EM)分析模型对YDC钻孔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记录了长时间尺度黄河流域环境变化,对流域河流改道和水库建设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黄河1976年以来入海口附近陆上三角洲YDC钻孔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端元(EM)分析模型对YDC钻孔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EM1和EM2由粒径较细的黏土和细粉砂组成,为黄河长距离搬运弱水动力条件下沉积,EM3和EM4为粗粉砂组分,为较强动力条件下波浪和潮流作用沉积;②对比河道变迁和人类活动等资料,结合前人黄河口沉积速率研究数据,表明YDC钻孔粒度特征变化显著的界面可以作为黄河口沉积物定年的参考点;③YDC钻孔粒度参数和端元数据敏感地响应于1976年以来黄河改道清水沟入海、龙羊峡水库建设、黄河改道清8汊入海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治理和沿岸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端元分析 河道变迁 人类活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上游内蒙古段河床演变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师长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5-901,共7页
对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大断面进行了连续4 a的测量,分析了断面泥沙冲淤与形态调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河床形态指标变化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分析,揭示了河床调整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4 a内不存在河槽萎缩的现象,整个河段河道存在总的冲... 对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大断面进行了连续4 a的测量,分析了断面泥沙冲淤与形态调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河床形态指标变化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分析,揭示了河床调整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4 a内不存在河槽萎缩的现象,整个河段河道存在总的冲刷降低的趋势,继承了自2004年以来该段河道以深度加大为主,河槽逐渐缓慢扩大的变化方向。整个河段平均从2011年汛后至2014年汛后,全断面冲刷了64 m2,河槽河底降低了0.16m,河槽断面面积增加了4.4%,平均深度增加了4.9%,河槽宽度只增加了0.88%,河槽宽深比减小了4.8%。河槽冲刷和形态调整主要发生在2011年汛后至2012年汛后期间,与2012年较大的洪峰有关。分析河槽冲淤和断面形态变化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滩唇高度、河槽过水面积、平均深度及宽深比变率与流量大小关系密切。滩唇高度、河槽过水面积、平均深度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宽深比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相反,河床断面面积和主槽宽度的变化与水沙条件的关系不显著。除了滩唇高度与平均含沙量有关外,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与河床冲淤以及河槽形态变化之间关系都不显著。揭示出近年来内蒙河道主槽以垂向冲淤为主,并且流量变化控制着河槽冲淤与形态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河槽形态 河床演变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全 李少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青海湖流域5条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河道断面土壤及植被调查,结合水文和裸鲤监测数据,分析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湿地...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青海湖流域5条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河道断面土壤及植被调查,结合水文和裸鲤监测数据,分析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近年来,由于河流上游坡面侵蚀、中游阶地沟蚀河岸垮塌以及下游水利引水灌溉工程的影响,使得河道阻塞,河流改道或断流时有发生,最直接影响是阻断裸鲤回溯产卵通道,威胁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提出改善青海湖流域河道过水条件,保障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河道演变 湿地生态系统 裸鲤
下载PDF
《水经注》渭水流路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学超 《唐都学刊》 2015年第3期53-59,共7页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渭水的水道,据之可考证出当时渭水之流路。《水经注》渭水流路在宝鸡峡以下与今渭河有较大不同,但河型已经较为近似。以今西安市高陵区耿镇为界,可分上下两段对古今渭水进行对比,每段又可分为三小段,每小...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渭水的水道,据之可考证出当时渭水之流路。《水经注》渭水流路在宝鸡峡以下与今渭河有较大不同,但河型已经较为近似。以今西安市高陵区耿镇为界,可分上下两段对古今渭水进行对比,每段又可分为三小段,每小段古今渭水的区别各具特征。精确复原《水经注》渭水流路可作为研究历史时期渭水河道变迁的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渭水 河道变迁
下载PDF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的河床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宝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1,共4页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先后经历了游荡型、顺直型和弯曲型的河床演变阶段。与此同时,河流的冲淤变化经历了摆动淤积、造床冲刷和延伸淤积三个阶段。这些变化对河床纵剖面、水位和险情带来了某些较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清水沟流路 河床演变 黄河口 淤积 泥沙
下载PDF
长江下游澄通河段九龙港节点控制作用变化趋向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华龙 余文畴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2期22-26,共5页
长江下游澄通河段洲滩、汊道河势格局复杂,九龙港人工节点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对于稳定该河段河势起着重要作用。近期受上游水流条件及河势变化的影响,民主沙右侧滩岸冲刷后退,如皋中汊出流变化引起左侧边滩冲刷,九龙港节点段顶冲点下移,... 长江下游澄通河段洲滩、汊道河势格局复杂,九龙港人工节点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对于稳定该河段河势起着重要作用。近期受上游水流条件及河势变化的影响,民主沙右侧滩岸冲刷后退,如皋中汊出流变化引起左侧边滩冲刷,九龙港节点段顶冲点下移,进而影响通州沙东水道进流条件。九龙港节点对下游河势的控制作用呈趋弱态势。基于此,提出了九龙港节点河势控制建议:尽快实施民主沙滩岸守护工程形成弯段控制顶冲点下移,重点是实施尾滩强化固滩;实施九龙港节点整治工程,从而恢复并加强九龙港节点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节点控制 滩岸冲刷 九龙港节点 澄通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江苏扬子江船厂2号舾装码头河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建新 卢无疆 钟修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通过对拟建的江苏扬子江船厂 2号舾装码头前沿水域的水文特征、潮汐、河段边界特征、河床稳定性等的分析 ,指出拟建的码头位于鹅鼻嘴上游内凹区域 ,工程伸入江中不长 ,且采用透空式结构 ,对长江挑流强度不会超过鹅鼻嘴 ,对该河段河势不... 通过对拟建的江苏扬子江船厂 2号舾装码头前沿水域的水文特征、潮汐、河段边界特征、河床稳定性等的分析 ,指出拟建的码头位于鹅鼻嘴上游内凹区域 ,工程伸入江中不长 ,且采用透空式结构 ,对长江挑流强度不会超过鹅鼻嘴 ,对该河段河势不会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槽 河床演变 长江 舾装码头
下载PDF
龙门山典型河流形态变化的潜在地震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锋 刘锋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9-666,共8页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河流形态及河流水动力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流同震裂点在震后迅速消失,部分河段出现"裁弯取直"的趋势,这可能与河流中激增的沉积通量有关。随着周期性大地震的复发,河流的沉积-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伴随着震间活动断裂持续的构造变形,龙门山河流形态可能会发生快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裂点 河流形态 地震 龙门山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建华 谢俊卿 +1 位作者 程生平 任润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在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在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出了黄河下游局部改道(花园口—张庄闸人工造黄河河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河道 局部改道 防洪 河道治理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浆河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白永峰 詹义正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基于水槽试验,对高含沙水流浆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在形成浆河过程中,水流处于非均匀流动状态,且底部存在不动层的观点。
关键词 河道 演变 浆河 粘性系数
原文传递
长江九江河段河床演变与崩岸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永年 梁志勇 +2 位作者 王向东 李文武 杜英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6,共6页
河岸由于水流的侵蚀可引起崩岸 ,而防止崩岸的主要方法是护坡。崩岸的治理应该首先明确侵蚀的部位和机制。本文从机理上对崩岸进行了分析 ,把崩岸分为四种形式 :窝崩、溜崩、条崩和洗崩。对九江江新洲河段河床演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河岸由于水流的侵蚀可引起崩岸 ,而防止崩岸的主要方法是护坡。崩岸的治理应该首先明确侵蚀的部位和机制。本文从机理上对崩岸进行了分析 ,把崩岸分为四种形式 :窝崩、溜崩、条崩和洗崩。对九江江新洲河段河床演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认为江新洲洲头左缘等处受水流顶冲 ,岸线崩塌。建议尽快对河段冲刷较大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河段 河床演变 崩岸 窝崩 溜崩 条崩 洗崩
下载PDF
长江口太仓段险工近期发展新特点及趋势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朝阳 刘羽婷 张志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12,共6页
三峡工程修建以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来水量基本没变化,但流域下游来沙量逐年减少。随着流域来水来沙的变化及长江口地区一系列边滩、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长江口太仓段河道表现出新的变化特点。通过最新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太仓段深槽整体... 三峡工程修建以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来水量基本没变化,但流域下游来沙量逐年减少。随着流域来水来沙的变化及长江口地区一系列边滩、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长江口太仓段河道表现出新的变化特点。通过最新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太仓段深槽整体南移、冲刷发展,白茆沙南水道分流比持续增大,新泾河至浪港沿线险工段河床冲刷严重,未来还将持续发生冲刷,给太仓沿线涉水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需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地形变化 险工险情分析 太仓段 长江口
下载PDF
黄河冲淤特性“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志勇 李文学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8-91,共4页
本文回顾总结了以往对黄河干支流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 ,利用所提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与渭河下游、黄河下游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 ,勾画出了黄河干支流冲积河道“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的物理图景 ,提出了多沙河... 本文回顾总结了以往对黄河干支流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 ,利用所提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与渭河下游、黄河下游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 ,勾画出了黄河干支流冲积河道“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的物理图景 ,提出了多沙河流“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河床演变 冲淤特性 临界流量 黄河 冲积河道
下载PDF
Channel changes of the Makou-Tianjiazhen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被引量:3
19
作者 ZHANG Qiang CHEN Yongqin David +1 位作者 JIANG Tong LI Maot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filling-scouring process for the river reach within Makou and Tianjiazhe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with the help of GIS and DEM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filling-scouring process for the river reach within Makou and Tianjiazhe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with the help of GIS and DEM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iver reach between Makou and Tianjiaz- hen was dominated by the scouring process, and the magnitude of scouring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The intensity of scouring process is more in the deep and narrower river reach than shallower and wider ones. The river reach in the Makou and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s in frequent scouring and filling process, however the river reach upper to the Makou and lower to the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s in moderate scouring and filling process. The river reach just upstream or downstream to the river knot (e.g. Makou and Tianjiazhen river knot in this research) is dominated by filling process and the river reach in the river knot is dominated by the scouring proces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no changes in the boundary of the river but the scouring and the filling magnitude in specific river channel is strong. The filling and the scouring process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is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sediments and water from the upstream of the study river rea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just up- stream to Yichang will cause further decrease of the release of the sediment load to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which will further intensify the scouring process of the river channel in the study river re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kou-Tianjiazhen river reach GIS DEM river channel changes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以来苕溪河道变迁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丽东 金莉丹 +3 位作者 叶玮 李凤全 王天阳 王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41-248,共8页
据苕溪流域现有的地层学、考古学、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其河道变迁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1)18—15 ka BP,苕溪河道剧烈下切,东、西苕溪独流入海,西苕溪顺地势东北流入海,东苕溪东流入杭州湾;2)15.0—7.5 ka BP,苕溪河道... 据苕溪流域现有的地层学、考古学、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其河道变迁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1)18—15 ka BP,苕溪河道剧烈下切,东、西苕溪独流入海,西苕溪顺地势东北流入海,东苕溪东流入杭州湾;2)15.0—7.5 ka BP,苕溪河道下切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加强,东、西苕溪独流入海.8.7 ka BP以前,西苕溪流进钱塘谷地后注入杭州湾,8.7 ka BP之后,西苕溪流进古太湖湾;3)7.5—4.0 ka BP,苕溪河道沉积作用明显,河口发生淤积,5.0 ka BP以前,东、西苕溪独流入海,5.0 ka BP之后,西苕溪流入古西太湖,东苕溪在余杭东改道北流,入一泻湖,并在5.0—4.0 ka BP期间3次大规模改道;4)4.0 ka BP以来,苕溪河道沉积作用明显,东、西苕溪合流入太湖,且中下游段改道频繁.苕溪河道变迁始终与本区地理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包括对海面升降变化的响应、与太湖发育及古地形演变等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末 苕溪 河道变迁 环境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