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类型与中国汛期大尺度旱涝的分布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俊虎 封国林 +2 位作者 杨杰 支蓉 王启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31,共11页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和脊线指数的距平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出南北两条雨带;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正常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多;上述3种情况下西伸脊点越偏西,降水范围越大。此外,通过计算1951—2010年各年夏季降水实况与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属年份夏季降水合成的距平相关系数,发现同一类型下各年夏季降水与其合成分布总体相似,说明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中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此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9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距平分别进行合成,对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脊线 西伸脊点 汛期降水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利用等高线数据提取山脊(谷)线算法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靳海亮 康建荣 高井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9-812,共4页
在对现有的山脊线和山谷线自动提取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关键词 等高线数据 山脊线 山谷线
下载PDF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24
3
作者 温敏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7,共9页
通过对多年平均的逐日资料的分析表明 ,夏季不同区域副热带高压脊轴的垂直结构和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这与空间非均匀加热的分布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地区副高脊轴随高度向北倾斜 ,而 1 60°E~ 1 80°地区向南倾斜 ;北太平洋... 通过对多年平均的逐日资料的分析表明 ,夏季不同区域副热带高压脊轴的垂直结构和活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这与空间非均匀加热的分布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地区副高脊轴随高度向北倾斜 ,而 1 60°E~ 1 80°地区向南倾斜 ;北太平洋中、西部副高在北进期的脊线活动均存在显著的 1 0~ 2 0 d周期低频振荡 ,东亚季风区还具有明显的准 40 d振荡周期。分析表明 :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而空间非均匀加热起着调节副高移动速率以及改变副高强度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脊线 空间非均匀加热 夏季 季节性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山脊线和山谷线自动提取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渭军 孔金玲 +1 位作者 王文科 翁晓鹏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针对当前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都是从其几何特征或物理特征的单一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不能够利用隐含在数字化资料中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有效信息的弊端;本文利用几何分析方法Douglas-Peuker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特征点,并结合提取区域... 针对当前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都是从其几何特征或物理特征的单一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不能够利用隐含在数字化资料中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有效信息的弊端;本文利用几何分析方法Douglas-Peuker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特征点,并结合提取区域内地形概略的分水线和汇水线,用概略的分水线和汇水线对特征点进行识别、归类、顺序提取各条山脊线和山谷线,把山脊线的几何特性与物理特性结合起来,克服了各自的弊端。实践表明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glas-Peuker 山脊线 山谷线 数字化 特征点
下载PDF
山脊线与山谷线的计算机自动检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生晨 刘大有 刘洪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1999年第8期693-696,共4页
本文通过富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 在频率域(或波数域),通过求垂直于山脊线、山谷线的方向导数。
关键词 山脊线 山谷线 方向导数 计算机检测 GIS
下载PDF
山脊线与坡度和峰值速度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涵 周红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37,共9页
地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值方法是研究地形效应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往关于地形特征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二维简单模型.对三维真实地形特征和地震动放大的关系缺乏详细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描述三维地形特征... 地形效应是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数值方法是研究地形效应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往关于地形特征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二维简单模型.对三维真实地形特征和地震动放大的关系缺乏详细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描述三维地形特征,本文将地形用不同的地形特征因子来描述,并用算法将它们从地形数据中提取出来.从而使地形和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的研究转换为不同地形特征因子和放大系数的相关性的研究上.本文中,我们选择芦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用算法提取出特征因子山脊线和坡度.它们分别表征了山脊形态和山体的陡峭程度.我们又用谱元法分别模拟三种不同主频Ricker子波的地震波在起伏地表和水平地表模型中的传播,并得到了它们各自的峰值速度(PGV)放大系数.通过分析三个主频的PGV放大系数在山脊线上分布,我们发现放大系数幅值在山脊线上分布不均匀.放大系数较高的地方位于山脊线弯曲或宽度发生变化的附近.我们又统计了三个放大系数在滑动平均坡度上分布,并得到了放大系数均值和坡度的正相关曲线.结果表明坡度和放大系数两者在幅值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峰值速度 山脊线 坡度 谱元法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历史文化名镇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建兵 岳仁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2期106-109,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法绘制历史文化城镇地形图的方法,充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灵活、低成本、应用范围广、倾斜图像可以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和点云的特点,简化了后续绘图工作。结合工程实践,对黔江区东溪古镇大尺度地形图...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法绘制历史文化城镇地形图的方法,充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灵活、低成本、应用范围广、倾斜图像可以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和点云的特点,简化了后续绘图工作。结合工程实践,对黔江区东溪古镇大尺度地形图的质量进行评价,平面精度达到0.05 m,高程精度达到0.10 m。实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快速绘制小区域历史文化城镇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历史文化古镇 大比例尺地形图 屋脊线
下载PDF
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第Ⅰ类综合问题的完全解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常勇 林荣富 李延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9,共10页
关于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迄今未获得圆满解决。基于类速度图原理,通过提出瞬时区域套/边界Γ(x,y)和?Γ(x,y)的新概念、生成原理和解析表达、整程∠P20Hx-θ1线图及各种可能情形,整程区域套/边界Γ*(... 关于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迄今未获得圆满解决。基于类速度图原理,通过提出瞬时区域套/边界Γ(x,y)和?Γ(x,y)的新概念、生成原理和解析表达、整程∠P20Hx-θ1线图及各种可能情形,整程区域套/边界Γ*(x,y)和?Γ*(x,y)的概念、生成原理和锁定区间套,特别是提出Γ*(x,y)和?Γ*(x,y)的解析和离散数值求解方法、整程区域套Γ*(x,y)的收缩规律特征和脊线{O**}的客观存在性等,较为圆满地解决了作平面运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第Ⅰ类机构综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综合 瞬时区域套/边界 整程区域套/边界 ∠P20Hx-θ1线图 锁定区间套 辅助直线族 脊线
下载PDF
MOVEMENT OF THE RIDGE LINE OF SUMMER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被引量:8
9
作者 温敏 何金海 谭言科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3年第1期37-51,共15页
The analysis of the 40-year averaged daily data i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vertical structure and movement of subtropical high (SH) ridge in summer evidently differ in different areas,which is close related with ... The analysis of the 40-year averaged daily data i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vertical structure and movement of subtropical high (SH) ridge in summer evidently differ in different areas,which is close related with spatially nonuniform heating.The SH ridge over the West Pacific tilts northwards with height,while one over the Central Pacific tilts southwards.The northward movements of the Central/West Pacific SH ridges both show distinct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of 10-20 days,and the movement ove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rea shows obvious oscillations of quasi-40-days as well.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lar radiation drives the seasonal meridional movement of SH,while the spatially nonuniform heating modifies its movement speed and intensity,thus resulting in its anomalous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H) ridge line spatially nonuniform heating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地形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建军 李钊 +1 位作者 刘庆宝 李俊山 《无线电工程》 2008年第2期26-28,31,共4页
从数字化地形中自动提取地形特征是地形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大规模复杂地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规则网格的地形主山脊线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了洼地填平与快速有效的地形平滑处理,然后提取地形的山脊线并进行细化... 从数字化地形中自动提取地形特征是地形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大规模复杂地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规则网格的地形主山脊线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了洼地填平与快速有效的地形平滑处理,然后提取地形的山脊线并进行细化,最后根据地形遮挡剔除的需要,进行主山脊线的提取,其结果在对地形的遮挡剔除的应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特征 山脊线 地形平滑 数据高程模型
下载PDF
副高脊线的月内振荡对汉江上游秋汛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瑶 杜良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9-1386,共8页
利用1951—2014年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突变检验、周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秋季9—10月副高脊线的年代际变化和月内振荡特征及其与汉江上游秋季降水存在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秋季副高脊线位置在1997年前后发... 利用1951—2014年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突变检验、周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秋季9—10月副高脊线的年代际变化和月内振荡特征及其与汉江上游秋季降水存在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秋季副高脊线位置在199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这与秋季副高强度的突变时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秋季副高脊线位置发生突变后,与1997年之前相比明显偏北,且偏北日数增多,同时月内振荡也较脊线突变前偏强,与之对应的华西秋雨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多。当其准双周周期较强时,汉江上游9—10月容易降水偏多;而相反地,脊线准双周周期弱时,则更易发生少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汛 副高 脊线 准双周振荡
下载PDF
利用轨迹数据进行道路网更新及轨迹融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窈蕙 范文涛 刘柳杨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123,共5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网更新迅速,道路网数据对于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更新及轨迹融合方法。首先使用几何最短距离分析和隐马尔科夫模型来提取失配轨迹,然后使用基于Delaunay三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网更新迅速,道路网数据对于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更新及轨迹融合方法。首先使用几何最短距离分析和隐马尔科夫模型来提取失配轨迹,然后使用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基于山脊线相结合的轨迹融合方法,提取出新增道路骨架线,对得到的骨架线进行显化和延长处理,使其融合到现有道路网中。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基于山脊线相结合的轨迹融合方法,能够提高新增道路的生成效率,改善道路网的更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三角网 山脊线 道路更新 轨迹融合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兴江 常海萍 +2 位作者 张镜洋 成锋娜 张靖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为提高低展弦比涡轮叶片气动与换热性能,抑制叶栅二次损失并降低端壁换热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非轴对称端壁参数化成型基于位于叶片压力侧的脊线及周向余弦曲线构成,预先保证了端壁压力侧较高、吸力... 为提高低展弦比涡轮叶片气动与换热性能,抑制叶栅二次损失并降低端壁换热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脊线的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非轴对称端壁参数化成型基于位于叶片压力侧的脊线及周向余弦曲线构成,预先保证了端壁压力侧较高、吸力侧较低的基本形状。以涡轮叶栅出口测量截面质量平均二次动能系数最小及端壁面积平均换热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气动与换热优化,得到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结果表明:与平端壁相比,非轴对称端壁涡轮叶栅出口测量截面的质量平均二次动能系数降低了27%,端壁面积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6.9%。非轴对称端壁造型通过平衡叶片间横向压力梯度,改变了马蹄涡与通道涡位置,通道涡和壁涡强度得到抑制,有效降低了涡轮叶栅二次损失及端壁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脊线 二次损失 换热 多目标优化 马蹄涡 通道涡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
14
作者 范敦锦 洪子辰 +4 位作者 曹祖宁 周建广 高亮 陈世品 林文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旨在保护脊线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固定样地的调查,从重要值(important value,IV)、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 【目的】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旨在保护脊线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固定样地的调查,从重要值(important value,IV)、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种间相遇概率(probability of interspecific encounter,PIE)、Gleason丰富度指数(G)、Pielou均匀度指数(J)、生物量和坡向等方面分析了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结果】与2018年相比,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样地乔木层的物种减少1个属[珍珠花属(Lyonia)],增加1个新属[厚皮香属(Ternstroemia)],种数保持不变(17科31属52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总生物量呈上升趋势;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东南坡与西北坡乔木层的J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群落内乔木层更新速率较快,胸径较小的乔木层植物死亡率高。样地内优势物种均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马银花(R.ovatum)、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更新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脊线 武夷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基于格网DEM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淑琼 邹时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2期85-86,91,共3页
山脊线和山谷线是进行地形学形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DEM数据提取山谷线和山脊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基于规则格网DEM提取的方法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提取 山谷线 山脊线
下载PDF
新月形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的两种过程——以甘肃河西走廊沙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兆丰 马中华 +6 位作者 朱淑娟 张剑挥 段晓峰 王强强 王祺 张德魁 唐进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为了揭示新月形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的两种过程,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绿洲边缘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调查观测,并在民勤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上进行了流场观测。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的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交替进行,春季≥... 为了揭示新月形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的两种过程,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绿洲边缘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调查观测,并在民勤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上进行了流场观测。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的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交替进行,春季≥5 m·s^(-1)的NW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的主要原因,夏季≥5 m·s^(-1)的SE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分离的主要原因。重合的过程也是沙丘前移的过程。2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时,沙丘顶点的风速大于上风向旷野风速;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分离且当旷野风速≥8 m·s^(-1)时,沙丘顶点至沙脊线之间的风速小于上风向旷野风速。3从沙丘迎风坡底部到沙丘顶部,中沙增多细沙减少;沙丘各部位的细沙粒度与≥2 m·s^(-1)的风速正相关,中沙粒度与≥2 m·s^(-1)风速为负相关;沙丘各部位粒度的不确定性是由两个相反方向的风沙流过程造成的,此过程与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的交替进行是对应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型沙丘 顶点 沙脊线 重合 分离 河西走廊 甘肃
原文传递
北非副热带高压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星 赵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0-1060,共11页
基于1979—2019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数据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陆面逐月降水数据,分析夏季北非副热带高压(北非副高)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非副高的脊线指数和东伸脊... 基于1979—2019年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数据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陆面逐月降水数据,分析夏季北非副热带高压(北非副高)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非副高的脊线指数和东伸脊点指数变化与中亚夏季降水联系紧密。在2个指数的单独变化和协同变化下,中亚夏季降水和大尺度环流异常分布存在很大不同。副高脊线主要导致中亚夏季降水南北反相变化,副高东伸脊点位置对中亚中南部降水存在重要影响。当副高位置偏东偏北时,里海和咸海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新疆受蒙古异常反气旋控制,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偏西偏南时,中亚地区主要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其东北部存在异常气旋切变,对应中亚东北部降水偏多,其余区域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偏西偏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当副高位置东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热带印度洋水汽通过两步输送的方式,进入中亚上空,形成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导致中亚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副高 副高脊线 副高东伸脊点 协同变化 中亚夏季降水
下载PDF
立交“裤衩”桥梁高程设计与施工控制
18
作者 王林凯 邱体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6期47-50,共4页
高速及市政公路主线与匝道分合流位置的桥梁称之为“裤衩”桥梁,施工单位架梁或者浇完梁后分跨位置“裤衩”桥与匝道桥错台错位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针对互通立交中的大鼻端“裤衩”箱梁,通过鼻端内采用单屋脊线双坡截面,鼻端外采用双... 高速及市政公路主线与匝道分合流位置的桥梁称之为“裤衩”桥梁,施工单位架梁或者浇完梁后分跨位置“裤衩”桥与匝道桥错台错位等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针对互通立交中的大鼻端“裤衩”箱梁,通过鼻端内采用单屋脊线双坡截面,鼻端外采用双屋脊线三坡截面的设置实现了整个桥面高程的精确设计。最后以G4012黄山至千岛湖段高速项目大鼻端“裤衩”桥施工为例,调整匝道纵断面后按“裤衩”桥精确设计方法重新放样,通过增加桥面调平层厚度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裤衩”桥梁分跨位置处的错台错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设计 “裤衩”桥 屋脊线 错台错位
下载PDF
基于树形结构的地形骨架线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永刚 杨春菊 +2 位作者 陈孝银 孙燕飞 林晨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9-1125,共7页
以绥德韭园沟流域1∶104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地形骨架线——山脊线的分级方法.首先,依据不同尺度间流域的空间包含关系构建树形结构模型;其次,选取能够代表流域特征信息的流域面积、起伏度以及流域在&... 以绥德韭园沟流域1∶104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地形骨架线——山脊线的分级方法.首先,依据不同尺度间流域的空间包含关系构建树形结构模型;其次,选取能够代表流域特征信息的流域面积、起伏度以及流域在"树"模型中的位置3个特征参数作为山脊线分级的依据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树形结构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根据河网分级与支流数确定山脊线等级数,并运用K-Means聚类分级法对山脊线等级进行分级,对分级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山脊线分级能够准确反映研究样区的地形特征,基于"树"形结构的山脊线分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骨架线 山脊线 分级
原文传递
多角度地形断面与地形结构特征相结合的山谷山脊线提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捷 陈少勤 +1 位作者 张翰超 孙明伟 《测绘地理信息》 2015年第5期43-45,共3页
断面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从数字化地形资料中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但此方法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产生遗漏现象,主要原因是算法对方向的依赖性所致。针对此缺点,利用多角度地形断面高程极值以及基于地形结构的定性定量判断的方法进... 断面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从数字化地形资料中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但此方法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产生遗漏现象,主要原因是算法对方向的依赖性所致。针对此缺点,利用多角度地形断面高程极值以及基于地形结构的定性定量判断的方法进行提取,能够较好地兼顾整体和细部的山谷线或山脊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脊线 断面 地形特征 提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