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Ⅱ.病害的分布和损失 被引量:87
1
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2 位作者 周仲驹 谢莉妍 吴祖建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21-425,共5页
1973—1990年的实地调查和标样鉴定结合有关报道明确,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辽宁和台湾等16个省区,其中在福建已波及36个县市.以四优2号和黎... 1973—1990年的实地调查和标样鉴定结合有关报道明确,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辽宁和台湾等16个省区,其中在福建已波及36个县市.以四优2号和黎明粳为供试品种,采用同期播种、分期接种方法,明确了水稻三叶期、五叶期和分蘖始期接种发病的损失可达79%-100%;分蘖盛期接种发病的,减产50%-70%;幼穗分化期40%-50%;孕穗期10%-15%;齐穗期1-3%;乳熟期不受影响.2个品种趋势一致,以黎明粳受害大些.这一结果打破了以往把幼穗分化期以前作为病害感染的界线,并可为病害测报和治虫防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分布 损失
下载PDF
^(15)N标记水稻控释氮肥对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81
2
作者 刘德林 聂军 肖剑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7-92,共6页
本文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对控释氮肥和尿素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施肥后 11天内 ,水稻控释氮肥和尿素的NH3 挥发损失分别占施入氮量的 0 .6 9%和 1.81%。NH3 的挥发损失在施肥后第 5天时达到最大值 ,此... 本文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对控释氮肥和尿素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施肥后 11天内 ,水稻控释氮肥和尿素的NH3 挥发损失分别占施入氮量的 0 .6 9%和 1.81%。NH3 的挥发损失在施肥后第 5天时达到最大值 ,此后逐渐降低。水稻控释氮肥和尿素氮的淋溶损失分别占施入氮量的 0 .95 %和 1.0 2 %。水稻控释氮肥氮的淋溶损失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均比较平缓 ,施肥后 40天时略有上升 ,此后又缓慢降低。用氮素平衡帐中的亏缺量扣除氨的损失量后计为硝化—反硝化损失量的结果表明 ,水稻控释氮肥氮的硝化—反硝化损失量占施入氮量的 3.46 %,而尿素氮的硝化—反硝化损失量却高达 37.75 %。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主要集中在 0~ 35cm的土层中 ,达 91.4— 91.5 %,残留在 35cm以下土层中的氮甚微。水稻控释氮肥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量略高于尿素处理。水稻控释氮肥利用率高达 73.8%,比尿素高出 34 .9%。水稻控释氮肥氮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因氮从颗粒中缓慢释放、受淋溶、氨挥发、尤其受硝化—反硝化途径损失的氮较少。在施等氮量的条件下 ,施用水稻控释氮肥的稻谷产量比尿素的增产 2 5 .5 %,达到p =0 .0 5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水稻控释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44
3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7 位作者 黄美福 黄金生 韦运兰 谢如林 曾艳 刘昔辉 朱晓晖 谭宏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对南方赤红壤区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的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该地区合理施磷、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定位监测试验,3个不同年份(2011 2013年)早、晚稻分别设置4个施磷水平(施磷范围为P2O50... 【目的】对南方赤红壤区不同施磷量下稻田土壤的磷素平衡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该地区合理施磷、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定位监测试验,3个不同年份(2011 2013年)早、晚稻分别设置4个施磷水平(施磷范围为P2O50、63 81、126 162、252 324 kg/hm2,分别用P0、P1、P2、P3表示),连续3年测定早、晚稻的稻谷和稻秆产量,分析其磷养分含量,以施磷水平与水稻地上部磷素累积量间的差值表示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同时,采集施基肥和穗肥后1、2、3、5、7和9 d的田面水,测定总磷含量,利用Split-line模型对2011 2012年每造水稻收获后小区耕层土壤Olsen-P含量和所有监测时间点的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进行分段回归,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段回归拟合。【结果】施磷量P2O563 81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显著提高,但磷肥施用量增至2倍时,稻谷产量无明显增加,继续增至4倍时,前3造水稻稻谷的产量增加也不明显。施磷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地上部的磷素累积量、土壤表观磷素盈余量和Olsen-P含量,且三者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后1 3 d内无磷处理田面水总磷浓度较高,是磷素流失的高危险期;施磷量P2O563 81 kg/hm2的处理显著提高了施肥后2 d内田面水的总磷浓度,而P2O5252 324 kg/hm2的处理在监测期间田面水总磷浓度均显著高于无磷处理。Split-line模型模拟土壤Olsen-P与田面水总磷的关系,得出在本试验区土壤环境条件下,可能导致田面水中磷激增的土壤Olsen-P临界含量为19.0 mg/kg,对应的施磷量为P2O563 kg/hm2,与土壤磷素持平的施磷量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素环境风险,在本研究区域目前的土壤环境条件下,P2O563 kg/hm2为水稻产量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的推荐施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流失 风险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3 位作者 郑建初 陈留根 张岳芳 童红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718,共6页
为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减轻农田化肥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本研究在调查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 为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减轻农田化肥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本研究在调查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上减少氮肥施用量的10%(N2)、20%(N3)、30%(N4)等5个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水稻产量与N1处理大致相当;N2处理水稻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经济系数较高;N2处理较N1处理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减少9.2%;从N1到N4处理,减少氮肥施用量,减少了农田总氮流失率,但N2和N1处理差异不显著;从水稻氮素偏流失率来看,每生产百千克稻谷,N2处理的氮素流失量最少。认为通过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在太湖地区习惯施氮水平的基础上减氮10%,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和水稻氮素偏流失率,并使稻田氮素流失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肥减量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氮素流失
原文传递
中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有多高?——基于5省6地的实验调查 被引量:35
5
作者 黄东 姚灵 +1 位作者 武拉平 朱欣頔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7-1438,共12页
受资源禀赋的约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日益成为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论文采取实地测量的方法,在全国5省6地开展田间实验和调查访谈,考察了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各实验地块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1.18%... 受资源禀赋的约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日益成为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论文采取实地测量的方法,在全国5省6地开展田间实验和调查访谈,考察了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各实验地块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1.18%~6.55%。其中,水稻联合收获的损失率显著高于分段收获,先进机型收获的损失率低于普通机型,田地湿度、倒伏程度与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正相关。结合水稻优势区域的分布推算,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3.02%。减损的情景模拟表明,当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下降到2.76%(根据农业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测算),可节约稻谷54万t,可供439万人消费1 a,相当于节约耕地7.84万hm^2,化肥2.61万t(折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收获环节 损失率 减损模拟
原文传递
不同种类杂草危害对水稻产量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岳茂峰 冯莉 +4 位作者 田兴山 梁帝允 杨彩宏 杨红梅 崔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8-99,109,共3页
在常年稻田中设置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不同种类杂草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为主,密度为102.8茎/m2,产量损失为65.09%;莎草科杂草区以异... 在常年稻田中设置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不同种类杂草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为主,密度为102.8茎/m2,产量损失为65.09%;莎草科杂草区以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为主,杂草密度为240.2茎/m2,产量损失为56.82%;阔叶类杂草区以节节菜(Rotala indica)为主,杂草密度为183.6茎/m2,产量损失为31.84%;混合杂草区杂草群落主要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节节菜(Rotala indica)为主,总密度为253.2茎/m2,产量损失达70.51%。禾本科杂草区、莎草科杂草区、阔叶类杂草区水稻产量差异显著;以杂草单茎危害率衡量不同类型杂草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依次为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杂草 莎草科杂草 阔叶类杂草 水稻 产量损失
下载PDF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俞巧钢 陈英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田面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增加24.8%和16.7%,硝态氮浓度降低47.7%和70.9%,亚硝态氮浓度降低90.6%和88.9%,总无机氮浓度下降13.5%与23.1%,能显著减轻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存在的污染;DMPP可使田面水的电导率下降,降低盐基离子随农田排水或暴雨径流所导致的流失风险,有助于保护河流水体等地表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淹水稻田 氮素转化 径流流失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法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段然 汤月丰 +5 位作者 王亚男 王伟政 白玲玉 吴翠霞 文炯 曾希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15-1822,共8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流失成为重要的农业和环境措施。本研究在位于湖南岳阳的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为期1年的早稻、晚稻田间试验,比较了不施肥(T_1)、尿素常规施肥(T_2,... 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流失成为重要的农业和环境措施。本研究在位于湖南岳阳的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为期1年的早稻、晚稻田间试验,比较了不施肥(T_1)、尿素常规施肥(T_2,施N 28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控释肥常规施用(T_3,施N 23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施N 230 kg·hm^(-2)、P_2O_5 138 kg·hm^(-2)、K_2O 120 kg·hm^(-2))、中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5,施N 18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kg·hm^(-2))及低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6,施N 14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 kg·hm^(-2))下氮肥的养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及氮素流失情况,以期为稻田氮素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侧条施用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面源流失。1)在减少稻田秧苗数量和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T_4处理的水稻早晚稻产量分别比T_2处理增加13.17%和4.72%,与T_3处理相比亦分别增加7.27%和1.74%;2)侧条施肥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氮素流失量,年氮流失量为0.466~0.673 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地表径流氮流失量3.54%~29.36%;3)侧条施肥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T_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T_2、T_3处理的1.70倍和1.22倍。因此,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配施适量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侧条施肥 氮肥利用率 氮流失 面源损失率 洞庭湖
下载PDF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for Flooded Rice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Flooded Soils 被引量:28
9
作者 ZHU ZHAO-LIANGLMCP,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P.O.Box 821,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7-114,共18页
Recent progresses in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for flooded rice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flooded soil were reviewed.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n ... Recent progresses in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for flooded rice in relation to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flooded soil were reviewed.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ammonia los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However,little progress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investigations on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loss owing to the lack of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fluxes of gaseous N products.Thus,so far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developed or under investigation primarily for reducing ammonia loss are feasible or promising,while those for reducing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loss seem obscure,except the point deep placement. In addition,it was emphasized that the prediction of soil N supply and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optimal rate of N application based on it are only semi-quantitative.The priorities in research for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are ind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ed rice nitrogen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nitrogen management techniques pathways of nitrogen loss
下载PDF
收获时期对稻麦轮作水稻机收损失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桂民 易中懿 +1 位作者 陈聪 曹光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2,共7页
为了研究稻麦轮作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损失构成特征及其不同收获时期的变化规律,该文在统一管理的同一水田,从全田90%的谷壳变黄开始至100%谷壳变黄止共12 d进行机收试验,测试水稻千粒质量、收割机夹带稻谷质量、割台碰撞掉粒数量、收获的... 为了研究稻麦轮作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损失构成特征及其不同收获时期的变化规律,该文在统一管理的同一水田,从全田90%的谷壳变黄开始至100%谷壳变黄止共12 d进行机收试验,测试水稻千粒质量、收割机夹带稻谷质量、割台碰撞掉粒数量、收获的稻谷质量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收损失呈一元二次方程变化规律,越靠近11月11日的最佳收获日作业,损失率越低。计算得到稻麦轮作区水稻机收适时性损失系数为0.0009,相对损失率稳定在1%左右,绝对损失率在1.00%-6.80%之间变化。干物质损失是机收总损失的最主要来源,11月9日至13日平均总损失率为1.38%,平均干物质损失率为0.42%,占水稻机收总损失的30.43%;11月4日至18日,平均总损失率为3.61%,平均干物质损失率为2.61%,占水稻机收总损失的72.30%,最佳收获期应为11月9日至11月13日,即最佳收获日左右5 d。该研究可为稻麦轮作区水稻收获机械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机械化 生长 水稻 适时性 损失 机具配备
下载PDF
太湖地区种植结构及农田氮磷流失负荷变化 被引量:28
11
作者 闵炬 纪荣婷 +7 位作者 王霞 陈可伟 徐建陶 潘云枫 陆志新 路广 王远 施卫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0-1238,共9页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计年鉴和文献调研数据,通过2002—2017年太湖地区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果菜茶和水稻种植面积、N和P养分投入量、农田N和P流失负荷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如下结论:2002—2017年太湖地区果菜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果园(增加2.852×104hm2)和茶园(增加1.892×104hm2),而稻田种植面积下降显著(下降1.985×105hm2);2002—2010年间种植结构变化速率远高于2010—2017年,且果菜茶种植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武进、南浔、宜兴、苏州市区、长兴等临湖地区。2002—2017年太湖地区N、P肥投入量分别降低25.26%和9.59%, N流失量显著下降34.66%, P流失量仅下降1.84%。现今太湖地区稻田、果园、菜园和茶园的N流失负荷分别为10 200t、670 t和10 100 t、250 t, P流失负荷估算量分别为290 t、400 t、3 000 t和50 t。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太湖地区稻田种植体系已不是农田N、P流失的最大来源,果菜茶来源的N、P流失总和已排在第一位,成为了目前农田N、P流失的优先控制对象。建议下一阶段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侧重于优化果菜茶与水稻种植结构,同时强化P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太湖地区种植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 果园、菜地和茶园 种植面积 氮磷投入量 径流损失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坚 纪雄辉 +4 位作者 田发祥 吴家梅 刘昭兵 彭华 张振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6-1634,共9页
为探索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有效耕作措施,以南方典型黄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连续7 a(2008—2014年)秸秆还田(RFS)替代38.7%的N、40.8%的P2O5和42.7%的K2O晚稻化肥投入与常规化肥(RF)处理对双季稻... 为探索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有效耕作措施,以南方典型黄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连续7 a(2008—2014年)秸秆还田(RFS)替代38.7%的N、40.8%的P2O5和42.7%的K2O晚稻化肥投入与常规化肥(RF)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地表径流中ρ(TN)、ρ(NH4+-N)、ρ(NO3--N)、ρ(TP)、ρ(DP)(DP为溶解态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不仅可从源头上减少晚稻化肥投入,还可降低稻田径流液中氮、磷养分含量,分别使TN和TP流失量减少12.6%、9.7%;氮流失主要以DIN(可溶性无机氮)为主,DIN/TN(DIN输出量在TN输出量中所占比例)为66.2%-70.8%;磷流失主要以DP(可溶性磷酸盐)为主,DP/TP(DP输出量在TP输出量中所占比例)为60.1%-65.9%;秸秆还田处理下早稻较常规化肥处理有增产趋势,增幅为4.5%-10.1%,晚稻有减产风险,但减产差异不显著,平均减幅为6.3%.因此,秸秆长期还田是一种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和节肥增效减失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养分 径流损失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对移栽水稻的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俊喜 李慈厚 +2 位作者 娄远来 邓渊钰 仇彩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5-98,共4页
为明确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的发生对移栽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采用人工接种空心莲子草进行不同密度对移栽水稻为害损失测定试验。 2 0 0 2年研究结果表明 ,空心莲子草发生密度和移栽水稻产量及每穗实粒数... 为明确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的发生对移栽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采用人工接种空心莲子草进行不同密度对移栽水稻为害损失测定试验。 2 0 0 2年研究结果表明 ,空心莲子草发生密度和移栽水稻产量及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粒重的最佳数学模型均为直线函数关系 ,方程分别为 :Y =82 88.6 - 32 7.3X ,Y1 =94 .0 90 - 2 .82 2X ,Y2 =17.15 3- 0 .14 8X ,Y3=2 6 .30 5 - 0 .15 6X。试验安排密度范围内 ,空心莲子草的发生为害可对移栽水稻产量、每穗实粒数造成极显著损失 ,对有效穗数和粒重造成的损失不显著。经济阈值计算结果表明 ,用使它隆 (fluroxypyr)进行防除 ,当空心莲子草在移栽稻田初始发生密度达 0 .6 9株 m2 以上时 ,即需用药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移栽水稻 危害 经济阈值 试验设计
下载PDF
育秧箱全量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汝亮 李友宏 +5 位作者 张爱平 王芳 赵天成 陈晨 洪瑜 杨正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53-1860,共8页
采用育秧箱全量施肥技术,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中量控释氮肥(80kgN·hm-2)、高量控释氮肥(120kgN·hm-2)和常规施肥(300kgN·hm-2)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水稻产... 采用育秧箱全量施肥技术,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中量控释氮肥(80kgN·hm-2)、高量控释氮肥(120kgN·hm-2)和常规施肥(300kgN·hm-2)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氮素利用率为33.2%,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平均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26.2%和20.7%.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的总氮含量在施肥后1~3d达最大值,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高峰期为施肥后7~9d,全生育期内,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田面水的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素渗漏流失主要在分蘖期,中量和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渗漏流失后移至分蘖-开花期.各处理硝态氮流失量占总氮流失量的59.7%~64.2%,高量控释氮肥处理的总氮净流失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箱全量施肥技术 控释氮肥 水稻产量 氮素流失 水环境
原文传递
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田昌 周旋 +4 位作者 杨俊彦 石敦杰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为探讨氮(N)、磷(P)减量对降低稻田养分地表径流损失风险的影响,以毛里湖稻区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2016-2017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生长期内田面水N、P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 为探讨氮(N)、磷(P)减量对降低稻田养分地表径流损失风险的影响,以毛里湖稻区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2016-2017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化肥氮磷优化减施对水稻产量和生长期内田面水N、P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处理(CF)和有机替代20%化肥N处理(0.8FN+0.2ON)稻田田面水总氮(TN)、NH4+-N和总磷(TP)浓度在施肥后迅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而控释氮肥减N处理能有效减缓N素释放速度,田面水N素流失量远低于CF处理,且磷肥减量处理TP流失量低于CF处理。与CF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减N 20%(0.8N)和控释氮肥+过磷酸钙减量20%(0.8NP)处理水稻两年平均分别增产5.55%、3.22%,N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9.01%、13.6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1.94%、28.8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7.52%、33.75%,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95.30%、73.31%。0.8NP处理较0.8N处理水稻磷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显著提高22.08%,而0.8FN+0.2ON处理较CF处理P素累积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分别降低11.14%、36.04%。总体而言,控释氮肥与磷肥减量既保证高产稳产,又有效降低稻田施肥初期N、P径流损失风险。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前提下,可采用控释氮肥减量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减量 水稻 肥料利用率 径流损失
下载PDF
稻田氮素流失规律测坑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国军 曹林奎 +1 位作者 陆贻通 张大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稻田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后田水中氮素的浓度有逐日递减的趋势,但各种形态氮素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铵氮在第二天就减少了75%;不同施肥期氮素的渗漏流失量以基肥期为最大;在前茬为草莓...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稻田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后田水中氮素的浓度有逐日递减的趋势,但各种形态氮素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铵氮在第二天就减少了75%;不同施肥期氮素的渗漏流失量以基肥期为最大;在前茬为草莓的情况下以NO-3-N渗漏流失为主;NO-3-N作为氮素在土壤中淋失移动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施用氮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变化动态 渗漏流失
下载PDF
采用保护性耕作对减少水稻产量损失的实证分析——基于4省1080个稻农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26
17
作者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6-1028,共13页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5 kg/hm^2(约4%);3)户主种植经验、受教育年限和公共服务可得性正向影响稻农的采用行为。最后,论文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对抗逆水稻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干旱 洪涝 适应 水稻 产量损失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赵梦 欧阳芳 +3 位作者 张永生 李魏 曹婧 戈峰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85亿亩次和7.26亿亩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7.28亿亩次和14.72亿亩次;11年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波动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1 114.49万t、2 288.27万t,其挽回损失量在11年期间分别增加了38.34%、37.51%,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2000年到2010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仍分别为206.52万t与291.35万t,说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国各省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分布较广的省份有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东区域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区域的广西、海南;西南区域的四川。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全球变化下区域性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生态调控研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虫害 发生面积 发生程度 损失量 损失率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何欣 荣湘民 +2 位作者 谢勇 石敦杰 唐丽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与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长,但对早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无明显影响。各减氮施肥处理虽然相比...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与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长,但对早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无明显影响。各减氮施肥处理虽然相比于常规施肥处理早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6.18~15.9个百分点。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的早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1.58%,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7.84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处理稻田田面水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浓度均于施肥后缓慢升高,而其他施氮处理的于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高峰,然后浓度迅速下降,其中减氮施肥处理的均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由于减氮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素含量较低,因此当暴雨等因素而产生径流时可有效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汝亮 王芳 +4 位作者 王开军 张爱平 李友宏 洪瑜 杨正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为探索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的影响,设置对照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P)、高量控释氮肥(HN)、中量控释氮肥(MN)和低量控释氮肥(LN)共5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 为探索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的影响,设置对照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P)、高量控释氮肥(HN)、中量控释氮肥(MN)和低量控释氮肥(LN)共5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效率、径流损失和不同层次淋溶水中总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N处理和MN处理在氮肥用量降低10%~20%的条件下与FP处理比较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降低,HN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FP处理提高了10.79%和15.38%,当氮肥减量30%(LN处理)时,水稻籽粒产量降低明显。控释氮肥侧条施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效率,HN处理与FP处理比较氮肥回收率提高了5.23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也比FP处理提高了6.48kg/kg。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和径流损失,控释氮肥各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降低幅度在37.32%~47.10%。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淋溶水体中总氮浓度,并延迟了总氮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减少了氮素淋洗损失的风险,是一种兼顾水稻产量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水稻 控释氮肥 产量 氮素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