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金匮要略》窥历节病(诸关节疼痛)诊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德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27-28,共2页
张仲景认为内伤是历节病主因,禀赋不足、调摄不慎、嗜欲不节等造成肝肾筋骨虚损,营卫运行不畅,经脉阻塞;外因为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历节;把肝肾筋骨之虚置于前,外邪入侵置于后,提示历节病程分为两阶段,即内伤与外感,依... 张仲景认为内伤是历节病主因,禀赋不足、调摄不慎、嗜欲不节等造成肝肾筋骨虚损,营卫运行不畅,经脉阻塞;外因为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历节;把肝肾筋骨之虚置于前,外邪入侵置于后,提示历节病程分为两阶段,即内伤与外感,依此分为发生与发展阶段,发生阶段培补肝肾,防外邪再入;发展阶段则重祛除外邪,培补肝肾、调养气血。治内因: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山茱萸、枸杞各5~10g,热服取微汗为止)。治外邪:风湿俱盛(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12g,生姜、白术15g,知母、防风12g,附子炮10g);寒邪盛(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9g,川乌6g,蜜400m L,煎取200m L);风湿化热(千金犀角汤:犀角100g,羚羊角50g,前胡、栀子仁、黄芩、射干150g,大黄200g,升麻200g,豉1000m L,酌加银花藤,连翘,天花粉,赤芍,丹皮)。内外兼治(肝肾阴虚,治法当养肝肾,清虚热,六味地黄丸(熟地40g,山萸肉20g,山药20g,茯苓、丹皮、泽泻各15g,白芍10g,玉竹5g,知母、黄柏各10g)。并以"治未病"为基础,提出"养慎"预防策略,外镇邪气、内养正气,包括顺应四时、外避寒暑及内调饮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节病 诸关节疼痛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张仲景 内伤 外感 风湿俱盛 寒盛 风湿化热 治未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0
2
作者 聂爱迪 吕正茂 谷亚玲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62-1363,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观察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经药物配合"八段锦"治...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观察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经药物配合"八段锦"治疗有效率为94.44%。结论:药物配合气功"八段锦"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 抗风湿汤 八段锦 清热利湿 宣痹通络 健脾燥湿 豁痰搜络
下载PDF
浅议肝脾失调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丽宁 姜萍 《河南中医》 2014年第4期661-663,共3页
"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主因之一,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影响其发展转归。"和肝脾,除风湿,平寒热,消肿痛"为早期RA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 肺郁脾虚证 脾虚肝郁证 肝热脾寒证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生化、X线检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系统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陆佳 陶弘武 李奕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主要目的]分析生化、X线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证型关系。[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RA诊断标... [主要目的]分析生化、X线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证型关系。[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RA诊断标准;西医、中医四诊资料齐全;新入院患者明确诊断纳入。使用X线检查;实验室检测。3辨证分型:风寒湿阻、风湿热阻、肝肾亏虚、痰邪痹阻。4评价指标:类风湿因子-RF-Ig M、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抗体(Ig M、Ig G、Ig A)、抗CCP,X线检查。排除1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2合并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3有传染性病变、血液病患者及过敏体质。4妊娠、哺乳期、经期妇女。纳入样本43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STATIF 400VAC 3ph 115A50Hz 50KW及Ysio 60083≤105KWA 380V/50Hz X线机。均摄X线平片,双侧关节部位对比。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数据库,分析X线影像学特点与中医分型相关性。[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13例仅关节间隙变窄,16例关节滑膜肿胀、关节梭形变,9例骨质侵蚀囊变,2例关节半脱位。类风湿因子升高32例;C反应蛋白升高30例。血沉升高37例,Ig M、Ig G阳性4例,Ig A(+)6例,抗CCP抗体(+)4例。X线检查能诊断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生化检测能帮助提高诊断率。中医证型与X线分期有相关性。[未来展望]进一步研究指向性对应分期分型用药,以达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 痹证 尪痹 类风湿因子-RF-IgM C反应蛋白 血沉 IGM IgG IgA 抗CCP X线 风寒湿阻 风湿热阻 肝肾亏虚 痰邪痹阻 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吴深涛运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型消渴病痹症举隅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斌 马运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8期14-15,共2页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在下在内者当利小便。选用张元素之《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加减,由中焦脾胃而治之,上下分消其湿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 湿热 当归拈痛汤 张元素 医学启源 吴深涛 老中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观察
6
作者 周娟娟 文慧 褚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DKA)效果。方法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D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外敷,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疼痛和频率双重量表(2D-VAS)...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DKA)效果。方法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D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外敷,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疼痛和频率双重量表(2D-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总有效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3.33%(25/30)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和随访时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均下降(P<0.01),且试验组2D-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两组在疗程结束后和随访时躯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SF-36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HA、MMP-9、IL-1β均下降(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DKA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减缓发作频率、改善其炎性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痹 退行性膝关节炎 热敏灸 穴位按摩
下载PDF
湿热痹片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韩颖萍 郭进修 马宏林 《中医正骨》 2002年第9期3-5,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湿热痹片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痹阻型的 4 0 2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 为进一步了解湿热痹片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痹阻型的 4 0 2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在改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沉重感等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在改善关节肿胀、压痛及触之发热等方面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则无明显差异 (P>0 .0 5 )。说明湿热痹片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痹阻型风湿病 中医药疗法 湿热痹片 正清风痛宁 疗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张剑勇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经验
8
作者 王弋戈 李志岭 +3 位作者 张曼怡 许鑫杰 谢静静 张剑勇(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153-3158,共6页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 基于风邪内伏从六经辨证探讨回纹型风湿症的病因病机。回纹型风湿症发作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与风邪和伏邪的致病特点相吻合,总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内伏所致,即以风邪内伏为发病之根源,伏风内侵为发病之机制。回纹型风湿症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少阴、厥阴、太阴三阴经之不足为本,风邪挟诸邪侵袭,乘虚内伏并化生内湿、痰瘀等多种病理产物为标。治疗当审查六经,循经而治,在祛风通络、清热利湿的同时注重顾护正气,补益厥少两阴、健运太阴、和解少阳,且活血化瘀通络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纹型风湿症 风邪内伏 伏风内侵 六经辨证 祛风通络 清热利湿
原文传递
周仲瑛从湿热浊瘀论治风湿免疫病发热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学平 冯哲 +1 位作者 方樑 周仲瑛(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688-1691,共4页
介绍周仲瑛治疗风湿免疫病发热的经验。总结风湿免疫病发热主要病机是湿热浊瘀郁遏交争,少阳枢机不和;病位主在半表半里;病性多属实热,常见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湿热内蕴、枢机不和为主证,也常以邪热外受、夹湿郁遏,或邪热内伏、阴伤气... 介绍周仲瑛治疗风湿免疫病发热的经验。总结风湿免疫病发热主要病机是湿热浊瘀郁遏交争,少阳枢机不和;病位主在半表半里;病性多属实热,常见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湿热内蕴、枢机不和为主证,也常以邪热外受、夹湿郁遏,或邪热内伏、阴伤气耗为兼证。治疗当以和解清化为基本原则,起到和解表里、调和阴阳、协调升降的作用。临证需审察病机的兼夹、主次、转化,随证施治;并应重视伏邪,选药宜清透、清化、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湿热浊瘀 发热 名医经验 周仲瑛
原文传递
从风邪探讨回纹型风湿病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莉娇 赵艳霞 +2 位作者 李海昌 王大维 温成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661-663,共3页
[目的]从风邪的致病特点及属性探讨回纹型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思路。[方法]结合风邪的致病特点和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表现,探讨风邪在回纹型风湿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从风邪作为切入点指导其辨证分析、化裁用药,并探索其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从风邪的致病特点及属性探讨回纹型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思路。[方法]结合风邪的致病特点和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表现,探讨风邪在回纹型风湿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从风邪作为切入点指导其辨证分析、化裁用药,并探索其治疗效果。[结果]回纹型风湿病属于中医"行痹",在营卫虚弱的基础上,风邪为主挟带寒湿热之邪闭阻筋脉关节发为本病,营卫虚弱是其发病之本,风邪为主挟带寒湿热之邪侵犯是其发病之标。病性本虚标实,治疗上急性期以风为核心,祛风通络为主;缓解期以本为要,治疗上尤重调补营卫。[结论]本文以风为核心,从风邪的致病的角度对回纹型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与阐发,使回纹型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得以清晰,为回纹型风湿病的临床证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纹型风湿病 行痹 风邪 寒湿热邪 营卫虚弱 病因病机 分期 医案
下载PDF
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薇薇 苏晓 +3 位作者 杨旭鸣 唐华燕 夏嘉 江春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评价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型轻度及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加硫酸羟基氯喹作为基本用药。治疗组再给予风... 目的:评价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型轻度及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加硫酸羟基氯喹作为基本用药。治疗组再给予风免一号方加霉酚酸酯片。对照组再给予霉酚酸酯片。中药每日1剂,分两次煎汤,每次100 m L口服;霉酚酸酯片750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中医证侯评分、血沉、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3)、补体C4(C4)]与抗体[抗双链DNA(抗ds-DNA)]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IgG、I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M、C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IgG、C3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抗ds DNA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沉、抗dsDNA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抗ds DNA抗体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事件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免一号方 阴虚内热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寒热痹颗粒治疗寒热错杂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颖萍 王张平 徐敏 《中医正骨》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寒热痹颗粒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的 40 2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 <0 .0 1) ,有明显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 为进一步了解寒热痹颗粒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的 40 2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 <0 .0 1) ,有明显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试验组在消除肿胀、发热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和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于其他几种疾病 ,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说明寒湿痹颗粒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寒湿痹颗粒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错杂型风湿病 中医药疗法 寒热痹颗粒 正清风痛宁
下载PDF
麻杏薏甘汤加味治疗手湿疹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蕊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麻杏薏甘汤加味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将92例手部湿疹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麻杏薏甘汤加味(颗粒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1袋;对照组给予湿毒清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 目的:观察麻杏薏甘汤加味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将92例手部湿疹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麻杏薏甘汤加味(颗粒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1袋;对照组给予湿毒清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手部皮损及瘙痒度改善的情况,以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明显差别,治疗后观察组皮损消退程度、瘙痒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杏薏甘汤加味治疗手部湿疹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薏甘汤加味 手部湿疹 风湿袭表 湿蕴化热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风湿病辨治思路初探
14
作者 罗永傧 李明廉 《甘肃中医》 2010年第2期11-12,共2页
从寒热、气血痰瘀及脏腑的角度阐述风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寒热并用,补通并举是治疗风湿病的2大法则。
关键词 风湿病 寒热治法 气血痰瘀:脏腑治法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型与血清中MDA、SOD、NO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秀成 胡华 +1 位作者 杨桂英 刘毅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aledic dia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符...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aledic dia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符合KOA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按中医学证候分型标准分为风湿热痹证组30例,风寒湿痹证组24例,肝肾亏虚证组24例和瘀血痹阻证组18例。抽取各组对象的晨起空腹血液,硫代巴比妥法测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各证型MDA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痹证组和风寒湿痹证SOD值低于肝肾亏虚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含量和风湿热痹证组、风寒湿痹证组及瘀血痹阻证组NO含量低于肝肾亏虚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血清中MDA、SOD、NO的含量变化为反应自由基变化情况指标和反应软骨细胞凋亡的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宏观辨证分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风湿热痹证 风寒湿痹证 肝肾亏虚证 瘀血痹阻证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风湿病湿热痹阻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月迪 刘健 文建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风湿病是以炎症免疫失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湿热痹阻证是风湿病活动期的常见中医证型,刘健教授依据新安医家治痹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创制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风湿病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该文对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的组方方解、... 风湿病是以炎症免疫失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湿热痹阻证是风湿病活动期的常见中医证型,刘健教授依据新安医家治痹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创制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风湿病湿热痹阻证疗效显著。该文对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的组方方解、药学研究及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风湿病 湿热痹阻证
下载PDF
消疹饮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静 崔前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观察经验方消疹饮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n=80),治疗组给予消疹饮内服及外用敷洗;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马来酸氯本那敏(扑尔敏)内服及外涂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考的松乳膏(龙卓尔)。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经验方消疹饮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n=80),治疗组给予消疹饮内服及外用敷洗;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马来酸氯本那敏(扑尔敏)内服及外涂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考的松乳膏(龙卓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7.50%vs 58.75%,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但对照组出现嗜睡53例(66.25%)、口干51例(63.75%),而治疗组中则无此不良反应(P<0.01)。结论:消疹饮治疗湿疹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疹饮 湿疹 风湿热毒 过敏性
下载PDF
瓜芩清肺饮治疗风温肺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中景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9期184-185,共2页
目的研究瓜芩清肺饮治疗风温肺热证在痰热壅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入院就诊的风温肺热患者48例患者采用瓜芩清肺饮加减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瓜芩清肺饮治疗风温肺热证... 目的研究瓜芩清肺饮治疗风温肺热证在痰热壅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入院就诊的风温肺热患者48例患者采用瓜芩清肺饮加减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瓜芩清肺饮治疗风温肺热证在痰热壅肺的有效率高达95.8%,病患基本预后良好。结论瓜芩清肺饮能有效的治疗风温肺热证在痰热壅肺,在临床上值得采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肺热 痰热壅肺 瓜芩清肺饮
下载PDF
自拟天柏金黄散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明越 刘东文 郑芳昊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天柏金黄散治疗风湿痹症(热痹)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12月按照诊疗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风湿痹症(热痹)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治...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天柏金黄散治疗风湿痹症(热痹)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12月按照诊疗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风湿痹症(热痹)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按时贴敷天柏金黄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的变化。比较受试者用药前后的皮肤反应、生命体征的化,并进行实验室理化检查。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受试患者在用药期间的生命体征稳定,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中的重要参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天柏金黄散在治疗风湿痹症方面有较大优势,在用药周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柏金黄散 风湿痹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风湿热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文康 莫少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作用的抗风湿方(由银花、连翘、秦艽、防己、甘草、桔梗、丹参、黄芪等组成)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加重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50例)和青霉素组(5... [目的]观察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作用的抗风湿方(由银花、连翘、秦艽、防己、甘草、桔梗、丹参、黄芪等组成)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加重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50例)和青霉素组(50例)两组,中药组用抗风湿方治疗,每月月初和月中各服5剂;青霉素组用长效青霉素120万U 肌注,每月1次。均连续观察2年。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心功能、血常规、血液沉降速率(血沉)、血清抗“O”试验(抗“O”)、抗DNA酶试验、咽拭子查链球菌、X线胸片、心脏B型超声波扫描、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对血沉的调整比青霉素组好(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的作用相仿(P>0.05)。[结论]中药抗风湿方在预防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恶化和减少风湿热发作方面的作用与长效青霉素相仿,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有优于青霉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预防和控制 抗风湿方/治疗应用 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