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比喻的异质原则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明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1-156,共6页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修辞教学中产生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异质原则"的不同理解。本文提出辩证地理解比喻的异质原则。即判断本体和喻体是否同类,不可拘泥于简单的自然类属,必须具体分析作者...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修辞教学中产生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异质原则"的不同理解。本文提出辩证地理解比喻的异质原则。即判断本体和喻体是否同类,不可拘泥于简单的自然类属,必须具体分析作者设喻时选择的事物属性;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从完全不同类到同类,是渐变的连续过渡,在中间地带很难绝然划分;本体和喻体的自然类属相同时,对本体是否有艺术表现力,可以成为辨识比喻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异质原则 艺术表现力
下载PDF
公共关系的范式竞争与“文化分析”路径的提出 被引量:4
2
作者 宫贺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49,共22页
本文通过梳理公关的理论范式,呈现公关理论的两幅面孔:其一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逻辑,以秉持系统思维,效率导向为特点;其二为近十年来显现的"社会一文化"逻辑,以倡导人文思维,意识形态与权力分析为特点。基于文化研究与公关... 本文通过梳理公关的理论范式,呈现公关理论的两幅面孔:其一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逻辑,以秉持系统思维,效率导向为特点;其二为近十年来显现的"社会一文化"逻辑,以倡导人文思维,意识形态与权力分析为特点。基于文化研究与公关理论的文献整理,笔者尝试提出公关"文化分析"路径的假设:"象征性表达"可以成为公关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接合点"。此假设下公关或可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互动主体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生产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进而提出"文化分析"路径下公关研究的可能模式。公关的文化分析路径即用文化分析的手段针对公关主体的身份建构、情感互动以及象征性表达体系,依次借助情境分析、仪式分析与修辞分析予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分析 功能 修辞 社会文化转向 象征性表达
原文传递
英汉语言中的设问与倒装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彦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对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anastrophe和汉语的设问,倒装两种修辞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指出: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和汉语的设问,在形式和作用上是一致的,能够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并广泛应用... 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对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anastrophe和汉语的设问,倒装两种修辞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指出: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和汉语的设问,在形式和作用上是一致的,能够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并广泛应用于书面语及口语中.英语中的anastrophe和汉语的倒装都具有强调和承接上下文的作用.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汉语的倒装多用于口语交际,而英语的anastrophe多出现于书面语;此外,anastrophe还有平衡句式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英语写作及翻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问 倒装 修辞 表达效果
下载PDF
广告语体制约修辞语义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建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广告语体对修辞语义的表达具有制约作用,规约了修辞语义表达手段的选择。所以,在广告语体中常常采用变异词语用法、创造陌生化句子、构拟百态辞格、建构多变语篇、移植异样语文体式等多样化手段来表达修辞语义。
关键词 广告语体 修辞语义 表达手段
下载PDF
论翻译过程中修辞效果的遗失与保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克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8-62,共5页
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译者不仅要忠实地把原语作者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把原语的各种积极修辞效果传达到译文中。由于英汉“血缘”关系太少,许多修辞手段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特别体现在音韵以及典故习语表达方面。修辞效果在翻译过程... 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译者不仅要忠实地把原语作者的意思表达清楚,还要把原语的各种积极修辞效果传达到译文中。由于英汉“血缘”关系太少,许多修辞手段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特别体现在音韵以及典故习语表达方面。修辞效果在翻译过程中易于遗失。所以,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语的修辞效果。修辞效果的遗失与保持是一对矛盾,需辩证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效果 遗失 保持 音韵 习语
下载PDF
再论“修辞是优化言语” 被引量:1
6
作者 郝荣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3-55,共3页
修辞不像语音、词汇、语法那样是一个事物范畴,而是一个行为范畴。修辞不是言语接受,而是积极且成功的言语表达。言语表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谐是好的表达效果的最高评判标准。"言语优化论"是适应语言学科... 修辞不像语音、词汇、语法那样是一个事物范畴,而是一个行为范畴。修辞不是言语接受,而是积极且成功的言语表达。言语表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谐是好的表达效果的最高评判标准。"言语优化论"是适应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修辞本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本体观 行为范畴 言语表达 表达效果 和谐 言语优化论
下载PDF
指类句衍生修辞的心智哲学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文慧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指类句是人们对外部世界以"类"的方式进行简单、直观认知和客观描述的语句。在漫长的语言进化过程中,指类句所表征的概念逐渐沉淀为语言共同体的认知共识,是人们已经内化了的知识结构。作为已经内化的知识结构,指类句在语言... 指类句是人们对外部世界以"类"的方式进行简单、直观认知和客观描述的语句。在漫长的语言进化过程中,指类句所表征的概念逐渐沉淀为语言共同体的认知共识,是人们已经内化了的知识结构。作为已经内化的知识结构,指类句在语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中一些修辞之所以能够成立,正是因其背后有隐性的指类句作为支撑。在心智哲学视域下,指类句衍生修辞可分为语言前思维阶段和语言思维阶段。在修辞衍生的语言前思维阶段,出于对语言经济性和新颖性的意向需求,人们经过涉身性体验建构,并基于相关指类句的过往记忆,经过本体和喻体格式塔转换,形成某种"同一"化,进而建立这一概念的语义体系。在修辞衍生的语言思维阶段,人们通过范畴化策略选择,最终生成修辞这一新概念的语言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指类句 心智哲学 语言前思维 语言思维
下载PDF
谈新闻标题中词语的修辞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凌 甘斐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92-94,共3页
在言语交际中,词语除了具有表达理性意义的基本功能外,还有标示语体、形象、角色等多种表达附加修辞意义的功能。这些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在新闻标题中,既新颖、又鲜活,且能够“先声夺人”,产生良好效果。
关键词 修辞功能 新闻标题 词语
下载PDF
悲与豪——论两种古典文学情感的修辞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苏佳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悲情和豪情是古典文学语境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它们以情感之"情"为起始范畴,以两种截然不同基调的情感作为参构基础。因此,二者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词或情感,而是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呈现的。在修辞视角下,以"情"范畴为基... 悲情和豪情是古典文学语境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它们以情感之"情"为起始范畴,以两种截然不同基调的情感作为参构基础。因此,二者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词或情感,而是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呈现的。在修辞视角下,以"情"范畴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及其古典文化特征,可得出两类古典文学情感在用词、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中的修辞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悲情 豪情 修辞表现
下载PDF
浅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中的修辞手法
10
作者 左育红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使用修辞手法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中的修辞句式为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课文,提高英语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 修辞手法 表现力 分析
下载PDF
歌谣中的“政风”“民俗”与“人心”——论中国当代歌谣的诗性话语、政治诉求、传播影响与对策
11
作者 张文杰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1期138-145,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巨大嬗变,其中产生的口头歌谣一直关注着社会习俗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它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因而也充满了文学批判的锋芒,而且始终保持着新的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巨大嬗变,其中产生的口头歌谣一直关注着社会习俗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它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因而也充满了文学批判的锋芒,而且始终保持着新的诗意活力。由于民间传播模式具有潜在性、隐蔽性、草根性、娱乐性以及随意性等特点,当代大部分民谣歌谣只是对现实矛盾问题进行评判,继承了传统民间歌谣的诗性表达的讽喻特征,但作为民间文学话语,它也表达了平民大众对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现象感到困惑和讽刺,也传达出了一些民情、民意和民声,值得政府部门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从民谣的文学修辞表达、价值取向、传播导向及其负面影响分析当代民歌民谣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效应,这种研究不仅了解当代社会平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文学表达和价值导向,对当下人们所面对的社会矛盾困境如何解决和如何寻找合理对策提出思考和建议,也为民间文学话语传播和大众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谣 修辞表达 政治诉求 传播导向
下载PDF
论修辞格的本质
12
作者 尚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4-70,共7页
修辞格是修辞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直到现在对修辞格本质的认知尚无定论。我们从修辞格与载体语言表达的关系、与深层结构思维的关系、与功能层面的审美关系三个层面对修辞格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并对修辞格的本质作出了明... 修辞格是修辞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直到现在对修辞格本质的认知尚无定论。我们从修辞格与载体语言表达的关系、与深层结构思维的关系、与功能层面的审美关系三个层面对修辞格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并对修辞格的本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格 本质 语言表达 深层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 被引量:40
13
作者 徐盛桓 何爱晶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修辞现象可分两大类:形式变异和语义变异。转喻隐喻属于语义变异,其实现的方法是换成另外一个说法,以B喻A,实质是换一个事件来说事,转换为对另一个事件的感受来获得新的语义。本文是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这里只研究转喻隐喻。从... 修辞现象可分两大类:形式变异和语义变异。转喻隐喻属于语义变异,其实现的方法是换成另外一个说法,以B喻A,实质是换一个事件来说事,转换为对另一个事件的感受来获得新的语义。本文是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这里只研究转喻隐喻。从心智的感受来说,转喻隐喻共有三个显著特征:转喻隐喻是思维模型;是表征主体的价值选择的载体;最后落实为语言表达式的语言用例事件。转喻隐喻的区分是:转喻涉及本体存在的"存体",隐喻涉及其"存态",存体和存态对应着转喻隐喻的本体与喻体的邻接关系和相似关系,是邻接关系和相似关系的根据。这些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的方法为转移,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影响某些特点是否能得以暴露及暴露的幅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语义变异修辞 模型 价值选择 存体 存态
原文传递
浅谈古典诗词的鉴赏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淑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6-87,98,共3页
本文介绍了鉴赏古典诗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首先 ,联系创作背景 ,理解诗词立意 ;其次 ,依据体裁特征 ,领会诗情画意 ;再次 ,剖析关键词语 ,分析修辞手法 。
关键词 古典诗 创作背景 表现手法 立意 体裁 个辞手法
下载PDF
语言研究与言语研究的对接——读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有感 被引量:2
15
作者 延俊荣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言语研究 对接 《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
下载PDF
英语名动转化的语义特征及其修辞特点
16
作者 张传彪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96-99,共4页
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中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名动转化既能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表达效果,从而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名动转化能产生生动修辞效果的关键在于其语义增值机理。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名动转用 修辞效果 语言经济原则
下载PDF
对现代童话语言的叙事学分析——对话与修辞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莉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本文用叙事学理论对童话语言的表层和深层特征做详尽分析 ,认为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需要通过叙事话语达到心灵的对话 ;叙事学界定的转述语与叙述语分别在文本中所占比例的不同 ,直接影响童话审美性的强弱 ;童话叙事话语的深层特质是幽默... 本文用叙事学理论对童话语言的表层和深层特征做详尽分析 ,认为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需要通过叙事话语达到心灵的对话 ;叙事学界定的转述语与叙述语分别在文本中所占比例的不同 ,直接影响童话审美性的强弱 ;童话叙事话语的深层特质是幽默和隐喻。在具体言语的修辞表达上 ,童话叙事话语又具有“模糊性”、“不可信”和快节奏等特点。成人作者对儿童思维与审美心理的模拟既在话语中传达自身的意图 ,又唤起儿童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从而真正实现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叙事话语 对话 修辞表达
下载PDF
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美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翠云 《闽江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6-39,共4页
手机短信中非公文事务型短信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技巧和美学韵味,因此备受大众欢迎。它的文本建构过程也体现着表达与接受双向互动的特点。
关键词 短信 修辞技巧 关学意蕴 表达与接受
下载PDF
基于文学修辞形式的现代图形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文学语言中修辞能使意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为启示,以提高视觉信息的传达效果为目的,论述了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文学修辞的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实例探讨了图形设计中借用文学修辞形式为表达依据和手段的可行性和作用... 以文学语言中修辞能使意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为启示,以提高视觉信息的传达效果为目的,论述了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文学修辞的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实例探讨了图形设计中借用文学修辞形式为表达依据和手段的可行性和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运用和借鉴文学修辞形式,是现代图形设计丰富创意思路和开拓表现方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设计 文学修辞 借鉴表现
下载PDF
《环球时报》社评中英文版的修辞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少华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1,共8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环球时报》中、英文两个版本同题社评的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在修辞、信息方面存在一些并非偶然的差异。这些堇异反映着该报面对不同读者群的表达、说服策略。
关键词 《环球时报》 修辞研究 表达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