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逻辑与中央苏区文艺的历史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目前已经进入到沉淀与深化阶段,探索现象背后规律性的问题越来越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来自于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历史承载,文学既是革命的对象,也是革命的主要路径。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党... 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目前已经进入到沉淀与深化阶段,探索现象背后规律性的问题越来越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的结缘,来自于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历史承载,文学既是革命的对象,也是革命的主要路径。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党派政治的形成,文学革命的标的逐渐清晰化为政治。中央苏区文艺接受了左联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遗产,另一方面又因现实的具体时空条件与政治需求,强化了文艺的宣传功能,提升了文艺的政治身份,使得中央苏区文艺成为具有突出斗争特质的新型革命文艺。中央苏区文艺实践经验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却也需要突破模式固化和路径依赖等因素的拘囿,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探索 中央苏区文艺 革命与文学 历史选择 路径依赖
下载PDF
韩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研究——以陈独秀思想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旻泰 吴学琴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本文旨在帮助中国学者了解韩国学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状况。韩国学者一般分三个时期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第一 ,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 ;第二 ,新文化运动初期 ;第三 ,新文化运动展开期。他们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思想给予不同的... 本文旨在帮助中国学者了解韩国学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状况。韩国学者一般分三个时期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第一 ,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 ;第二 ,新文化运动初期 ;第三 ,新文化运动展开期。他们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思想给予不同的评价。韩国学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每个时期的思想 ,使用了更详细的几个认识范畴 :第一时期使用了反帝反封建运动、民族产业的发展与民众意识的成长以及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第二时期使用了进化论思想、民主主义与科学 ;第三时期使用了批判儒家思想、反对孔教运动和文学革命。一般而言 ,他们大多用儒教批判、孔教批判、偶像破坏论、进化论、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民主思想 科学思想 批判儒家 批判孔教运动 文学革命 偶像破坏论
下载PDF
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质变
3
作者 雷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6-62,共7页
19世纪末的“小说界革命”将小说观念作了极大推进,但仍属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量变阶段。不过这量变已非常激烈。直到五四文学革命,中国小说才从思想到形式,具体作品到语言、小说理论观念等方面全面地实现质的改变。
关键词 小说界革命 悲剧 文学革命 人的文学 十月革命
下载PDF
回归文学本体的现代诗学建构——梁启超《〈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冠夫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写于1920年10月的《〈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是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走向其后期诗学探索的发端之作。他明确提出"趣味"是文学的本质,以此围绕文学的审美属性立论,对极端排斥文言的白话诗主张予以校正,同时... 写于1920年10月的《〈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是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热潮中走向其后期诗学探索的发端之作。他明确提出"趣味"是文学的本质,以此围绕文学的审美属性立论,对极端排斥文言的白话诗主张予以校正,同时他针对单纯强调学习西方的文学经验而排斥中国文学传统的论调,提出输入世界各国文学与继承和发扬本土经验并重的新文学建设思路。梁启超此时的诗学丰富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多元构成,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的主流话语形成了深具意义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 文学革命 趣味 现代诗学
下载PDF
梅光迪文学思想探究
5
作者 任秋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69-73,共5页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放眼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学的融合。回国后,他在与胡适的争论过程中,"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 梅光迪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20世纪,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当时的环境,梅光迪的文学思想一直被世人忽视和埋没。梅光迪秉承家风,放眼世界,实现了中西文学的融合。回国后,他在与胡适的争论过程中,"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学思想日臻形成和完善。研究梅光迪的文学思想,有助于文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多元的文化视角,实现文学思想的中西融合。文章主要从大量的史料和重要的论文来分析梅光迪文学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光迪 文学思想 文学革命 中西融合
下载PDF
五四新诗革命中的“散文诗”
6
作者 王晓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散文诗 概念的误读 文体意识生成 矛盾性内涵
下载PDF
异曲同工却归于殊途的文学——兼论“文革文学”的历史特征
7
作者 谢廷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首先是与"批判"有关的的文学思潮,包含在"文革"中创作的"批判的文学"和受到批判的文学。这两类文学所表现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有着不同的命运,在于前者领会了&qu... "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首先是与"批判"有关的的文学思潮,包含在"文革"中创作的"批判的文学"和受到批判的文学。这两类文学所表现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有着不同的命运,在于前者领会了"文革"的根本精神(夺权)且多是"三结合"创作的产物,而后者未能吃透"文革"的精神且多是个人创作,因此它们的命运只能归于殊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思潮 批判的文学 挨批的文学 异曲同工 归于殊途
下载PDF
毒草成肥料——论1956~1962年的“修正主义文艺”批判
8
作者 柏国定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百花运动”的时代新语境中,关于文艺的论争却被政治领域的“修正主义”批判主题所归并。其中既与思想领域的复杂的斗争现实相关,也有普遍的时代焦虑的衍生作用。文艺必须继续革命逐渐成为文艺论争过程中的绝对权力意志。
关键词 百花运动 文艺 政治 修正主义 “双百”方针 社会主义 中国 文化
下载PDF
努力促进“人民文学”的不断发展——周扬关于“人民文学”的论述
9
作者 彭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周扬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航程,但那时还是"人的文学"的时代,文学大众化只是使文学走向民间,"平民"只不过是"市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真... 周扬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航程,但那时还是"人的文学"的时代,文学大众化只是使文学走向民间,"平民"只不过是"市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真正"人民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因为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如果没有思想感情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民文学。周扬认为,"人民文学"创作只有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审美需要和审美情趣出发,才会有为人民所关心的内容,为人民所喜爱的新的民族形式,才会有艺术性和大众化高度结合的艺术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周扬提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周扬"人民文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人民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大众化 民族形式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的起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平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4,共7页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生成于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的复杂政治斗争。1921至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自身政党化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文艺在整个宣传工作中的地位,不仅通过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立加强对文艺的组织和领导,而且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生成于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的复杂政治斗争。1921至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自身政党化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文艺在整个宣传工作中的地位,不仅通过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立加强对文艺的组织和领导,而且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艺思想有效地推进到社团、出版、传媒、文学教育和文学论争等现实层面。因此,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文艺制度的建构成为1930年代的“左联”、1940年代的延安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文艺制度的起源和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 制度起源 革命文学
下载PDF
从“我”到“我们”——对“五四文学”转向“革命文学”的深度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5,共8页
五四新文学以"个性解放"为口号,以"自我"与"自由"为目的,全面宣传其"西化"启蒙的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一种反传统的文化思潮。然而,启蒙却并没有使新青年获得"自我"与"自由"... 五四新文学以"个性解放"为口号,以"自我"与"自由"为目的,全面宣传其"西化"启蒙的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一种反传统的文化思潮。然而,启蒙却并没有使新青年获得"自我"与"自由",反倒是使他们遭遇了现实生存的巨大困境。因此,新文学作家的思想倾向性,便开始明显地发生了"左转"。因为他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由于"自我"绝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地存在;故叙事主人公由"我"变成了"我们",则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革命文学” 启蒙
下载PDF
托洛茨基与鲁迅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四平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88-91,共4页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对鲁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 2 0、30年代鲁迅的“革命文学”观和“‘同路人’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但是 ,鲁迅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实际 ,对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又进行了必要的扬弃和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 托洛茨基 鲁迅 革命文学 文艺思想 苏联 中国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本体的雨花英烈群体特征构建与分析研究
13
作者 何琳 武帅 +1 位作者 叶雅慧 白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年第12期33-44,共12页
[目的/意义]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和代表,雨花英烈的原始革命文献是记录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来源与载体,利用内容标注、特征构建等文本处理技术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既有助于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 [目的/意义]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和代表,雨花英烈的原始革命文献是记录雨花英烈精神的重要来源与载体,利用内容标注、特征构建等文本处理技术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既有助于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也有益于开拓技术应用对象,促进技术水平提升。[方法/过程]本文以雨花英烈相关原始文献为数据来源,以雨花英烈为对象构建雨花英烈轻量级本体,以此作为雨花英烈群体特征描述框架,基于领域词表及触发词特征从雨花英烈革命文献中抽取本体中相关实例,实现对雨花英烈多维属性的形式化特征构建。雨花英烈轻量级本体的类别及属性描述了雨花英烈群体特征框架,通过对抽取的本体实例的数据分析,则可实现对雨花英烈群体特征的数据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雨花英烈基本信息、革命活动及狱中斗争的有关文本内容的统计分析,从数据角度进一步揭示了雨花英烈的群体特征,包括受教育程度高、牺牲年龄小,长期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坚持斗争,坚守信仰,对党忠诚,满怀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自觉践行对高尚的道德追求等。运用轻量级本体等本文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具象化地呈现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以及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内涵。本文对于创新雨花英烈精神的呈现方式与传播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献 雨花英烈 群体特征 轻量级本体 内容分析
下载PDF
萧红步入革命文学的受动特征和时代推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宝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7-70,共4页
无论史料考证还是文本分析,我们都能判断出萧红写作革命文学的受动特征和勉强学步色彩,但并不是说在左翼文坛是纯粹偶然的。她步入革命文学的营垒有许多必然因素,这些因素都离不开时代,带有很大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 革命文学 时代 萧红 受动特征 勉强学步色彩
下载PDF
叶紫小说新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霞 《湘南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8-44,共7页
通过细读文体、实地走访考察及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叶紫的小说中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农民精神的剖析、女性解放的探索、知识分子问题的探讨、军旅叙事、地方特色。这五个维度中,学界对叶紫关于知识分子叙事的研究很少涉及。在对... 通过细读文体、实地走访考察及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叶紫的小说中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农民精神的剖析、女性解放的探索、知识分子问题的探讨、军旅叙事、地方特色。这五个维度中,学界对叶紫关于知识分子叙事的研究很少涉及。在对叶紫小说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期充实对于叶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紫 革命文学 左翼作家 鲁迅
下载PDF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
16
作者 梁婉妮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8X期36-38,共3页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变迁来论述"革命+恋爱"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革命+恋爱”小说 转变
下载PDF
论193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的日本表象
17
作者 黎保荣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理论斗争、语言暴力、"武器的文学观"这三方面反映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革命文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实质上只是一种表象。从文本角度来说,大谈理论的诸家都没有相应的创作,或者理论叫得响,创作却音量微弱... 理论斗争、语言暴力、"武器的文学观"这三方面反映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革命文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实质上只是一种表象。从文本角度来说,大谈理论的诸家都没有相应的创作,或者理论叫得响,创作却音量微弱;从文化影响角度,更存在着理论与创作分离的现象,中国左翼作家的革命文学与其说是受日本"尚武"、阶级文化理论熏染,不如说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尚武""暴力"历史因子的浸润,更准确地说,是"在日本表象中回归中国侠—士传统"。换言之,"理论"源自日本,"创作"精神传统与实践则是中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革命文学 日本 表象 传统
下载PDF
批评与建构--1940年丁玲创作理路探寻
18
作者 李军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 丁玲的创作在1940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弘扬革命的主旋律转向对革命的善意批评.她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革命内部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了揭露:知识分子问题,革命女性问题,社会组织问题.丁玲创作的转变自有其内在的思想欲求,她的经历、个性,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延安宽松的文化氛围,鲁迅精神的倡导等是理解她创作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转变 善意批评
下载PDF
“样板戏”叙事:“他者”观照下的女性革命神话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松乔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两性话语权力交锋中不可多得的另类版本。"样板戏"大多以女性作为剧中的主人公或主要英雄人物,但她们身上却缺少真实女性应有的性别色彩。...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两性话语权力交锋中不可多得的另类版本。"样板戏"大多以女性作为剧中的主人公或主要英雄人物,但她们身上却缺少真实女性应有的性别色彩。这一女性革命神话虽然表面上改变了女性的从属地位,但却并没有改变女性作为"他者"的历史命运。"革命"只是在形式上解放了女性,然后又通过"去性"及"花木兰化"的方式把女性重新约束在以"革命"来命名的男权话语之中。这一"样板戏"叙事模式,在看似抬高女性的革命言说中其实不自觉地潜隐着男性话语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女权主义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 芭蕾舞剧 京剧
下载PDF
历史情境与世纪回眸——关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剑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 ,对于全面梳理与研究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曲折 ,总结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情境 世纪回眸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