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榛:复古在承前启后之间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义天 《云梦学刊》 2006年第5期84-88,共5页
在明代中期以“格调”为核心的诗歌复古思潮中,谢榛扬弃地继承了前人诗论。在回归古典的具体途径上,谢榛强调“兴”对于诗歌的积极作用,提供了以“悟”为核心的诗歌借鉴理论和创作主张,力图超越古典,开启后世,从而逗露出明代文坛审美风... 在明代中期以“格调”为核心的诗歌复古思潮中,谢榛扬弃地继承了前人诗论。在回归古典的具体途径上,谢榛强调“兴”对于诗歌的积极作用,提供了以“悟”为核心的诗歌借鉴理论和创作主张,力图超越古典,开启后世,从而逗露出明代文坛审美风尚转型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将之放在整个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历史中,则能更加清楚谢榛诗论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 格调 承前启后
下载PDF
孔子复古思想的审美文化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绍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7,共7页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对照 为己之学 为人之学 审美文化 复古
下载PDF
晚明复古艺论的一次实践——张丑《清河书画舫》体例再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韩进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476-493,共18页
《清河书画舫》采用通史史脉架构,书画家的时代分布体现了编撰者张丑的复古文艺倾向。以张丑的艺术品实物见闻来说,则是愈古愈稀。复古史脉与实物见闻之间形成一个剪刀差。而作为书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各书画家单元需要保持大致平衡的篇... 《清河书画舫》采用通史史脉架构,书画家的时代分布体现了编撰者张丑的复古文艺倾向。以张丑的艺术品实物见闻来说,则是愈古愈稀。复古史脉与实物见闻之间形成一个剪刀差。而作为书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各书画家单元需要保持大致平衡的篇幅。张丑通过排纂前人文献来补足唐宋以前部分的篇幅。这其中虽涵括着一介布衣实物见闻有限的无奈在其中,却也不失为保障美术文献家个人艺术诉求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复古 书画目录 体例
原文传递
明代文论“复古”思潮与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回归
4
作者 王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明代文论的“复古”思潮,体现了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性回归。特别是儒家诗学主体在审美经验的传承中既认识到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又渴望在“道”的“立言”中寻求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和生命意识的张扬。
关键词 明代文论 复古 主体精神 立言 格调 本色
下载PDF
论传统历史观对刘勰论文的影响
5
作者 郑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刘勰论文的基本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传统历史观的影响:(一)宗经和传统史家鼓吹的三代的“黄金政治”呈现出互文关系,它们都是作为“历史范本”而起作用的,并且受了以《易》为代表的历史变革观的影响而提倡“以复古为革新;”(二)刘勰... 刘勰论文的基本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传统历史观的影响:(一)宗经和传统史家鼓吹的三代的“黄金政治”呈现出互文关系,它们都是作为“历史范本”而起作用的,并且受了以《易》为代表的历史变革观的影响而提倡“以复古为革新;”(二)刘勰论文有“重雅轻俗”的倾向,这和圣人史观有很大关系;(三)“原始以表末”的学术方法则是刘勰深沉的历史意识在文论领域内的反映,同时也透露出古代中国人对历史“源头”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圣人史观 经典 复古 雅正
下载PDF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秋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的形成,既缘于这时期文人对新王朝盛世的认同和期望,更由传统文学自身的发展趋势使然。明初文学保持着元末割据状态下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各个文学流派的复古理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呈现为多元化中有所趋同的现象:当...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的形成,既缘于这时期文人对新王朝盛世的认同和期望,更由传统文学自身的发展趋势使然。明初文学保持着元末割据状态下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各个文学流派的复古理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呈现为多元化中有所趋同的现象:当时文人有的标举以情为诗,但同时也有人倡导继承道统,文以载道;有的主张转益多师,但同时取法汉魏盛唐的呼声也很高;有的要求师其意不师其辞,但同时掇拾词语意象的摹拟风气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文学 文学实践 复古倾向 影响
下载PDF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致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95-401,共7页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 ,它在研究西方文化发展时 ,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 ,如历史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 1 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 ,确实做到了“外之...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 ,它在研究西方文化发展时 ,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 ,如历史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 1 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 ,确实做到了“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他那“非物质 ,重个人”的文化主张 ,带有浪漫性和主观片面性。他对清末一部分新派人物因西方文化渗入而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深为不满 ,早期文化思想带些“复古”倾向。所谓“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复苏的关注 ,而不是盲目复古 ,死抱国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选择 选择原则 方法论 文化思想 民族虚无主义 鲁迅 《文化偏至论》 复古倾向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伊藤仁斋的复古之路——以《童子问》为例
8
作者 王茂林 刘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5-61,共7页
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者之一——伊藤仁斋在其晚年时所著的《童子问》是其儒学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仁斋的复古图景。在《童子问》中,仁斋以《论语》《孟子》二书为载体探寻孔孟本义,从中可以看出诠释文本... 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者之一——伊藤仁斋在其晚年时所著的《童子问》是其儒学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仁斋的复古图景。在《童子问》中,仁斋以《论语》《孟子》二书为载体探寻孔孟本义,从中可以看出诠释文本的转换;其以"教"为基点所构建的"性道教"三重架构,则是对理学核心概念的转移;然后回归到孔孟之义的最终指向,即是以"王道"为宗旨的"复古"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子问》 语孟二书 复古 王道
下载PDF
谈城市建设的发展创新
9
作者 侯梅 高耘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4期68-69,共2页
通过对社会上风行的复古现象的分析,概括其原因,结合城市设计的理论,提出了"反对假古董,更新观念,物惟求新"的城市发展观点,指出建筑要创新,城市要发展,就必然要突破不变的统一和停滞的和谐。
关键词 复古 假古董 物惟求新
下载PDF
地名改易所见王莽时期的民族问题研究
10
作者 邢艺譞 李建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3-86,共4页
王莽代汉之后,对天下郡县的地名称谓进行了普遍的改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其中多数的改名信息。从涉及民族关系的情况来看:首先可见王莽的民族意识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先秦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华夷观念在此期间借尸还魂... 王莽代汉之后,对天下郡县的地名称谓进行了普遍的改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其中多数的改名信息。从涉及民族关系的情况来看:首先可见王莽的民族意识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先秦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华夷观念在此期间借尸还魂,外族人民被视为等而下之的化外族群;其次,在新出地名中他也多用"胡""貉""虏"之类的蔑称来指代非农业文明区域的外族人民,并表达他意图将其挞伐征灭、弹压降服的狂妄期许;另外,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更名案例彰显了他尊显王权、趋吉厌胜等各方面的施政意图。总体来看,王莽的地名改易最终导致了新王朝四面树敌的境况,对当时的民族关系有破坏无建设,应该被全盘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讬古改制 地理志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吴国伦生平及文学复古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永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9-40,共2页
作为七子派殿军,吴国伦在其创作和理论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文章考察了吴国伦生平及其创作,认为其文学复古并不是贯彻始终的,而是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学界对吴国伦应有再认识。
关键词 吴国伦 生平 文学复古
下载PDF
数字时代海外中华古籍的回归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董强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40,44,共4页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来受到政府与民间团体的珍视。传统的古籍回归形式,如实物回归、出版形式回归、影性式回归,在数字时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此外,海内外各收藏机构通过创建古籍数据库采取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了迥异于...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来受到政府与民间团体的珍视。传统的古籍回归形式,如实物回归、出版形式回归、影性式回归,在数字时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此外,海内外各收藏机构通过创建古籍数据库采取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了迥异于传统的新回归模式,为新时期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海外中华古籍 古籍回归
下载PDF
尊古复礼——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墓园布局与丧葬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译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0,152,共14页
本文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作者认为,蓝田吕氏在墓... 本文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作者认为,蓝田吕氏在墓前设祭祀建筑,应源于汉代以来墓祭的礼仪传统,这一做法在北宋中后期的部分文人间已经出现;在墓葬排列上以嫡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源于周礼中的昭穆制、宗子法及祔葬的观念,而竖穴土洞墓等一系列葬制亦体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蓝田吕氏的丧葬实践较为严格地践行古礼,为其实现复古理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田吕氏家族墓 墓地布局 丧葬实践 复古
原文传递
历代琴赋主题流变论
14
作者 刘娇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0-46,共7页
琴作为中国辞赋作品中特殊的一类题材,历来为赋家们所重视,然学界对于以琴为抒写对象的辞赋主旨研究不多。通过考察《历代辞赋总汇》整理出的历代琴赋可知,其主题流变经历了几次关捩,两汉至魏晋从“悲哀”变为“自然”,唐改“自然咏物... 琴作为中国辞赋作品中特殊的一类题材,历来为赋家们所重视,然学界对于以琴为抒写对象的辞赋主旨研究不多。通过考察《历代辞赋总汇》整理出的历代琴赋可知,其主题流变经历了几次关捩,两汉至魏晋从“悲哀”变为“自然”,唐改“自然咏物”为“托物言志”,自唐以降,则复古竞起,远绍秦汉,显示出情辞、铺陈的回归。此种变化的原因实与各代文学思潮及赋家个人旨趣差异有关,厘清此主题的流变可管窥历代赋作演变的路径及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赋 自然 情志 复古
下载PDF
且把金针度与人,衣带渐宽终不悔——安平秋先生谈汉籍引进工程与古籍整理工作
15
作者 赵宣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8,115,共6页
安平秋先生是当代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项目访谈的重点一是关于"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这一大型海外汉籍引进工程;二是海外汉籍引进过程中的总结与发现;三是以数量与质量的二维视角考量海外汉籍之价值;四是... 安平秋先生是当代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项目访谈的重点一是关于"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这一大型海外汉籍引进工程;二是海外汉籍引进过程中的总结与发现;三是以数量与质量的二维视角考量海外汉籍之价值;四是"数字人文学"背景下对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的高位思考。旨在不仅揭橥先生在汉籍引进过程中积累的版本鉴定方法、经验与案例,更彰显其汉籍引进工程的重大意义乃至对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平秋 汉籍引进 版本鉴定 学科定位
下载PDF
论元诗的“宗唐得古”
16
作者 赵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4-127,132,共5页
为研究元代诗文的"宗唐得古"之风,针对元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特点,深入分析元人提出"宗唐得古"主张的时代背景,探讨"宗唐得古"对元代文坛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宗唐得... 为研究元代诗文的"宗唐得古"之风,针对元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特点,深入分析元人提出"宗唐得古"主张的时代背景,探讨"宗唐得古"对元代文坛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宗唐得古’是元代诗文兴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宗唐得古 诗文复古
下载PDF
瞿蜕园整理《文馆词林》初探
17
作者 戎默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发现《文馆词林》整理本,虽无署名、前言、后记等,但正文内容首尾完整,校勘详细。根据前人提及掌故及该稿手迹等可以判断为文史名家、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的瞿蜕园先生的著作。该整理稿穷尽了当时可以搜集到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发现《文馆词林》整理本,虽无署名、前言、后记等,但正文内容首尾完整,校勘详细。根据前人提及掌故及该稿手迹等可以判断为文史名家、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的瞿蜕园先生的著作。该整理稿穷尽了当时可以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文馆词林》残卷的文献,进行了精校,虽较之如今的整理成果尚有阙卷等问题,但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蜕园 《文馆词林》 域外汉籍回流
下载PDF
海外古籍回归与利用的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丽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3期60-63,共4页
新时期海外中文古籍的回归与利用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从唯所有权向重使用权、从单边转让向双边合作、从以点带面向全面普查的趋势转变。上述变化迫使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在相关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以... 新时期海外中文古籍的回归与利用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从唯所有权向重使用权、从单边转让向双边合作、从以点带面向全面普查的趋势转变。上述变化迫使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在相关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以海外古籍普查为抓手、以古籍数字化回归为手段、以古籍合作出版为主要成果的新模式。此外,海外古籍回归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还要从构建回归模式,营造合作氛围的高度出发,将"3C"原则即:关注力(Concentration)、合作(Cooperation)、贡献(Contribution)作为海外古籍回归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古籍 古籍回归与利用 模式
下载PDF
从音义关系看《玉篇》音韵成果及“古音回归”现象
19
作者 姜永超 郭翀 《鹿城学刊》 2022年第1期51-55,72,共6页
从音义匹配关系角度,通过“摘拓”“茶茶”“盾”等例证考察《玉篇》音韵研究中利用声训、古今字和反切比较等材料的研究过程,不仅验证了先贤结果的正确性,而且对可能错误的已有成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研究认为“古音回归”的实质应... 从音义匹配关系角度,通过“摘拓”“茶茶”“盾”等例证考察《玉篇》音韵研究中利用声训、古今字和反切比较等材料的研究过程,不仅验证了先贤结果的正确性,而且对可能错误的已有成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研究认为“古音回归”的实质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语言(语音)规范,以及音义匹配关系的调整,而非“回归古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关系 声训 古今字 古音回归 玉篇
下载PDF
论梁肃的诗序
20
作者 吴振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梁肃是中唐前期重要的古文家,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他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又有浓厚的佛道观念。其诗序非常注重文采,继承初唐四杰的技巧,对后来韩、柳有重要影响。一般文学史认为梁肃等复古文学家重道轻文,并将古文运动在中唐前期未能取得... 梁肃是中唐前期重要的古文家,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他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又有浓厚的佛道观念。其诗序非常注重文采,继承初唐四杰的技巧,对后来韩、柳有重要影响。一般文学史认为梁肃等复古文学家重道轻文,并将古文运动在中唐前期未能取得成功归咎于梁肃等人片面的文学观念。通过对梁肃诗序的研究,可以看到梁肃并不排斥文采,文采是他踏进文坛的重要基础,而且成为他文章风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肃 诗序 艺术特点 复古精神 古文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