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否难治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秀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8-491,共4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临床眼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病征。以往对眼压难以控制、视功能差的患者,多采用睫状体冷凝或眼球摘除术等。随着近年来眼科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NVG这一顽疾的治疗方式也获得突破。如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治疗NV...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临床眼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病征。以往对眼压难以控制、视功能差的患者,多采用睫状体冷凝或眼球摘除术等。随着近年来眼科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NVG这一顽疾的治疗方式也获得突破。如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治疗NVG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治疗NVG的原发病带来一段眼压正常的“时间窗”;全视网膜光凝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可促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为实施青光眼手术创造了条件。目前,以抗VEGF为核心的NVG治疗策略提高了NVG的手术成功率。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NVG的关键,尽全力保留或挽救患者视功能是治疗NVG的目标。NVG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发病病因、疾病进展分期、视功能存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制订科学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化 管理学 青光眼 视网膜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的相干光断层扫描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光璐 王明扬 熊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7-600,共4页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的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10 0例 (195只眼 )高度近视患者行OCT检查。患者年龄 16~ 76岁。屈光度数 - 6 0 0~ - 36 0 0D。结果 OCT检查正常者 7只眼 (3 6 % ) ,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的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10 0例 (195只眼 )高度近视患者行OCT检查。患者年龄 16~ 76岁。屈光度数 - 6 0 0~ - 36 0 0D。结果 OCT检查正常者 7只眼 (3 6 % ) ,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不均匀和薄变者 16 1只眼 (82 6 % ) ,黄斑全层裂孔 2 1只眼 (10 8% ) ,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 10只眼 (5 1% ) ,黄斑限局性视网膜浅脱离 2 4只眼 (12 3% ) ,其中合并视网膜劈裂 7只眼 (3 6 % ) ,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19只眼 (9 7% ) ,Fuchs斑 9只眼 (4 6 % ) ,厚的黄斑出血 3只眼 ,黄斑前膜 18只眼 (9 2 % ) ,常合并有视网膜水肿。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薄变 5只眼 (2 6 % ) ,漆裂纹 3只眼 (1 5 % )。结论 与裂隙灯全视网膜显微镜检查比较 ,OCT在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改变 ,确诊黄斑裂孔 ,发现小的神经上皮脱离和劈裂 ,诊断黄斑前膜 ,神经上皮薄变等方面均有优越性。但对薄的黄斑出血及小色素点不能分辨 ,对厚出血与色素难以分辨 ,因而也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 神经上皮 黄斑出血 OCT 黄斑前膜 相干光 层裂 分辨
原文传递
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30
3
作者 郭佃强 韩梅 +1 位作者 单若冰 刘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52例,根据出生胎儿数量分为多胎组(二胎及以上,52例)与单胎组(600例),使用RetCamⅢ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和... 目的比较并分析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52例,根据出生胎儿数量分为多胎组(二胎及以上,52例)与单胎组(600例),使用RetCamⅢ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和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各组之间发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32.69%和20.83%,多胎发病率高于单胎(P=0.047)。随着孕周的增加,多胎组与单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降低;≤30周的早产儿,多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组(P=0.040);>30周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加,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降低,多胎组和单胎组相比,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吸氧>5 d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高于吸氧≤5 d者(P=0.025、0.001);吸氧≤5 d不同胎别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5 d的多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组(P=0.020)。多因素分析发现,多胎和小孕周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周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吸氧时间越长(>5 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多胎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总体发病率高于单胎。孕周越小、吸氧时间越长的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与胎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多胎妊娠 出生低体质量 吸氧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5
4
作者 耿爽 叶俊杰 +3 位作者 刘丽秋 徐海燕 王伟伟 王淑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110例(220只眼)HIV感染和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眼前节、眼底检查和...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110例(220只眼)HIV感染和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眼前节、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其中2例(4只眼)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患者施行了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患者年龄、HIV感染时间与HIV视网膜病变及CMV性视网膜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性别与HIV视网膜病变及CMV性视网膜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ChiSquare分析法,正常眼底组、HIV视网膜病变组、CMV性视网膜炎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患者初诊视力为无光感者5只眼,光感至0.04者10只眼,0.05—0.2者14只眼,0.3~0.7者62只眼,0.8及以上者129只眼。110例(220只眼)HIV感染和AIDS患者中,有25只眼角膜后有灰白色细小或色素性沉着物。22只眼房水闪光(+)或(++)。4只眼虹膜后粘连。28只眼晶状体混浊。34只眼确诊为HIV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棉絮斑、视网膜出血及微血管瘤。32只眼确诊为AIDS合并CMV性视网膜炎,26只眼的眼底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浓厚黄白色病损区,其上片状出血,边缘有不规则黄白色颗粒。3只眼为眼底病变晚期,表现为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血管硬化和狭窄、视神经萎缩。3只眼合并视网膜脱离。正常眼底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00.0个/mm^3,HIV视网膜病变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1.0个/mm^3,CMV性视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8.0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正常眼底组与HIV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视网膜疾病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原文传递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彤 张惠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I)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7例(20只眼)确诊为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视力、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直间接检眼镜、荧...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I)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7例(20只眼)确诊为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史、视力、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直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CDI、脑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 17例(20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双眼罹患者3例,其中右眼13只,左眼7只;患者年龄46~83岁,中位数70岁.(1)临床症状:主诉视力下降12例(70.6%),反复一过性黑矇3例(17.6%),眼前黑影2例(11.8%).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 d至6年,中位数3个月.(2)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05者3只眼(15.0%),0.05至<0.3者7只眼(35.0%),0.3至<0.7者7只眼(35.0%),≥0.7者3只眼(15.0%).(3)眼底表现:有棉絮斑3只眼(15.0%),视网膜出血5只眼(25.0%),视网膜动静脉普遍变细、血管呈串珠状、中周部微血管瘤6只眼(30.0%),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5只眼(25.0%),虹膜新生血管2只眼(10.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5.0%),视神经萎缩1只眼(5.0%).(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臂至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至14.5~39.9 s,中位数20.9 s;动静脉血管壁着染;视网膜中周部可见微血管瘤形成的点状强荧光;部分患者可有动静脉短路和无灌注区形成.(5)颈内动脉CDI检测:同侧颈内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者5例(19只眼,26.4%),管腔狭窄范围80.0%~95.0%者7例(36.8%),52.0%~80.0%者7例(36.8%).其余14例对侧未发病眼同侧颈内动脉CDI检查,显示5例管腔狭窄,狭窄范围分别占管腔的80.0%、70.0%、60.0%、50.0%及40.0%,但眼底无异常.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7例(20只眼)同侧颈内动脉检查,8例管腔完全闭塞和严重狭窄者测不到血流;其余12只眼中有11只眼同侧PSV异常,其中PSV增高者9例,流速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视网膜疾病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Fas/FasL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颖 牛膺筠 +2 位作者 高云霞 周占宇 王红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探讨 Fas/ Fas L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 b FGF )的治疗作用。 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 Fas/ Fas L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 b FGF )的治疗作用。 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 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 ,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 ,右眼为治疗组 (玻璃体腔内注射 b FGF) ,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 1、6、12、2 4、48、72 h组。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 (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 UTP-biotinnick- end,TUNEL )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 ( apoptosis index,AI)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 Fas、Fas L的表达。 结果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 6 h,并逐渐递增 ,2 4h达到高峰 ,48h开始下降 ,72 h组不明显。 Fas、Fas L表达改变与凋亡的神经细胞改变基本一致。 b FG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 ,但 AI值在 12、2 4、48h组明显低于缺血组 ( P<0 .0 5 ) ;Fas表达在6、12、2 4h组较缺血组显著下降 ( P<0 .0 5 ) ;Fas L表达在 12、2 4、48h组较缺血组明显下降 ( P<0 .0 5 )。 结论  Fas/ Fas L死亡诱导系统参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FASL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表达 细胞凋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我国近五年眼底病诊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黎晓新 赵明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0-905,共6页
近5年来我国眼底病的诊疗水平快速提高,国际上新的诊疗理念、诊疗方法、诊疗设备不断被引入国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眼底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在诊断方面,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图... 近5年来我国眼底病的诊疗水平快速提高,国际上新的诊疗理念、诊疗方法、诊疗设备不断被引入国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眼底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在诊断方面,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图像信息,还有助于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眼底疾病的特征及病理机制,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眼底疾病观察的新时代.在治疗方面,我国学者更是积极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临床研究,例如组织国内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模式的多中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抗体类融合蛋白KH902,采用带Bruch膜自体片状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并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0G小切口微创玻璃体手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技术等,有相当数量的眼底病临床研究论文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由此表明我国眼底病临床研究已逐步走向世界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 视网膜疾病 诊断技术 眼科 眼外科手术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免疫组化研究及水蛭素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郑燕林 王毅 +3 位作者 蒋纪恺 曾庆华 袁晓辉 王万杰 《眼科》 CAS 2000年第2期110-112,13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PVR形成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增殖的规律,观察水蛙素预防和治疗PVR的疗效。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模型组和水蛭素组玻璃体腔中Ⅳ型胶原(ⅣC)、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目的:通过研究PVR形成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增殖的规律,观察水蛙素预防和治疗PVR的疗效。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模型组和水蛭素组玻璃体腔中Ⅳ型胶原(ⅣC)、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FN、LN、ⅣC和PC.NA早期大量分布于玻璃体腔内与内界膜相连,后期形成网状支架组织,有细胞附于其上;水蛭素组FN、LN、ⅣC和PCNA也主要分布在玻璃体腔内,但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无增殖膜形成。结论:水蛭素在PVR形成过程中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视网膜疾病 水蛭素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妊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血清钙、镁离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鹭萍 徐国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钙、镁离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妊高症患者的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视网膜病变与妊高症病情程度的关系;将妊高症患者按视网膜...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钙、镁离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妊高症患者的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视网膜病变与妊高症病情程度的关系;将妊高症患者按视网膜病变分组,分析各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高症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52.7%,且随着病程加重患病率越高;妊高症各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视网膜病变加重,钙、镁离子水平降低越明显,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钙、镁离子水平可反应妊高症患者病程及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孕期定期检查眼底和检测血清钙、镁离子有助于妊高症眼底病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视网膜疾病 视觉 钙/血液 镁/血液
下载PDF
Coats病临床诊断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绪胜 彭晓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Coats病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眼底病专家全面回顾分析一组临床拟诊和漏诊的Coats病患者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随访治疗记录等临床资料,主要通过... 目的分析Coats病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眼底病专家全面回顾分析一组临床拟诊和漏诊的Coats病患者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随访治疗记录等临床资料,主要通过重新系统阅读FFA检查图像,根据特发性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的异常扩张这一Coats病的主要特征修订或确认原诊断,探讨Coats病临床诊断中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68例75只眼中,初诊为Coats病,最后确诊为非Coats病45例。其中,最后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21例;视网膜血管炎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陈旧性后葡萄膜炎3例;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3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蔓状血管瘤、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各1例。初诊为非Coats病,最后确诊为Coats病23例。其中,最初诊断为陈旧性后葡萄膜炎6例;视网膜血管炎5例;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4例;视网膜大动脉瘤2例;视网膜血管瘤3例;眼内肿瘤2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结论Coats病临床诊断中错误较多。未能全面掌握Coats病的临床特点以及Coats病定义的核心是发生与Coats病相关的临床诊断错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德正 黄时洲 +4 位作者 梁炯基 江福钿 高汝龙 吴乐正 马娟妹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 (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 11例 (11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 ,2 4例 (2 5眼 )视网膜脱离和 15例 (30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 目的 :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 (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 11例 (11眼 )特发性黄斑裂孔 ,2 4例 (2 5眼 )视网膜脱离和 15例 (30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 2 6 .6° ,垂直视角为± 2 2 .1° ,采用Burian Allen接触镜电极 ,在 8min(分 16段 )记录 10 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 :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 ,特发性黄斑裂孔 ,于 1~ 2环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低于正常值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视网膜脱离 ,于脱离区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非脱离区要低 ,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正常值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视网膜色素变性于 1~ 6环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但仍有 5 0 %的患眼于中心凹仍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反应密度降低的N1和P1波。结论 :多焦ERG对视网膜后极部病变 ,尤其是黄斑病变的视功能评定及病变定位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病变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色素变 行栽
下载PDF
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欧阳艳玲 张勇进 +7 位作者 徐格致 刘卫 黄欣 姜春晖 王玲 钱宜珊 黎蕾 陈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共10例(20只眼)BVM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等资料。结果10例(20只眼)中,3... 目的探讨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共10例(20只眼)BVM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等资料。结果10例(20只眼)中,3例(3只眼)病变为Ⅱ期,发病年龄9—18岁,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5~0.8;FFA检测可见病灶区荧光遮蔽;OCT检测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增厚、隆起、信号增强。2例(2只眼)为Ⅱa期,发病年龄9—18岁,BCVA为0.5~0.6;FFA检测可见不规则强和弱荧光病灶;OCT检测显示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增厚、隆起、信号增强,堆成圆锥状,其下物质蓄积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RD),神经感觉层被抬起。2例(4只眼)为Ⅲ期,发病年龄11-29岁,BCVA为0.4~1.0;FFA检测显示液平面下方荧光遮蔽,上方因RPE萎缩可见窗样缺损;OCT检测显示为上方RPE正常而伴浆液性RD,下方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增宽、信号增强,神经感觉层被抬起。6例(11只眼)为Ⅳ期,发病年龄9—44岁,BCVA为0.05~0.7;FFA检测可见典型的荧光渗漏(Ⅳc期)或透见荧光(Ⅳa期)或纤维团块荧光点染(Ⅳb期);OCT检测显示RPE连续性中断,可伴黄斑水肿(Ⅳc期),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萎缩变薄(Ⅳa期)或增宽,信号增强(Ⅳb期)。结论BVMD的FFA和OCT检测结果支持卵黄样物质积聚于RPE水平或其下的假说,BVMD的典型图像特征对评价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黄斑变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激光光凝手术在各类眼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祁红 《甘肃医药》 2014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手术在各种眼底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各种眼底病患者62例73眼作为观察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并针对围术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控制对...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手术在各种眼底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各种眼底病患者62例73眼作为观察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并针对围术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控制对策。选择同期服用药物沃丽汀治疗的各种眼底病患者62例81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胃肠道不适,但停药后自行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各类眼底疾病应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围术期采取一定的控制对策可避免严重的光凝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术 眼底疾病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Bcl-2和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玉 颜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6-832,共7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16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55只,每组分4、8、16、24、48 h,总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11只.模型组、药...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16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55只,每组分4、8、16、24、48 h,总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11只.模型组、药物组以夹闭右侧颈总动脉的方法造模,对照组暴露右颈总动脉不夹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的细胞凋亡情况,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相应时间点的Bcl-2和Bax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模型组Bcl-2于4h开始下降,在24h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192 ±0.011)、(0.192 ±0.015)、(0.189±0.015)、(0.183 ±0.012)、(0.187 ±0.010).药物组各时间点均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208±0.011)、(0.220±0.011)、(0.221 ±0.014)、(0.228 ±0.007)、(0.206 ±0.01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6.24,48=8.079,9.005,9.904,35.563,8.810,P<0.05).模型组Bax从4h开始上升,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0.255±0.010)、(0.261 ±0.033)、(0.276±0.025)、(0.324±0.037)、(0.234 ±0.018).药物组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222 ±0.012)、(0.219 ±0.017)、(0.223 ±0.008)、(0.232±0.021)、(0.214 ±0.008).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16,24,48=16.601,13.525,10.303,25.849,13.805,P<0.05).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从4h开始上升,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11.771 ±0.722)、(13.705 ±0.512)、(15.533 ±0.370)、(21.210±1.221)、(17.660±0.414).药物组低于模型组,分别为(9.061±0.289)、(11.717 ±0.565)、(13.506±0.541)、(16.586±0.488)、(14.428±0.559).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16,24,48=87.096,232.245,575.564,389.205,771.658,P<0.05).Bcl-2mRNA在模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疾病 斯伐他汀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邵毅 裴重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41-445,共5页
当前视觉科学研究领域及眼科临床存在的主要难题包括青光眼、视网膜黄斑疾病等的视功能保护和有效治疗以及缺乏适当的移植组织材料治疗眼底疾病等。而随着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干细胞作为一种细... 当前视觉科学研究领域及眼科临床存在的主要难题包括青光眼、视网膜黄斑疾病等的视功能保护和有效治疗以及缺乏适当的移植组织材料治疗眼底疾病等。而随着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干细胞作为一种细胞供体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潜能。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现况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干细胞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雪 梁建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至2017年确诊的5例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5个月,平均2.4个月。详细记录... 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至2017年确诊的5例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5个月,平均2.4个月。详细记录患儿病史及家族史,5例(10只眼)均行眼前节检查、玻璃体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检查,并用Retcam系统行眼底照相,其中2例(4只眼)曾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儿眼底具体情况选择单纯玻璃体腔注药术、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或玻璃体腔注药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等,观察术后效果。结果初诊时视网膜前出血未累及黄斑区3例(5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1例(1只眼),视网膜新生血管3例(5只眼),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周边无血管区5例(8只眼)。视网膜前出血未累及黄斑区5只眼中有3只眼累及视网膜4个象限,2只眼累及颞上、颞上2个象限。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3例(5只眼)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激光光凝,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玻璃体切除术,1例(1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加视网膜冷冻术及外加压术。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患者中有2例(3只眼)单次给药,1例(2只眼)多次重复给药。注射药品选择4例(6只眼)雷珠单克隆抗体(注射剂量0.025 ml),1例(2只眼)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25 ml)。至随访日,4例(7只眼)患儿视网膜在位,2例(2只眼)可见视网膜前增生膜,1例(1只眼)视网膜脱离。结论初步证实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色素失禁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但最佳使用时机、剂量和局部及全身安全性问题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失调症 视网膜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兰尼单抗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鄂 董宇 +2 位作者 隋东明 赵秀珍 吴家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用的关系 ,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将 55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 ) 1 0只 ,糖尿病 1个月组 (M1 )、3个月组...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用的关系 ,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将 55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 ) 1 0只 ,糖尿病 1个月组 (M1 )、3个月组 (M3)、5个月组 (M5)各 1 5只。标本制成视网膜血管铺片 ,行bFGF、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 )视网膜消化铺片 :见周细胞数量 :M1 组与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M3组及M5组与M组相比明显减少 (均P <0 0 1 )。毛细血管形态以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2 )VEGF原位杂交 :仅M5组表达为 34 %。 (3)VEGF免疫组织化学 :M5组有表达 ,为 56 %。bFGF原位杂交从M3组开始有表达 ,为 78% ;M5组增至 89% ,bFGF免疫组织化学也从M3组开始 ,为 56 % ;M5组增至 89%。 (4)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M1 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M5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血管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重视自发荧光检测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培泉 彭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前检查眼底疾病的方法较多,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这些检查技术均已在国内外眼底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近十年来,国外对眼底自发荧光检测技术在眼底疾病诊... 目前检查眼底疾病的方法较多,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这些检查技术均已在国内外眼底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近十年来,国外对眼底自发荧光检测技术在眼底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十分关注,但在我国尚未引起重视,其原因可能与对自发荧光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认识不足有关。为了使国内眼科医师充分认识自发荧光检测技术在眼底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在阐明自发荧光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自发荧光是一种非侵入性、有发展潜力的眼底成像检测技术,其对多种眼底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控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而需引起我国眼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 视网膜疾病 荧光光度测定法 诊断技术 眼科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惕 韩丽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以高浓度氧诱导 C5 7BL/ 6 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 ,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以高浓度氧诱导 C5 7BL/ 6 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 ,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不同浓度进行球后注射 ,计数并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 结果 高浓度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发生较多的新生血管芽 ,而球后注射 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的细胞核数明显减少 ,特别是大剂量注射后减少达 5 9.3%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类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动物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薪 钟向红 +2 位作者 李斌 杨妤妤 林慈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比较3组MMSE得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及各组成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以及回忆力得分更低(P<0.05,P<0.01)。MMSE得分与UAER呈负相关(r=-0.41,P<0.01)。结论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引起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但对大脑各功能区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病 视网膜疾病 痴呆 内皮 血管 毛细血管通透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