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重庆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柳青 雷寒 王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ACE)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直接扩增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 ,对 114名正常人和 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 49例原发...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ACE)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直接扩增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 ,对 114名正常人和 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 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依拉普利 )和钙通道阻滞剂 (CCB,菲洛地平 )进行自身交叉治疗 ,并比较降压效果。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 DD型频率和 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χ2 =13.75 ,P<0 .0 0 5 ;χ2 =14.3,P<0 .0 0 5 )。用 ACEI治疗 DD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比 CCB明显 ,用 CCB治疗 II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比ACEI明显。结论 重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与 ACE基因的缺失 (DD)型有关系。开展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芳 马东升 +1 位作者 王洁 乔振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3例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L 26例(17%),中位转化时间4(1-29)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以AM L-M2、AM L-M4、AM L-M5、AM L-M6为主。转成的AM 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出现髓外浸润;26例转成的AM L中18例(69.2%)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同转化为AML前的核型相比,9例异常核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型或原有核型消失)。个体化治疗转成AM L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中高危M DS易进展为AM L,多种因素参与M DS转化为AM L;转成的AM 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预后较差,去甲基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反应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锡明 高春江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具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矢基因型 (Angiotension convertingenzymegeneI/D geno type ,ACEI/Dgenotype)的高血压病人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o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治疗的反应性。方... 目的 探讨具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矢基因型 (Angiotension convertingenzymegeneI/D geno type ,ACEI/Dgenotype)的高血压病人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o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根据ACEⅠ /D基因多态性 ,将高血压病人分为II组 (2 0例 ) ,ID组 (2 0例 ) ,及DD组 (18例 ) ,共5 8例。使用西拉普利 2 .5mgQ .D ,两周后无效增至 5mgQ .D共 4周 ,观察降压疗效。 结果 II组显效 2例 ,有效 12例 ,总有效率 70 % ;ID组显效 8例 ,有效 8例 ,总有效率 80 % ;DD组显效 13例 ,有效 4例 ,总有效率 94%。ACEI对DD组疗效最好 (P <0 0 1) ,降压幅度最大 ,ID组次之 ,II组较差。结论 ACEI/D基因多态性可做为高血压病人选用ACEI时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治疗反应
下载PDF
IL28B基因在HCV感染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柯 张阿梅 夏雪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4-1252,共9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宿主因素可影响HCV的感染、治疗效果和自然清除率。近期,欧美多个研究组对自愈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宿主因素可影响HCV的感染、治疗效果和自然清除率。近期,欧美多个研究组对自愈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证明IL28B基因(编码IFN-λ3)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影响HCV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自然清除率。IFN-λ3通过与其异源二聚受体IFN-λR1·IL-10R2结合进行信号传导,上调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HCV药物。虽然IL28B基因SNP影响病毒清除的机制尚未清楚,但其关联分析结果可作为HCV患者临床治疗的辅助指导,对HCV患者进行IL28B基因遗传易感和功能研究将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IL28B基因 治疗效果 自然清除率
下载PDF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和淋巴结转移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疗效的关系
5
作者 宋文晓 王鑫宇 +2 位作者 梁美 周旭阳 史亚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02-1208,共7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淋巴结转移数(NLNM)以及其他临床指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2017-01-01-2020-01-0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072例PT... 目的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淋巴结转移数(NLNM)以及其他临床指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2017-01-01-2020-01-0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07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262例,女810例;年龄18~79岁,中位年龄47岁。患者均于甲状腺手术后行^(131)I治疗,随访观察患者^(131)I的治疗效果。研究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分类和N分类、TNM分期、psTg水平、NLNM和淋巴结转移比率(LNR)等临床特征是否为疗效不满意(NER)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止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根据psTg的截止值进一步分析疗效不满意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桥本甲状腺炎(HR=0.583,P=0.003)、psTg(HR=1.003,P<0.001)、NLNM>5个(HR=1.801,P<0.001)、男性(HR=1.250,P=0.028)、癌灶长径>1.0 cm(HR=1.470,P=0.001)、^(131)I治疗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TgAb,HR=0.999,P=0.019)与NER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NLNM>5个(HR=1.743,P=0.001)、psTg(HR=1.002,P<0.001)和pTgAb(HR=0.999,P=0.041)与NER有关联。当患者psTg<7.15μg/L时,只有NLNM>5(HR=2.548,P<0.001)是PTC患者NER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PTC患者NLNM>5个、psTg以及pTgAb与较差的^(131)I疗效有关联,sTg是PTC患者NER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患者psTg水平较低(<7.15μg/L)时,结合NLNM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PTC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I治疗 治疗反应 淋巴结转移数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会鹏 王岚 王学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共病组;并随机抽取未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19例,设为非... 目的探讨抑郁症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共病组;并随机抽取未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19例,设为非共病组。疗前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并评估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水平。随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片(喜普妙)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和疗程均相同,治疗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两组疗效。并测共病组疗后的HbA1c水平,按照HbA1c水平再将共病组分为HbA1c达标组(HbA1c<6.5%,N=19)和HbA1c不达标组(HbA1c≥6.5%,N=10)两个亚组,并进行两个亚组的疗效比较。结果①共病组脱落3例,非共病组脱落2例。共病组的疗前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HAMD得分[(24.10±2.08),(6.30±0.98),(32.41±9.54)]均高于非共病组[(21.57±6.24),(4.34±0.93),(22.71±10.32),P<0.05)];②治疗后共病组有效率(65.5%)明显低于非共病组(94.1%)(χ2=7.688,P<0.05),共病组痊愈率(41.4%)明显低于非共病组(82.4%)(χ2=5.749,P<0.05)。③共病组中HbA1c达标组有效率(68.4%)和HbA1c不达标组(70.0%)相比,没有明显差异(χ2=0.112,P=0.738),但HbA1c达标组痊愈率(63.2%)明显高于HbA1c不达标组(10.0%)(χ2=5.491,P<0.05)。结论抑郁症糖尿病共病患者治疗前抑郁程度较重,治疗反应明显低于非共病组,血糖控制不良的共病患者治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2型糖尿病 共病 临床特征 治疗反应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伴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鲲 洪大情 +5 位作者 邹玉蓉 张萍 李贵森 王乾了 陈亭宇 王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了解伴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MCD-Ig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反应。方法选取MCD-IgA患者16例(MCD-IgA组),以伴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22例(H-IgAN组)、微小病变肾病患者22例(MCD组)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 目的了解伴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MCD-Ig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反应。方法选取MCD-IgA患者16例(MCD-IgA组),以伴大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22例(H-IgAN组)、微小病变肾病患者22例(MCD组)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特点。结果 MCD-IgA组与MCD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FR显著高于H-IgAN组,血白蛋白水平、免疫抑制剂使用率显著低于H-IgAN组(P<0.05)。在肾脏终点事件上HIgAN组有3例到达,另外两组则没有,牛津分型评分显示系膜细胞增生及节段小球硬化MCD-IgA组轻于H-IgAN组(P<0.05)。结论 MCD-IgA的患者的表现类似于MCD,伴有较好的肾功能、较低的白蛋白,且肾脏活检病变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 牛津分型评分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反应
下载PDF
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对强迫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治坤 郁缪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125-127,共3页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常见的难治性精神疾病,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仅有40%~60%患者获得缓解,患者残留各种症状和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是OC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维持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常见的难治性精神疾病,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仅有40%~60%患者获得缓解,患者残留各种症状和功能障碍。心理治疗是OC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维持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就对OCD采用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进展进行综述,研究显示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家庭顺应性等因素与OCD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而家庭成员高度参与,针对家庭因素干预的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家庭功能。文章为强迫障碍的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基于家庭的心理治疗 家庭因素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成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Response to chemoradiotherapy and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9
作者 Luis J García-Flórez Guillermo Gómez-álvarez +2 位作者 Ana M Frunza Luis Barneo-Serra Manuel F Fresno-Forcelle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5年第9期196-202,共7页
AIM: To establis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METHODS: Data of 130 patients with mid and low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adenoca... AIM: To establis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METHODS: Data of 130 patients with mid and low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llowed by radical surgery over a 5-year period were reviewed. Tumor staging was done by endorectal ultrasound and/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um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was determined by T-downstaging and 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 is defined as the absence of tumor cells in the surgical specimen(yp T0N0). The varying degrees TRG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Mandard's scoring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ponse 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evious clinico-radiological staging and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evaluation. χ2 and Spearman's correlation tests were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variables. RESULTS: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 yp T0N0, TRG1) was observed in 19 cases(14.6%), and other 18(13.8%) had only very few residual malignant cells in the rectal wall(TRG2). T-downstaging was found in 63(48.5%). Mean lymph node retrieval was 9.4(range0-38). In 37 cases(28.5%) more than 12 nod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urgical specimen.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was seen in 77 patients(59.2%), 71 N1 and 6 N2. Postoperativ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was observed in 41 patients(31.5%), 29 N1 and 12 N2, while the remaining 89 were N0(68.5%). In relation to yp T stage, we found nodal involvement of 9.4% in yp T0-1, 22.2% in yp T2 and 43.7% in yp T3-4. Of the 37 patients considered "responders" to neoadjuvant therapy(TRG1 and 2), there were only 4 N+(10.8%) and the remainder N0(89.2%). In the "non responders" group(TRG 3, 4 and 5), 37 cases were N+(39.8%) and 56(60.2%) were N0(P < 0.001).CONCLUSION: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in rectal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in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to treatment NEOADJUVANT THERAPY RECTAL c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秀梅 雷津平 +2 位作者 马英英 綦航 张晋兰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分析抑郁症(MDD)患者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6例MDD患者,于治疗前检测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反应情况分为不敏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抑郁症(MDD)患者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6例MDD患者,于治疗前检测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反应情况分为不敏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反应间的关系。结果246例MDD患者中有42例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反应为不敏感组;剩余204例为对照组。药物治疗无反应率为17.07%。不敏感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不敏感组STAT3 mRNA表达量、mTOR mRNA表达量、IL-6和TGF-β均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T3 mRNA表达量、mTOR mRNA表达量、IL-6和TGF-β是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MSE评分是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反应的的保护性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mTOR mRNA表达量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反应的诊断效能高于MMSE评分、STAT3 mRNA表达量、IL-6及TGF-β,其中mTOR mRNA表达量的最佳截点为>0.83,此时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78.4%。结论MDD患者认知功能和免疫相关mRNA表达水平与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反应密切相关,早期监测有助于发现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早期改变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免疫 MRNA表达水平 抗抑郁药物 治疗反应
下载PDF
异常代谢生物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宇君 黄仲夏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77-782,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近年以多发性骨髓瘤的代谢水平为突破点研究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全文主要从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微环境出发,对其代谢及免疫微环境、微环境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异常代谢物测定在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近年以多发性骨髓瘤的代谢水平为突破点研究其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全文主要从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微环境出发,对其代谢及免疫微环境、微环境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异常代谢物测定在骨髓瘤诊断、治疗反应、生存,以及异常代谢物在骨髓瘤治疗中的治疗前景进行综述。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涉及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代谢途径及其调节,其发生可能与己糖激酶1水平升高,部分脂质水平下降,天冬氨酸水平的升高有关。运用高通量质谱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的变化,部分代谢标志物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评估治疗反应和预后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代谢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血清CA125水平与淋巴瘤细胞浸润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斌 刘巍 +2 位作者 卢景琛 曾珊 黄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25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细胞浸润及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103例NHL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约49.5%(51/103)的NHL患者血清CA125增高;血清CA125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血清CA125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细胞浸润及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103例NHL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约49.5%(51/103)的NHL患者血清CA125增高;血清CA125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骨髓浸润、结外侵犯、浆膜腔积液、巨大肿块、CD20高表达相关(P<0.05),CA125增高者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且容易复发(P<0.05)。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淋巴瘤细胞浸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NHL患者诊断、病情进展及复发预测又一重要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 非霍奇金淋巴瘤 浸润 疗效
下载PDF
14例伴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英伟 张茉莉 +1 位作者 谢守军 赵维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了解伴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4例伴del(20q)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疗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周血一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8例... 目的了解伴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4例伴del(20q)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疗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周血一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8例。骨髓发育异常细胞平均值:原始细胞数4%(0-19%),粒系13%(1-35%),红系23%(5-42%),巨核系16%(0-60%)。PAS红系阳性4例。IPSS积分处于低危2例(14%),中危Ⅰ11例(79%),中危Ⅱ1例(7%)。预后情况,完全缓解8例(57%),部分缓解3例(21%),未缓解2例(14%),疾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1例(7%)。中位生存期33个月。WHO分型情况,难治性贫血(RA)5例(36%)。结论伴del(20q)的MDS发病年龄较轻,多以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具有病态造血程度轻,大多处于中低危组,缓解率高,生存期长,转白率低的特点。del(20q)代表了MDS的一个非常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 病态造血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高校政治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
14
作者 陈磊 严国华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0-92,100,共4页
由于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政治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加强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研究,可以临危不乱,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 高校 政治性突发事件 应对处理
下载PDF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
15
作者 寇玉生 惠国辉 薛永存 《科技视界》 2014年第15期147-148,共2页
学生突发事件对高校教学、科研、稳定、发展及社会影响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建设对促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突发事件 应对处理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4b/a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16
作者 华琦 李东宝 +3 位作者 邹海强 陈彪 皮林 刘荣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为探讨不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型 ( 4b/a)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病人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降压的反应性 ,将 72例高血压病人根据eNOS 4b/a基因多态性分为aa +ab组 ( 1 6例 )和bb组 ( 5 6例 ) ,均口... 为探讨不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型 ( 4b/a)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病人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降压的反应性 ,将 72例高血压病人根据eNOS 4b/a基因多态性分为aa +ab组 ( 1 6例 )和bb组 ( 5 6例 ) ,均口服缬沙坦 4周 ,并测量血压。发现 :aa+ab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 93 .8% ,bb组总有效率为 64.3 % ;缬沙坦对aa+ab组的降压效果强于bb组。提示 :eN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基因多态性 NOS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总有效率 高血压病人 降压疗效 性分 根据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 被引量:25
17
作者 崔蕾 张瑞东 +5 位作者 高超 李伟京 赵晓曦 郑胡镛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天强的松试验反应(D8-PR)、第22天骨髓缓解状态(D22-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以及第33天MRD水平(D33-MRD)。单因素分析4个评估指标对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独立预后意义。所有病例随访截止至2013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0.5-106个月)。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4个早期治疗反应评估指标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强的松反应良好(PGR)患儿的8年EFS明显高于强的松反应不良(PPR)患儿;第22天、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为M1骨髓的患儿预后明显好于M2、M3骨髓的患儿;第33天MRD高水平(≥10-4)的患儿预后明显差于MRD低水平(<10-4)患儿(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ALL中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指标有BCR/ABL+、D8-PR、D33-BM和D33-MRD,其中以D33-MRD≥10-2的风险比最高(HR:11.886,P<0.001)。结论: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是具有独立意义的预后因素,对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微小残留病 预后价值
下载PDF
河南省中部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源 刘宏伟 +3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哲 阮玉华 邢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部地区艾滋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一线抗病毒治疗〉6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309例艾滋病患者血样标本,提取病毒RNA,通过逆转录及巢式PCR扩增HIV-1pol区基因,测序后提交... 目的分析河南省中部地区艾滋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一线抗病毒治疗〉6个月,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309例艾滋病患者血样标本,提取病毒RNA,通过逆转录及巢式PCR扩增HIV-1pol区基因,测序后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扩增的309份pol基因区片段中,RT区主要耐药突变为K103N/S 44.34%(137/309),其余依次是M184I/V 43.69%(135/309)、T215F/Y 31.07%(96/309)、Y181C29.77%(92/309)、G190A/S 22.01%(68/309)和D67N19.42%(60/309)等。其中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为4~5lg拷贝/ml和〉5lg拷贝/ml较3~4lg拷贝/ml时更不易出现M184I/V耐药突变(OR值分别为0.569和0.316,P〈0.05),K103N/S、M184I/V、M41L和K219Q/E/R/N突变位点在治疗时间〉48个月时发生相应耐药突变比例较治疗时间〈24个月时升高(OR值分别为3.135、2.620、2.413和3.605,P〈0.05)。有79.61%、64.72%和0.97%的患者感染的HIV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产生耐药。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者HIV-1基因耐药性突变位点多,比例高,类型较复杂,因此应根据耐药突变情况选用适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减少耐药毒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治疗失败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对及处理方法研究
19
作者 穆建平 王征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9期120-121,124,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对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壤重金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对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对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应对及处理方法
下载PDF
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理论进展综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军锋 张云起 李键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6期77-83,共7页
在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增强和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控制营销风险以减少损失是营销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对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述评发现,已有研究在营销风险的概念、识别、评估和应对处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增强和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控制营销风险以减少损失是营销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对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述评发现,已有研究在营销风险的概念、识别、评估和应对处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以往文献在研究层面上缺少对行业整体营销风险的研究,在指标处理上缺乏对指标属性的分析,在风险应对处理上忽视对企业个体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性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相脱节。未来应该从行业营销风险、评价指标属性和企业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等方面开展研究,不断完善营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应对处理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